“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与引导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在为大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上各种舆情传播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大学生群体网络关注度和参与度高,思想极易受到网络舆情影响,高校应重视网络舆情的传播与引导,提升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网络舆情支持。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舆情    高校
  引言: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是指通过在网络新闻、微博、论坛、博客、APP客户端等网络媒体上发表评论、观点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社会舆论[1]。近年来,网络舆情对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互联网是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不同国家、不同宗教,出于某种目的,借助网络平台肆意散播不实信息和偏激观点,希望通过价值理念的渗透,达到同化和分化大学生的目的。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改善并创新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引导机制,牢牢把握住网络舆论阵地,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一、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现状
  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工作,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舆情工作实验室,并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但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门槛低、监管难度大等因素,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大学生自我分辨能力较差
  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之一,更加关注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与自身相关的教育政策、就业信息、时政新闻、敏感事件等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一个开放、自由,可以任其畅所欲言的公众平台。相对于封闭的校园生活来讲,网络世界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他们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就更高。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方面接触社会较少,处事不成熟,对待问题缺乏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关注。因此,在浏览信息时,很多学生会在网络评论中发表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看法,部分同学被他人误导或煽动,有时会有言辞不当或盲目跟风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相关部门或社会大众的关注,进而上升为网络舆情事件。网络舆情事件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甚至会上升为学生抗议、游行、罢餐、罢课等恶性群体性事件[3]。
  1.2 网络舆情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任务主要是宣传部主管和辅导员协助,缺乏专职、专业、有经验的舆情监管员,更缺乏经费和硬件支撑。而且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舆情预警机制,不能及时掌握舆情信息,更不能及时制定可行有效的处理方案。一些高校更是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后才意识到,并引起关注和介入引导,引导时也只会简单按照学校领导要求处理问题,对网络舆情传播的监控不及时,引导不到位,常常会弱化网络舆情处理的效果。而且,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分析处理机制也不够成熟,即便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网络舆情事件,也没有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导致学校在网络舆情监管方面非常被动,问题层出不穷,工作效率低下,监管效果不明显。
  1.3 教师引导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网络舆情应该以教师平时的正面引导为主,但网络舆情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才被高校关注的,很多高校教师接受新鲜事物不及时,网络敏感度低,对网络舆情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错失了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机。尤其是一些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却将目光集中在书本,教育内容与时代脱节,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对网络舆情重视程度不够,引导效果不明显。
  二、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与引导应坚持的原则
  目前,互联网基本已经完全覆盖高校校园,大学生上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他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并迅速蔓延[4]。高校必须牢牢掌握网络平台的主动权,在管控网络舆情传播与引导的过程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从信息的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5]。他们通过网络传达诉求,发泄不满,提出建议,学校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通过网络舆论呈现出来。高校在对网络舆情监管时不能一味的放任自流,也不能为了平息舆情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处理,而是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见,找到舆情发生的源头,合理沟通,不回避、不推诿、不避重就轻,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避免舆情的影响在校园内继续扩大化。
  2.2 坚持主动引导的原则
  在处理问题时,部分高校会采取回避、遮掩的态度,甚至用谎言欺瞒学生。学生们好奇事件真相,在网络上争相猜测,导致舆情发生,学校网络监管部门陷入被动。因此,高校必须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对能够预测到的网络舆情,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做好防范工作,避免有人在网络上引导舆论、恶意造谣。对于未能预测到的网络舆情,也要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做出积极回应,争取学生们的信任,在尊重学生们的知情权的同时,避免网络舆情继续蔓延。
  2.3 坚持依法治理原则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治理和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推动网络平台的有效治理,保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网络平台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也不代表没有边界的恶意造谣,攻击或诬陷他人,甚至危险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全,网络世界同样需要法律来规范和维护[6]。高校在网络舆情治理时要坚持依法治网的原则,保证学生们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尊重其知情权、监督权、言论自由权的同时,又要通过校园网站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学生的守法意识,并与网监部门配合,共同严厉打击校园网络中的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因为网络舆情而产生的校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对策思路
  3.1 健全网络舆情工作体系
  网络舆情对于高校日常工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想要掌握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高校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专门管理网络舆情的部门和专业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当从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网络技术人员中选拔组成,保证网络舆情监管部门能够从学校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思想疏导层面共同入手,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同时建立专门网站、公众号或论坛,用于发布学生关注的学校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有关部门要强化阵地意识,在对平台进行监管时,一方面要及时回应平台留言,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平台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素养,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舆情把关工作,对平台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恶意造谣等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舆情扩大化。
  3.2 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舆情预警是指在重大事件发生后,根据经验分析网络舆情发生的潜在性和可能性,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避免网络舆情进一步扩散。网络舆情从出现到传播的速度很快,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校方就会陷入到被动的局面,因此,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做好网络舆情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校方应建立一套网络信息收集和汇总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和升级监控设备,安排值班人员轮流值守,通过接触学生、监看网站、观察搜索引擎等方式,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舆情苗头,防止舆情发生。另一方面,根据舆情等级制定舆情应急预案,一旦舆情发生,能够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根据预案,第一时间对舆情进行处理,先发制人,避免陷入被动。
  3.3 做好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应当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加强与政府、社会媒体之间的联系,积累经验,预防突发性网络舆情的发生。网络舆情发生时,学校应及时发布信息说明情况,在校内稳定学生情绪,在校外及时与社会媒体沟通,避免损害学校声誉。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时候,要注意沟通技巧,正面疏导学生情绪,避免矛盾激化。对待学生有疑异的问题,在不涉及机密的情况下,尽量公开透明化,不能一味以强硬手段管制、删贴、屏蔽等,激化学生逆反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3.4 建立网络舆情事后引导机制
  在网络舆情渐渐稳定后,高校舆情监管部门仍要提高警惕,降低舆情带来的后续影响。待舆情完全平息后,有关部门要对舆情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舆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舆情再次发生。同时也要稳定学生情绪,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危机意识,引导学生不盲目转发和跟帖,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为了减少网络舆情的发生,高校还应该主動创建网络平台,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结束语
  互联网作为舆论传播的主阵地、舆论斗争的最前沿,在意识形态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日常管理和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网络舆情的传播与引导作为常规工作,积极进行主流价值观念输出,抢占互联网价值引领的高地[7]。
  参  考  文  献
  [1] 王政.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2020.
  [2] 引领网信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18-11-06.
  [3] 陶建杰,李彤. 校园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优势与实施策略[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1).
  [4] 梁世,正陈骅.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探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17(18).
  [5] 李中原.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路径与防控机制研究[J]. 现代情报. 2019,39(08).
  [6] 吴杰.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8(02).
  [7] 李佐红:加强和改进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J/OL]. 新华网, 2020-6-1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6/15/c_1126116780.htm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教育事业获得了显著地推进和发展,并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使其成为拓展现代教育发展渠道的抓手。然而在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与推广中,却存在“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缺乏创新性思维”及“难以全面认识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拓宽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维度,挖掘多媒体教学的育人价值。本文结合多媒体教
【摘要】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也是做好提质培优工作的逻辑起点。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和1+X证书制度政策叠加下,如何改革教学模式,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服务于社会人员群体,落实好1+X证书制度,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在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提出网络平台教学和课堂直播教学相结合的在线教学模式,打造完整在线教学闭环,为社会人员群体和1+X证书制度提供高效适用、灵活便捷的学习环境,以期为高
【摘要】 传统的移动自组网大多采用全向天线组网,为提高传输距离、减少时隙冲突、提高时隙利用率,因此在组网过程中引入定向天线。为解决移动自组网中因引入定向天线带来的时隙冲突问题,论文从研究较为成熟的DTRA协议出发,通过在帧结构中增加随机微时隙的方式来减少时隙冲突。为给网络中各节点提供高效、公平的时隙分配策略,论文改进了DTRA协议中的时隙预留过程,提出了基于节点自身缓存队列数分配不同优先级时隙数
【摘要】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方法: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大专院校护理学院两个班共计130名大专生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将2个班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名学生。观察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对于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期末测试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摘要】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同时也出现多学科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现象。在计算机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计算机专业课堂隐藏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思政课堂”教学理念的深入实践,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式,探讨如何有效实现思政教育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融合。  【关键词】 思政 计算机专业 协同育人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受到广泛运用,同时虚拟运营发展巨大,由于手机号码是存量市场且资费没有竞争力,因此在移动通讯飞速发展中,会出现内部差异化不明显、产生的效益小等问题,需要将企业信息化与移动通信进行互联,通过信息化技术掌握移动通信用户的需求,这样能够提高用户的差异价值,同时也能开展稀缺性的价值服务,有效提高企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移动通信在企
【摘要】本文遵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区县电视台自身实际需求,着重介绍区县电视台电视高清信号调度系统、高清播出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在确保原有电视播出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清升级改造的目的。  【关键词】 播出系统 信号调度 高清播出 升级改造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深入应用,使得电视播出系统逐步向数字化
【摘要】 本文基于我校新校区(约34万平米)采用无水直热式电供暖的工程实践,阐述校园无水直热式电供暖技术方案,投资比较分析等。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零碳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无水直热式 电供暖 节能控制  一、电清洁供暖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许多大中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已逼近极限,国家领导人提出“蓝天保卫战”的
【摘要】 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相应的人们开始对于通信的实际需求也不断增加。提升通信质量需要通过通信工程建设来实现,因此通信工程建设被关注的程度日益提升。怎样提升通信工程实际建设水平,使得通信工程建设越来越完善是人们现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通信工程发展至今还存在许多不足,通信工程监理模式虽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创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监理
【摘要】 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成为了第五大媒体,一些新兴的事物在此背景下产生,比如网络传媒广告。因其比较便捷、影响力较为广泛、营销较为精准等特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企业,更是带来的良好的广告收益。在广告设计中情感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会影响到整个网络传媒广告设计的内容、方向。广告属于一种情感的诉求,是其和观众建立沟通的一种桥梁,只有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够创作出吸引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