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终点的民间音乐研究之路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a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6日,早晨刚要出门,我接到了来自徐州的长途。电话那边熟悉的声音说:“老张昨晚走了。”我惊呆了。电话是师母打来的。“老张”是我非常敬重的民歌搜集者、明清俗曲音乐研究专家张仲樵先生。先生是去年底住进医院的,几次抢救都成功了。这次他却静静地走了,离开了他那些深爱的工尺谱,离开了他每天都翻阅的书稿和笔记。
  第一次见到先生是6年前。在徐元勇博士的介绍下,几位朋友相约去拜访。先生家的陈设简陋至极,几件必要的旧家具已经斑驳。家里能够放东西的空间几乎都放满了颜色发黄的旧书,有些书页已经朽不可碰了。旧书中偶尔还夹杂着几本杂志或新书。先生不时从书架上抽出一两本书,指着书中的歌词便唱起来。书中并没有曲谱,先生竟能指着那些古老的明清时调歌词唱得悠然自得。古朴的曲调好像从天外飞来,钻进了先生的头脑。先生向我们介绍:“这里是《九宫大成》,这是《纳书楹曲谱》,这里有复印的《与众曲谱》,这里有我多年的剪贴本,这里是我编的《苏南常用小调》……。”先生还说:“我很饿,我每天都要学习,学习研究这些曲谱是我延年益寿的法宝。”那一年,先生已经77岁了。
  张仲樵原名张积均,1925年7月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1944年2月参加山东黄县莱北抗日青年救国会并驻会工作。后调至北海军分区宣传队(即北海地委民运队)、胶东军区国防剧团、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解放军剧院等单位从事作曲、民间歌曲和部队歌曲的整理与编撰工作。1952年由华东军区推荐至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5年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先后任文训队政治指导员、文艺助理等职。1958年由部队转业至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音乐家协会筹委会工作。1960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副秘书长,后为常务理事。1975年调至徐州市,先后任文化局副局长兼徐州文联副主席、徐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政协徐州市委员会常委等职。1989年离休。2008年5月16日病逝于徐州,享年83岁。
  先生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里,积极参与了部队文艺宣传工作,广泛收集、整理各地民间歌曲,创作不少富有民族风格的部队歌曲。解放后,他主要从事我国民间歌曲的搜集和研究等工作,在明清俗曲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搜集、整理、翻译了许多工尺谱资料。
  
  从未停止的采风脚步—
  民间歌曲的收集工作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宋代郭茂倩集前人之大成而编述的《乐府诗集》,明代冯梦龙编述的《山歌》和《挂枝儿》,清代华广生、王廷绍编述的《白雪遗音》、《霓裳续谱》以及近代刘复等人集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等文献在我国文学和音乐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惜的是,它们均有词无谱。直到上世纪完成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才是第一次全方位、大规模地民歌收集工程,也是真正意义上词谱结合的“民间歌曲”总汇。然而,民国、明清,甚至更早的民歌曲谱已经几乎散失。这是目前民歌研究的空白和难点。
  在先生所收集的民间歌曲资料中,有许多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工尺谱。他把这些珍贵的曲谱资料按照曲牌分类,尽可能查明出处,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上世纪60年代,他在采风时借宿农户家。傍晚,女主人拿着一卷“废纸”擦拭煤油灯的灯罩。借着微弱的灯光,他看到那卷“废纸”上似乎抄有工尺谱,便慌忙从女主人的手中夺下了那卷“废纸”。定睛一看,果真是工尺谱的抄本。他用干净的稿纸换下了那卷曲谱抄本和农户家的其他曲谱。先生收藏的工尺谱资料非常全面,有的是手抄本,有的是刻本,还有的是油印本,其中许多曲谱在当今现存文献中已经很难见到。
  在民间歌曲的传承和研究中,我们不能漠视民歌收集者的功劳。他们为收集那些几近绝响的民歌资料,做了广泛的田野调查,走访了无数位民歌手,徒步丈量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偏僻村落。他们付出的辛劳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还要多。他们付出大量脑力劳动的同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偏僻的乡村小路也考验了他们的体力。“如果没有人作为传承者、创造者、储存者,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将无从谈起。”〔1〕1579正是他们的艰辛劳动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民歌文献,为我们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在部队工作时,士兵们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中许多人都有着演唱民歌的习惯,张仲樵先生就从士兵那里学唱民歌,收集乐谱资料。在战争年代,先生总会借着部队文工团在各地演出的机会在民间收集民歌资料,和其他部队文工团同行交流或交换民歌谱本。解放后,先生曾领导和参与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山东卷)、(河南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常规方法中贯穿赏识,使学生愿意看,愿意说,愿意写,从而接纳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赏析;图书角;故事会    一、赏识教育  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形势一年一个样,整个世界正大踏步地由工业革命迈向知识经济时代。而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大时代。这使得多数上学后的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时代呼唤教育,庆幸的是一种神奇而普通、
摘要: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民生热点问题展开思考,阐述了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和“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旨在传播这一理念和模式。  关键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41-02  一、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高校的自我追问  高等学校毕业生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构建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尽情体验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番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30-02  阅读教学应是“
摘要:本文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学好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了解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风的积极与消极的作用。也从情感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中能明白要保护环境。在游戏中感受风带来的快乐。在实验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乐趣。  关键词:学
摘要:面对中职教育越来越突出技能培养和学生对学习语文特别是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的现状,本文结合讲授《崤之战》的教学实践,阐明用讲现代文的方法讲授文言文,重点突出文章艺术特色的讲解,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教益。  关键词:现代文;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70-0
摘要:青春期男生有三方面主要的心理需要:朋友的需要;异性交往的需要;获得帮助的需要。了解这些需要,懂得通过正确的途径去满足需要,才能让青春之树常绿,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关键词:青春期男生;心理需要;异性交往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46-02  一名青春期男生的家长在给儿子的寄语中写到:“看着你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感到非常欣慰,现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开始大学生活后遇到诸多问题,被称为“大学新生适应综合症”。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正确认识贫困、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予以指导。  关键词:贫困生;入学适应;学习方式;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
杨匡民先生(1920—2016)②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他横跨大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以“教书育人”的宗旨和敏锐的前瞻性目光、呕心沥血终生付出,终得“绿野堂开占物华”,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当今活跃在中外乐坛的音乐学者就有蒲亨强、周耘、宫宏宇、刘红、李幼平……而我,并非他体制内“绿野堂”培养出来而占尽“物华”的学生,却是他“堂”前另加精心浇灌培育之“花”。今天堂前“小花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河海大学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赴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团队,对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根据小分队成员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结果及得到的资料,就辽宁省朝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现状成因,提出解决方案。在调查过程中展示了河海学子风采,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河海大学,提高了全社会对河海大学发展的关注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同样应该给学生一个这样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选择学法,自主探求新知,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而不是把语文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语文教学要充分表现出开放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思考;学生主动    “开放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不只把目光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是以教材为例子,以课堂为落脚点,在对学生落实双基的同时,拓展教学的时空,有意识地由课内向课外,由语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