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少时,松浦弥太郎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在高二休学,到处游荡。由于没有学历,没有选择工作的资格,只能靠做零工过活。处于社会底层,被人疏离,没有丝毫所谓的“青春”之感。在《高村光太郎诗集》《北回归线》《在路上》的影响下,他决意逃离日本,只身来到美国。尽管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自由,过的也是邋遢的生活,但因接触到二手书店,开始萌生“这也许可以成为工作”的想法,开始摆地摊售书。以此为起点,他开始做日本第一家“移动书店”,最终在东京中目黑、南青山开设备受赞誉的二手书店COW BOOKS。
他回顾自己最糟也最棒的人生之路,袒露最为真实的内心,激励了无数感到迷惘的年轻人,他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做自己梦想的事情,如何不上班也可以生活。
某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从当时的状态中略微抽离,试着回想起从前。我开始在记忆中寻找自己最快乐的时光,那是在纽约街头卖书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以那时的心境,再做一次书店也未尝不可。回归初心,初心就在路边!我想回到街头。可是如果还是以同样的形式摆摊销售则毫无新意,我开始考虑用自己的方式,把事情做得更加有趣。如果能够利用手推车、自行车、汽车等移动工具去各种地方,也许会很有意思。随着想象的日益膨胀,带有我个人风格的方案逐渐成形,我决定做一家“移动式书店”。如果可行,便能够免去预约等烦琐程序,在哪里开店都可以。另外,以前我专营海外图书,这次可以考虑同时上架一些日本图书,摆脱特殊品类的局限,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当然所有图书依然全是经我过目,由我亲自挑选,这样不是更能展现自己的风格吗?
从结束上一家店到准备好新店重新开业,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
自从有了新设想之后,经过4个月时间的准备,由一辆载重2吨的卡车改造而成的移动书店诞生了,我这个人行事一向鲁莽,只要准备得差不多了就想立刻实施。这次的鲁莽非常显著地体现在,我还没有驾照。于是,我决定雇一个司机。行事谨慎固然不错,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或许就会放弃,所以我认为,做事最好是当机立断见招拆招。
名字由m&co.booksellers改为m&co.tra-
veling booksellers。在我心中,旅行这个词非常重要,traveling,我的旅行书店。那时,我的写作工作,也已经从书评类转为随笔类,写作变得快乐起来。编辑工作也是如此,终于确定了大致的方向。因此,与之前相比,我的心情安定了下来。
我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将图书介绍给他人,将自己从寻求稀有图书的强迫性思维中解放出来。“m&co.traveling booksellers”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终于脱离了“m&co.=时髦”这种思维定式。可以用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个性方式经营店铺,对我自己来说,也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重新开始。而且我不想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既然开店都需要金钱和时间,那么如果用普通的方式去做未必能成功,倒不如选择一个谁都没见过的方法,大胆尝试。
反过来说,如果我率先做成了移动式书店,也可以用事实告诉大家,同样的事情谁都可以做。就像是在公寓中的一个房间里卖书一样。卡车,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地方,不用租店面。我想让年轻人或者想开店的人感受这一方式。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亲身实践,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我做的事情,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从年轻时起,就颇受年长者的影响,如果比我年轻的人想做同样的事情,我希望自己也能够给他们一些启发,将新的选择展示给他们。移动书店现在仍在运营中,我非常高兴能够发现属于自己的方法。
书店会定期地开往各地。名古屋、大阪、京都……能将店铺带到国内任何想去的地方,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出发前,我会通过网络发出信息,每次都会迎来大批顾客。在东京,移动书店选择惠比寿的美国桥公园作为营业点,是考虑到尽量选择人少的地方,以免给别人造成麻烦,不想招摇也不想扰民。再有就是附近要有洗手间,因为是室外营业。综合起来考虑,觉得那里是最佳选择。
自移动书店开张以来,顾客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目黑时几乎都是熟客,现在几乎都是陌生面孔。最可喜的是,在公园旁边开店,一些偶然路过的人会进店逛逛。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形式。我终于开了一家有自己风格的书店。因为在户外,夏天和冬天比较辛苦,但是其中却有让人甘心受苦的快乐。我也喜欢书,对于爱书的人来说,这样的书店是多么好的存在啊。这是一家顺路经过时,让人想驻足一看的书店。开了移动书店后,我的感受是,虽然我卖二手图书,但是顾客并没有抱着买二手图书的想法特意前来。不是贴了古旧标签的书而只是“书”。顾客只是平平常常地来看“书”,平平常常地买走,这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方式,移动书店并非最终形式。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就必须着手改进。让店铺保持新鮮度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大家“感受今日”,我曾在千驮谷的生活杂货店SAZABY,开了一家名为Today Shop的店铺经营了一年。那家店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告诉大家,无论是谁,哪怕只有一张桌子也能开店,只要肯花心思,就能做出有趣的尝试。在SAZABY那样的空间内,开一家拥有独立风貌的店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像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正因为我是一个人,所以才能做到。m&co.不是一个组织,它等于松浦弥太郎本身。如果有市场经营加入,我的标签将会被淡化。听到对方说“不是松浦先生则不行”,我从内心感到喜悦。我的选货是非常有倾向性的。但就是因为这种倾向性,商品才变得饶有趣味。
因此,个人的言论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没有意义。在写作和其他工作上都是如此,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换个人也一样,那么无论对对方还是对自己,都会有一种罪恶感。5%左右也好,要留有一点自己参与的痕迹,这很关键。我必须坚持这一点。我选择商品的喜好或者风格,即便有时不够讨喜,但我也不会因此就去选择普通。
我的性格当中一直有不甘心的一面,总是放不下。遇事时心中常会抱有希望,觉得一定会有办法,所以也经常为此烦恼。放下意味着终结。因为不甘心,有时候会在不经意之间,突然找到答案,也许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渴望和祈愿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能量。不肯放弃,自然而然,身边就会有人出手相助。虽然自己认为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但是客观看来,全部由一个人完成的事情几乎不存在,一定有别人的帮助在里面。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虽说m&co.等于松浦弥太郎,但是正因为有周围人的支持与协助,才能够走到今天,这一点我不会忘记。是的,m&company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指“松浦弥太郎和他的伙伴们”。它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提携和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所以,不只是书店的经营,对于那些将其他工作也放心交付于我的人,我必须考虑如何回报。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单行线,而应该是你来我往的传接球,唯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到目前为止,我都是利用自己的一些积累做到了现在,但是今后我不想再吃老本。凭感觉工作的时代应该结束了。从客观角度来看,我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行人,我的成功多是因为巧妙地运用了自己的天生直觉和有限的知识。如果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我就是半路出家,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编辑,但走到今天,不能再横冲直撞了。今后对自己来说才是关键的。为此,技术变得极为必要。我必须磨炼自己的技艺,要在书店经营和文章写作方面倾注全力。
(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松浦弥太郎人生坦白书》 作者:[日]松浦弥太郎 译者:小米呆)
他回顾自己最糟也最棒的人生之路,袒露最为真实的内心,激励了无数感到迷惘的年轻人,他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做自己梦想的事情,如何不上班也可以生活。
某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从当时的状态中略微抽离,试着回想起从前。我开始在记忆中寻找自己最快乐的时光,那是在纽约街头卖书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以那时的心境,再做一次书店也未尝不可。回归初心,初心就在路边!我想回到街头。可是如果还是以同样的形式摆摊销售则毫无新意,我开始考虑用自己的方式,把事情做得更加有趣。如果能够利用手推车、自行车、汽车等移动工具去各种地方,也许会很有意思。随着想象的日益膨胀,带有我个人风格的方案逐渐成形,我决定做一家“移动式书店”。如果可行,便能够免去预约等烦琐程序,在哪里开店都可以。另外,以前我专营海外图书,这次可以考虑同时上架一些日本图书,摆脱特殊品类的局限,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当然所有图书依然全是经我过目,由我亲自挑选,这样不是更能展现自己的风格吗?
从结束上一家店到准备好新店重新开业,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
自从有了新设想之后,经过4个月时间的准备,由一辆载重2吨的卡车改造而成的移动书店诞生了,我这个人行事一向鲁莽,只要准备得差不多了就想立刻实施。这次的鲁莽非常显著地体现在,我还没有驾照。于是,我决定雇一个司机。行事谨慎固然不错,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或许就会放弃,所以我认为,做事最好是当机立断见招拆招。
名字由m&co.booksellers改为m&co.tra-
veling booksellers。在我心中,旅行这个词非常重要,traveling,我的旅行书店。那时,我的写作工作,也已经从书评类转为随笔类,写作变得快乐起来。编辑工作也是如此,终于确定了大致的方向。因此,与之前相比,我的心情安定了下来。
我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将图书介绍给他人,将自己从寻求稀有图书的强迫性思维中解放出来。“m&co.traveling booksellers”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终于脱离了“m&co.=时髦”这种思维定式。可以用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个性方式经营店铺,对我自己来说,也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重新开始。而且我不想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既然开店都需要金钱和时间,那么如果用普通的方式去做未必能成功,倒不如选择一个谁都没见过的方法,大胆尝试。
反过来说,如果我率先做成了移动式书店,也可以用事实告诉大家,同样的事情谁都可以做。就像是在公寓中的一个房间里卖书一样。卡车,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地方,不用租店面。我想让年轻人或者想开店的人感受这一方式。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亲身实践,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我做的事情,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从年轻时起,就颇受年长者的影响,如果比我年轻的人想做同样的事情,我希望自己也能够给他们一些启发,将新的选择展示给他们。移动书店现在仍在运营中,我非常高兴能够发现属于自己的方法。
书店会定期地开往各地。名古屋、大阪、京都……能将店铺带到国内任何想去的地方,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出发前,我会通过网络发出信息,每次都会迎来大批顾客。在东京,移动书店选择惠比寿的美国桥公园作为营业点,是考虑到尽量选择人少的地方,以免给别人造成麻烦,不想招摇也不想扰民。再有就是附近要有洗手间,因为是室外营业。综合起来考虑,觉得那里是最佳选择。
自移动书店开张以来,顾客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目黑时几乎都是熟客,现在几乎都是陌生面孔。最可喜的是,在公园旁边开店,一些偶然路过的人会进店逛逛。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形式。我终于开了一家有自己风格的书店。因为在户外,夏天和冬天比较辛苦,但是其中却有让人甘心受苦的快乐。我也喜欢书,对于爱书的人来说,这样的书店是多么好的存在啊。这是一家顺路经过时,让人想驻足一看的书店。开了移动书店后,我的感受是,虽然我卖二手图书,但是顾客并没有抱着买二手图书的想法特意前来。不是贴了古旧标签的书而只是“书”。顾客只是平平常常地来看“书”,平平常常地买走,这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方式,移动书店并非最终形式。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就必须着手改进。让店铺保持新鮮度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大家“感受今日”,我曾在千驮谷的生活杂货店SAZABY,开了一家名为Today Shop的店铺经营了一年。那家店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告诉大家,无论是谁,哪怕只有一张桌子也能开店,只要肯花心思,就能做出有趣的尝试。在SAZABY那样的空间内,开一家拥有独立风貌的店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像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正因为我是一个人,所以才能做到。m&co.不是一个组织,它等于松浦弥太郎本身。如果有市场经营加入,我的标签将会被淡化。听到对方说“不是松浦先生则不行”,我从内心感到喜悦。我的选货是非常有倾向性的。但就是因为这种倾向性,商品才变得饶有趣味。
因此,个人的言论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没有意义。在写作和其他工作上都是如此,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换个人也一样,那么无论对对方还是对自己,都会有一种罪恶感。5%左右也好,要留有一点自己参与的痕迹,这很关键。我必须坚持这一点。我选择商品的喜好或者风格,即便有时不够讨喜,但我也不会因此就去选择普通。
我的性格当中一直有不甘心的一面,总是放不下。遇事时心中常会抱有希望,觉得一定会有办法,所以也经常为此烦恼。放下意味着终结。因为不甘心,有时候会在不经意之间,突然找到答案,也许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渴望和祈愿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能量。不肯放弃,自然而然,身边就会有人出手相助。虽然自己认为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但是客观看来,全部由一个人完成的事情几乎不存在,一定有别人的帮助在里面。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虽说m&co.等于松浦弥太郎,但是正因为有周围人的支持与协助,才能够走到今天,这一点我不会忘记。是的,m&company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指“松浦弥太郎和他的伙伴们”。它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提携和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所以,不只是书店的经营,对于那些将其他工作也放心交付于我的人,我必须考虑如何回报。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单行线,而应该是你来我往的传接球,唯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到目前为止,我都是利用自己的一些积累做到了现在,但是今后我不想再吃老本。凭感觉工作的时代应该结束了。从客观角度来看,我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行人,我的成功多是因为巧妙地运用了自己的天生直觉和有限的知识。如果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我就是半路出家,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编辑,但走到今天,不能再横冲直撞了。今后对自己来说才是关键的。为此,技术变得极为必要。我必须磨炼自己的技艺,要在书店经营和文章写作方面倾注全力。
(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松浦弥太郎人生坦白书》 作者:[日]松浦弥太郎 译者:小米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