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管我叫师兄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高考分数出来后,女儿考了629分,分数不高也不低。填报志愿时,十分尴尬,往高了报,还差那么一点点,往低了报,又觉得分数有点可惜。我和妻子几乎把填报志愿手册翻了十几遍。说实话,对于孩子最终去哪所高校,我真没认真研究过。但倒是让我忆起了家里几个人参加高考的往事。
  1983年,我哥哥即将高考。为了服务好他,父亲把家里唯一的自行车让给了他。每天上学,他一个人就骑车跑了。放学时,他常带着别的同学,我则一个人要步行四五十分钟才能到家。我对他有怨气,又不好说,全家都得支持他高考。为了学外语,家里把仅有的400多块钱拿出来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早晨和傍晚,哥哥就守在电视前学外语。我不知道他在班里学习究竟怎样,打上小学到中学,他就没当过班干部。而我,一直是当班长的。在我的心里,当班干部一定是学习好的。
  哥哥有个姓华的同学,经常到我家跟哥哥一块学外语。华同学脾气很轴,认死理。譬如,他吃任何药从来不直接咽,而是在嘴里含着。他写字的时候,总把每一个字写得方方正正的。我希望哥哥考得好一些,给自己争脸,也给学校争气。我们学校连续几年没有人考上大学了。
  高考终于来了。哥哥和华同学满怀信心地去考场了。我们紧张地盼望他们能一鸣惊人。可是,三天考试结束后,发现他们都蔫头耷脑的。不用说,考砸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满怀希望等待着奇迹。
  分数出来了。哥哥考了247分,华同学136分。全年级依然没有一个够分数线的。父亲问哥哥,明年还复读不?哥哥说,不复读能干什么?父亲说,到村里劳动,要不到农场干临时工。哥哥想了想说,到农场干临时工吧。而华同学呢,他说还要复读,如果还考不上,接着复习,继续考。
  转过年来,我中考。谁料,发挥失常,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父亲想到我哥哥的境况,对我说,上农场的职高吧,毕业就能直接分配工作。本来我想托人去二十几里远的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中,但一看父亲痛苦的表情,只好答应。
  在农场工作一年后,我调到农场下属的一个乡政府任团委书记。父亲把这消息告诉爷爷后,爷爷竟然激动得哭了,说我们家终于有在衙门工作的人了。我那时不懂当官有什么了不起,周边的人更多地都在想办法上夜大电大,谁都明白,在未来没有知识肯定是活不好的。
  我决定参加1988年成人高考,哪想领导说,你等几年吧,咱们办公室都在参加夜大电大,如果都去学习,这工作谁干啊!我一听,急了,说不脱产,函授的总可以吧。领导说,你怎么这么犟呢?不让你考你就不要考了。我只好忍了。我把必考的书买来,悄悄复习。
  三个月后,我如期参加考试,超了分数线50分。我拿着北京经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领导瞥了一眼,说,既然考上了,你就看着怎么协调好工作,学费你得自己出。那时的学费是一年470元,对于月薪只有59元的我,这数字不小。我找乡长,问他能否给报一下。乡长不停地挠头发,颇为难。无奈,我到黨委书记办公室。党委书记看着眼前的录取书,果断拿起电话打给乡长:老王,这孩子有出息,考上了大学,咱们得支持。我看,学费给报了吧。
  就这样,我在北京经济学院参加了三年多的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女儿和她母亲经过几番商量,决定报考首都经贸大学,也就是我当初就读的北京经济学院。我说,你们不这么决定,我也有这种预感,咱们家与首都经贸大学有缘。女儿一笑说,那我以后该管您叫老爸还是叫师兄呢?我说,都行,珍惜读书的机会就好。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其他文献
放学回到家,我宣布今晚由我来做晚餐。终于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啦,“传闻”我做的饭是王者级别,用一句诗便是“此饭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尝几回”。  今晚,我必须拿出我的王者套餐来慰劳我的家人们。  第一道菜是“绿中几点白”。食材是大蒜、肉丝。在切大蒜的时候,难免有些尴尬,当我右手揮起菜刀切菜时,我的左手手指仿佛进行了赛跑,“遥遥领先”的是食指先生,“紧跟随后”的是中指和大拇指,“倒数第二”的是无名指,“
期刊
接过那瓣青翠的豌豆荚,我小心地掰开。青涩的豆荚内安静地卧着四五粒小小的豌豆。挖出一颗放入嘴里,甜蜜的汁水立刻盈满了口腔,我嚼了一下,好嫩好甜。  珍珠般的一小粒豌豆柔嫩地化开,像是在春天的田野里做的一段美梦。我惊喜地瞪大双眼,立刻变身为吃货,把另外几粒也吃了个干净。  “妈妈,豌豆真好吃呀。”我咕嘟咕嘟咽着口水,双眼放光。  “我的一个同事才去田里采的,怎么样?嫩吧?”妈妈一脸得意。  咦,妈妈怎
期刊
我们每天都在渴求幸福,以为幸福就是成功或者富有。其实,幸福不在远方,最真的守护,就在身旁。本期“新表达”以“幸福,并不在远方”为主题,展开同题创作。王国赫同学写了和母亲相处的细节,冯乐佳同学写了爷爷奶奶相濡以沫的故事。他们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身边的幸福。  “我就想要足球,你买不买?”  “再等等,再等等。”  母亲小声嘟哝着。我的心底顿时掀起惊涛骇浪,仿佛一阵热浪席卷了全身。一番歇斯底里的吵闹后
期刊
一  正值盛夏,大中午日头正盛。村子里,一群精力旺盛的小男孩围在村中一棵大榕树下,变着法子打发无聊的时光。  “我们来玩打鬼子吧。”一个穿着破布背心的小男孩挥舞着一根树枝,对着一群裸着上身、裤子打满补丁的小伙伴提议。  “好啊好啊。”大家兴奋得振臂欢呼。  领头的小男孩又发话了:“谁当鬼子?”  “我不当。”“我也不要。”  “我们抓阄吧。”  抽到扮演八路军的小男孩,激动得小脸通红。一群孩子赤手
期刊
一  深夜,我戴上翅膀,在居民楼上空徘徊。一户人家的窗子里有浅浅淡淡的暖黄色灯光。我飞到窗口一看,是一个妇人的卧室。房间温馨简约,墙饰与壁画可以看出女主人不凡的品位。我化作纸片潜入房间,到了女主人床前。我闭上眼睛,念念有词,没几时,手里就捧了个浅黄色的水晶般的圆球,飞出窗子。  飞到居民楼上空,白猫在屋顶蹲坐着,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纸片人,今天又有什么收获?”我收起翅膀,很不满意地纠正它:“什么
期刊
我的小天地是我的书房,它也是我“战斗”的地方。  站在书房中央,前面是整整一排书架,书架上放着一层层书。妈妈把书分门别类,放得整整齐齐,左边一排是历史类书籍,右边是经典文学名著、科学类书籍……妈妈每天都把书架擦得干干净净,叮嘱我要爱护书籍。  我从3岁起,就自己从书架上找书看,從最初喜欢书页翻动的声音,到现在为书中的故事沉迷。在书中,我了解了汉字的故事,感叹于科学力量之大,也被寓言故事逗得捧腹大笑
期刊
我喜欢读《小王子》,玫瑰花是小王子的至爱,也是他最亲的人。  小王子旅行的时候,暂别了心爱的玫瑰花。在不断的旅行中,小王子从未放弃过对玫瑰花的想念,因为在这浩瀚的星河之中,玫瑰花与小王子是彼此的唯一。他细心地呵护着她,陪她聊天,下雨的时候,用一个罩子保护玫瑰花。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玫瑰花,只盼着“我与你相依,你伴我成长”,成为彼此的依靠和港湾。  这个冬天,我见证了比小王子和玫瑰花更深挚的爱。  爷爷
期刊
1.  枯藤,老树,昏鸦。  萱葵扣响了紧闭的大门,“咚咚咚……”一声声,在寒风里,那么刺耳。  “来了,来了”隐约地,有蹒跚的脚步声。萱葵正了正被枯枝挂歪的帽檐,双手固执地纠缠在一起,急促的呼吸暴露了她的忐忑。  门缓缓打开。可萱葵觉得,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开门的老妇人先是一愣,枯瘦的手使劲揉了揉眼睛,仍不确定地试探:“二小姐?”  萱葵长舒了一口气,笑着说:“是我,李妈。”  妇人猛地拍了下大
期刊
“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这是作者在开篇中讲到的一句话。初识此句,虽有懵懂的感觉,但并不明晰。慢慢往下读,才觉得这句话讲的真对。虽说这本书名为《造房子》,但其内容浩瀚广阔,不仅仅是建筑学,更多的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自我修行的態度,颇有些东方哲学的味道。哲学恰恰就是个体内心世界的思想精髓,全书的前后呼应,不失为作者的高明之处。  作者本身并不是作家,他是一个获得过普利兹克奖的卓越建筑师。但他在书
期刊
有种人,虽然看起来普通,但越是处于热闹的人群中,越显得气度不凡。可能就是因为在那一大片的喧哗里,难得地保持着一股静气,静是定力,风骨顿生。设计师小蔡就是这样的人。  雨天。在小蔡的工作室喝茶。洗杯,点火,白色陶壶坐上红泥小炉。取出用淘来的老烟斗改成的吹火筒,对着炉底吹了两三口气,火苗便欢喜跳荡。炉内烧的是核桃炭,油性大,火光明澈,香气素淡。墙上古画中的人物神姿恬然,与这小炉、老家具自成一体,相映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