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新讨论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多,扑救难度大,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生命、财产的损失。本文根据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设计;安全疏散
  一、保证建筑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高楼多依赖钢结构,虽然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但耐火性能很差。钢材的抗拉和承重等性能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通常在摄氏450~650度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变形,钢柱、钢梁弯曲,不能继续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加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15分钟。因此,建筑界和消防界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仍任重道远。
  (一) 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中国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
  (二) 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米厚的墙或300×300毫米的柱),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二、做好防火分隔与安全通道设计
  高层建筑中,因有毒烟气窒息死亡的人员占死亡人数的70%左右,烟气是火灾中的隐形杀手。所以,要充分考虑在建筑内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为0.3、0.8m/s,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3.4m/s,当烟气无阻拦时,只需1min左右就可以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烟气的流动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的疏散速度。楼梯间、电梯井及各种竖向管井是高层建筑火灾垂直方向蔓延的重要途径,易形成“烟囱效应”。而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疏散的场所,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是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灭火的主要通道。为了阻止烟气进入这些部位或排出这些部位的烟气,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扑救。因此,超高层建筑在上述部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能够达到疏散和扑救通道上无烟的目的,从投资方面又低于机械排烟系统,是可行的。其裙房的楼梯间内可统筹考虑布置。其风压值应为防烟楼梯间50Pa,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25Pa,既能方便疏散安全门的开启,又能保证安全地带的压力,对烟气起到排斥作用。同时,超高层建筑封闭避难层内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除满足避难层内一定的正压值,防止烟气入侵,也为躲避在避难层里的人们提供呼吸用的新鲜空气。
  (一) 防火间距: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6米,它们同三、四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7米和9米。高层建筑因火灾时疏散困难,云梯车需要较大工作半径,所以高层主体同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3米,同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5和18米。厂房内易燃物较多,防火间距应加大,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或它们和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厂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2和14米。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或库房,应远离建筑物。
  (二) 防火分区:建筑中为阻止烟火蔓延必须进行防火分区,即采用防火墙等把建筑划为若干区域。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米2;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米、1200米2和60米、600米2。一、二级防火等级的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限制在1000米2或1500米2内,地下室则控制在500米2内。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4小时的非燃烧体,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用水幕保护。
  (三) 安全疏散通道出口: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影剧院、体育馆等观众密集的场所,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出口。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烟火蔓延,妨碍疏散,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高层建筑须设封闭的或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应布置成有两个疏散方向。超高层建筑应增设暂时安全区或避难层,还可设屋顶直升飞机场,从空中疏散。疏散通路上应设紧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
  三、强化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考虑到高层建筑以自防自救为主,室内消防用水量比室外的要大些,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住宅楼为30l/s),即消火栓用水量70l/s(住宅楼为50l/s),是规范规定的建筑物消防用水的上限值。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具备两种及两种以上使用功能。因此,其火灾延续时间为3.00h(住宅楼为2.00h),考虑到市政给水状况,由此可確定是否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其容量。
  (一)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范围:(1)高层建筑的主体及裙房内;(2)消防电梯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内,方便消防队员尽快利用消火栓向火灾发起进攻和开辟通道;(3)避难层内设置用于人员自救保护;(4)屋顶或直升飞机停机坪处,用于检查消火栓压力和防止火灾蔓延至顶层及保护人员的作用;(5)室内消火栓箱内应设消防卷盘,用于非消防专业人员扑救初起火灾。
  (二) 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技术要求:(1)消火栓充实水柱需经水力计算,且不小于13m,以避免浓烟高热对灭火工作的影响,又能保证消防队员正常使用;(2)消火栓间距在高层内不大于30m,在裙房内不大于50m,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同层内任何部位;(3)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有串联供水和并联供水两种方式,当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应设减压装置;(4)屋顶水箱。为了保证初起火灾时消防用水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15Mpa。不能满足时,应设气压水罐或稳压泵等增压设施。如是并联给水方式,其分区消防水箱的容量应与高位消防水箱的容量相同,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应进入高位水箱,而串联给水方式中是允许的;(5)水泵接合器。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各个分区均需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也就是说,根据现有或将有的消防车供水能力,确定各个分区是否应设水泵接合器;(6)消防管网采取防超压措施。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流量—扬程曲线平缓的消防水泵,设置安全阀、泄水阀门等,避免超高压造成给水系统的破坏。
  
其他文献
近年国家发展迅猛,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政府不断在社会救助方面加大力度,相关部门也在逐渐完善救助制度。但由于社会救助起步较缓,制度不够完善,因此仍有较大空间可以提高。一
期刊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控制财务风险又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原因,进行适当的防范和控制,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必将有益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拟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对面临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探求控制财务风险的途径与方法。 
英语是加强国际交往、获取最新的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的学校教学事业更加重视。小学普及学习英语也是大势所趋。就如何提
1972年11月我中学毕业分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及朵云轩工作.那年,也是刘冰先生从台北前往美国洛杉矶定居办书店的开端.刘冰先生的父亲刘雅农先生是1917年刘海粟先生任上海美专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安全管理对于燃气企业来说是日常的一件大事,文章通过阐述安全管理的重新定位、安全管理主要关注的因素、日常工作所坚持的原则等几个方面,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深化思维和方法,希望以此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安全管理;城市燃气;安全制度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安全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面对接踵而来的用气安全事故,燃气企业和用气单位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监理的中心是对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方面的控制,使工程项目在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并满足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投资控制的成效,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和质量。所以,工程造价控制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将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四个阶段对造价监理工作进行论述。  一、设计阶段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将工程的设计构想转化为项目实体的阶段,是确定工程
摘 要: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是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实现专门用途英语(ESP)转型的重要一步。它所产生的反拨作用,对外语教学满足国家外语能力要求和国际战略化需求,提高我国整体劳动力素质,必将产生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介绍了基于英语工作能力考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关键词: 英语工作能力考试 EGP ESP EAP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
1944年1月的一个没有月色的茫茫黑夜,英吉利海峡浪涛阵阵。-艘英国潜艇悄悄地出发,驶向对岸德军占领下的法国。在距离诺曼底海滩不远的地方,它停了下来。通过潜望镜,艇长已经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特殊环境,学术期刊在应对中表现出令人惊喜的变化:利用网络出版延续出刊节奏,增强读者互动;将新媒体与纸媒融合发力,实现精准传播;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