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养正 教人求真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小学“三香教育”解读
  学校特色淡雅如香,可以怡情养性,愉悦人心;可以熏蒸排毒,根治顽疾;可以弥散空气,飘远四方。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小学的特色教育以“三香”为主题词,目标是“培养志气、才气、大气的睿智阳光少年”。从2012年起,该校在校长刘基葵的带领下,积极挖掘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大力构建“三香教育”办学体系,铸造了全国特色品牌学校。
  “三香教育”平台 主题构建
  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小学的“三香”,指的是书香、墨香、心香,并从“三香润童年,一生更精彩”的办学理念中延伸出“濡染三香,乐聚新华”这一学校文化主题,铺设出一条意蕴深邃的“三香教育”特色之路。
  1.书香教育,濡养心智。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书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改变了我们的视界、我们的胸怀、我们的气质。新华小学倡导师生博览群书,将大阅读观融入到生命之中,进而增强个人综合素质。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阅读成为了新华小学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英雄故事”“读书超市”“中华魂”等“书香濡染心灵”读书系列活动成效显著,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一致认可。“我的孩子会读报了”“我的孩子懂孝顺了”,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书香”的力量。
  2.墨香教育,陶冶情操。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它的字体结构、人文内涵都充满了正气,包含着大量信息。在当下,新华小学赋予了“墨香”三个的新内涵:一是要求教师把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和随笔当成一种习惯,要求学生把记录生活见闻和感悟当成一种成长;二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立字立人;三是喻指各种兴趣、爱好和能力,开展了 “濡染三香,声动新华”少儿歌手大赛,“心香新华,刚健少年”体育节,“书法艺术节”等“墨香润童年”系列活动,让校园墨香飘逸,绽放出童年的精彩。
  3.心香教育,锤炼品质。我国古代君子常常以香为伴,这既是传统礼仪的需要,也是颐养道德的需要。所谓“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那时候的古人即认识到:道德臻于完满时,即有最美妙的馨香产生。新华小学所阐述的“心香”,是一种内化于心的品质理念,是一种外化于行的行为指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据刘基葵校长介绍,它有着三个维度:一是培养孩子“负责任、有担当、能吃苦、会感恩”的现代公民意识;二是释放孩子的天性,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三是让师生在竞争中进取,在赶超中进步,培养进取精神。
  “三香教育”路径 文化育人
  在实施“三香教育”时,新华小学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育人方法、教师培养、环境营造、家教推动六大方面进行思考,并将特色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1.小中见大,探索创新。一是“小故事大道理”。每周一个哲理故事分享,从为人处世、尽职尽责等方面进行引领,将每学期的工作目标分解到每周的故事中,寓教、寓理于故事之中,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二是“小细节大教养”。每周安排一个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着重训练点,让师生们反复训练。例如,第5周训练“东西归位”后,第14周还可以继续训练。三是“小幽默大智慧”。学校倡导“快乐工作,简单生活”的工作理念,促使教师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学会微笑待人。四是“小课题大视野”。这个“小课题”指的是“管理执行力”,涉及制度约束、榜样激励、多元评价等方面,对教师、学生、班级等进行科学、民主的评价。
  2.特色课程,塑造心灵。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新华小学结合“三香教育”特色文化体系,逐渐形成了“立足发展,生态自然”的课程文化理念、“生活处处是课程”的课程文化视野,成功创设“三香教育”(1+3)课程体系。其中,“1”指国家设置的学科课程,“3”指新华小学的“三香”课程。
  刘基葵校长表示:“三香教育”(1+3)课程体系,是塑造新华小学师生心灵的舞台,是展示新华小学师生精神气质的舞台,是丰富新华小学师生人生的舞台。这一课程体系将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文化、伦理道德、家校社会一体化建设等教育因素融入其中,让它们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据笔者了解,新华小学的“书香课程”包括“思维训练”“阅读表达”两大类,设有珠算运用、银行管家、演讲与口才、国学品读、诗词鉴赏等23个特色社团。学生在书香课程中习得方法,激活思维,“广泛阅读、灵活运用、自信表达、良好沟通”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培养,修养了博学品质。“墨香课程”包括“艺术修养”“科技创作”“体育锻炼”三大类,设有舞蹈、合唱、葫芦丝、书法、手工、科技航模、航海、机器人制作、无线电遥控、田径、足球、篮球、武术等38个特色社团。学生在墨香课程中培养了审美艺术情趣,感受力和表现力有所提高,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铸造了才学品质。“心香课程”包括“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环境浸润”三大类,既有每周升旗仪式(宣誓)、校园歌曲传唱、纪念日活动,也有社区环境体验、家庭生活体验、劳动体验、军旅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体验活动,还有校园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的熏陶等。其中,“书香课程”“墨香课程”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两个半天开展活动;“心香课程”由学校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新华小学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于内部优化教师资源。与此同时,学校也外聘了一批优秀教师(如在附近高等院校和中学聘请教师、足球教练等),以补充师资。
  3.以评促建,星耀新华。新华小学坚持“三爱”教育,立德树人,在“心香课程”的基础上,创建了“星级文化”的评选模式——“三香”润新华,“五星”耀星光。这一模式明确了三星、四星、五星级教师,家长,班集体及学生的评比目标,规范了“晋星程序”。通过“七比四评·晋星争章”,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期一表彰,不但激活了师生的积极性,还增强了民主意识,有助于规范日常行为习惯。
  4.书墨飘香,智慧育人。办好学校不仅仅是校长办学,而应该是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为提升教师的素养,新华小学引导教师追求“智慧的教育”,定下了“思想境界有高度、学识修养有厚度、专业发展有远度”的教师文化建设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时刻提醒教师铭记并践行《新华小学教师誓词》:“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三香养正,教人求真。以书香点燃孩子的智慧,以墨香濡养孩子的心灵,以心香润泽孩子的人格。开拓视野,解放手脑,用心创造。努力培养出‘志气、才气、大气’的睿智阳光少年。”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将经史子集当作精神正餐,将教育专著当作精神药膳,将文学名著当作精神甜点,将杂文小品当作精神果盘,读好书,用好书。学校还以教师社团为载体,组织了一系列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将教师引向广袤的天地,进而拥有更为广阔的教学视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舞台上,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底蕴和底气,学校领导就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去探讨、交流、沟通。在每月的“心香新华,百家讲堂”上,他们自觉地钻研业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教育主张、教育思想,找到了自己在这个大舞台上的位置。教师们抱团结对,主动研究,从“课堂操作者”变为“课程创生者”,个人教学风格渐显。走进新华小学,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师们健康自信、阳光睿智、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
  5.寓情于景,芬芳满园。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育人资源,新华小学将“三香文化”元素具象化,借助校徽、校标、吉祥物、校旗、旗台、梯步、文化石、科技文化墙、体育文化墙等载体,使“三香文化”可听、可看、可感、可传,凸显出“静静的墙壁能说话,长长的楼道会迷人,小小的角落都有神”的特色人文校园魅力。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注重校园隐性环境、信息网络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6.开明谦和,协同育人。学校不仅分年级召开专题会,由教师给家长讲解“一训三风”,还让学生回到家中继续讲解;一月两次的校长开放日,学校设咨询台,与家长进行交流……各种家校互访互进活动,力求最大程度达成教育共识,建立起共同的教育价值观。“三香教育”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家长,只有家长与学校达成思想上的认同,“三香教育”才能真正地走下去!
  “书香其味,墨香其韵,心香其怀”。当“三香教育”的清风拂过心田,当“三香教育”的芬芳溢满校园,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小学坚信只要以“书香濡养心智、墨香陶冶情操、心香锤炼品质”,就一定能培育出“志气、才气、大气的睿智阳光少年”,并使其一生更为精彩!“三香教育”,它看得清,摸得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特色教育!
  (作者分别系《学校品牌管理》编辑部责任编辑、联盟部记者)
  三香润童年 一生更精彩
  谈“三香教育”的方向引领与氛围营造
  文 / 刘基葵
  重庆市合川区是巴文化发源地,具有2300多年历史,遍布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近代实业家卢作孚、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等历史人物的足迹,积淀了丰厚的思想文化、人文精神和教育资源。坐落于此的新华小学经过多方讨论、求证,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三香润童年,一生更精彩”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具有“三香教育”特色的办学体系。
  办学理念引领特色方向
  我校的办学理念——“三香润童年,一生更精彩”是基于“办人民满意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它表达了学校特色,蕴含着学校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社会责任等系统构建,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小学教育特质。
  “三香润童年”中的“三香”,即书香、墨香、心香。“润”,本义指雨水下流,也指“使人得到好处,扶助”,我们则取老师以“三香教育”为引领,润泽广大学生之意。它立足于对生命本真的关怀,着眼于儿童的生命成长,通过“浸润、熏陶、濡染、滋养”来践行“慢教育”艺术,在自然而然、心平气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道德品质、精神品质、学习品质,进而提升生活品质,乃至生命的品质。“一生更精彩”则表达了我校“三香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从“孩子是教育的灵魂”角度进行考量,站在孩子的立场、观点、视角,办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三香”浸润中,修养博学品质、铸造才学品质、磨砺精神品质。我们坚信,经过新华小学六年的培养,每一个孩子都将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训三风”营造特色氛围
  “一训三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价值内核。“一训”,即校训,是规范师生的行为准则,是约束师生的精神力量,是激发师生的潜在动力。“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凸显学校的文化积淀,彰显学校的整体风貌。“一训三风”,将产生极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反映着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能营造出学校的整体氛围。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早已成长为合川教育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我们办学思想的宝贵财富。传承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精髓,结合“三香”文化元素,我校确立了自己的“一训三风”。
  1.校训:三香勤致远,手脑齐创造。“三香勤致远”,“三香”指新华小学的“三香文化”;“致远”是目标;从“业精于勤荒于嬉”“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等古训中单取一个“勤”字嵌入其中,意在告诫师生唯有勤勉,才能在文化的浸润中把目标变为现实。“勤学”才能有收获,有收获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更好地“勤学”,从而“致远”。
  “手脑齐创造”,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我校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师生应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2.校风:书墨飘香,知书达礼。“书墨飘香”指新华小学充盈着诗意墨香的校园环境,也指新华小学师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还包括新华小学师生在“三香”文化润泽之下所显现出的儒雅气质。
  “知书达理”言近意远,全意为有学识、有教养。这里的“书”指“有字之书”“实践之书”。教师要读透“儿童”这本大书,学生要把“有字之书”“实践之书”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风:三香养正,教人求真。“三香养正”中的“养正”语出“蒙以养正”,即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它强调教师遵循育人规律,在“三香文化”中教人向真、向善、向美,以养浩然正气。
  “教人求真”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中撷取而来。教师以真知引领真知,以真情唤发真情,以真善培育真善,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4.学风:香远益清,学做真人。“香远益清”原意为“香气远播,更显清幽”,典出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们借指学生在“三香文化”浸润之下,由内而外所散发的气质与才学、善意与德行。
  “学做真人”,语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与教风相呼应。它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简介
  刘基葵,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小学校长、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研究型校长、教育标兵、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中小学教学名师、重庆市教育专家资源库成员、重庆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重庆市教育家型校长、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出版了2部专著,编写了1本重庆市级地方教材和1本合川区级校本教材,共有28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先后在北京、重庆、山东、内蒙古、四川、广东等地交流发言。
其他文献
金秋过后是寒冬,寒冬末了是暖春,校徽里的冬元素耐人寻味,同样值得我们欣赏。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励志名言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春天的暖意,这好比在黑暗中期待光明的到来,相信就会有的。在我国,冬天里的美好事物都带着一股傲气,如梅花、松树,是我们时常吟咏赞颂的对象。在设计校徽时,若要体现冬元素,可以选取这些具有正面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坚韧与希望等积极之意。例如,学校在困
期刊
准备新学期的开场白,校长们不妨借鉴一下前辈的演讲艺术。  今天我们没有什么隆重仪式,我个人来与同学说几句家常的话。  胜利复员之后,(北大)人数是大大的增多了,总计大概要超过四千名,比起联大来还大一倍,比老北大大三倍。从前抱残守缺地只设文法理三院,现在加医农工三个学院,这局面实在很大,我们觉得责任和前途也正很大。  希望不必说得太高,理想也不要成为梦想。今天我们觉得困难还很多,可是我们的财产,精神
期刊
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且班额较大的乐陵实验小学以常人少有的胆识与魄力,涉入课改深水区。它们的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顺应了世界各国的课改共同趋势,其卓越成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与媒体朋友的目光,令人不由得屡发赞叹!  大课程视野——丰富儿童的生活世界  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的变革。乐陵实验小学树立大课程观,以李升勇校长所提倡的“世界万物皆是吾师”理念为指导,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实现了各
期刊
实用性的教育主张,批判性的话语体系,二者相得益彰地外显于李升勇校长身上。这位自称是鲁西北大平原上的“草根”校长,却在连“草根”都不太适合生长的土地上构建起改变未来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的范式。  名校之“名”,在于这里的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在于这里的老师品尝到教育成就人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如此庞大复杂的农村教育背景之下,在这里生成了一个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普适性教育发展范式,或将改变中国基础教育学
期刊
让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同样的,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课改是否成功,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因为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受众群体。  刘睿晨同学:“乐陵实小使我受益最深的还是‘前置性学习’,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我和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即使老师不教,现在的我也知道该学什么和怎样学了。”  李玮森同学:“以前我不善言谈,总觉得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一点主见。乐
期刊
迭代思维,即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迭代思维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迭代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微”,二是“快”。“微”是微创新,意思是不要颠覆式创新,而是在用户习惯的基础上不断做小创新,让用户逐步接受;“快”是敏捷开发,指要不断试错,小步快跑。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
期刊
劳动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若将体力劳动与学校课程设置进行挂钩,则应当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效益。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我国知识分子培养的传统观念中,朴素劳动观与宏大人生观是并行不悖的。当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将这种朴素劳动观表现为“劳动教育课程”时,学生、学校领导等教育参与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争论由此产生。  查阅大众媒体的多篇新闻报道,可知大家对相关法理的认识尚浅,甚至没有认识。其一,教育领地应该
期刊
如何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学校这一站很重要!  被誉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齐鲁大地过去有许多“老规矩”,诸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倒茶要倒浅倒酒倒满”“吃饭不出声,细嚼再慢咽”“借驴还马,厚道处事”“孝老爱亲,邻里守望”等等,这些被长辈们从小就要求遵守的行为准则,点点滴滴,琐琐碎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老规矩”不知从何时起就远离了我们的视
期刊
乐从,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中国家具之都”“中国商贸之都”“中德合作服务区”……她的头上有着一项项耀眼的光环,也于早年从一个典型的岭南乡镇华丽转身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核心——佛山新城。  乐从,这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充满生机的经济新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乐从的文化教育事业也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正以全新的面貌示人。目前作为佛山新城的一所高级中学,乐从中学是
期刊
第十一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的六大创新成果  2014年12月9日,在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广州番禺,第十一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厅局长和中小学校长齐聚一堂,共享我国学校品牌建设盛宴。  其中,出席的专家学者有: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重庆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学校品牌管理》总编王永江、台湾实践大学教授陈龙安、山东乐陵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