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的公示公信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zhe_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示公信原则是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的合称,是物权法的三大原则之一,目的是保护交易安全,特别是保护当事人对公示的信赖利益。 公示原则是指:物权变动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公示。这样才有物权变动的效力。通常,动产以交付为公示方式;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式。 公信原则是指:任何因为基于对
  公示行为的深信,而从事相关交易行为,即使公示错误,其交易行为也有效。
  我国自1982年《民法通则》颁布以来的十多年间,关于物权方面的方面的规定甚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与物权有关的规定也不过二十多条,关于不动产的就更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急切需要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因此《物权法》的出台势在必行。经过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1日起,《物权法》正式开始施行。《物权法》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主体明确、层次清晰的不动产支配秩序,实现动态的不动产交易安全。而不动产支配只需的建立与不动产交易安全的保障都离不开科学而完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物权法》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各项制度,完善了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
  不动产物权的典型公示形式是登记。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现代房地产制度的基础。而在登记制度中,不动产登记簿具有特殊的地位,《物权法》第十六条至十九条明确了不动产登记簿的性质、地位,以及与不动产权属证书的关系。本文试图分析这两者在不动产公示公信中的性质和地位。
   不动产登记对物权变动的效力,在国际上有两种立法体例。一种是实质登记主义,另一种是形式登记主义。所谓实质登记,就是不动产的各项变动都必须要登记,不登记不生效。我国就是采纳的此种登记方式。基于该原则,不动产登记簿就成为不动产物权的当然法律依据,这是不动产物权公示原则的当然体现,也是保障物权变动安全的必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实行"登记发证制度",即不动产权利除依法存在于登记机关的登记簿上外,还应当给予权利人发放权属证书,分为土地权属证书和房屋权属证书。
  登记发证制度已在我国长期实行,在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问题。正因为登记发证制度的存在,在不动产登记中就出现了两个可以证明有关不动产权利的文件,一个是不动产权属证书,一个是不动产登记簿。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即使登记机关经过严格审查之后,再进行不动产全书登记并颁发证书,但是仍然会出现登记簿上记载的事项与不动产权属证书不一致的情况,并且不动产权属证书存在伪造、变造的可能。按照公示公信原则,交易人只要是依据公示产生的信赖而进行的交易,即使登记错误,其行为就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权属证书和登记簿上记载的事项不一致,以何为准,就是争议的焦点。为了证明两者的真实性,不仅大费周章,而且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因此,确定两者的效力和地位对于交易的安全和争议的解决都有重大意义。
  《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将房屋权属证书定性为房屋所有权的唯一合法凭证。但是《物权法》第十七条则完全否定了这种定性,将不动产权属证书界定为"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不动产权属证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证明作用:
  第一、不动产权属证明提供给交易人,作为证书上记载的权利人具有权利的初步证据。即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买房可以根据卖方出事的房屋产权证书初步确认卖方是否享有房屋所有权,并据此决定是否与之进行进一步的磋商。但是,为了确保交易的安全与买卖双方的合法利益得到确实的保障,仅凭房屋权属证书无法对该房屋的权利是否存在瑕疵、是否存在物上负担等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如果该房屋上还存在其他权利(比如担保物权),再如该权属证书可能已经被变造,那么买方只有到登记机关查询该房屋登记簿、并仔细核对,才能确切了解真实情况,从而确认卖方是否为正式的房屋所有权人、房屋上是否存在其他负担,以此来避免交易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此看来,权属证书在不动产权利的变动中只是起到了初步证明作用,在实际交易与在发生纠纷时并不具有确定不动产物权的最终证明的效力。因此,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如果权属证书的内容与登记簿的内容不一致时,则应当以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为准。
  第二、不动产权属证书可以起到证明登记行为完成的作用。当事人向登记机关申请不动产登记,登记机关接受申请后经审查并将不动产权属证书颁发给权利人,表明登记机关已经根据法律和当事人的申请,完成了不动产物权登记。我国著名法学家谢怀栻先生曾经指出,证书是记载一定的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的文书,其作用仅仅是证明这种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曾经发生,至于这类文书的有无和存在与否并不能直接决定实体的法律关系是否现实地存在。由此可见,不动产权属证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具有代表不动产物权的功能。
  所谓不动产登记簿,是指记载不动产的权利状况并备存于特定机关的簿册。在现代不动产法律体系中,不动产登记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性质和效力,《物权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有登记机构管理。"可见,《物权法》确定了不动产登记簿在登记制度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就权利人而言,不动产登记簿是有效表明权利人就相关不动产所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最初也是内容最完整的证明文件。由于不动产权利的各项变动都必须经过登记,每一次变动都完整的记录在登记簿上,因而登记簿能够清晰的展现不动产的权利变动状况。当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他可以以不动产登记簿作为寻求法律救济的依据。从这一点上看,登记簿的证明效力要高于权属证书。
  其次,就第三人而言,不动产登记簿具有比权属证书高的公信力。登记簿之所以具有更高公信力是因为登记簿是对不动产权利变动与归属的真实记录,是国家行政机关职能干预民事私权的结果。同时,《物权法》规定登记有一个公告期,供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以确保登记的真实性。很显然,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保障交易安全:即使在登记发生错误时,法律也会基于交易安全的保障,而保护善意的因信赖登记簿而取得物权的第三人。
  第三,由于不动产权利登记是国家公权干预私权的结果,设立不动产登记簿既方便国家机构对不动产进行管理与监督,在发生损害赔偿纠纷时,也方便审判机构确定责任的归属。
  通过对不动产权属证书和不动产登记簿的比较分析,可以将不动产登记簿与不动产权属证书的关系表述为:不动产登记簿是不动产权属证书的根据,而不动产权属证书只是不动产登记簿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物权法》第十七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权利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加之财政运行本身就已经充满了风险因素,我国政府所面临的财政风险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严峻,因而,我国很有必要研究编制财政风险预算。  1、财政风险预算  财政风险预算实际上属于一种管理财政风险的财政计划.按照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解释,目前大约有四种方法可供政府选择,管理他们的财政风险:  1)让政府公开其所面临的几种类型的财政风险;  2)将财政风险因素融入正在进行的预算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建立军队经费管理责任制重要意义和实施基础的探讨,对责任制度的实施进行深入思考,从中得出有关责任制管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军队经费管理;责任制;思考。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日益繁重,军队经费管理的责任越来越大,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管理经费,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已成为军队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因此,有必要准确把握经费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绩效导向的零基预算改革的总体思路、预算编制与决策机构的设置与职责、总部建设性项目预算编制步骤。  关键字:绩效导向;零基预算;改革。    从2001年开始,我军进行了预算编制改革,除标准经费外,军费基本上实行了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出现了明显的缺陷。深入研究之下,可以发现我军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存在着重视其作为经费分配或者计划工具的功能,而忽视了对
期刊
死刑案件中证据的采用标准同其它普通刑事犯罪案件一样,应满足关联性、全局性和真实性的要求,但死刑是一种剥夺他人生命权益的刑种,错判时,所承担的社会成本极高。因此,实施死刑时应慎之又慎,一定要求"铁证"办"铁案"。当涉及死刑案件中之证据处于"两可选择"之际,即证据、事实的认定缺乏排他性,可作这样认定,也可作那样认定的时候,法院、法官应立足和着眼于无罪推定,从有利于被告人的方面去理解和认定存疑证据。  
期刊
摘 要:宗教翻译在翻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佛经汉译与西方的《圣经》翻译是特色鲜明的中西两大翻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为独立却产生出了彼此相同或相似的许多翻译思想。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其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的演变与发展,揭示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矛盾与翻译的基本规律,得出了翻译传统因所属的社会文化体系不同而打上彼此不同的烙印。  关键词:佛经翻译;圣经翻译;直译;意译;翻译理论。    中国翻译本身
期刊
摘 要:将人民公社范围内的社会阶层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及其实践中的农村社会阶层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太平天国;人民公社;农村社会阶层比较。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会见外宾时讲过:"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 [1](p115)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的"农民战争。 从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期刊
摘 要:在科学发展观语境之下,科学审判观是指人民法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自身工作和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责任,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可靠有力的司法保障。科学的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而,如何全面实践科学审判观,成为司法者更为关注的问题。试拟本文对落实科学审判观的路径作粗浅研究。  关键词:落
期刊
恩格斯指出:"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现代战争的物质技术基础首先表现为对巨大财力的需求。战争的起始和继续都必须以大量金钱作为支柱,战争的艺术是筹钱和花钱的艺术,财力是争取战争胜利的必要因素。这一观点为大多数军事家所认同,一代军事枭雄拿破仑也曾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第一是金钱、第二是金钱、第三是金钱"。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
期刊
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检察文化则成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永续动力和软实力。近两年来,我们山亭区检察院紧密结合检察工作的特点,坚持从山亭实际出发,大力弘扬山亭精神,努力创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检察文化,促进了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各项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把握四个特性,明确检察文化发展的目标    检察文化具有先进性、地域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这四个突出的特性
期刊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机关在开展民事行政检察活动中的创新监督方式,在维护被知心人、第三人和案外人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因无法律的明确授权,而引起了理论界与检法两家的争论。    一、现行民事执行监督状况    从理论上讲,我国民事执行监督主体极为广泛。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法院的内部监督包括了本院领导的监督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根据法院组织法,我国法院系统是按上下级监督关系构建的,因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