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德哲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自由”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自由”这个概念,但在很多先哲的著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这个概念的探索,先哲们对自由的思想观念,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康德的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由,也是西方哲学中关于“自由”最具深刻见解的理论,因此要想让中国传统思想的自由思想在现代发挥作用,首先我们需要将其与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中的自由观念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思想的真谛。
  关键词:自由;庄子;佛教;孔子;康德
  “自由”在哲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西方世界从古希腊时代的伊壁鸠鲁就开始探讨人的自由问题。到近现代数学、物理学上的探讨连续不断,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近现代以来,自由主义已经成为西方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派,甚至影响到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其他领域,成为现代政治制度以及现代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奠基人,他在伦理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极为深刻的见解。“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核心,是道德律令之所以可能的基础,他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一般而言,传统的中国思想中很少有明确的提及“自由”的概念,但实际上“自由”一词并不鲜见,如史记中就提到“言贫富自由,无予夺”。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自由”一词的意义会有一些差异,如在佛教中可以指修行上的畅通无碍;道教中可以是寡欲归真的境界;诗歌中可能指随性不羁的情感追求。尽管有这这些细微的差异,但一般而言,人们“皆视‘自由’为自我具足之事,必待消解外物使能获得解脱”之意。审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尽管少见对这一概念的分析,但实际上具有“自由”内涵的观点见解是相当多的。
  一、佛教思想中的“自由”因素
  一般来说,人们很少将佛教思想与自由关联在一起,但从佛教思想的基本观念来说,其最终诉求可以说正是自由。佛教认为,人生在世,有漏皆苦,世间万物都受着因果律的支配。这与佛教的“世界观”有关,佛教思想认为世间万物并没有“自性”,而都是“相”。一切“相”都是在“因”、“缘”的作用下生成、发展、消散、再重新聚合的。万物的生灭、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由于“因果律”的支配而然,宇宙万物包括人都是受这种规律的支配,因此才有“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和无法摆脱的“轮回”。
  针对于此,佛教认为只有摆脱了“因果”的支配,脱离轮回,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最终涅槃清净,到达彼岸世界。而从现代哲学的角度来说,摆脱外在自然规律的支配,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诉求,而且这种对自由的认识是极为深刻的。可是如何才能摆脱因果的支配呢?当然,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修行方法,但万法归宗,方向是一致的,佛教各宗派最后都是要通过获得智慧,看破红尘,看空一切现象,以达到彼岸,也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即大智慧,“波罗蜜”即到彼岸。这里,彼岸世界,就是摆脱因果之后的清净世界。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般若”智慧呢?佛教各宗派在如何通向智慧大门的途径上各有各的法门,所谓“佛法三千”。例如大乘佛教就是通过行善度人,從慈悲心唤起菩提心,也就是智慧之心,进而达到彼岸;禅宗是通过禅定、棒喝的形式“明心见性”而顿悟佛法妙谛而到达彼岸。但无论哪个宗派,无论获得智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摆脱因果的束缚,脱离六道、跳出轮回。所以,可以说佛教思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对于自由的追求。
  佛教的这种思想是极为高明的,但从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角度来看,却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康德说“就自身仅是知觉,就感觉的感受性而言,人属于感觉世界;就不经过感觉直接达到意识,就他的纯粹能动性而言,人属于理智世界”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属于“感觉世界”,而人的理性却处于“理智世界”。那么,处于“感觉世界”中的人的身体,是否有可能到达“自由”呢?康德继续说“于是,一个有理性的东西……第一,他是感觉世界的成员,服从自然规律,是他律的;第二,他是理智世界的成员,只服从理性规律,而不受自然和经验的影响。”可见,康德认为,人的肉体作为现象世界的一部分,是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的,只要人的肉体无法被抛弃,这是无可避免的,因此也就无法逃避“因果”律的支配。所以,就人无法抛开的肉体这一点而言,人是不可能自由的,包括人的情感、欲望都只能属于“必然世界”,而自由只能属于精神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家和儒家的自由追求或许与康德更为接近。
  二、庄子的“不待”
  庄子的思想也有着明显的自由倾向,不过,庄子的自由观念也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他在《逍遥游》中对大鹏展翅万里、列子御风飞行的描写,充满瑰丽的想象,有着浓重的自由色彩,但庄子对自由的追求却显然不止于这些。“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庄子·逍遥游》)列子能够御风而行,大鹏扇一扇翅膀就可以飞几万里,在普通人看来已经算是自由自在了,但在庄子看来,这仍然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无论是大鹏还是列子“犹有所待者也”。大鹏要起飞就需要有翅膀;列子想要遨游四方就必须乘风才能如愿。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是有条件的。有条件就意味着有限制,有限制就意味着这些其实都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庄子所追求的正是“无待”,亦即在事实上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条件和限制。更进一步,庄子认为,“无待”还不够,仅仅抛开外在的限制还不够,真正的自由甚至还应该将自身也抛开,也就是“无己”。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这样,外在与内在的条件限制全部被消除掉,也就是逻辑上不需要依赖任何条件,这才是庄子所追求的真正自由。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种绝对的真正自由呢?庄子认为要通过“坐忘”来彻底忘掉外在的世界和内在的自我。庄子借颜回之口来阐述何谓“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这样才能成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庄子·大宗师》)的“真人”。“聪明”是指耳目见闻之知,因此“堕肢体”即离形,“黜聪明”即去知,二者都是要求摒弃经验性的认识。肢体所触、耳目所见、所闻,这些经验性的认识都是虚假不实的,并非“真知”,这些来自感官所获取的知识甚至是妨碍获得“真知”的障碍。所以,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要“去蔽”,亦即抛开感官认识对真知的障碍。庄子主张,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要离形去知,得到真正的知识,这样才能自由。因为真正的知识,也就是关于“道”的知识,符合于道,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可见,庄子的自由,首先是建立在对经验认知的拒斥之上的,这一点与康德的见解颇有相通之处。康德认为“自由”并不是一个经验性的概念,亦即自由是无法在现象世界中被经验到的,所以对自由概念根本不应该做经验性的断言。也就是说,“自由是存在的或不存在的”、“自由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是没有答案的,甚至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试图对一个“超验”概念进行经验性的探讨,如果我们对超验的概念试图进行经验性的事实判段,将会导致“二律背反”。所以,从康德的角度来说,“自由”是一个超验的概念,它既不能以感性经验来说明,也不能被看作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体验,所以我们不可能对自由进行任何经验性的判断。
  不过,在如何达到自由这个问题上,庄子是主张通过主观上的“忘”来摆脱内在与外在的条件和限制,然后“无待”、“无己”,他以为主观上“忘”掉条件、限制就能在客观上真的去掉条件和限制,但这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的进路,事实上也是没有可能的。
  三、孔子“从心所欲”
  从孔子的思想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自由的光谱,但这不是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讲的,而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说的。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里是说孔子在七十岁之后,遵从“心”之所欲,就可以做到“不逾矩”了。也就是说,“心之所欲”与礼法的条条框框的“矩”是可以吻合的,那么在这种境界下,遵从礼法的“矩”也就正是遵从“心之所欲”了,那么按照礼的规矩行为也就完全是自由的了。当然,“礼”是不可能完全合乎于“心”的,周礼尽管是在周公时才算是最终制定完善的,但实际上从其内容上来说,周礼是延续了周人的传统政治习俗,当然也有借鉴商代政治传统的地方,“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论语·为政》)可见周礼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延续传统,而非理性的創造。但无疑周礼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孔子所推崇的“仁”,因此孔子以“心之所欲”外化为周礼的“矩”也是有道理的。孔子的这种自由观念与庄子就完全不同,在庄子那里“自由”意味着不依赖于任何内在或外在的条件、不受一切内在或外在因素的限制,是不要任何束缚;而孔子的这种自由却是有“束缚”的,只有符合“礼”的限制、约束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只有符合“礼”的规矩的约束才是真正符合内心要求的,是一种秩序下的自由,或“有序的自由(oreemd liberty)”。这一点即使对于近现代的自由学说仍然是极为深刻的见解,对现代社会也仍然有极为重要的法理学、政治学意义。
  康德认为,自由就在于自律,也就是理性的存在者能够为自己立法,同时又按这种立法去行为。遵从于自己所立的“矩”,也就是自由了。正如康德所说,“所以,我认为自己作为理智……是意志自律的主体……是理性的主体,这理性在自由观念中包含着知性世界的规律。”康德的自由是落实在伦理层面的实践上的,体现在理性的存在者对于自身的自我支配上,即理性的存在者对自身订立规则,并按规则行为,即意志自律。
  孔子的伦理学正是这样一种“自律”的伦理学,例如他说,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人主动做出的选择,而不应是出于外在的影响。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可以说孔子的仁完全取决于主体的意志、动机。孔子还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说明孔子深刻的意识到,道德必须是自律的,完全靠”礼“的约束而没有内在的认同是无法达到“仁”的,而如果人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同道德,那么事实上也是无法有效地以”礼“来约束的。那么,为什么孔子的伦理学说会体现出这种自律一自由的色彩呢?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孔子伦理学说的根基,这个理论基础并非经验,而是“理性”。而这种先天的、主体性的伦理学正是自由的体现。西方的康德哲学就是如此,认为“自由”就意味着“自律”,理性的存在者为自己订立规则,按照这种自我订立的规则去做,就是自律,亦即自由,所以说孔子的自由观是最具有现代价值的。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族婚礼风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包办婚姻到以自由恋爱为主,婚礼的各种程序也在变化,向着简易的方向发展。婚礼在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水族当前婚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族婚礼;变化;发展  一、水族传统的婚俗  水族过去主要包办婚烟为主,择偶由父母决定。当孩子到适婚年龄时,父母就为孩子寻找婚配对象,寻找到满意的对象后,就托与女方有关
期刊
摘要:物种的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物种与进化的关系及物种进化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本文,让我们对物种的进化与发展有更多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物种;进化;历史;发展  一、物种  物种形成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适应的结果,生物生存的环境具有变化性和异质性。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导致生物的适应进化,环境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导致生物的分异(性状分歧),分歧的结果是不同类型的生物,
期刊
摘要:20世纪60-70年代是中阿关系蜜月期,两个新生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阵营,在苏联老大哥的领导下,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然而中苏阿的关系由于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发生逆转。之后,中阿公开走在一起,共同抵制美苏霸权主义。中方在本国国民生计吃紧的困境下给予阿方慷慨的配套援助。除此,两国加强文化往来,50-70年代我国发行的刊物中有大量关于阿尔巴尼亚的作品译介、文章报道,包括《人民文学》《世界文学》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社会发展的日趋繁荣,人们对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于是,文艺晚会作为演艺舞台的主要形式已然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文艺晚会的主题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此为背景,就主题性文艺晚会在策划和构思中的各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借此机会来进一步完善主题性文艺晚会的策划构思过程,以此来为文艺晚会的具体操作过程提供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主题性;文艺晚
期刊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随时接入,大数据如排山倒海之势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处理大数据以及对大数据的利用是我们未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对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与介绍,主要针对目前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常用六大工具进行深入剖析与比较,旨在为大数据方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Hadoop;HPCC;Storm;Apache Drill;RapidMiner
期刊
摘要:网球运动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项目,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和极强的影响力,也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因此在高校增加网球教学内容,是高校体育推行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深一步开展的需要。对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网球;高校学生;体育教学  高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充裕的运动场地,且网球是一项以灵敏为核心,集生理、心理与智力综合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尽管
期刊
摘要:我国政府统计工作中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就有乡镇统计,乡镇统计工作主要是用来揭示了农村的生活状况,反映农村发展水平,描述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近几年来,政府各级官员对统计基础工作高度重视,以至于政府工作的开展都提高效率,向着更好的方向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情况下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促进统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乡镇工业统计;统计工作;问题;成因
期刊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当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其中,伴随而来的网络游戏也日益盛行,受营销手段低俗、审批制度不严格、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在逐步扩大。基于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针对网络游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范网络游戏管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建议,以供我们高中生相互学习、探讨。  关键词:网络游戏;管理;青少年;负面影响  一、网络游戏
期刊
摘要:本文从职业道德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与构建的意义,指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构建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的需要,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中职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构建;意义  一、职业道德概念界定  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办公空间是除了员工居住房屋外呆得时间最长的地点,其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员工的办公心情,还影响到了他们的办公效率,只有充分把握员工的心理特征,注重办公环境的美学设计,才能设计出员工满意的办公环境,才能使员工在这个环境中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让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