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记福的诗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泪的土地
  父辈匍匐在土地上的姿势
  已延续成几代人的历史
  又被多少代人翻版
  一如一部古籍
  几代人读出浑浊的泪
  读得的价值就在于
  获取了苦涩的生存
  后来总觉得太薄了点儿
  于是就添进一些沉重的记载
  象把血和泪当成传说储进书页之类
  最终是将先辈们的信念
  一一叠积成
  新版本的书脊
  后人们重新去翻读土地的时候
  泪水就会从灵魂深处蜂涌而出
  当土地上生长出许多幸福的欲望
  才知道它们的根源是先辈辛苦的劳作
  而我们这一辈 还会
  付出这一辈的代价
  远行者的恋情
  母亲又在苍茫的远山
  以炊烟为我第一次走出襁褓
  升起温暖
  还怕儿子冷么
  我已经走进了
  人生五月的江南
  我默默地凝视远山
  对那炊烟
  一声呼唤
  一声祝愿
  泪珠儿已经在睫毛上
  打颤
  家父印象
  用黄牛吃草的姿势
  抚摸望庄稼的颜色
  田野静寂无声
  喜听禾苗拔节的声响
  盖过了一切
  这一生的日子
  全凭皱纹老茧触抚温饱
  全凭一双老眼察看天气的
  阴——晴——雨——雪
  父亲曾送我一根竹笛
  一种企盼,将我从你的身旁移走
  我不再是你一种陪衬的风景
  想长成一棵黄土地上的马尾松
  你哟,把一根自制竹笛
  双手捧给我
  你一生的曲子和故乡的竹海松涛
  从七孔中隐隐约约地飘出
  我也许吹不出一支悦耳的曲子
  父亲
  我也许长不成一棵高大的青杉
  父亲
  然而我,是你的儿子
  平平淡淡都是你竹笛里吹出的
  一粒音符,父亲
  有这样一根竹笛在手
  我想啊,父亲
  你一生的梦幻和勤劳
  我全部熟悉
  多少往事早已面目全非
  只是在有一天夜里
  一抚竹笛,乡音重绕
  你的形象
  在我的记忆里又长得
  一片葱茏
  关于我那个山家
  今天
  一脚踏出家门的那一瞬间
  我才蓦然发现
  家,原来是枚青果
  颤悠悠地挂在故乡树的枝头
  翻过山梁的那个时刻
  我用眷念剥开它
  天啦
  里面竟为我生长着
  又苦又涩的乡愁
  父亲,请留步
  父亲,你不该送我
  我出门的步子
  拖得更加沉重
  你想说话却没说的送行脚步
  让我心灵的天空更加忧郁
  别怪我,父亲
  走得匆匆
  父子间好多事都来不及叙说
  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子
  却找不到我们相聚久叙的时候
  一步也不能送了,父亲
  我的旅途遥远得没有尽头
  父亲,你送得了么
  这个时候,我什么也无法访问说出
  请多保重,父亲
  庄稼长得好吗
  遥遥地望着心中那片土地
  你今日的容貌是该换换了呵
  该生长一种幸福得流泪的欲望
  和一串串溢蜜的欢笑
  默对远山
  想我心中土生土长的那片土地上
  又该有父老兄妹们无言的身影
  又该有浓浓的或淡淡的蓝色炊烟
  清晨抑或黄昏飘散在天空
  再没有什么比这更沉重了
  我真想问一问:庄稼长得好吗?
  吟 江
  诗人读你成一根琴弦
  抒情时荡舟其上荡成一枚音符
  以桨潇洒地一拔
  主旋律《离骚》怆然流出
  姊归鸟语里走出个昭君和呼韩耶单于
  捧着和平鸽
  李白杜甫仰天长叹各自吟着小夜曲
  然后蓦然回首 看弦
  已被大山紧紧扣住
  一抹历史回音从峡谷里怆然而出
  四 月
  四月是一颗黑黑的野樱桃
  摘几颗放进嘴里
  嚼出孩提时的许多甜甜的童话
  和少年时代许多甜甜的向往
  四月是黄橙橙的枇杷
  为我在树梢优雅地熟透
  闲暇的老人们要了几颗
  嚼出了过去的故事和时光
  我们那时候啦……
  四月是父老用秧歌扭出来的希望
  就那么把稻秧往田里一抛
  四月就稳稳地长在田里了
  四月哟
  峡谷里的一泓清泉
  总想沿着山涧溜出山谷
  到大江去看五月龙舟
  七月之歌
  七月,是画家手上下得
  最浓最沉的一笔
  庄稼和杂草
  大有绿破画面的势头
  庄户人因此很忙很累
  一会儿走在田坎上
  一会儿又踏进玉米地
  走走踏踏,累忙忙地
  站成七月图的主心骨
  七月,是农民诗人笔下
  最美丽的田野
  大地为纸,锄镐为笔
  汗水为墨,科学为技巧
  写下的,不管是绿油油的红苕
  还是密匝匝的芝麻
  都是人们耐读的诗行
  七月,是季节河上的桥梁
  把庄户人热着冒冒的希冀
  架往沉甸甸的收割
  庄户人沿着水稻的花香
  走向黄灿灿的秋季
  七月桥梁,因此挤载着
  太多太多的梦幻和向往
  石 匠
  在故乡那块土地上
  你把自己的名字叩得
  铿铿锵锵
  一生,就这样硬碰硬
  碰出了火花
  也碰出了回声
  在大山与大山之间
  你平凡的年华
  被落花般的石屑
  朴朴腾腾地
  一瓣一瓣地漂白
  你沉默如山冷峻如石
  无字无语 无语无字
  把自己全部交给别人的时候
  别人也为你雕刻了石碑
  立在大山的心中
  【作者简介】邹记福,诗人、作家,笔名野风、野岛。重庆市云阳县人,1972年生,大学文化,1988年開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一个中国公民的新生》《真爱无悔》《野性的情歌》,散文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用青春赌明天》,小说集《走出荒原》等。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2日,我回到春意融融、花红叶绿的家乡贵德,接上父母驾车去共和探望婶婶。路过尕海滩,我停车逗留片刻,在呜呜作响的寒风中,路旁有稀疏的羊群在低头啃食稀疏的干枯牧草。  寒风阵阵、青黄不接、枯草摇曳,羊低头吃草,瘦弱的羊这样的专注姿态感动着我。“在远离喧嚣的高原一隅,习惯于默契的羊群专心啃着碧绿鲜美的草茎的时候——整个世界便处于无尽的安静祥和的氛围里。”不经意间,近三十年前《看羊低头吃草》
期刊
【作者简介】王祥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青海省花儿研究会理事,西宁市政协文史资料专员。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青海日报》《人民政协》《青海湖》《雪莲》等报刊。  1  2010年4月14日,7.1级地震的魔爪,撕碎了玉树的美丽和梦幻。玉树的天空弥漫着尘埃,巴塘草原发出沉沉的哀鸣,通天河开始呜咽哭泣……  時隔8年,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一个叫久美曲忠的失去左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无可避免,所以不断有作家在为乡村生活唱挽歌,不断有作家通过描写城市及其“猫眼”的冷漠,来歌颂乡村社会的温情,在这浩浩荡荡的“唱诗班”队伍里有一个深扎基层、踏实严谨、笔耕不辍的作家,他就是出生于乐都芦花乡的原乐都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朵辉云。朵辉云曾当选青海省第四次文代会及第四次、五次民代会代表,曾任乐都县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其作品曾20多次荣获全国党刊、青
期刊
追赶落日的人  在黑河  追赶落日的人  有颗渴求美的心  我也一样,只是太久  没为美的事物奔跑  落日  稍纵即逝  那一刻我开始奔跑  在中俄之间那条河岸上  跑得气喘吁吁  我要超越群楼的遮挡  要奋力跑过去  用手机拍下,追赶落日的人  以及他心中的  那颗太阳  北  北,刻在不同的石头上  你认不认得出,都是那个字  我私下里为“北”命名  把它当成岭南的“南”  深圳的“深”  这
期刊
灰 白  一段路走完了  没有成就的喜悦  是落寞的忧伤  没有同行没有牵挂  一段经历结束了  没有沉淀的充盈  是空空的身躯  佝偻地蹒跚独行  夕阳穿过斜长的躯体  长长的影子在颈间缠绕  窒息的胸腔里  黝黑血液默默流淌  火烈鸟幽怨地注视  迟疑着展翅飞去  抖落一地的羽毛  渐渐灰白  像是那株灰白的胡杨  灰白的胡杨  为了写下千年的篇章  把根深深地扎进沙丘  深深地孤寂  而后 
期刊
青海湖  八月的骄阳  引我步入秘境的殿堂  不再是触不可及的苦苦牵挂  这一次  我要竭尽我的贪婪  揭开你所有的隐瞒  按下渴望的快门  把每一张美丽的影像深深装进我饥渴的胸膛  卷起布满风尘的裤腿  双脚扎进波涛微荡的浅滩  柔软的海沙拖住疲惫的脚丫轻轻地摩沙  海浪一波接一波地冲刷  像是慈祥的母亲给一个顽劣的幼童搓洗雨后沾满泥泞的小腿  碧波万顷的湖水好像是妈妈清澈的眸子  静静地注视着
期刊
田野上的高粱,如今已不知去了哪里。在被玉米统治的大地上,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它们的身影。  如今,我可以在隔街相望的超市里方便地买到加工好的高粱米,然而却始终无法在一望无际的秋田里看到它们鹤立鸡群般秀颀绰约的身姿。可能是我走得还不够远,没能走到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吧。  有时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一次次执拗地去田野里找寻它们呢?我的生活不会再有多少与它们的交集了。我不擅饮酒,对高粱酒不感兴趣,成家后几乎
期刊
旧 时  江湖如碗,盛满夜色与火  枝头葡萄般叠垒的英雄  背着箭簇,刀丛里鼓起墓碑和传说  河边洗刀。草垛藏身  月照荒野。茅屋里养一只猫  把残肢中的铁敲给风听  灯花微凉。两三粒雪就能盖住  铁血味道  云上村庄  今天,遥远的班玛落一场初雪  草原与山川藏进梦里  我坐在雄鹰的背上  飘过牛背上的毡房和雪后澹泊的云朵  平静而恣意舒展的鸟鸣  居于传说中央  捡拾牛粪的女子,怀抱羊羔欢笑的
期刊
西宁是青海的省会城市,除城区外还包含西南部的湟中县、西部的湟源县和西北部的大通县。西宁是一座具有六千年文化的古城,这里是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与黄土高原三大地域单元的结合部,河谷北面躺卧着达坂山,南面屹立着拉脊山,西面纵立着日月山。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西宁南北两山和周边的达坂山、拉脊山和日月山都是郁郁葱葱的天然森林和草原,森林和草原上栖息着许多兽类和鸟类野生动物。那些生活在青南地区的雪豹、藏野驴、藏
期刊
阳春三月末的一个夜晚,接到远在湖南衡阳甘建华的微信,说是应中南大学晏教授编写湖南文学史的要求,翻箱倒柜寻找个人资料,无意中找到一本大学时代的习作,连诗歌处女作《我们正年轻——致与我同时代的青年》都给翻出来了。“这首诗写于1982年9月20日,那时我刚跨入青海师范学院(今青海师范大学)大门没几天,看到全省大学生‘迎接国庆歌颂祖国’征文比赛,于是试着写了一首,趁着晚自习人少夜静的时候,按指定投放到你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