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SS-OCT)指导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后低头位的裂孔闭合率。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为IMH的64例患者64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就诊后1周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玻璃体腔填充C3F8治疗。根据手术后所采取的体位将患者分为SS-OCT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5例35只眼、29例29只眼。SS-OCT组患者于手术后6 h及1、2、3、4、5、6 d在气体填充状态下行SS-O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体位。若裂孔已闭合,则终止低头位。对照组患者待手术后气体吸收过半黄斑暴露时再根据SS-OCT检查结果调整体位。若裂孔闭合,则终止低头位。所有患眼手术后随访6~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4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低头位持续时间以及手术后6个月的裂孔闭合率。同时观察患者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手术后低头位持续时间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后裂孔闭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χ2检验。
结果SS-OCT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平均低头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67±1.28)、(7.65±1.42)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84,P<0.05)。手术后6个月,SS-OCT组35只眼中,裂孔闭合30只眼,裂孔闭合率为85.71%;裂孔未闭合5只眼,占14.29%。对照组29只眼中,裂孔闭合2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3.10%;裂孔未闭合2只眼,占6.9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9,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巩膜切口渗漏、视网膜或脉络膜出血、眼内炎等眼部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予以对症治疗后缓解。SS-OCT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全身并发症。
结论SS-OCT指导手术后低头位能明显缩短IMH患者低头位的持续时间,且能获得85.71%的裂孔闭合率。其裂孔闭合率与传统低头位相比并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