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基层就业、技术创新、税收方面发挥着不空忽视的作用,但在融资领域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匹配的。笔者拟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展开剖析,进而找出有效实用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难题 对策
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提升经济活力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知名的超级跨国企业,例如:福特、丰田、谷歌、索尼、微软等,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中小企业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跳板。而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起来。截止2013年三季度末,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比2007年增长了49.4%,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同时,中小企业也贡献了58.5%的GDP,68.3%的外贸出口额,52.2%的税收和80%的就业。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不但在活跃市场、扩大就业人口、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加强产业集群、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战略作用。可以说,我国目前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势头,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技术问题、人才问题、资金问题。温总理在200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拯救中小企业就是搭救国民经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再次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系统方案和市场化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也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更是目前有效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
1.1资产实力薄弱,缺乏充足的抵押品。随着国内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程序日益严谨与完善,各类金融机构逐年压缩担保贷款比重,不断提升抵押贷款比重,并且对抵押物的要求条件越来越苛刻。中小企业因资金实力所限,缺乏土地、房产这些可交易抵押物而屡屡碰壁。另外,由于我国资产交易市场不甚发达,各类金融机构缺乏对其他资产如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的鉴别和定价能力,中小企业往往被排除在金融机构放贷考虑范围之外。
1.2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整体信用水平较低。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经营不稳定,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弱等不利因素。如果说盈利能力、市场竟争力、发展前景等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保证,那么企业诚信则是偿债意愿或可能性的重要保障。诚信不足则会产生道德风险,引发道德风险的存在,是银行信贷配给的一个根本原因。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 文化的缺失,由大量合同违约、拖欠逃废债务、财务造假、虚假广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知识产权侵权等现象可见一斑。从对我国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报告资料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中,虽然大企业所占的存量较大,但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要高出大企业很多。
1.3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一般来说,在金融市场上,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只是在中小企业,这一问题更严重。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信息披露,二是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所披露的信息在充分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相关性等方面还有较大欠缺。中小企业存在粉饰包装账务报表等不良行为,使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往往针对中小企业存在惜贷现象,这形成融资难的又一要因。
2.外部原因:金融體系不健全增加了融资难度。
2.1“嫌贫爱富”,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金融企业“嫌贫爱富”,对于信誉好、有实力、不差钱的大企业,为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争相为其提供贷款。相反,对于急需资金,但缺乏自己的品牌、经营不太稳定的中小企业,银行因害怕承担风险而不屑一顾。即使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片面强调做大做强,增加金融总量,由此导致中小企业整体金融环境恶化。
2.2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标志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向前迈了一大步,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截至2014年9月30日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的数量为723家,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392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然而它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解决了部分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几乎与之无缘。与我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数量及其融资需求相比,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的融资可谓杯水车薪。在债券融资方面,《公司法》规定的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相当高一一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有限责任公司不低于6000万元)、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1年的债券利息等。目前仅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公司债券,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发行要求。
2.3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银行信贷机制有缺陷。我国现有的正规信贷体系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组成。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几乎在全国各个区县都有分支机构,是信贷体系的主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贷资金的垄断性提供者,但其主要定位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与中小企业的贡献和融资需求明显不匹配。目前国家虽多次提出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但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2.4缺少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统一管理机构,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发达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然而在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则是“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模式,比如农业部下的乡镇企业局负责管理乡缜企业,工商局管理个体、私营企业等等。行业管理与宏观综合管理交错,一方面机构设置重叠、职能重复,另一方面又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利于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的指导与监督,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5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落后,关于中小企业比较完整的法律,仅有一部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且尚未对“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没有建立,法律本身的效果难以充分体现,现有的《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都缺少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条款,所以法律的执行并未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根本和关键,外部原因是辅助和补充。为此,必须首先深入分析内部原因,发现具备哪些条件的中小企业更加容易得到融资,通过研究找准影响企业融资的核心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升自身融资能力。其次,从外部原因入手,多方面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法律支撑。最后,政府也应该加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制建设,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实现融资。
1.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1.1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信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融资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以及由此带来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惧贷、惜贷现象严重。为此中小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与及时性,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1.2规范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应该努力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从我国中小企业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大多脱胎于家族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任人唯亲、一股独大的现象,使得企业的责、权、利不清晰,出现既是股东又是经理的现象,这就使得经营者不能从战略高度来进行重大事件的决策,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进而使企业偿债能力经常会受到制约,影响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价。
1.3转变企业融资方式,强化内源融资能力。内源融资才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中小企业在选取融资方式时,应该首选内源融资方。如果自身没有积蓄留存收益的能力,单靠外源融资企业是难以达到长久健康发展目标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强化内源融资能力,规范企业股利分配和利润留存制度,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2.完善多层次融资体系。
2.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简化商业银行贷款流程。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缺乏足额担保、经营不稳定等劣势,商业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对中小企业惜贷、慎贷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一问题并不是完全不可解决的。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综合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运营情况、贷款偿还情况等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实现商业银行间的信息共享,一旦某家企业失信于银行,则之后贷款就会遇到麻烦,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控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不稳定带来的信用风险,从而保证贷款的安全和盈利。
2.2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首先,进一步发展创业板市场,降低入市门槛,扩大市场容量,以更加创新与完善的制度设计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投资与企业融资需求。其次,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丰富与完善债券品种,创新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债券品种,扩大债券市场容量,满足市场流动性需要。最后,加快新股发行注册制的推出执行,提升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同时,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私募、股权等新型融资渠道,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2.3充分发展互联网+的新型融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纷纷涌现,如P2P网贷平台、众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等,这些新的融资模式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但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很多问题,政府在这方面的法律规范还是空白,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以避免暴发集中性的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
3.政府从制度设计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
3.1帮助设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各级政府应该汇同有关部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手段协助金融系统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资料并向社会公开披露,供商业银行进行查询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严厉惩罚机制使逃废银行债务者付出沉重代价,这样才能真正杜绝中小企业不诚信的行为。
3.2設立专门机构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政府可以设立中小企业专项基金,以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降低融资风险服务,如美国很早就设立的中小企业局。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誉普遍难以得到认可的局面,通过政府出面设立的信用保证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帮助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日本设立的“中小企业厅”和英国设立的“小企业服务局”等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同时,也方便于政府监管。
3.3完善对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扶植政策。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尤其在技术改造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以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其次,政府应优化税制结构,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这样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同时通过帮助中小企业,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增进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最后,政府应重点扶持创业期的中小企业,以帮助中小企业顺利渡过最艰难的初始创业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适当给予创业期中小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给创业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作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增进全民福利、扶持弱势群体、最终实现全社会效益最大化应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中小企业在解决基层就业、发展国民经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相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而言,其所接受的待遇特别是融资方面的待遇却极不匹配。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帮助中小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获得应有的地位,以上这些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王雪慧.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研究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5,(6).
[2]郎咸平.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M].东方出版社,2012.
[3]单冬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当代经济,2013(5).
[4]颜玉春,胡汝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透析[J].经营与管理,1999,(9):18-21.
[5]袁艳辉,李丽华.国外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9):157-158.
作者简介:孙霞(1973—),女,河南安阳人,金融学硕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发展,普惠金融。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常态背景下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和监管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项目编号:KJ1504102)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难题 对策
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提升经济活力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知名的超级跨国企业,例如:福特、丰田、谷歌、索尼、微软等,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中小企业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跳板。而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起来。截止2013年三季度末,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比2007年增长了49.4%,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同时,中小企业也贡献了58.5%的GDP,68.3%的外贸出口额,52.2%的税收和80%的就业。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不但在活跃市场、扩大就业人口、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加强产业集群、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战略作用。可以说,我国目前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势头,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技术问题、人才问题、资金问题。温总理在200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拯救中小企业就是搭救国民经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再次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系统方案和市场化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也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更是目前有效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
1.1资产实力薄弱,缺乏充足的抵押品。随着国内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程序日益严谨与完善,各类金融机构逐年压缩担保贷款比重,不断提升抵押贷款比重,并且对抵押物的要求条件越来越苛刻。中小企业因资金实力所限,缺乏土地、房产这些可交易抵押物而屡屡碰壁。另外,由于我国资产交易市场不甚发达,各类金融机构缺乏对其他资产如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的鉴别和定价能力,中小企业往往被排除在金融机构放贷考虑范围之外。
1.2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整体信用水平较低。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经营不稳定,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弱等不利因素。如果说盈利能力、市场竟争力、发展前景等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保证,那么企业诚信则是偿债意愿或可能性的重要保障。诚信不足则会产生道德风险,引发道德风险的存在,是银行信贷配给的一个根本原因。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 文化的缺失,由大量合同违约、拖欠逃废债务、财务造假、虚假广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知识产权侵权等现象可见一斑。从对我国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报告资料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中,虽然大企业所占的存量较大,但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要高出大企业很多。
1.3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一般来说,在金融市场上,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只是在中小企业,这一问题更严重。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信息披露,二是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所披露的信息在充分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相关性等方面还有较大欠缺。中小企业存在粉饰包装账务报表等不良行为,使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往往针对中小企业存在惜贷现象,这形成融资难的又一要因。
2.外部原因:金融體系不健全增加了融资难度。
2.1“嫌贫爱富”,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金融企业“嫌贫爱富”,对于信誉好、有实力、不差钱的大企业,为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争相为其提供贷款。相反,对于急需资金,但缺乏自己的品牌、经营不太稳定的中小企业,银行因害怕承担风险而不屑一顾。即使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片面强调做大做强,增加金融总量,由此导致中小企业整体金融环境恶化。
2.2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标志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向前迈了一大步,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截至2014年9月30日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的数量为723家,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392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然而它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解决了部分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几乎与之无缘。与我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数量及其融资需求相比,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的融资可谓杯水车薪。在债券融资方面,《公司法》规定的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相当高一一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有限责任公司不低于6000万元)、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1年的债券利息等。目前仅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公司债券,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发行要求。
2.3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银行信贷机制有缺陷。我国现有的正规信贷体系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组成。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几乎在全国各个区县都有分支机构,是信贷体系的主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贷资金的垄断性提供者,但其主要定位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与中小企业的贡献和融资需求明显不匹配。目前国家虽多次提出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但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2.4缺少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统一管理机构,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发达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然而在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则是“条块分割”的多头管理模式,比如农业部下的乡镇企业局负责管理乡缜企业,工商局管理个体、私营企业等等。行业管理与宏观综合管理交错,一方面机构设置重叠、职能重复,另一方面又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利于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的指导与监督,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5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落后,关于中小企业比较完整的法律,仅有一部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且尚未对“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没有建立,法律本身的效果难以充分体现,现有的《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都缺少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条款,所以法律的执行并未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根本和关键,外部原因是辅助和补充。为此,必须首先深入分析内部原因,发现具备哪些条件的中小企业更加容易得到融资,通过研究找准影响企业融资的核心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升自身融资能力。其次,从外部原因入手,多方面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法律支撑。最后,政府也应该加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制建设,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实现融资。
1.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1.1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信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融资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以及由此带来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惧贷、惜贷现象严重。为此中小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与及时性,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1.2规范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应该努力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从我国中小企业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大多脱胎于家族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任人唯亲、一股独大的现象,使得企业的责、权、利不清晰,出现既是股东又是经理的现象,这就使得经营者不能从战略高度来进行重大事件的决策,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进而使企业偿债能力经常会受到制约,影响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价。
1.3转变企业融资方式,强化内源融资能力。内源融资才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中小企业在选取融资方式时,应该首选内源融资方。如果自身没有积蓄留存收益的能力,单靠外源融资企业是难以达到长久健康发展目标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强化内源融资能力,规范企业股利分配和利润留存制度,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2.完善多层次融资体系。
2.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简化商业银行贷款流程。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缺乏足额担保、经营不稳定等劣势,商业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对中小企业惜贷、慎贷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一问题并不是完全不可解决的。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综合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运营情况、贷款偿还情况等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实现商业银行间的信息共享,一旦某家企业失信于银行,则之后贷款就会遇到麻烦,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控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不稳定带来的信用风险,从而保证贷款的安全和盈利。
2.2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首先,进一步发展创业板市场,降低入市门槛,扩大市场容量,以更加创新与完善的制度设计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投资与企业融资需求。其次,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丰富与完善债券品种,创新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债券品种,扩大债券市场容量,满足市场流动性需要。最后,加快新股发行注册制的推出执行,提升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同时,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私募、股权等新型融资渠道,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2.3充分发展互联网+的新型融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纷纷涌现,如P2P网贷平台、众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等,这些新的融资模式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但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很多问题,政府在这方面的法律规范还是空白,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以避免暴发集中性的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
3.政府从制度设计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
3.1帮助设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各级政府应该汇同有关部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手段协助金融系统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资料并向社会公开披露,供商业银行进行查询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严厉惩罚机制使逃废银行债务者付出沉重代价,这样才能真正杜绝中小企业不诚信的行为。
3.2設立专门机构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政府可以设立中小企业专项基金,以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降低融资风险服务,如美国很早就设立的中小企业局。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誉普遍难以得到认可的局面,通过政府出面设立的信用保证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帮助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日本设立的“中小企业厅”和英国设立的“小企业服务局”等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同时,也方便于政府监管。
3.3完善对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扶植政策。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尤其在技术改造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以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其次,政府应优化税制结构,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这样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同时通过帮助中小企业,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增进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最后,政府应重点扶持创业期的中小企业,以帮助中小企业顺利渡过最艰难的初始创业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适当给予创业期中小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给创业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作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增进全民福利、扶持弱势群体、最终实现全社会效益最大化应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中小企业在解决基层就业、发展国民经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相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而言,其所接受的待遇特别是融资方面的待遇却极不匹配。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帮助中小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获得应有的地位,以上这些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王雪慧.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研究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5,(6).
[2]郎咸平.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M].东方出版社,2012.
[3]单冬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当代经济,2013(5).
[4]颜玉春,胡汝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透析[J].经营与管理,1999,(9):18-21.
[5]袁艳辉,李丽华.国外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9):157-158.
作者简介:孙霞(1973—),女,河南安阳人,金融学硕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发展,普惠金融。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常态背景下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和监管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项目编号:KJ15041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