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高校师德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8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德是高校发展的前提,师德具有稳定性,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积淀,地方高校受地缘环境的影响最大,高校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需重视师德建设,给教师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师德的影响力
  关键词:师德建设;地方高校;困境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90-02
  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地方高校由于先天不足,在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全方位处于不利的地位。师德是高校发展的前提,地方高校很少有相应的平台(985、211)、相对较少的办学资源、经济待遇一般较差、学校管理行政作风更浓、机制不灵活,师德建设面临更多困难。
  一、地方高校师德建设困难
  师德客观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师德的维系和支撑主要依靠于外在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1]师德具有稳定性,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任何一个教师的良好师德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积淀,从萌芽、内化到定型的过程。师德又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外在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内心的认同,原来认定的师德标准和原则可能会部分动摇,甚至会做出有悖师德的事情。地方高校受地缘环境的影响最大,师德建设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目标淡化,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传道、授业、解惑”,是衡量教师基本标准,凡是具有个人魅力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严谨的态度、求实作风、奋发斗志、奉献的精神。[2]叶圣陶先生认为:“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高水平的大学往往不缺大师,他们德高望重,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学术标杆,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在地方高校由于基础薄弱,学术大师不常见,具备精神引领风范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老师们少了许多耳濡目染的机会,大师的精神和文化难以传承。身边少了学习的榜样,心目中模糊了认同的师德标准,这种目标的淡化无形中阻碍了教师前进的动力,在平庸中变得更加平庸。大多老师认同的是只要不犯错误就是合格教师,这是及其狭隘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师德建设关乎道德、修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扎实的学术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方面学校往往对师德的评价也很难有操作性。
  2.理论学习虚化,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要有为学生奉献一生的理想和信念,高校教师必须把当代中国特色的主流价值观传播给学生,让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师德建设少不了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学习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包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高等教育事业应遵循的规律。但由于地方高校并不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单位,对理论学习往往迫于任务趋之若鹜,从行政部门到二级学院,多半认为理论学习就是一阵风。加上各类地方和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学习任务确实有太多的形式主义,多以计一定的自学课时,听一定学时的讲座为考核目标,没有考查到学习的效果如何。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灵魂,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要一定的物质为基础的,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树,更多是要有大师,大师仅仅是广大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没有足够重理论、专理论、传理论的教师队伍,也难催生几个杰出的代表。
  3.课堂教学的表演化,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更多的是需要平等和理解。学生的反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進行“自恋型独白”。[3]在信息时代发达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的选择性更多,不能把教学当成任务,让教学成为师生的一种“过场形式”。当然也有学生的原因,在地方高校中,更多的是普通的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专研能力普遍相对较差,上课师生无法交流,老师提问多数选择沉默,点名抽查到回答“不知道”,长此以往,只会陷入教学的恶性循环。
  4.科研评价GDP化,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教师的份内之事。但由于当前大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盲目追求科研数据的“GDP”,为了满足学校的“面子”工程和个别领导人的政绩,制定各类量化指标,迫使教师科研行为失范,甚至走向学术腐败。科研指标是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而职称关系到所有教师一生的利益,关系到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这种内外双重的压力加速了科研“GDP”的膨胀,其结果是愈演愈烈,大家都知道其危害性,但在利益的博弈中没有人愿意停止这样的恶性竞争。长此以往,教师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形成的观念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会发生质变,这种质变失范行为又影响学生学生,造成不良风气。
  二、地方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师德评价体系。大部分高校把教学科研的评价放在首位,但对于师德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以《意见》作为指导,加快建立起公正、公正、合理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积极性。师德外显评价、监督逐步内化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塑造教师教书育人的好榜样,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的对象。
  2.政治理论上加强师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要上进,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高校要大力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政治理论水平和加深理想信念教育,经常开展党的理论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梦,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了解基本国情,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高校师德建设应以学生为本。首先,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宗旨建立起师生关系。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旧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建构起以学生为根本、师生平等新型师生关系。其次,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转换角色与学生做朋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调整好心态,关爱学生,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认真考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热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学得扎实;热爱学生,积极引导,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排除不良情绪。再次,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尊师重教”,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把“尊师重教”美德发扬下去。   4.重视学术研究,提高师德水平。学术研究是教师进行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高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把教师和学生放在首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肯定教师在学术道德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督促教师对教育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入学习,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勇于创新敢,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对消极的观念要及时消除。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评价方法应灵活应对。评价周期从短期转向阶段与长远相结合等。通过改革,逐渐消减功利主义者的利益空间,对师德高尚,学术上有专攻,潜心为学生的教师得到认可及相应的回报。
  三、结语
  尽管地方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困难重重,但他们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军,培育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所以对方高校师德建设任重道远。
  外部教育,评价,管理和环境,只有通過大学教师个人道德,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的行,以获得实际效果。只有依托大学教师的内在信念和理想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示范和伦理道德中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是一个大学教师的身份,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培训、管理、评价和监督,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它不仅要求地方高校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并有效管理规范、约束和引导教师的行为,更要求对地方高校教师自觉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伦理理论、道德意识,增强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行为、加强道德行为、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提升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水平。
  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通过不断地自觉接受师德教育、完善培训体系、科学的管理、有效的评估和强有力的监督,来促进高校师德建设的过程。这就不仅要求高校对师德教育重视,进行科学的管理,更要求高校教师自发学习师德方面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认识并外化于行动,坚定师德信念,强化师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境界,整体提升高校师德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菊玲.试论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82.
  [2]张励仁.论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础、核心与动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68.
  [3]蔡春,扈中平. 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J].教育研究,2002( 2) :49-52.
  作者介绍:袁鹏,男,1987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十八大以来,无论在国内考察或国外出访,习近平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对
相比2009年开放式基金平均57%的收益回顾过去五年以来基金投资的平均回报,还是相当可观的.我们来看看过去五年的数据,以开放式基金整体平均为例:2006年,86%;2007年,93;2008年
摘要:本文就中职数学教学如何为专业课程服务,如何以专业为导向,实现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开展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数学;现状;目标;专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96-01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数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
嘎布里埃尔·夏奈尔是法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她设计的服装在当时风靡全球,成为许多贵族和名人的首选品牌.有意思的是,夏奈尔服饰的成功,除了其精良的款式之外,更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全国都在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而努力,浙江省常山县文化馆为打造“文化常山”特色品牌,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农村基层送文化、种文化,以抓好具有本县地方特色的非遗保护项目为亮点,创新机制,与时俱进,地方文化特色日益显著,区域文化软实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常山文化;柚都石城  一、以“柚都石城”为名片,浓厚“文化常山”特色文化建设氛围  1.抓设施,促氛围。建立常山胡柚博览馆,全面挖掘和展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现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地方习俗的价值与行为规范的体现。群众文化作为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对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走向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走向问题;创新内容;创新手段  一、群众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国人民所盼望的理
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成长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基地,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从严治军、从严治校方针,推进管理创新是新时期军队院校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军队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教员队伍管理是军校管理的基础  军队院校教员队伍是军队院校教员的总称。加强教员队伍管理,是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教师为本。
隔着一道中俄边境,野生东北虎种群近在咫尺;但要想将它们迎回故里,却又没那么简单。东北虎需要一条安全的迁移道路,一处丰饶的活动空间,一批先进的科技装备,一群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度,但就当前现状来看,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凸显出视觉疲劳问题,同时由此形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为此,当代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由此营造良好的视觉传达空间,并就此满足人们信息获取需求。本文從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疲劳现象的凸显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缓解视觉疲劳现象的具体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