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w961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而我们现在的生物课堂,仍然存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原始状态。那么,如何优化我们的生物课堂呢?下面,我就初中的生物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有效备课,深挖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如在讲述《食物的消化》一节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重点和难点,小肠中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肠液、胰液)并有多种消化酶,把三种食物彻底消化成小分子溶于水的物质是消化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是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讲清让学生理解好这两点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也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备课要注重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生物中的难点
  如在学《呼吸运动》一节时,应用物理中的大气压强知识解释呼吸运动原理,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气体压强减小,小于肺泡内气体压强,肺泡体积增大,导致肺泡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外界气体进入肺泡,直到外界大气压强、肺泡内气体压强、胸廓气体压强相等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变化相反,完成呼气。在备课时要灵活应用多学科知识解释生物学原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生物学知识。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时,膝跳反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人们有意识后就不存在这种现象。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急于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知识,学生就很容易学会反射和反射的结构基础,并用生物知识解释上述现象的本质。另一方面,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 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讲述《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大多数学生会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课外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动手的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四、积极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节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各小组的实验现象,各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这样既加强了动手实验,又加强了合作交流,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讲述叶时,笔者把一片绿叶发给每一个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叶上面颜色较深、落叶总是上面朝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的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 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植物三大作用关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后展示见解和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五、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適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引导。(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其他文献
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它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爆发!黑暗中迸出一丝火光,于是光明“轰”地一声,降临了.rn沉默不是消沉,是精心绸缪后的蛰伏;爆发不是鲁莽,是运筹帷幄后的崛起.rn苦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常见急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为探讨SAH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本文就我院1996~1999年随机收治的122例SAH患者心电图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社交网站的使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本文梳理了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
本文介绍了诺尔斯成人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其在我国企业教育培训实践中文化背景和认识角度方面的差异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在企业教育培训实践中可以采用的措施。 This p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温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群治疗前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收集2005-2013年接受抗病毒治疗患
记者要有主体意识,不要把自己打扮成行政权力的奴仆。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6月27日,新华社网站刊登了一封四川省会理县政府工作人员的道歉信。这封道歉信不仅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全面负责学生在学校内的生活和学习,是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导师和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者,往往班主任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时要付出十二分的责任心,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本人负责的高度来对待班主任工作,但是班主任工作非常的琐碎、繁杂、辛苦,特别难做,尤其是西藏农牧区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因为西藏农牧区地广人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