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怎么“分家产”?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0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私人财富的爆炸式增长,慈善捐款如今具有前所未有的社会意义。哈德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人对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援助比美国政府的官方海外发展预算高出3.5倍。
  全球第二富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去年的声明不过是这一趋势的最著名例证。巴菲特表示,他将把自己的财富与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合在一起,共同抗击第三世界的疾病。构建花旗(Citigroup)帝国的企业家桑迪·威尔(Sandy Weill)打算在死前捐出全部财产。
  但作为企业家和经理人,这些人希望尽可能确保这些钱花在正确的地方。他们还有另一个问题: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尽管有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能和传统,但他们的孩子也不再是理所当然的第一继承人。
  怎样才能将继承人与慈善行为加以综合考虑?设定对将来形成约束的限制条件,有多大意义?在最初捐赠人死后数十年,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执行他们意愿的难度有多大?孩子是否应成为捐资人意愿的仲裁者?
  在这些问题之上,是近年来美国慈善事业最棘手的纠纷之一:A&P超市连锁企业创始人查尔斯·罗伯逊(Charles Robertson)的后嗣,就捐给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事务学院(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的3500万美元的管理问题,与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发生了争执。此笔捐赠发生于1961年,如今已增至6.53亿美元。在40年后已发生变化的环境中,该如何规定这一大笔资金的开支,造成了双方的严重不合。
  今天的新富对孩子还有其他方面的担忧。PNC财富管理(PNC WealthManagement)今年的调查显示,一个人越富有,就越有可能在遗嘱上附加限制条款。在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人中,半数以上(57%)对继承人继承遗产附加了限制条款,例如,他们必须完成大学教育,或是拥有一份满意的职业。
  此类约束对避免矛盾颇为重要。尽管超过四分之三的富人表示打算把财产留给子女,但同时也有62%的人认为,“每代人有责任创造自己的财富,这也很重要”。对于非常富有的人来说,这两个目的是矛盾的。在遗嘱上附加约束条款也许可以解决这种矛盾,但也增加了风险。
  主要是靠白手起家的年轻企业家,最有可能给遗嘱附加限制条件。他们对留给孩子财产也最担心。平均而言,富人网络Tiger21的会员倾向于将10%左右的财产留给子女。他们担心,孩子需要自己奋斗,也不放心把一大笔遗产留给他们。
  私人银行甚至将此转变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它们现在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继承人如何致富。它们甚至在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搞“新兵训练营”,帮助这些超级富豪的继承人互相认识。父母们抱怨称,在谈到钱的时候,他们的继承人不听他们的话,可能只听私人银行家的意见。
  或许沃伦·巴菲特找到了答案。他不仅颇有投资方面的天赋,似乎在捐赠方面也充满了智慧。除对比尔·盖茨基金的捐赠以外,他还将其投资载体Berkshire Hathaway同等金额的股票捐给了由他3个孩子运作的几个基金会。这些捐款每笔的总值可能都超过10亿美元。
  巴菲特的3个孩子每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基金会做自己的事情。苏珊(Susan)的基金会关注女性生育健康和家庭规划;霍华德(Howard)的基金会向逾40个国家捐款,尤其关注非洲的保护j彼得(Peter)的基金会将重点放在人权上。
  老巴菲特准备放手让他们继续做下去。在Berkshire Hathaway的网站上可以查到他写给女儿的信(给儿子的信内容大体相同)。
  他在开头写道:“亲爱的苏西,对于你管理我与母亲为你成立的基金会资源的方式,我感到非常骄傲。你的想法很好,在帮助家庭没有你幸运的人方面,你的行动也非常高效。”
  他没有设任何附加条件,但提供了“几点看法(但并非指示)”。
  他建议,她可以将资金和精力集中投入到她的基金会能发挥关键作用的少数几个项目中,考虑与兄弟们合作,在放眼全局时也要关注身边的人。
  这封信实在应该作为私人银行遗产继承人训练营上的必读内容。
其他文献
以前辈的标准衡量,我们现在极为富有。有鉴于此,唯一令人困惑的问题是,为何更多人不会选择更多休闲,而是选择去赚更多的钱。  如果我今天不完成这篇专栏,就会遇上大麻烦:假期的时候我就得写稿子,而我妻子可能会拿卷起来的英国《金融时报》副刊《如何消费》(HOW to Spend It)打死我。她一直对我说,我工作太卖命了,她的话很可能是对的。但如果我们都生活得轻松一些,那么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简单的
期刊
专职家庭主妇张太太今年年初的时候在朋友和理财顾问的介绍下认购了某私募基金,目前收益是125%,算是比较可观了。谈起当初认购这个基金的过程,张太太滔滔不绝开始给我上起课来。刚听朋友说“私募基金”的时候,张太太还是有点心理障碍的,“私募”这两个字怎么听都是不正规的,甚至好像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于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开始接触信托形式的私募基金,了解他们的机构、他们的运作方式、他们的投资团队。很快,张太太就认
期刊
月初的晚上,在海淀的万柳散步,被热情的房地产经纪人拉住,据其介绍由于看好周边的教育资源以及明年地铁建成等原因,在过去一周的时间,以涧桥项目为例,竟然五天上涨了五千元,平均一天涨一千,当然他表示这是可以还价的报价。但总之是涨了,而且近几个月来有加速上涨的倾向。  报纸,杂志、电视台以房价升降作为话题,连篇累牍已有多年。回顾过去的十五年,我从未听人说过“最近房子挺便宜的”之类的话,好像从来都是“贵”。
期刊
年初以来市场一直忧虑的事情,已令全球市场引起不安。最近美国房屋市场疲弱,特别是信贷市场价格直线下跌,都可能损害全球经济增长及公司盈利。此外,各地央行继9·11袭击后,史无前例地向银行体系注资,增加流动资金,令市场担心次级按揭问题比早前预料的情况更加严重,并可能有蔓延的趋势。从一个角度看,流动资金问题严重,所以各国央行不得不插手干预,而全球股市将会继续恶化。但就另一个角度而言,似乎央行的干预十分正常
期刊
9月16日,钱经杂志在观澜湖举行第二期签约理财师华南地区签约仪式。华商报业杂志总社总编辑刘卫民、《钱经》主编王东和运营总监武辉为华南地区第二期签约理财师颁发了水晶牌。  签约理财师在现场与来宾面对面的交流,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理财的重要性;此外被邀请银行的高层管理者也为来宾讲解了银行对私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客户对理财市场、理财类媒体的未来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钱经杂志的专业实力与业内号召力增加了更大的
期刊
首届“中国主流媒体理财联盟”峰会于9月19日在三亚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家重要媒体代表汇聚三亚,共同缔结“中国主流媒体理财联盟”。  为了共建资源信息平台,加强中国主流媒体在金融理财及相关领域的深度合作,分享银行、基金、证券、保险等私人理财领域和中小企业金融实务的信息与交流,加强金融产业与媒体的了解与合作,共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从今年6月份开始,西安《华商报》和《钱经》杂志就开始积极倡导这
期刊
狮子座(7.23-8.22)  工作狂指数 80%  狮子座相比白羊座,虽然同是火象星座,可比白羊座在工作中更具备执行力。干起活来,狮子座也是风风火火,虽然不够仔细,但宏观的安排上无人可及,如果是领导简直是12星座中最佳工作狂。    处女座(8.23-9.22)  工作狂指数 70%  处女座从来就是不停的忙活,工作对他们而言似乎就是碎的事情,虽然别人甚至他们自己也未必知道每天忙活这么多事情是不
期刊
对上班族来说,每个周一的早上,心情多一些起伏并不奇怪,但国庆长假后的这个周一,却是远远不同于平常——当突然面对很多同事需要一一问候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前一天的二人世界;当看到满是数字的财报,居然完全没有感觉,眼和脑的反应变迟钝了很多……没错,这就是节后综合症的表现!  所谓节后综合症,是指每个长假过后的一两周内,很多人都会出现的一系列心理或生理问题,比如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一天过得昏昏沉沉,打
期刊
A股市场的火热,似乎并没有抢走外币理财市场的“热闹”。中资银行外汇理财型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币种已经从美元扩展至新元、欧元等,收益率也在5.2%~40%不等,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开始推出各具特色的产品,主要是包括固定率可提前赎回存款、与一揽子股票表现挂钩的浮动收益产品、与海外基金表现挂钩的QDII。“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多元化投资  如果购买单一
期刊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压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工作、晋升、贷款、投资、学习,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让人们为之奔波劳碌。压力,如影随形。过大的压力容易造成身心疲惫,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对工作和人际交往也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期“钱经测试”帮您了解压力,区分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源。这将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来自工作中的压力——  1、您害怕上班吗?  2、您认为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