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课堂教学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学中越发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心理体验,教师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并将新学会的知识点有效地融合到原有的学习结构中,进而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度学习的能力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但离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教师如果没能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情况,那么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就显得事倍功半。然而,目前有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为主,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很容易被学生所厌弃,教学效果也不佳。另外,在课程设置中,如果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仅易造成无效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体验和深层体悟。小学生心理结构的发展还不健全,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反之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倦学习。
  1. 教学模式简单化,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但还有一些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或者一问一答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有的教师没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仅是原原本本地照搬教材内容,这样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时间久了,学生对课堂学习越发失去兴趣,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 教学过程罐装化,学生无法理解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自己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伊始,先让学生翻开书,一口气把书上的相关知识细致讲解一遍,没有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就布置课后作业,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先检查作业,再为学生讲解错题难题,之后又继续讲解新知识……类似这样大包大揽的重复教学,不仅教师易产生疲惫心理,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升,更谈不上深度理解的学习。
  3. 教学知识碎片化,学生缺乏系统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阶段的教材,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各知识点之间有着一条贯穿其中的隐线,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可是有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因循守旧,不懂得根据学生情况实施有效教学,或者说因为懈怠而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改进,未能站在系统性的角度看问题,而是把许多互相关联的知识割裂开来进行传授。有时候还不明就里地抱怨教材的编排超纲超本,为了应付考试而把一些本该高年级才教授的知识和方法,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提前进行教授。这类揠苗助长式的教学,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不能得到收获,还导致学生的学习流于表面,难以进行深度学习。
  4. 学生学习注重功利化,失去学习乐趣。
  部分学校过分注重教学考评的分数化,往往偏重于考试难度的提升,只顾讲一些偏题或怪题,使得学生没有把每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这自然而然地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做作业时就随便应付,不愿意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就慢慢地失去了深度学习的乐趣。
  由此可见,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
  1.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单方面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发散教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巧设趣味性浓厚的学习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下“有趣的图形”这一课时,可以利用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和便于操作的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在备课时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准备课件时穿插学生喜欢的内容,可以添加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 尊重儿童天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开展数学深度教学时,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而进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唤起师生的灵感,让师生、生生通过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习充满丰富性。如在教学北師大版一下“加与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举例说明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如铅笔的支数)进行加与减的计算。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不要制止学生掰着手指头进行加与减运算的行为,而应尊重学生的天性,让他们通过触觉、视觉去接触数学的世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探索学习模式,形成知识脉络。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备课活动。如在对“认识小数”这一课进行素材准备时,可以结合除法的运算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整数除法类比的方法,小数的得出是一个小的数除以一个大的数得到的结果。通过实际运算让学生了解小数得出的缘由,还能与之前学习的知识点相互联结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
  4. 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从彰显数学本身的数学之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等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面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已具备的知识结构,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也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至两个数学游戏,或者针对教材的内容来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或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面对深层次的数学课堂学习活动就自然不会有惧怕心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个人的教学观念,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进行课堂准备时也要考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天性,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长期以来让教师和学生备感头痛,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大部分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出好题目之后,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动笔,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习作做批改。这种枯燥单一的写作模式,不仅导致了教师只关注写作结果,不注重对写作过程的引导和构建,而且久而久之,还使得学生对写作产生疲倦甚至畏惧的心理。因此,教师只有加强交际语境下写作支架的构建,才能够有效地
期刊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获得阅读策略的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编排了“预测”等阅读策略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然而,这些阅读策略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仅仅作为一个个概念术语被提出,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指导、效果如何测评,则往往言之不详。笔者以为,从整体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整体的功
期刊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统编版教材在低年级识字上的编写认真落实课标要求,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把握教材编写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提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本专辑围绕此话题刊发两篇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有别于识字课和“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学生除了通过教学认识汉字,了解和掌握
期刊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原来的“统计初步知识”拓展为“统计与概率”,成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并提出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同时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基于这样的改变,笔者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期刊
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转折期,从这时候开始,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转向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作为实现深层次理解的奠基石,当仁不让成了学习的重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更是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作为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呈现,在该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编排中都明确了这一意图,“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要求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多。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
期刊
【编者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一线教师在面对“数学文化”这一概念时存在着一些疑惑,应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应只是在新知教授环节结束后的“故事会”,它应该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要能凸显其在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提升的积极作用。本期话题围绕“数学文化”与“传统教学”的正确融
期刊
小学道德與法治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因此,利用活动体验,整合活动资源,以内化理性规则,转化道德情感,优化实践智慧,就十分必要,值得探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彩平也指出,小学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的实践智慧。  而优化学生实践智慧,使其达到深度的自我批评与反思,有赖于教学方式的转变。那么应怎样用好教材,提升学生实践智慧呢?要注意教材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重在活动,贵在体验
期刊
学校文化,一般包括理念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在学校建设中,如果说政府部门建起的校园校舍,是满足办学硬件需求,奠下的是“建筑基石”;那么,校长确立的学校文化,则是办学的软件要求,奠下的是“文化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具长远意义,故有“百年名校”“百年树人”之谓也!  一、理念文化应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纲”,纲举则目张,它
期刊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最早形成的一个基本原理。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也是生活法,他特别强调要在“做”中获得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注现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教师就是要将“教”“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不同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观察生活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统编语文教材将具有共性的红色革命类文本集中安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更有利于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持续式、浸润式的熏陶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消除时代隔阂、不受阻碍地与革命传统作品对话?在与革命英雄人物对话时,学生该以怎样的姿态响应革命传统作品的精神号召?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