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疾”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疾”有“疾病”义,又有“急速”义,二者都是“疾”的常用义项,如“疾患”、“积劳成疾”,“疾驰”、“奋笔疾书”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将这两个义项视为同音同形关系而分立条目,作“疾1”、“疾2”处理。事实上,如果我们分析“疾”的字形结构就可以发现,“疾”的“急速”义由“疾病”义引申而来,这两个义项之间存在引申理据。以下略述其要。
  《说文·疒部》:“疾,病也。从疒,矢声。”“疾”字形符“疒”,甲文象人卧于木板出汗形,示疾病意。《说文·疒部》:“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人有疾则卧时多,故凡疾病字皆用为偏旁,久而遂专其义。”卜辞中用作“疾”字。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武丁卜辞》:“亡降疒。”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6385:“贞,有疒自,唯有它?有疒自,不唯有它?”《甲骨文合集》中另收有“疒齿”、“疒目”、“疒肱”、“疒肘”等等。“疒某”是甲骨文中的一大辞例,表示人体某部位生病,在甲骨卜辞中屡屡见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疒》:“疒为疒病之疒,(甲骨文)象人卧床上。”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读胡厚宣君殷人疾病考》:“疒既象人有疾病倚箸之形,自含疾义,疒疾文虽小异,义实无殊,以之读卜辞诸文,固无碍隔也。”故“疾”有病义不诬。《书·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易·复》:“是以出入无疾。”王弼注:“疾,犹病也。”又生病亦称“疾”。《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備腯咸有也。”孔颖达疏:“不疾者,犹言不患此病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北齐刘昼《新论·贵言》:“夫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
  《说文》对“疾”所作的字形结构分析中,“矢”是无义的,仅仅作为标音符号,但是“矢”在这里应该也是表意的。孔广居《说文疑疑·疒部》:“疾,病也。……从矢伤残之意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疒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王国维《观堂集林·毛公鼎铭考释》:“疾之本字,象人亦下箸矢形,古多战事,人箸矢则疾矣。”这些说法都正确地指出了“矢”在“疾”的本义构成中不仅标音,而且是有意义的,故“疾”的结构当分析为:“从疒,从矢,矢亦声。”
  由此,从“矢”得义的“疾”便自然而然有了“急速”的义项。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通释卷第十四》:“病来急,故从矢,矢,急疾也。”饶炯《说文解字部首订·疒部》:“疾下云病也,则从疒而转注矢声。又以疒者急也,言病至如矢之急名之。”王筠《说文系传校录·疒部》:“(疾字)当入矢部,……言其速如矢也。”有俗言曰:病来如风,病去如线;又曰: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都是说病来得快的,故以箭的快速来形容得病之快就是“疾”的“急速”义项的引申理据。《尔雅·释言》:“疾,壮也。”郭璞注:“壮,壮事,谓速也。”邢昺疏:“急疾、齐整,皆于事敏速强壮也。”《易·明夷》:“不可疾贞。”焦循章句:“疾之言速也。”《左传·襄公五年》:“而疾讨陈。”杜预注:“疾,急也。”《汉书·灌婴传》:“又从攻秦军亳南、开封、曲遇,战疾力,赐爵执帛,号宣陵君。”颜师古注:“孟康曰:‘攻战速疾也。’疾,急速也。”《广韵·质韵》:“疾,急也。”《玉篇·疒部》:“疾,速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疒部》:“疾,经传多训为急也,速也。此引伸之义,如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甚得肯綮。
  一般而言,词的引申意义和基本意义之间,或者引申意义和引申意义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的联系,例如整体和局部的联系,有关联的人和物、物和物的联系,行为和行为结果或行为的施动者的联系,某种性状和具有某种性状的人物的联系,某种性状和产生这种性状的行为的联系,等等。①这里,“疾”的引申义“急速”和基本义“疾病”之间,应是性状和产生这种性状的行为的联系。
  “疾”有“急速”义,其同源词“捷”、“迅”可证。《吕氏春秋·贵卒》:“吴起之智可谓捷矣。”高诱注:“捷,疾也。”《荀子·君子》:“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杨倞注:“捷,速也。”《淮南子·主术》:“猨得木而捷,鱼得水而鹜。”《小尔雅·广诂》:“捷,疾也。”《广韵·葉韵》:“捷,疾也。”考之古音,“疾”字从母质部,“捷”字从母盍部,二者从母双声,质盍通转,其同源关系可以认定。“迅”亦有“疾”训。《尔雅·释诂下》:“迅,疾也。”《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邢昺疏:“迅,急疾也。”《汉书·沟洫志》:“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颜师古注:“迅,疾也。”《说文·辵部》:“迅,疾也。”“迅”字心纽真韵,与“疾”字心从旁纽,真质对转,具有同源关系。
  要之,“疾”的“急速”义由“疾病”义引申而来,这两个常用义项之间存在引申理据,不应在词典中将其视作形同音同却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情况而分立条目。我们通过对“疾”的音形义线索进行分析,不仅揭示了这种理据,而且通过阐释词语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对词典释义条目的分合安排有所帮助。
  
  注释
   ①胡裕树《现代汉语》22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
  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中华书局,1988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
其他文献
汉字字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我们把它叫作关系位。一般以为甲骨文“书写任意”,不仅独体字的书写方向多可改变,合体字的各个字素可以居无定所,其所处位置和字素方向也时有变化。前贤如胡小石、唐兰等提出了异议,他们注意到了“关系位”与“分布位”的不同,并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关系位对会意字有影响。①裘锡圭的六类会意字中有一类便是“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万业馨在《关系位略说》一文中对关系位进行了阐发②,
期刊
“乌贼”何以名“乌贼”,“乌贼”何独以“贼”名的解说有分歧,并莫衷一是。据调查,主要存在两种较为典型的说法。其一,贼“乌”之说。“乌”为乌鸦,“贼”为贼害之义。《初学记》卷三十引沈怀远《南越志》曰:“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啄之,(乌贼)乃卷取乌,故谓之乌贼。”①《本草纲目·鳞部》“乌贼鱼”条下引苏颂《图经本草》曰:“其(乌贼)性嗜乌,每自漂水上,飞乌见之,以为死而啄
期刊
最近,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原《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主编张巨龄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遗赠”和“标识”的读音》一文。该文认为,“遗赠”作为法律上常用的词汇,其中的“遗”并不是“丢失”和“留下”的意思。“遗”字的通常读音是“yí ”,比如,“遗失”、“遗弃”、“遗产”等,其中的“遗”,表示丢掉、舍去,或留下的意思。但除通常的读法外,“遗”还有一个读音“wèi”,表示给予、交付,或送行的
期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已取得部分突破性进展的领域。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1亿[1],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也将达到500万[2]。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世界汉语热为国内对外汉语专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外经济文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学者:  首先谢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市社科联、社团办的指导下,在语言文字领域中,尤其是在汉字文化的弘扬和创建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科学理论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贡献。我代表学会的新一届班子,向历届学会的领导、会友和支持学会工作的部门、团体以及各方面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为学会慷慨提供资助的北京冬雪教育文化发展有限
期刊
编者按 日本当代文字学家笹原宏之先生编著《当て字当て読み漢字表現辞典》,由日本三省堂出版社于2010年11月正式出版。该辞书凝聚作者数十年心血,荟萃主词条约1万1千,当字表记词条约2万3千,篇幅912页,集日本当字辞书之大成,后出转精,特色鲜明。一、取材广泛,内容宏富,信实可靠。网罗当字/当读等汉字表现的方方面面,淋漓尽致展示丰富多彩的汉字变异现象,为研究域外汉字提供活标本、活化石,是汉字研究的宝
期刊
麦耘先生编著的《音韵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该书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主编的“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裘锡圭主编)中的一种。与同类著作相比,《概论》具有较强的前沿意识,在编写体例、新成果的吸收以及研究理念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本文拟对《概论》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评析,同时就该书的不足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用了新的编写体例    在章节安
期刊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我国文字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大而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目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注意形音义的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该书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及实用价值。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重要著作,也是我国文字史上第一部严格遵循表意汉字形义统一
期刊
1、关于给汉字注音的简式反切  《汉语拼音方案》产生后,在中国大陆它成为小学生学习汉字唯一的注音方法,也几乎成了字、词典汉字注音的唯一工具。注音字母及在它产生前普遍使用的直音、反切法都基本被淘汰了;对直音、反切的研究、总结、分析、挖掘、提升都变得无从谈起。四川有个山村物理教师葛遂元先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一个仅仅用64个汉字给所有汉字注音(注普通话音)的方法。这就是简氏反切。这是完全汉字式的、
期刊
属性词最早是由吕叔湘先生在50年代后期编写“现代汉语语法”时提出来的,后来他在《试论非谓形容词》中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这类词。他认为这样的词不仅是大量存在的,而且是不断产生的,其增殖率仅次于名词,让这类词单独成为一类也还是值得的。Ⅲ《现代汉语词典》(下文简称《现汉》)认为属性词是形容词的附类,只表示人、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具有区别或分类的作用;属性词一般只能做定语,如“男学生、首要的任务”中的“男、首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