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引《说文解字》释义方式及失误之商榷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我国文字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大而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目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注意形音义的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该书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及实用价值。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重要著作,也是我国文字史上第一部严格遵循表意汉字形义统一的原理,从分析字源结构人手,归纳出小篆的构形系统,从而证明汉字的构形原理与规律的重要著作。《说文解字》对后世字书及辞书编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语大字典》便为其中一例。
  《说文解字》通过分析字形来解释字的本义,其解析大部分是正确的。《汉语大字典》充分利用《说文解字》训释本义的资料,其单字条目的组成包括字头、解形、注音、释义、引证等几个部分。“字头”部分,在楷书下选列能反映字形源流的古文字形体;“解形”部分,大多援引《说文解字》来分析字形,确定本义;“释义”部分,按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义项,本义排在第一位。同时,对《说文解字》之解析欠完善或有误之处,《汉语大字典》给予补充或修正。
  我们首先就《汉语大字典》引《说文解字》释义的基本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依据《说文解字》之本义辅以书证。以《说文解字》所释之义为本义,于“解形”部分引用《说文解字》的分析来确定本义,在“释义”部分把《说文解字》所释本义列为第一义项,之后辅以书证。例如:
  信
  [解形]《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俣,古文从言省。讣,古文信。”[释义]诚实;不欺。《说文·言部》:“信,诚也。”《字汇·人部》:“信,慤实也。”《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汉语大字典》解释“信”时,在“解形”部分引用《说文解字》的形义分析来确定本义,在“释义”部分将《说文解字》所释之义列为第一义项,之后辅以《字汇》、《诗经》之相关书证。
  第二,补充完善《说文解字》之解析。《说文解字》所释本义欠完善的,在“解形”部分先引《说文解字》的分析,补以其他学者之说解,之后用“按”字标明编者的分析和结论;“释义”部分,将《说文解字》所释之义列为第一义项并辅以书证。例如:
  室
  [解形]《说文》:“室,实也。从一,从至。至,所止也。”徐锴系传:“室,实也。从一,至声。室、屋皆从至,所止也。”按:“至”从倒矢,从一,象矢着地形,有到达意。室本义为居室,是会意兼形声字。[释义]房间;内室。五代徐锴《说文系传·宀部》:“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户外为堂,户内为室。”《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汉语大字典》解释“室”时,认为《说文解字》的字形分析“从宀,从至”欠完善,故于“解形”部分先引《说文解字》的形义分析,补之徐锴的字形分析——“从宀,至声”,之后以“按”字标明编者的分析——“‘至’从倒矢,从一,象矢着地形,有到达意。室本义为居室,是会意兼形声字”,从而补充完善了《说文解字》的解析。在“释义”部分将《说文解字》所释之义列为第一义项并辅以《说文系传》、《一切经音义》、《论语》之相关书证。
  第三,修正《说文解字》之字形分析。《说文解字》字形分析不确切的,在“解形”部分先引《说文解字》的说解,其次以其他学者之说修正《说文解字》析形之误;“释义”部分首先将《说文解字》所释之义列为第一义项,之后辅以其他学者之说及书证。例如:
  有
  [解形]《说文》:“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林义光《文源》:“按:有非‘不宜有’之义。有,持有也。古从又持肉,不从月。”[释义]与“无”相对。《说文·有部》:“有,不宜有也。”段玉裁注:“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称。引申遂为凡有之称。”《玉篇·有部》:“有,不无也。”《正字通·月部》:“有,对无之称。”
  《汉语大字典》解释“有”时,认为《说文解字》的字形分析“从月,又声”不确切,故而在“解形”部分先引《说文解字》,其次以林义光之说修正《说文解字》析形之误。“释义”部分首先将《说文解字》所释之义列为第一义项,然后辅以段玉裁说解及《玉篇》、《正字通》之相关书证。
  第四,修正《说文解字》之本义。《说文解字》所释本义有误时,在“解形”部分先引《说文解字》之分析,其次以其他学者考订本义的材料加以修正;在“释义”部分将订正之本义列为第一义项,并辅以书证。例如:
  [解形]《说文》:“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式,古文一。”段玉裁注:“一之形於六书为指事。”徐灏笺:“造字之初,先有数而后有文。一二三三,画如其数,是为指事,亦为象事也。”按:古文字一至四横画表示数字一至四,是原始记数符号。[释义]数词,最小的正整数。如:一加一等于二。《玉篇·一部》:“一,王弼日:一者,数之始也。”《书·文侯之命》:“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
  ……古代哲学概念。1,指万物的本源,“道”。《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庄子·天地》:“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成玄英疏:“一,应道也。”
  《汉语大字典》解释“一”时,认为《说文解字》所释本义有误,故于“解形”部分以段玉裁及徐灏考正本义的材料修正《说文解字》之误,指出“一”为指事字,乃积画成字,表示数目中的“一”,许慎的解释与“一”字构形主旨无关。“释义”部分将订正之本义列为第一义项,之后辅以《玉篇》、《尚书》之相关书证。而《说文解字》所释之义则列为第十四义项。
  第五,对于楷书有异体而《说文解字》无异体的字,《汉语大字典》将楷书异体分列字头,并将“解形”部分放在与《说文解字》字形相同的字头之下,例如:
  堞
  [释义]城上齿状矮墙。又名“女墙”。《说文·土部》:“堞,城上女垣也。”……城墙。
  堞
  [解形]同“堞”。《说文·土部》:“堞(作者按:《汉语大字典》误印为‘堞’,应为‘堞’),城上女垣也。”《玉篇·土部》:“堞”,同“堞”。
  楷书“堞”与“堞”是一组异体字,“堞”为正体,“堞”为异体。因正体是“堞”,故于其下释义;因《说文解字》有“堞”字而无“堞”字,故将“解形”部分列于“堞”字下;因“堞”为异体,所以只注明“同‘堞”’,其后无释义内容。
  以上是《汉语大字典》引《说文解字》解形、释义的几种基本方式。遗憾的是它并未完全遵循这些方式,其失误之处如下:
  第一,《说文解字》本义解析正确,却列于非本义的位置上。例如:
  升
  [解形]《说文》:“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林义光《文源》:“升,斗所象形同,因加一画 为别耳。”高鸿缙《中国字例》:“此升起之升字,倚斗画其已挹取有物,而升上倾注之形……托以寄升起之意。动词。后世借为十合之名,非本意也。”[释义]上升……量具。
  《说文解字》关于“升”之本义解析正确,《汉语大字典》却将其列于非本义的位置上——第六义项。
  第二,在“解形”部分,未对《说文解字》的说解进行修正,却在“释义”部分把《说文解字》义放在非本义的位置上。例如:
  俑
  [解形]《说文》:“俑,痛也。从人,甬声。”朱骏声通训定声:“《说文》解为‘痛’,以声训。”[释义]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玉篇·人部》:“俑,偶人也。”《广韵·腄韵》:“俑,木人送葬,设关而能跳踊,故名之。出《埤苍》。”痛。《说文·人部》:“俑,痛也。”
  《汉语大字典》解释“俑”时,在“解形”部分里承认《说文解字》义为本义,而排列义项时却将《说文解字》义列于第二义项,造成解形与释义之间的矛盾。
  第三,在“解形”部分修正了《说文解字》的说解,在“释义”部分,虽未将《说文解字》义列于第一义项,但又引用其他材料证明《说文解字》之义为本义,形成释义的前后矛盾。例如:
  之
  [解形]《说文》:“之,出也。象卿过中,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按:卜辞从止,从一,人所之也。《尔雅·释诂》:‘之,往也。’当为‘之’之初谊。”[释义]往;到……去。《尔雅·释诂上》:“之,往也。”《小尔雅·广诂》:“之,适也。”《诗·郞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出。《说文·之部》:“之,出也。”《礼记·祭义》:“如语焉而未之然。”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者,如语焉而未出也。”
  《汉语大字典》解释“之”时,在“解形”部分引罗振玉及《尔雅》之说修正了《说文解字》的解析,在“释义”部分将修正后的本义列为第一义项,《说文解字》义列为第六义项。然而,《汉语大字典》虽将《说文解字》义列于非本义的位置上,但在释文中却引用俞樾之说来证明《说文解字》所释之义为本义,造成释义的前后自相矛盾,使得同一个“之”字出现了两个本义。
  第四,“解形”部分引用《说文解字》的说解,同时又辅以后世学者的考证修订,但“释义”部分的第一义项与《说文解字》义、修正义毫无联系。例如:
  孝
  [解形]《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按:金文“孝”字上部象戴发伛偻老人,唐兰谓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释义]①祭;祭祀。《论语·泰伯》:“子日:‘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②孝顺。善事父母。旧社会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说文·老部》:“孝,善事父母者。”
  《汉语大字典》在解释“孝”时,“解形”部分先引《说文解字》义“善事父母者”,之后以唐兰之说“‘老’之本字”加以修正,然而“释义”部分的第一义项却为“祭,祭祀”,与“解形”部分毫无联系,导致解形与释义之间的脱节。
  第五,对《说文解字》的形义分析不确切之处,“解形”部分未加修正。例如:
  马
  [解形]《说文》:“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古文,籀文马与同,有髦。”[释义]家畜之一。哺乳纲,马科。食草,役用。头小面长,耳壳直立。颈上缘及尾有长毛。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其齿随年龄而异,故相马必先看齿。种类甚多,古人以其毛色各别为专名。性温顺而善走,能负重远行。《玉篇·马部》:“马,武兽也。”
  《说文解字》以“怒”、“武”等读音相近的词释“马”义属声训,仅揭示了马之得名由来及其形象、性情等特点,未能全面确切地解析其本义。
其他文献
一、“字本位”的定义及其由来    “字本位”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缩略。即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而不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这里所说的“字”,包括汉字和音节。汉字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音节是口头汉语的基本单位。  “字”不像印欧语的“词”,也不像印欧语的语素和音节。印欧语的词由语素构成,语素由音节构成,词、语素和音节之间是包容关系;而汉语的“字”与汉字和音节之间是对应关系。“字”以上没有相当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祈使句由“形容词”+“(一)点(儿)!”(下文简称“A点儿!”)构成,如“高一点儿!”、“谦虚点儿!”。但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这一句式,如一般不能说“贪心点儿!”、“滑头点儿!”,究竟什么因素导致了进入这一句式的形容词具有一定的限制呢?陆俭明(1991)认为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这一限制性,只有具有“[+可控]、[-贬义]”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才能进入这一句
期刊
“然”字句是古汉语日常语言中真语句表征的一种基本形式,我们把“然”字句作为中国传统语言哲学中真问题的个案来进行探究,并紧紧围绕对“然”字本身及其相关语言现象的语言分析展开这一探究。这不仅是基于语言哲学是一门关于对人类用以描述世界的语言进行分析的学问,语言哲学研究的重心就是语言分析这方面的考量。长久以来关乎此问题的一系列汉语现象未曾得到合理的解释,“然”字只被当作一个普通的虚词看待,而人们又习惯于认
期刊
汉字字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我们把它叫作关系位。一般以为甲骨文“书写任意”,不仅独体字的书写方向多可改变,合体字的各个字素可以居无定所,其所处位置和字素方向也时有变化。前贤如胡小石、唐兰等提出了异议,他们注意到了“关系位”与“分布位”的不同,并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关系位对会意字有影响。①裘锡圭的六类会意字中有一类便是“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万业馨在《关系位略说》一文中对关系位进行了阐发②,
期刊
“乌贼”何以名“乌贼”,“乌贼”何独以“贼”名的解说有分歧,并莫衷一是。据调查,主要存在两种较为典型的说法。其一,贼“乌”之说。“乌”为乌鸦,“贼”为贼害之义。《初学记》卷三十引沈怀远《南越志》曰:“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啄之,(乌贼)乃卷取乌,故谓之乌贼。”①《本草纲目·鳞部》“乌贼鱼”条下引苏颂《图经本草》曰:“其(乌贼)性嗜乌,每自漂水上,飞乌见之,以为死而啄
期刊
最近,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原《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主编张巨龄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遗赠”和“标识”的读音》一文。该文认为,“遗赠”作为法律上常用的词汇,其中的“遗”并不是“丢失”和“留下”的意思。“遗”字的通常读音是“yí ”,比如,“遗失”、“遗弃”、“遗产”等,其中的“遗”,表示丢掉、舍去,或留下的意思。但除通常的读法外,“遗”还有一个读音“wèi”,表示给予、交付,或送行的
期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已取得部分突破性进展的领域。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1亿[1],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也将达到500万[2]。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世界汉语热为国内对外汉语专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外经济文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学者:  首先谢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市社科联、社团办的指导下,在语言文字领域中,尤其是在汉字文化的弘扬和创建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科学理论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贡献。我代表学会的新一届班子,向历届学会的领导、会友和支持学会工作的部门、团体以及各方面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为学会慷慨提供资助的北京冬雪教育文化发展有限
期刊
编者按 日本当代文字学家笹原宏之先生编著《当て字当て読み漢字表現辞典》,由日本三省堂出版社于2010年11月正式出版。该辞书凝聚作者数十年心血,荟萃主词条约1万1千,当字表记词条约2万3千,篇幅912页,集日本当字辞书之大成,后出转精,特色鲜明。一、取材广泛,内容宏富,信实可靠。网罗当字/当读等汉字表现的方方面面,淋漓尽致展示丰富多彩的汉字变异现象,为研究域外汉字提供活标本、活化石,是汉字研究的宝
期刊
麦耘先生编著的《音韵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该书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主编的“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裘锡圭主编)中的一种。与同类著作相比,《概论》具有较强的前沿意识,在编写体例、新成果的吸收以及研究理念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本文拟对《概论》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评析,同时就该书的不足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用了新的编写体例    在章节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