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儿哮喘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无确切而固定的治疗方案可以彻底治愈该病,但是自从2009年地“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提出后,经过这十几年来西医西药在这方面的不断发展,参考近十年来的的文献研究显示,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已得到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护理;进展
由于小儿哮喘的难以根治性和反复发作性以及儿童本身的体质和年龄因素,小儿哮喘在临床上需得到比一般护理更细心更周到的护理,在这一点上,医院方面对护理人员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培训,小儿哮喘护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改进。小儿哮喘总体方针是激素的吸入治疗为主,大发作时以B2受体激动剂处理,并根据病情增加免疫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辅助治疗,加强预防和护理,综合全面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1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总结
1.1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是小儿哮喘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而激素治疗最常规的有口服和吸入两种给药方法,其中吸入治疗的疗效最好,丙酸氟替卡松则是吸入治疗的一线药物,有研究表明,对不同程度的哮喘患儿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持续的吸入治疗,四个月到半年之后哮喘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肺的通气换气功能得到改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0%[1]。但是临床又应考虑到长期运用激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继发疾病,应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但是激素治疗是对于一些顽固性哮喘的小儿是最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
1.2 β2受体激动药 β2受体激动药是小儿哮喘在发作期的首选药物[3]。由于其有快速扩张支气管、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成为控制哮喘发作的最有效地药物。其中沙丁胺醇气雾剂是临床的首选B2受体激动药[4]。
1.3免疫疗法 文献分析表明,引起小儿哮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家族过敏史的患儿占整个比例的45%左右[5],研究还显示,有特异性体质的患儿是哮喘的高发人群[6]。所以针对性的免疫疗法也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措施,特别是一些患有鼻炎、湿疹、或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和经常反复或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儿童[7]。对于这类患儿,在哮喘的治疗过程中相对地对呼吸道感染进行干预性治疗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最新的儿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94%的患有哮喘的儿童都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所以临床大多此类患儿都采用免疫治疗,其中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选择不同的免疫增强剂(如甘露聚糖肽、匹多莫德等),在临床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免疫增强剂可以使有病毒引起的哮喘症状得到彻底治愈。因此,对于有体质较弱的患儿应使用免疫增强剂来增强免疫力,抵抗外界的各种可能的过敏因素,也能降低诱发哮喘的几率,但是对于根治性的治疗此类药物的效果不理想。
1.4 家庭治疗 随着小儿哮喘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医生开始关注家庭治疗这一领域。儿童哮喘的诱因复杂,且反复发作,治愈起来相当困难,给家庭和孩子的父母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家长们迫切希望从全方位,多角度地给孩子以治疗和照顾,使孩子尽量减少痛苦,家庭治疗方案也由此兴起。首先是医生方面,医生要对初次就诊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哮喘基础知识的普及,且与家长之间建立一个定期随访和随诊的计划,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儿病情的发展和探究引起患儿诱发哮喘的因素。医生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是能够消除大多数家长对激素应用的抵触情绪。在这方面开展的好的医院则开设了哮喘咨询热线,方便患儿的家属或大龄儿童进行咨询和学习哮喘的基本知识。其次是患儿的家长应该在家中常备一些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和例如雾化吸入器等针对患儿病情的必要的设备,及时记录患者的发病情况,必要时给孩子做支气管吸入扩张实验,这些措施都是家庭治疗所涉及的方面。最后通过医生和家长两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据不完全统计,家庭治疗带来的疗效是使医院因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急诊人次明显减少,家长对激素的治疗也积极配合,可见家庭治疗给小儿哮喘带来的疗效是可观的,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2 护理方面的进展
2.1 日常护理
2.1.1 知识普及 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哮喘方面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家属了解什么是过敏原,如何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以降低患儿发作的频率。教会患儿正确的呼吸运动,告知家属要经常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记录和检测,以配合缓解哮喘呼吸困难的症状和减少大发作时无人医治的情况发生。
2.1.2饮食护理 日常饮食护理包括让患儿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含丰富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辛辣食物,对海鲜、鸡蛋、牛奶等易致过敏的食物的选择食用应遵循医生的意见,另外对于一些产气类地食物也不应多吃,对气机的升降不利,从而不利于哮喘的控制和疾病的恢复。
2.1.3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 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是对于小儿哮喘的控制和恢复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从理论上来讲,最适宜哮喘患者居住的环境要保持高湿度(大约70%左右),室温控制在常温左右,室内的空气要新鲜、干净、卫生,尽量减少空气中有吸入颗粒的含量。再者,室内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陪护人员的进出次数和人数,有利于患者的休息。
和疾病的康复。
2.1.4 适当的运动 哮喘患儿应加强一般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对减少或抑制哮喘的发作有积极的作用。
2.2 发作期的护理
2.2.1 病房必要护理 哮喘发作前常有咳嗽、鼻痒、喷嚏等前兆,家属或护士见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急性发作时可用万托林原液加上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加上拍背咳痰等辅助措施,以通畅呼吸道,恢复患儿的正常呼吸。在此基础上,还需时刻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防止出现休克、紫绀等危象。
2.2.2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首先,患儿应保持坐位或半坐位的体位,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小儿咳嗽反射较弱,即使感觉呼吸道中有痰液堵住也不会主动咳出,这是在旁的护理人员就要用空掌心拍背的形式使患儿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另外在哮喘大发作时一般都会有缺氧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即使供养,并确定氧气管的通畅。
2.2.3 病情的监测 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观察患儿有无咳嗽,鼻塞鼻痒等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发现患儿有哮喘发作的可能应立即向医生回报并协助抢救。
3总结 总结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进展。小儿的哮喘虽然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但是只要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选择和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临床的疗效还是很显著的。总体原则是平时以激素的吸入治疗为主,大发作时以B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性治疗为主,有针对性地加上一些免疫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辅助治疗,加强预防和护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治疗协作组1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1哮喘杂志,1999,5(1):42~44
[2] Edtitorials.Therapy for bronchiolitis help wanted.J Pediatric,2007,130(2):170
[3]胡亞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8~1931.
[4] 王惠丽,翟丽云,贺美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89-189.
[5] 何少茹,孙云霞,梁穗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651-652.
[6]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0~75.
[7]Warren DJ,Smith RS.High-dose prednisolone[J].Lancet,2003,2(1):594.
【关键词】: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护理;进展
由于小儿哮喘的难以根治性和反复发作性以及儿童本身的体质和年龄因素,小儿哮喘在临床上需得到比一般护理更细心更周到的护理,在这一点上,医院方面对护理人员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培训,小儿哮喘护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改进。小儿哮喘总体方针是激素的吸入治疗为主,大发作时以B2受体激动剂处理,并根据病情增加免疫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辅助治疗,加强预防和护理,综合全面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1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总结
1.1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是小儿哮喘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而激素治疗最常规的有口服和吸入两种给药方法,其中吸入治疗的疗效最好,丙酸氟替卡松则是吸入治疗的一线药物,有研究表明,对不同程度的哮喘患儿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持续的吸入治疗,四个月到半年之后哮喘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肺的通气换气功能得到改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0%[1]。但是临床又应考虑到长期运用激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继发疾病,应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但是激素治疗是对于一些顽固性哮喘的小儿是最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
1.2 β2受体激动药 β2受体激动药是小儿哮喘在发作期的首选药物[3]。由于其有快速扩张支气管、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成为控制哮喘发作的最有效地药物。其中沙丁胺醇气雾剂是临床的首选B2受体激动药[4]。
1.3免疫疗法 文献分析表明,引起小儿哮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家族过敏史的患儿占整个比例的45%左右[5],研究还显示,有特异性体质的患儿是哮喘的高发人群[6]。所以针对性的免疫疗法也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措施,特别是一些患有鼻炎、湿疹、或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和经常反复或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儿童[7]。对于这类患儿,在哮喘的治疗过程中相对地对呼吸道感染进行干预性治疗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最新的儿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94%的患有哮喘的儿童都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所以临床大多此类患儿都采用免疫治疗,其中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选择不同的免疫增强剂(如甘露聚糖肽、匹多莫德等),在临床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免疫增强剂可以使有病毒引起的哮喘症状得到彻底治愈。因此,对于有体质较弱的患儿应使用免疫增强剂来增强免疫力,抵抗外界的各种可能的过敏因素,也能降低诱发哮喘的几率,但是对于根治性的治疗此类药物的效果不理想。
1.4 家庭治疗 随着小儿哮喘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医生开始关注家庭治疗这一领域。儿童哮喘的诱因复杂,且反复发作,治愈起来相当困难,给家庭和孩子的父母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家长们迫切希望从全方位,多角度地给孩子以治疗和照顾,使孩子尽量减少痛苦,家庭治疗方案也由此兴起。首先是医生方面,医生要对初次就诊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哮喘基础知识的普及,且与家长之间建立一个定期随访和随诊的计划,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儿病情的发展和探究引起患儿诱发哮喘的因素。医生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是能够消除大多数家长对激素应用的抵触情绪。在这方面开展的好的医院则开设了哮喘咨询热线,方便患儿的家属或大龄儿童进行咨询和学习哮喘的基本知识。其次是患儿的家长应该在家中常备一些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和例如雾化吸入器等针对患儿病情的必要的设备,及时记录患者的发病情况,必要时给孩子做支气管吸入扩张实验,这些措施都是家庭治疗所涉及的方面。最后通过医生和家长两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据不完全统计,家庭治疗带来的疗效是使医院因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急诊人次明显减少,家长对激素的治疗也积极配合,可见家庭治疗给小儿哮喘带来的疗效是可观的,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2 护理方面的进展
2.1 日常护理
2.1.1 知识普及 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哮喘方面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家属了解什么是过敏原,如何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以降低患儿发作的频率。教会患儿正确的呼吸运动,告知家属要经常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记录和检测,以配合缓解哮喘呼吸困难的症状和减少大发作时无人医治的情况发生。
2.1.2饮食护理 日常饮食护理包括让患儿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含丰富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辛辣食物,对海鲜、鸡蛋、牛奶等易致过敏的食物的选择食用应遵循医生的意见,另外对于一些产气类地食物也不应多吃,对气机的升降不利,从而不利于哮喘的控制和疾病的恢复。
2.1.3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 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是对于小儿哮喘的控制和恢复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从理论上来讲,最适宜哮喘患者居住的环境要保持高湿度(大约70%左右),室温控制在常温左右,室内的空气要新鲜、干净、卫生,尽量减少空气中有吸入颗粒的含量。再者,室内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陪护人员的进出次数和人数,有利于患者的休息。
和疾病的康复。
2.1.4 适当的运动 哮喘患儿应加强一般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对减少或抑制哮喘的发作有积极的作用。
2.2 发作期的护理
2.2.1 病房必要护理 哮喘发作前常有咳嗽、鼻痒、喷嚏等前兆,家属或护士见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急性发作时可用万托林原液加上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加上拍背咳痰等辅助措施,以通畅呼吸道,恢复患儿的正常呼吸。在此基础上,还需时刻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防止出现休克、紫绀等危象。
2.2.2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首先,患儿应保持坐位或半坐位的体位,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小儿咳嗽反射较弱,即使感觉呼吸道中有痰液堵住也不会主动咳出,这是在旁的护理人员就要用空掌心拍背的形式使患儿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另外在哮喘大发作时一般都会有缺氧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即使供养,并确定氧气管的通畅。
2.2.3 病情的监测 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观察患儿有无咳嗽,鼻塞鼻痒等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发现患儿有哮喘发作的可能应立即向医生回报并协助抢救。
3总结 总结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进展。小儿的哮喘虽然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但是只要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选择和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临床的疗效还是很显著的。总体原则是平时以激素的吸入治疗为主,大发作时以B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性治疗为主,有针对性地加上一些免疫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辅助治疗,加强预防和护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治疗协作组1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1哮喘杂志,1999,5(1):42~44
[2] Edtitorials.Therapy for bronchiolitis help wanted.J Pediatric,2007,130(2):170
[3]胡亞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8~1931.
[4] 王惠丽,翟丽云,贺美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89-189.
[5] 何少茹,孙云霞,梁穗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651-652.
[6]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0~75.
[7]Warren DJ,Smith RS.High-dose prednisolone[J].Lancet,2003,2(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