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韶山走出的独臂上将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绍见故乡万里茂,山娇水秀地绿油。风景唯独这边好,光芒灿烂照宇宙。”这是彭绍辉(1906—1978)将军1965年回到故乡湖南韶山,瞻仰毛泽东主席故居时写下的诗句。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彭绍辉是唯一一位湘潭市籍人,与毛泽东是同属韶山市(旧治为湘潭县)的老乡。他的家乡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亦称瓦子坪、瓦坪)距离毛泽东家乡韶山冲只有8公里。
  彭绍辉的革命生涯是从1926年夏参加家乡农民运动开始的,当时他是农民自卫军的一员。1927年初,彭绍辉仰慕已久的毛泽东考察湘潭农民运动时,来到韶山杨林的瓦子坪召开了半天的调查会,会后特地勉励青年彭绍辉好好干。
  马日事变后,湖南农民运动处于低潮。彭绍辉在茫然中想到了毛泽东,“找毛泽东去,到外边革命去!”这就是时年21岁的彭绍辉的朴素想法。然而,追随毛泽东的旅途却充满着曲折与艰辛。彭绍辉一路从瓦子坪赶到韶山冲,又赶往长沙、武汉,却一直没有找到毛泽东。毕竟,一个普通农村青年,此时要找到正在紧张策划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几乎不可能。
  8月,盘缠已尽的彭绍辉,在武汉街头报名参军,想要学点本事,将来有机会再去找毛泽东。然而,他却阴差阳错地成为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的部下,有幸参加了平江起义,这为他的革命军事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8年底,彭绍辉跟随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与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四军在井冈山会师,以后逐步成长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骁将。
  在担任红三军团第一师师长时,不满27岁的彭绍辉投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他率部在北线助攻,连续攻克了宜黄、乐安两县,并配合主力围困南丰之敌。此后,又转战东线,参加了一系列战斗,出色地完成了反“围剿”的前期作战任务。接下来,在宜黄南部的黄陂战斗中,彭绍辉率部绕到敌后,攻打敌第五十九师侧翼,歼敌一个旅。
  1933年,在攻打草台岗地区主峰霹雳山的战斗中,彭绍辉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经过20多分钟的浴血奋战,红一师占领了敌第十一师的主阵地,重伤敌师长萧乾,赢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关键之仗。
  遗憾的是,彭绍辉也在战斗中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左臂,因药品短缺,伤口发炎,几次手术都不成功,最终被截去左臂,彭绍辉亲自将断臂掩埋于霹雳山下。
  从此,“独臂将军”的英名伴随着彭绍辉的后半生。霹雳山战斗是彭绍辉在红军时期的巅峰之战,为表彰他的指挥有方和英勇善战,1933年8月1日,中革军委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 。
1937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右二)在红二方面军采访贺龙(左二)和贺炳炎(左一)、彭绍辉(右一)两位独臂英雄

  他给全体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述了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历史和他在戰斗中负伤断臂的戎马往事,勉励同学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好好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将来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出力。少先队员代表向他敬献了红领巾,他赠给学校一面书有“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建设好新中国”的锦旗留作纪念。
  岁月沉淀愈久,桑梓情怀愈浓。1975年5月,彭绍辉带着全家大小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杨林,这时的他已年近古稀。将军把自己居住过的房屋和劳动过的地方,一一给家人指点,以自己的身世及经历向全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特别叮嘱儿女们:家乡是他的根,是他最初闹革命的地方,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
  1978年4月25日,彭绍辉将军在工作岗位上溘然长逝。他的革命回忆录《毛主席,我的引路人》 《心向北斗星》是留给故乡韶山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1935年,長征到达陕北后的萧劲光  1934年1月6日,中华苏维埃政府组织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对萧劲光(1903—1989)进行公开审判。控告他黎川失守责任,称他是“罗明路线”在军队的代表,开除他的党籍、军籍,判处5年有期徒刑。  这是一场错误的审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疯狂进攻,两度留学苏联学习军事的萧劲光,奉党组织指示回国作战。作为科班出身的军事指挥官,短短数月之内,
期刊
淮安因处于黄淮运交汇之地,历来为漕运要津、交通枢纽、军事要塞。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了异质文化的输入,催生了多元开放包容文化。宗教文化多教融合,遗存丰富,体现淮安文化传统开放包容的主要特征。当前,要加大对大运河淮安段宗教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讲好中国大运河“淮安故事”。
古人云,“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书.”然而,身处被信息轰炸的时代,网络消耗了人们太多精力和时间,读书难,读到一本好书更是难上加难.rn近日,笔者有幸品读了重庆市人大常
期刊
智库研究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图情档核心期刊上以智库为主题的497篇文献进行分析,剖析出这类期刊智库研究的基本现状、热点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图情档核心期刊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并经历了智库研究的起步、爆发和稳定阶段。未来,图情档核心期刊上的智库研究将会持续保持稳定热度、多元化研究方向并逐步扩大作者队伍。
曾国藩谕纪鸿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字谕纪鸿:  尔学柳帖《琅琊碑》,效其骨力,则失其结构,有其开张,则无其捖搏。古帖本不易学,然尔学之尚不过旬日,焉能众美毕备,收效如此神速?  余昔学颜柳帖,临摹动辄数百纸,犹且一无所似。余四十以前在京所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四十八岁以后,习李北海《岳麓寺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今尔用功未满一月,遂欲遽跻神妙耶?  余于凡
期刊
中国产蟹,因此蟹早就进入先人视野,在古籍中有着众多记录。此为读书札记,共四则,分别对《逸周书·王会》篇的“海阳大蟹”、荀子《劝学》篇里的蟹说、扬雄《太玄·锐》的“郭索”以及梅尧臣等四位诗人的钱谏议画蟹诗作,或解说,或考述,梳理材料,给以开掘,陈述一得之见。
我的故乡在河北怀来县西八里村,地处内长城和外长城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出生的时候,正值军阀混战,听到的是枪炮声,嗅到的是火药味.两岁那年,日本强占我国东三省
期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剿匪反特运动,湖南常德汉寿县的土匪、特务被基本剿灭,但有个匪首廖小凡始终未落网。廖小凡何许人也?有何特异功能?让全县军民这么兴师动众张网抓捕?  廖小凡是汉寿县毓德铺人,1920年出生于地主家庭。他个头不高,少时学了一些武功。他的丈人张万一是国民政府汉寿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被镇压。  廖小凡见穷人翻身,分田分房分财,而自家破落,便怀恨在心,决心与人民为敌,与共产党
期刊
1956年秋,我由衡阳市五中初中毕业后考入湖南省衡阳市一中读高中。当时的一中坐落在湘江江心东洲岛,四面是滔滔湘江,岛上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十分宁静秀丽。一年多后,学校迁到黄茶岭丁家牌楼由师生亲手参与建成的新校舍。在一中的三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关头,为我人生观的建立和知识积累奠定了重要基础。60多年前的难忘经历,至今历历在目。敬爱的师长  衡阳市一中前身为船山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重点
期刊
1942年秋天,毛泽东提出,在日军占领区,在我们的兵力还不足以把敌人歼灭或者赶走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把敌人“挤”走。  毛泽东提出这个方针后,当时担任山西交城县游击大队政委,领导全县民兵的华国锋,开始反复思考如何“挤”走交城芝兰村敌人的办法。  芝兰村是个较大的村镇,处于西治川、原平川、屯兰川的交界处,是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机关驻地——关头的门户。日军在这里的兵力多,武器装备好,给养充足。而我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