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过程中如何做好呼吸管理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是安全进行小儿麻醉的基本条件。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儿麻醉期间进行呼吸管理。
  呼吸问题的预防必须从麻醉前状态评估、麻醉准备、麻醉维持期和麻醉后恢复的各个阶段开始。这是因为人体一旦发生通气障碍,储存的氧气耗尽,会立即表现出缺氧的症状和身体特征。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就会立即表现为严重缺氧的心率缓慢,发生心脏停搏。年龄越小,过程发生得越早。麻醉师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太多时间思考,并且严重依赖他们平时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条件反射。小儿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时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因此,我们强调预防是最重要的,而预防高度依赖于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手术前的评估
  (一)患儿的呼吸状况
  有些儿童可能没有先天性呼吸道畸形,但有扁桃体肿大或前纵隔肿块等并发症。医生在接诊患儿时一定要了解患儿的情况,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或潜在通气功能障碍的患儿不能轻易停止自主呼吸,可尝试使用镇静剂。如果梗阻严重,少量镇静药物可能导致呼吸道完全梗阻。
  (二)评估患儿出现误吸反流的概率
  儿童消化道的许多疾病会导致胃肠道梗阻,如儿童先天性食管闭合。对于这样的儿童来说,解决受影响儿童误吸反流问题的最好方法一种是保证患儿的意识完全清醒,另一种是利用相关仪器设备在维持正常通气的同时,防止患儿出现误吸。由于这类患儿在手术过程中普遍年龄较小,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清醒,大多数需要通过进行气管插管来控制呼吸系统。这类患儿的气管插管有一定的技巧,禁止在没有气管插管的情况下进行全身麻醉。
  (三)患儿是否存在呼吸道相关疾病史
  术前小儿呼吸道疾病常见有哮喘和肺炎,以及上感。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在肺部测试时会哭泣,进而造成患儿的相关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误导医生的判断。有时由于手术紧急,医生要做好准备应对由气管插管而诱发支气管痉挛等突发情况。
  麻醉后的呼吸管理
  (一)气管导管拔出时机的选择
  目前两种拔管的方法是清醒时拔管和深麻醉拔管。前者是指意识完全恢复后进行的气管导管拔出,后者是指在空气量充足且患者意识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进行气管导管拔出。前者大大减少了拔除后的氣管梗阻,有可能降低再插管率,后者可以降低喉部痉挛。事实上,当患者的咽反射未恢复时,应进行深度麻醉气管导管拔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受影响儿童的无意识运动视为平静,在深麻醉拔管时要始终确认呼吸端CO2的含量。监测中呼吸交换量充足,受影响儿童对强烈疼痛刺激会有轻微反应。在手术中使用人工呼吸面罩的患者如需移除面罩,应静脉注射少量的异丙酚,不应强制移除。
  (二)呼吸抑制
  小儿拔管后的呼吸抑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一个常见原因是阿片类药物的残留作用和肌肉松弛剂的残留作用。婴儿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这两种药物。西方国家在儿童使用肌肉松弛剂后拔管前会使用肌肉松弛拮抗剂。我的经验是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辅助,这样婴儿就无须使用太多芬太尼。一些外科手术不一定需要使用肌肉松弛剂,除非对肌肉松弛的需求很少。此外,受影响的儿童在使用瑞芬太尼后几乎没有自主呼吸,不影响机械通气。
  综上所述,小儿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是安全进行小儿麻醉的基本条件。呼吸问题的预防在麻醉前状态评估、麻醉准备、麻醉维持期和麻醉后恢复的各个阶段进行。麻醉期间未能做到科学的呼吸管理,可能会对患儿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患儿年龄越小,受伤害的程度越大。所以我们强调预防是最重要的,而预防高度依赖于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其他文献
吕丽,女,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湖北省枣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从事特教事业25年来,她无私呵护着聋、哑、残障等“折翼天使”,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美妈妈”;她执教的优质课在襄阳市特教优质课大赛、“课内比教学”中荣获一等奖;撰写的十多篇论文、教学特色案例、教学设计获湖北省一、二等奖;她曾荣获襄阳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骨干教师”和枣阳市“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枣阳楷模”“感动枣阳十大最美教
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由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教师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新教师进入幼儿园。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会产生期望与现实的矛盾,让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本文是为让幼儿园新教师对职业适应的相关认识更丰富,为促进教师职业适应和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以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这一角色。  从个体层面的提升  (一)调整心态,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一个必要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释放幼儿的天性,促进幼儿的成长。幼儿园教育要注重游戏的运用与融合,提升教学效果,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本文主要探讨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以期提升幼儿教学质量。  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激发幼儿兴趣  幼兒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科学设计各个活动区,让幼儿自主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区角活动的展开需要活动材料,而这些活动材料正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活动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区角活动的效果。由此可见,活动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就针对幼本视角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方法进行分析。  区角活动是幼儿参与游戏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幼儿自我学习和探
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方特色突出等特点,且对空间、时间的要求较低,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動中融入民间游戏资源,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还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有助于幼儿学习人生道理  在幼儿园活动中积极融入民间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对社会的初步认知,让幼儿明白游戏的规则性,并能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
幼儿园户外游戏是一种让幼儿自由、自主开展游戏的活动形式,教师要通过对幼儿户外游戏的观察,分析幼儿谦让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促进幼儿谦让行为的可行性策略,从而帮助幼儿产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科学创设游戏环境  幼儿园户外游戏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让幼儿无目的地随意游戏。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多样、自由、轻松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从而促进幼儿的谦让行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儿歌游戏引导幼儿快乐進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学校要注重幼儿的饮食健康,关注幼儿的进食情况,确保每个幼儿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故此,幼儿教师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食习惯。  例如,幼儿园常常会出现部分幼儿在吃饭时不听教师指挥,不能按时完成教师的吃饭指令
幼儿期是人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幼儿终身受益。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幼儿健全人格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很多方面,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等。  (一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讓幼儿2020年的生活和学习轨迹变得不同。疫情之下,教育孩子成了父母最重要的事业。家长苦恼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担心幼儿园开园后,“宅”家许久的孩子能否尽快适应。二是担心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可是“宅”在家里怎么做入学准备。针对家园衔接,可通过“一同步、二准备、三保持”策略,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针对幼小衔接,家长可通过帮助孩子做好习惯、情感和能力各方面的
3~12岁是美育和家庭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音乐教育是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美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学校的课程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对儿童音乐美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家庭音乐教育逐渐趋化为带有严重功利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形式严重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让儿童在学习音乐时过分功利化、机械化,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从而导致了当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