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具有辩证性,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以本课为例,通过挖掘蕴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唯物辩证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辩证美,引领学生运用辩证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 解读教材;辩证性;实效
数学充满着辩证美,以其独特的视角,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教材,就可以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启迪.现以研读二下 “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才能读出教材所承载的厚度和深度,发掘辩证之美.
一、概念与实践的关系
数学来自于实践,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对于儿童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材中对“数据”概念的明确,是通过选校服活动引入的.
a
统计活动并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的,目的要使学生在得出数学概念知识从实践中来又服务于实践这一事实中,领悟到实践第一的观点.读懂了这部分活动所蕴含的辩证关系,确定了活动的属性就能设计层次分明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从实践中来,体会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像这样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明确了数学的统计学含义:1. 数据里蕴含着信息.2. 数据体现随机性.
二、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问题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能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的思维.在教材中关于调查“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问题,在收集后出示了这样一个统计表: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明显地看到,选择蓝色的人数是最多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可以判断“蓝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而这个统计表的功能就到此为止吗?
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发现统计表中选择红、黄、白色的人数为9 6 8 = 23(人),也就是说不选择蓝色的人数共23人,说明不喜欢蓝色的人数比喜欢蓝色的人数还要多,以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看待数据不能就此判断蓝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明确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对这个统计表的处理除了整理数据、判断结果外,还立足于渗透辩证思想,让学生体会在处理数据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质疑和批判,而衡量小学生统计观念强弱的重要指标更是看他是否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为此设计了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引发矛盾,引导学生想进一步扩大收集数据的范围,比如想看看别的班级学生的选择,还可以听听家长老师的意见,目的要让学生体会事物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知道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看待问题,从小学会用矛盾的观点认识事物.
三、运用联系的观点构建知识结构
统计思维、统计方法和统计上的批判意识与辨别能作为小学生统计观念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诠释了统计观念的内涵,互相之间是彼此交融和嵌套的,在结构上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而严密的统一.以本课教材为例,统计的思维是学习统计方法(一个一个数、分类、列表)的前提和基础.
反过来,统计方法则是统计思维深入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其次,批判意识和辨别能力则是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的具体体现.小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统计思维和较强的统计方法,从他对于统计有关的数据、信息等的反应态度就可以判断出来.
研读教材是用好教材的起点,教师应该认认真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应努力挖掘蕴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唯物辩证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辩证美,引领学生运用辩证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解读教材;辩证性;实效
数学充满着辩证美,以其独特的视角,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教材,就可以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启迪.现以研读二下 “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才能读出教材所承载的厚度和深度,发掘辩证之美.
一、概念与实践的关系
数学来自于实践,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对于儿童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材中对“数据”概念的明确,是通过选校服活动引入的.
a
统计活动并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的,目的要使学生在得出数学概念知识从实践中来又服务于实践这一事实中,领悟到实践第一的观点.读懂了这部分活动所蕴含的辩证关系,确定了活动的属性就能设计层次分明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从实践中来,体会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像这样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明确了数学的统计学含义:1. 数据里蕴含着信息.2. 数据体现随机性.
二、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问题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能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的思维.在教材中关于调查“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问题,在收集后出示了这样一个统计表: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明显地看到,选择蓝色的人数是最多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可以判断“蓝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而这个统计表的功能就到此为止吗?
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发现统计表中选择红、黄、白色的人数为9 6 8 = 23(人),也就是说不选择蓝色的人数共23人,说明不喜欢蓝色的人数比喜欢蓝色的人数还要多,以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看待数据不能就此判断蓝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明确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对这个统计表的处理除了整理数据、判断结果外,还立足于渗透辩证思想,让学生体会在处理数据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质疑和批判,而衡量小学生统计观念强弱的重要指标更是看他是否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为此设计了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引发矛盾,引导学生想进一步扩大收集数据的范围,比如想看看别的班级学生的选择,还可以听听家长老师的意见,目的要让学生体会事物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知道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看待问题,从小学会用矛盾的观点认识事物.
三、运用联系的观点构建知识结构
统计思维、统计方法和统计上的批判意识与辨别能作为小学生统计观念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诠释了统计观念的内涵,互相之间是彼此交融和嵌套的,在结构上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而严密的统一.以本课教材为例,统计的思维是学习统计方法(一个一个数、分类、列表)的前提和基础.
反过来,统计方法则是统计思维深入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其次,批判意识和辨别能力则是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的具体体现.小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统计思维和较强的统计方法,从他对于统计有关的数据、信息等的反应态度就可以判断出来.
研读教材是用好教材的起点,教师应该认认真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应努力挖掘蕴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唯物辩证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辩证美,引领学生运用辩证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