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城市化难题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需要解决城市化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现状分析,提出该区域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城乡隔离体制、扩大城市规模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快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城市规模;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4-0027-03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6个地级市,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8%;人口1779.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9%。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至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1.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2002年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率为42.6%,到2008年沿海经济带城市化率增长到49%,平均每年增长1%左右。辽宁沿海经济带6城市中,城市化率增长最快的是盘锦市,从2002年的50.1%增长到2008年的81%,6年间共增长了30%。其次为大连市,从2002年的51.6%增长到59.6%,共增长了8%。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城市化率稍低于全省49.9%的平均水平,且大大低于沈阳经济区53.5%的城市化率水平。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6城市中,城市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其中最高的为盘锦81%,其次为大连,城市化率为59.6%,营口为46.3%,丹东为41.9%,锦州为39.8%,城市化率最低的为葫芦岛30.9%,才刚刚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区间(30-70%)。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率关系相对照,我们可以发现,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大致处于中上等水平,而与之相对应的城镇化率应该高于70%。由此可见,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工业化发展水平而言,这一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显滞后。2008年,沿海经济带平均工业化率为47.5%,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的40%-70%范围之内。但各市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比重)之比(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的合理范围是1.4~2.5[1]。但通过分析当前已有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这一比值为1.03,因而总体上还没有进入合理区间范围,且6城市比率均低于1.4,说明这一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从城市建设情况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建成区面积逐年扩大,从2005年的571.7平方公里扩大到2008年的602.69平方公里,平均增速为1.8%,2008年占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0.8%。但是与沈阳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2008年沈阳经济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47.54平方公里,占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3.6%。
  


  2.城镇体系结构基本合理,但仍需要进一步健全
  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要求不同行政层级和规模等级的城镇间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中间既不发生断层也不缺少环节,只有这样,城镇职能才可以通过城镇网络依次有序地逐级扩散到整个体系,从而辐射和带动所在区域发展[1]。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按照行政层级来看,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镇体系由6个市(含21个市辖区)、18个县(含10个县级市)和244个镇组成,行政层级自上而下的城镇数量依次增多,符合集中管理和以城市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模式。如果按照人口规模等级来看,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仅有大连市一个城市,50~100万的大城市有5个,20~50万的中等城市10个,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有8个,余下是城镇内人口最多不超过10万甚至不足1万的小城镇(表1)。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数量比例为1:5:10:8:244。与金字塔型城镇规模等级分布模型相比,该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基本完整,但中小城市数量明显不足。
  3.城镇分布较为密集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密度为4.16座/万平方公里,城镇密度为46.41座/万平方公里,远远高于辽宁的平均水平,且高于沈阳经济区的平均水平。同期辽宁省的城市密度为3.92座/万平方公里,城镇密度为42.36座/万平方公里;沈阳经济区的城市密度为3.98座/万平方公里,城镇密度为44.16座/万平方公里。由于各地区城镇化基础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使得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镇分布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就各市城镇分布格局来看,2008年营口市城镇分布最为密集,城市密度和城镇密度分别达到5.55座/万平方公里、70.34座/万平方公里;盘锦市城市密度最高,为7.37座/万平方公里;葫芦岛市城镇分布最为稀疏,只有36.49座/万平方公里;而城市密度最低的地区是丹东,只有2.67座/万平方公里。
  4.不同层级城镇发展呈现分化态势,城市间缺乏互补性
  这些年来,辽宁省一直偏重重工业发展,而轻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这种现状又导致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镇发展的分化较为明显,突出表现为大城市与中小城镇的发展差异,即大城市的中心地位不断加强,中小城镇发展不足。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几个大城市都是其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们不仅在片面发展重工业的过去是各地发展的中心,在现在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中仍将是发展重点。而小城镇则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作为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小城镇既是城乡结合部、工农结合部,又是城镇体系的基础,理应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中得到更多关注。但这一地区的小城镇发展却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规模偏小、经济实力普遍不强、人口集聚能力偏低等。我国许多研究表明,小城镇镇区人口至少达到3万以上才能正常发挥集聚功能,而2007年辽宁沿海经济带244个小城镇中镇区人口超过3万的屈指可数(10个左右)[2],致使这一地区小城镇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且使用效率低下,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农村经济带动作用不强。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丹东、大连和锦州分别是辽宁省辽东、辽南和辽西的区域经济中心,虽然辽宁沿海经济带把三个区域中心串成一条线,但是城市间的开放程度较低,彼此间协调性、互动性和互补性较差。
  5.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发展不均衡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整体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577.3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948.94亿元,占全省比重由2002年的47.2%增加到2008年的51.6%。其中大连市的GDP由2002年的1406.1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858.25亿元,占全省比重由25.8%增长到28.7%。2008年,沿海经济带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39047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1802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87.6万元。但沿海经济带6城市之间差距很大,最高的大连市的GDP为最低的葫芦岛市GDP的8倍多。大连市利用外资总额为葫芦岛市的84.8倍,地方财政收入为10.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倍。大连市和沈阳市创造的GDP几乎相等,但城市化率却相差了4.9个百分点。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来看,2008年人均GDP为39047元,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且略高于沈阳经济区的人均GDP37222元,应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辽宁沿海经济带6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极不均衡。最高的大连市与最低的葫芦岛市之间相差近3倍。
  


  随着经济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同时就是产业结构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水平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呈正相关,而与第一产业的比重呈反比例。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为9.88:52.82:37.30。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也呈现下降趋势(如图1)。与沈阳经济区相比,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第一产业比重高出3.05%,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低于沈阳经济区0.8%和2.2%,说明在产业结构城市化方面,沿海经济带落后于沈阳经济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6城市中,锦州的第一产业比重在18%,丹东市和葫芦岛市的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13.7%和14.3%,在省内属于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的城市,而大连市的第一产业比重在7.5%,为沿海经济带中农业比重最低的地区。但是与沈阳市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高于沈阳市,而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低于沈阳市。从第二产业比重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6城市中,锦州市的第二产业比重最低,为43.9%,而盘锦市的第二产业比重最高,为72.5%,这与其以采油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有关。而第三产业比重最低的为盘锦市17.3%,最高的为大连市40.8%。
  6.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但仍然薄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6城市的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年增加。以交通设施为例,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建成了东北地区最发达和最密集的综合运输网络,不仅拥有5个主要港口、10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还分布有沈山、哈大等区域干线铁路和烟大轮渡,沈大、沈山、丹大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铁大、铁秦等输油管道和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这些交通体系使得这一地区的城镇之间以及与其他地区的交通非常便捷。到2008年年末沿海经济带实有道路24269公里,公共企业运营数量为7281辆,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为24269公顷。但是与沈阳经济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基本上是在原有旧城基础上改造的,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且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交通设施不能满足交通的增长需求。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落后的状况,规模总量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城市化的经济基础
  产业发展是支撑城市化的重要基础。要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进程,各城市要根据各自的区位条件及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适合发展的核心产业及核心产品,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区域中心的大城市,要集聚高层次产业,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加工制造产业逐渐转移和扩散,促进产业向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大城市的中心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信息通信、商贸旅游、教育科技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带动和辐射功能,促使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中小城市要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区域特色经济,从而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小城镇要积极承接大中城市转移的低端的加工制造业,建立工业基础,同时要积极发展销售、中介等专业化的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2.改革城乡隔离体制,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辽宁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其根源就在于我国城乡分离的体制,导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应该运用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来改善城乡之间的行政性隔离局面,建立一套完整的协调机制来促使城乡资源能够按照市场需要自由流动。要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方面的作用,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应该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进城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面向所有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3.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体系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普遍偏小,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是继续以大中城市发展为核心,加速建设大连、营盘、锦葫和丹东4大都市区;二是扩大中等城市数量,弥补中等城市数量不足的缺陷;三是重视小城镇发展,充分依托现有小城镇,借助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一些中心城镇以健全整个城镇体系,走大中小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
  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证。要建设以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加快完成辽宁沿海经济带铁路、公路和海洋、航空运输等各方面的网络体系,促进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紧密联系,建立便捷的城际交通体系,加速绕城高速及连接各主要交通枢纽的快速干道,形成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区“一小时”经济圈及各中心城市之间的“四小时”经济圈,进一步缩短城市时空距离[3]。同时加快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比较陈旧的现状,从根本上提高未来城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新卫.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镇化健康发展刍议[J].资源网,2008-12-26.
  [2]邬冰.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辽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9.
  责任编辑宫秀芬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合同制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选择上海市闸北区“阳光雨露”服务项目为个案,检视了其合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导了当前中国政府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对中国语境下为公众签订一个好的交易合同,并在变化的环境中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路。  [关键词]合同制治理;委托代理;公共合同;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8-00
期刊
[摘要]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东北大振兴又一次掀起新高潮。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发展中,更好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统领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盘锦市作为沿海经济带的一个中轴点,在经济带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党委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在农村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城市社区开展“四联建”活动,探索出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党建新模式,更好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缓和了干群关系,发展了当地经济,
期刊
[摘要]在后冷战时代,国际机制在解决国际冲突,维持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机制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基欧汉虽然强调国际机制的合作与治理功能,但他所说的国际机制依然是“西方化”思维定势下的国际机制,是为建构美国霸权的合法性而进行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国际机制;霸权;合法性;罗伯特·基欧汉  [中图分类号]D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我国农村现存的三大基本矛盾?熏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性矛盾、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性矛盾和人口多耕地少基本国情矛盾?熏其影响是全局的、长期的,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以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三大基本矛盾;工业化;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7-0038-03    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其中城
期刊
[摘要]社会是过程的集合体,社会相应阶段的合适程度有赖于社会调试机制发挥功效。本文通过梳理杜威、胡适思想,概括出“实验主义”理论之要义,并以之作为视角观察社会,力图阐明社会本身运动、存在之机理,从而展示一种关注、理解社会运行的新方法。并得出结论:只有在经过社会调试机制不断调试社会自发的冲力而得到的社会,才能适应相应阶段各种条件的要求,才是相应阶段富有竞争优势同时富有活力的社会。  [关键词]实验主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转型关键期,因此原来隐性的社会冲突正逐渐显现,有些冲突更加表现出蔓延的趋势。社会冲突的加剧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伴生物,不可避免也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因此社会冲突也对辽宁的社会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从辽宁省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入手,探讨社会冲突的预防机制,以期能有益于实践。  [关键词]社会冲突;社会矛盾;形成机理;预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过程,也是人民大众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内化与外化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现出民族性、实践性、时代性、互动性和价值取向性等五个基本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实现两步:第一步实现内化过程,第二步实现外化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内化;外化;基本特征;途径
期刊
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某机关任副职。许是碰巧,有一次连续几天里打手机找他,竟然都是在会场开会。事后见面时,朋友颇为感慨地说:如今这会也真是太多了,行业会、专业会、临时任务会......即使是某一项工作有时没十个八个的会都不成。比如:任务来了,党组班子成员要开会研究如何落实,而后是负责部门具体方案会,接着是动员教育会、任务分解会、阶段汇报会、现场推广交流会、总结大会等等,准得一连串、一系列没完没了的会。 
期刊
[摘要]辽宁作为东北振兴的龙头省份,应该以“四基地一区”为战略目标,积极开发利用俄罗斯资源,与俄罗斯东部地区产生紧密互动关系,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对俄合作:加强对俄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贸易及投资合作;加强对俄能源、原材料的贸易及投资合作;加强对俄农业合作;加强对俄科技和人才交流合作;加强对俄环境和生态保护合作。  [关键词]中俄战略协作;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中图分类号]F729[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政治权力具有普遍的被非公共运用倾向,因此对权力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权力制约的目的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主要有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权力的外在制度制约和实现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只有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体制下才不至于使掌权者因滥用权力而导致民主制度的破坏。  [关键词]权力;民主;制约;途径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