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胃消化对小米黄酒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酿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小米黄酒在模拟胃消化前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小米黄酒为材料,采用体外模拟胃消化方法,分别以三种自由基清除率评价消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过模拟胃消化2 h后,小米黄酒的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还原能力(OD_(700 nm)值)分别为88.90%、78.91%、78.67%和0.309;对比模拟胃消化0 h时,分别提高了76.87%、57.92%、6
其他文献
以某锰冶炼生产废弃场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对锰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稳定剂对土壤锰的稳定化效果依次为硫化改性生物炭>无机硫化钠>生物炭。当使用无机硫化钠作为稳定剂时,将显著增加土壤的pH值,造成土壤碱化。硫化改性生物炭、无机硫化钠的最佳的稳定剂添加量为3%,养护时间在3 d可实现土壤锰的稳定化平衡。基于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不同稳定剂施加后土壤中Mn的形态和比例,当施用硫化改性生物炭和无机硫化钠后,原土中的可交换态(EX)Mn的占比显著降低,与施加无机硫化钠相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灵芝三萜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于发酵培养物中灵芝三萜含量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酵母粉添加量>磷酸盐添加量。优化发酵条件为:过60目筛的三七渣,酵母浸出粉添加量2.5%,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15%,培养基初始含水量65%。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培养物中灵芝三萜含量为0.37%。
为得到优良的本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商业酿酒酵母(DS、CECA、CEC01)为对照,采用本土优良酿酒酵母WJ1、Q12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其发酵过程中总酸、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酿酒酵母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过程中总酸、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本土酿酒酵母WJ1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酸度较高,为6.92 g/L,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为3.32 g/L、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沉淀法从芦苇中筛选产果胶酶菌株,根据形态观察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果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果胶酶的内生真菌,编号为z4,菌株z4被鉴定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菌株z4在28℃、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72 h,所得果胶酶酶活为40.52 U/mL。菌株z4所产果胶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果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果胶酶在30~40℃时稳定性较好
为研究不同来源浓香型酒醅的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对酒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合主坐标分析、t检验方法比较不同来源出窖/入窖酒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及入窖酒醅挥发性成分差异对出窖酒醅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出窖酒醅中共检出41种挥发性成分,其多样性、香气成分类别上具有相似性;不同来源入窖酒醅中共检出27种挥发性成分,其多样性和香气成分类别上都存在差异。入窖酒醅S2在乙醇、乳酸乙酯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入窖酒醅S4
以牛骨粉和大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SWS-001发酵制备多肽螯合钙,并以螯合钙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
设计制作实验室模拟发酵与蒸馏装置,构建固态法白酒模拟酿造体系。基于该体系,以籼米、粳米、糯米为原料,进行模拟发酵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种类大米酿造特香型白酒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米、粳米浸泡吸水率分别高于籼米15.6%、3.0%;发酵过程中,前期快速升温阶段,籼米、粳米、糯米的日均升温分别为0.9℃/d、1.1℃/d和1.5℃/d,总升温幅度分别达到了9.7℃、12.3℃和11.8℃;糯米、粳米出酒率分别高于籼米19.8%、12.2%;粳米基酒总酸、总酯含量最高;籼米、粳米、糯米酿造基酒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比值
该研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襄阳地区中高温大曲曲皮和曲心的真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学手段对其曲皮和曲心中真菌类群的差异进行甄别。结果表明,曲心主要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其平均相对含量为94.32%,而曲皮主要以子囊菌门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为主,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4.01%和38.98%。经Wilcoxon检验发现,根霉属(Rhizop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和毕赤酵母属(Pichia)在曲皮中的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
为提高鸡枞菌(Collybia albuminosa)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产量,以鸡枞菌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鸡枞菌发酵产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胞外多糖产量较大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麦芽糖6%,酵母提取粉1.5%,KH2PO40.1%,MgSO4·7H2O0.05%,维生素B1
选用两种酿酒酵母进行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试验,酒精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均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均大于葡萄汁总酸含量;葡萄汁和发酵液中共检测出68种香气物质。相比于葡萄汁,酵母LA-DE和LA-PE发酵时发酵液中醇类、酯类、酸类、萜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醛类物质逐渐减少;其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显著,发酵结束时分别为22.79 mg/L和14.57 mg/L。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