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介意GDP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到底可能是现在中国经济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但现在看来可能很难。
  难度最大的地方则是看到GDP的数字,人们很难置若罔闻,转身就走。在7月13日那些关于6月的宏观数据发布之前,人们就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担忧。比如股市在这个星期又再次累计下跌了大约100点,再次证明“熊市不言底”这句话是有多么靠谱。
  继一季度实际GDP增速放缓至8.1%之后,二季度同比增幅进一步回落至7.6%。与之相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经季节性调整的实际GDP季度环比增幅为7.4%,前一季度为6.6%。所有人的注意力只有一件事,那便是低于8%了,这多么可怕。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矛盾。年初的经济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转型,转向内需消费,人们觉得这应该支持;但转型到更为依赖消费则会让GDP出现暂时的增速下降,可这又让人们慌了神。
  如上篇宏观《意外降息》中所述,GDP由四个部分构成:投资、消费、政府消费与出口。最为重要的是投资和消费。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被认为在于GDP基本都来源于投资,而不是消费。
  这是此前中国政府定下的增长策略,也是在短时期内可以让GDP迅速增长而开出的一剂药。为了让投资可以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其实是抑制了消费上的投入和支出。
  由此中国还辅助使用了金融压制的方式以便让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投资增速”这一个出口。金融压制的方式包括使用了大银行策略,扶植大企业与产业政策,并且让资本账户保持着“只进不出”的方式。这些都造成了一种增长方式的不平衡,并且因为税率较高—需要更多的收入来投入固定的领域,还抑制了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
  这就是造成此前饱受人们诟病的“牺牲民生,透支未来”的保GDP策略。可惜的是,那些曾经表示支持转型的人们现在又倒戈认为GDP增速下降是可怕的。
  比如经济评论家们会在公开场合表示这种担忧,这会影响所有人的情绪,也会作用于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一次次探底最终也会让政策制定者有所动摇。在GDP数据发布后,已经看到中国政府在悄然加大刺激力度。
  佐证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较1月至5月提高0.3个百分点。这个消息公布后,那些评论家的观点就变成了“可喜的是,经济可能已经企稳,因为投资增速开始回升”。
  更糟糕的是,那些国外的所谓智库也在推波助澜。它们认为中国的GDP增速下降将把世界经济拖入衰退。
  这些声音最后都会动摇政策制定者开始尝试提高消费的决心—可能本来就没多大决心。因此最近则基本没有什么税收优惠以及社会保障的消息出台,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贷款投入以及扶植一些特定的产业,并且地方为了完成财政目标,还开始了变相增税—这样反复才会真正带来灾难。
  


  下周会影响市场的几件事
  欧洲
  欧洲关注的焦点似乎都集中于欧债问题,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与希腊的债券拍卖。最近将集中公布欧洲的消费指数,这些数字如果表现不佳,则会证明欧洲的问题其实还很难恢复。不过各大机构的预测值基本还是和此前保持平衡,没有过大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欧元似乎有触底反弹的迹象,这其实又是一个矛盾。欧元贬值可以让发债成本降低,但又会损伤购买力。欧洲要想恢复其实还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
  美国
  美股最近的表现还算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又在上涨。每次美元上涨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消息,只能说明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是有多么低。美元的最近一次上涨是在中国公布GDP信息的那天。当日与中国经济高度依存的外币,比如澳币,都出现了一个下探,这也导致了美元的攀升。
  中国
  减税政策不来,但增税可能还在暗中酝酿。年中经济会议召开时邀请了包括京东在内的民营企业,基本呼吁的都是减税。但7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幅同比只下跌1.8个百分点,但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却放缓了19个百分点。当日叫停的珠海房产松绑令就是因为政府认为还是要加大土地增值税的增收,这看起来非常糟糕。
  7月16日一周的消息面可以期待的只有证监会的政策了。证监会在7月14日发布消息会降低交易所交易股票上缴的费用,并且对期货市场的费用也有所降低。很有可能会硬着头皮出台关于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的消息,这在短期内可以提振股市。
其他文献
喂,你现在可以再自豪地讲一遍:没有人能超越北京奥运会。如果你指的是宏大规模,以及这一点所带来的震撼体验的话。  但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伦敦奥运会闭幕了。谢天谢地,主办方除了搞错了韩国和朝鲜的国旗、让一名舞者混进了印度运动员队列、没经点火仪式就把日本代表团引入场内,以及挂错国旗等低级错误外,总算没出更大的丑。  很多人都曾为伦敦奥运会捏过一把汗。在北京为奥运投入了400亿美元—实际投入可能更难以
期刊
最近一个月,我一直呆在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参加了无数场创业者的聚会和活动—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他们讲述我所经历和观察到的硅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观察者而不是真正的参与者,所以没有资格对正在创业的人们提供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但如果谈到这一年在硅谷的经历和感受,我倒是愿意把很多一直憋在心里的真实感受和情景倾尽所有地分享出来。当然,其实我真正在意的是,中国的创业者究竟对硅谷有着怎样的想象和期望,以及,发
期刊
最近几周我都在新加坡。新加坡无疑是世界最具活力的购物城市之一,方寸之地遍布商场。这种体验令人陶醉其中,但也不禁让我思考:在如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情绪动荡的年代,这种零售模式是否能够持久?  经营实体店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打造强大、独特的品牌体验,但现在看来这一点似乎已不再重要。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和随之而来的人们对于企业透明度更高的期望,让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零售品牌的塑造。实体零售商一度依靠的竞争优
期刊
7月7日到7月8日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英国无线音乐节(Barclaycard Wireless Festival)上,主办方除了通过Rihanna、Jessie J、Professor Green和Nicki Minaj这样的超级大牌阵容吸引的丰厚票房,还借此机会对新的电子支付技术做了推广尝试。  音乐节期间,在海德公园里享受音乐的歌迷们只需刷一下手上的信用卡腕带,就可以轻松便捷地完成各种支付。而
期刊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终究只是一场好莱坞的美梦。对于许多生活在印度贫民窟里的孩子来说,从小赤着脚在肮脏的工厂、矿山里做着繁重的苦工直到老去才是他们的人生。  由于印度对于使用童工的情况没有严格定义,很难准确估计童工泛滥的程度。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5岁到14岁之间的童工大约有1260万人,其中20%左右做佣人工作。其他组织统计的数据则显示,这一数字达到了4500万人甚至更多。联合国
期刊
在PC厂商纷纷寻求转型的过程当中,收购成为补充其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并购,并且在并购之后如何继续保持公司文化,是这些公司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近日,戴尔服务部总裁Stephen F. Schuckenbrock与《第一财经周刊》记者文姝琪分享了戴尔在并购公司上的战略和选择。    C=CBNweekly  S=Stephen F. Schuckenbrock  C: 在选择收购
期刊
还有什么东西像选票一样具有回收价值?或许是手机。随着手机品牌的竞争加剧,电子垃圾也随之成为当今增速最快的垃圾之一。最近美国在手机回收问题上有一个新观念:一部被扔掉的手机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上亿部旧手机集合在一起,就像收集选票一样,将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已经有11家厂商成为“回收手机,就像打个电话一样容易”运动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等手机厂家,百思买、斯泰普尔斯等零售商以及
期刊
这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在专注于创造性工作的网上沙龙Edge的演讲,对于一直希望在互联网甚至包括其他领域做出创新的人,也许有一些启发。  “人人都爱‘破坏性创新’这个词。但是,破坏性创新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发生呢?它不会发生在无比井井有条的研发实验室。许多了不起的点子,以往主要发生在消费者的互联网中,现在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其他事物身上,比如硬件和生物技术。它正开始在边缘地带发生。  当
期刊
有多大的新车市场,就会有多大的二手车市场。我们想到这里的时候,一下子就感觉豁然开朗了。这期的专题始于我们的记者调查二手车市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个环节都感觉自己“卖亏了”或者“不赚钱”,这是一个因为信息高度不对称、没有规则而让所有交易环节都不那么满意的市场。我们在探讨选题的时候,还注意到我们的一个思维惯性:没有规则?那么呼吁建立规则……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呼吁规则的结果未必带来监管的到位
期刊
伦敦自然博物馆于6月27日开幕的新展览“风气变化的故事”(Climate Changing Stories)是一个为期两年的长展览。“Climate”一词只是比喻,这个展览结合了不同时期与视角的科学、想象、手工制品和艺术,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做一个长长的回顾。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参观者漫步博物馆长廊,从回顾19世纪伦敦的社会风气开始,一直到展望以科学小说为灵感幻想出的未来世界。不同时期不同视角的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