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习得中语音偏误文献综述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于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偏误中,以第二语言习得的偏误分析、对比分析、迁移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为指导,整理分析共同偏误问题及其原因,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汉语习得;语音偏误;解决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中,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对比分析,一定会发现学习目的语过程中产生的中介语、对目的语产生的迁移现象以及习得过程中的偏误问题等,这些对教学双方而言都是急需找到并加以重视的问题。对偏误情况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偏误的原因和影响,从而研究出更有效避免或纠正偏误的方法。
  其中,汉语语音教学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语音教学阶段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起步阶段,语音基础不好,学习者将始终面临“无法使用”汉语交流的困境。本文收集了从2010年到2016年的几十篇文献,分析来自十余个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母语环境出身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时遇到的偏误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整理分析其共性问题及其原因,试总结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学习者母语背景分析
  语系不同易产生偏误。本次分析按照七大语系分类,英语、俄罗斯、尼泊尔语、西班牙语、法语等都属于印欧语系,印尼语属于南岛语系,泰语与汉语一样属于汉藏语系,我们将韩语、日语与蒙古语分类在阿尔泰语系。不同的母语背景对于汉语声母和韵母的学习与习得都会有不同的迁移与偏误,由于发音的习惯,或是无法分辨发音部位或位置的不同,抑或是无法听辨汉语与母语之间相似发音的区别,都是母语背景可能带来的语音偏误的原因。所以,在讨论汉语习得的问题中,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是必须提及的。
  同在汉字文化圈易产生偏误。汉语历史悠久,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其语言或多或少受到汉语的影响,其语言发音也比较相似。但在汉语发展的长河中汉语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汉语所影响的国家没有同步改变语言的读音,促使汉语与其他汉字文化圈内的语言特征迥异明显。因此,同为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很容易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用和母语近似的音去替代汉语音,并且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
  汉语声调的特殊性易带来偏误。汉语的四个声调在汉语学习与习得中非常重要。在本文分析涉及的四种语系中,只有汉藏语系是有声调的语言,印欧语系、南岛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这三个语系的语言属于非声调语言。也就是说,只有母语为汉藏语系的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声调,但也更容易受到来自母语的不易察觉的负迁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母语,英语对汉语习得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迁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也是目前学习人数最多的语言。很多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很可能已经学习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这种情况下英语的发音特点、语法特点等也很容易进入到其构建的中介语当中。
  二、汉语语音偏误焦点
  (一)聲母
  汉语中一共有22个辅音,但是声母只有21个,其中的一个辅音是ng,不能作声母,只能用在元音之后作韵尾。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问题分类成以下几点。
  1.z、c、s与zh、ch、sh。汉语中的z、c、s与印欧语系中有些语言的z、c、s发音不完全相同,相比之下zh、ch、sh这组和印欧语系更接近,尤其是sh和ch。所以以印欧语系为母语的学生容易将两组音混淆,或将母语中的读音迁移到汉语习得中。
  另一方面,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语言比如尼泊尔语、泰语由于受到古汉语的影响,没有与zh、ch、sh相似的卷舌辅音,也很难找到发音的要领。
  2.zh、ch、sh与j、q、x容易混淆。这一问题对来自母语为印欧语系或日语,母语语言中没有其中一组的学生而言,如果不理解舌头的正确摆放位置和发音方式,很容易将同样是塞擦音的zh、ch、sh与j、q、x弄混淆,比如美国学生很容易把“鸡蛋”说成“知蛋”。
  3.h、r、l太特别。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中很多语言有颤音,在发h、r、l的时候很容易发成颤音。其中r是汉语中唯一的一个浊擦音,在俄语中有与之相近的浊辅音ж,但是学生在读r时往往将其发成l[l],并将舌头微微发颤,与俄语中的颤音р相似而形成偏误。
  r和l在有些母语为印欧语系的学习者那儿又容易发成类似大舌音;h容易被发成类似法语中的小舌音[h],或塞音干脆不摩擦,比如韩语中的[h];泰语中,h常常与同是舌根清擦音的k弄混;日语中,有一种特殊的闪音r与汉语的中边音l比较相近,而日语中又没有中边音l,所以日本留学生遇到边音l时常会发闪音r。
  这些都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很难读准h、r、l,甚至在拼读的时候都会读错。
  4.送气还是不送气,清音还是浊音。汉语中只有m、n、l、ng、r五个浊音,其他都是清音,并有六对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声母,但俄语中却没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所以俄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很容易读错送气与不送气。
  在这六对声母中,p、d、t、g、k、h这六个塞音在不同语言中送气和不送气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印尼语中p、t、k是不送气的清音,而汉语中b、d、g才是不送气的清音;西班牙语中b、d、g恰好是不送气音,但是会读成浊音;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用送气音的k来代替不送气音g,用英语的浊辅音b、清辅音P代替汉语的不送气音b、送气音P,产生“明白”说成“明排”这样的语音偏误。
  日本学生的问题比较特殊。由于日语中清浊音相互对立,送气还是不送气对听说而言并不能造成歧义,这使得母语为日语的学生对送气和不送气缺乏敏感度,常常会送气不够或完全不送气。
  (二)韵母
  韵母一共有39个,按结构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这里列出普遍容易出错的单元音韵母与复元音韵母。
  1.单元音韵母。主要针对不同语言中元音的开口度和唇形略有不同,但其中有个特殊的元音是很多语言中没有的,就是ü。尤其对于像母语是韩语、日语、泰语这样的母语中没有类似发ü时舌头运动发音的学习者,ü的发音都是重点问题。   2.复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组成,其中韵腹最为重要。而母语元音的负迁移会影响学生对韵腹的读法,如蒙古学生就会有发音偏后、偏低、口型较小的问题,或者像英语把每个音都读得过于清楚,没有主次。
  (三)声调
  汉语的四个声调是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都会出现偏误的地方。在连读的时候,字的读音会发生有规律的改变,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单独读字时的标准读音,并按照赵元任的“五度标记法”标记。
  阴平:留学生往往保持不住平的状态,即便保持住也读得比较低,达不到55的声调,会发成44或者33。
  阳平:阳平作为上声的调值,很容易变为低平。或者用疑问语气先升后降,上声单字像降调,组合时要么就变成了阴平和去声的组合,要么就变成了去声和去声的组合。
  上声:常常与阳平混淆,不能将调值拐弯,或不能准确地上扬调值。
  去声:变为低平调或低降调,降调值不到位。有些无法理解调值升降的学生,会利用语调的重音模仿去声。
  三、解决语音偏误的方法
  (一)声母及韵母
  关于声母及韵母读音偏误问题,学者们在夸张法的基础上大概分为两派:避免与母语相似音混合;利用母语相似音迁移。例如,何沐(2016)提出要避免与母语相似音进行混合,从发音位置和嘴唇发音形状上严格区分,并用听力训练加强对相似发音进行专门的练习,深化对区别的理解,强化训练;而汤玲(2010)提出在日语中并没有像汉语的唇齿音f这样的音,但有双唇音フ的情况下,用夸张口型的方法示范给学生正确的唇齿音U型,让学生有意识地用下齿咬住下唇,然后唇齿慢慢摩擦分离。
  同时,对于声母韵母的教学顺序可以做出适当调整。何晓娟(2014)在韵母方面提出使用对比夸张法,把复元音韵母分为“ɑi/ei,uɑi/ui”组、“ɑn/en,uɑn/un”组、“ɑng/eng,uɑng/ueng”组、“iɑ/ie”组、“ɑn/ɑng,uɑn/uɑng,iɑn/iɑng”组、“en/eng,uen/ueng”组等,并提出应用音节划分法解决听辨和发音时的偏误。马婷(2013)建议打破传统的ɑ、o、e等的教学顺序,利用单韵母教授复韵母,重视复韵母和韵腹的练习,促进准确的汉语习得。
  (二)声调
  马婷(2013)在声调方面将汉语和英语的声调进行对比,在语流练习中展开多音节的声调练习,声调教学贯穿语音教学的始终,不断对留学生的声调进行强化训练,避免形成“僵化”(fossilization),对于留学生产生偏误率较高的声调要进行恰当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区别。
  (三)停顿、重音、轻音
  刘丽颖(2012)提出仔细体会声带的变化,并进行强化训练。吕宏岩(2012)认为声调与语调中的重音、轻声与儿化音教学,可以特意增加第一个音节的音强和音长,体会声调的变化。
  四、结论
  语音问题在第二语言问题中普遍被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部分,同时声、韵、调的教学必须是同步进行的,一齐练习和发音。脱离了任何一个,语音教学都很难进行下去。在前人的研究中,对比法、夸张法和带音法作为解决声母及韵母偏误的方法多次出现,在笔者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的确更容易成功。
  (一)对比法
  运用对比法,首先要选取适当的参照物。由于在汉语习得时,学生对语言的认知以及形成,遇到汉语与母语的相似音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利用负迁移转为正迁移更为合适。用母语作为参照物,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汉语语音系统和特点的认识,又可以较好地消除母语对学习汉语语音的干扰。另外,还可以从汉语本身的要素中选取适当的参照物。在进行声母的教学时,可以把发音部位相同但是发音方法不同的声母放在一起,如zh、ch、sh与j、q、x,也可以把发音方法相同但发音部位不同的声母放在一起,如z/zh,c/ch,s/sh。.
  同时,针对前面提到的英语也很有可能作为先学习的第二语言影响汉语的学习与习得,当学习者汉语语音存在问题时,也可以从英语发音的角度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来给予指导。
  (二)夸张法
  在解决目的语与母语区分不开时,或复元音韵母无法准确发音时,夸张法将能够更清晰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错误的读法与正确读法之间的区别,从口型大小、唇形圆展、发音长短甚至是发音的运动过程,比标准更加夸张的过度表演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同时在练习时的夸张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在真正交流的紧张状态下发挥出更接近母语者的语言水平,解决不到位甚至错误的语音偏误问题。
  (三)带音法
  有些音在母语和目的语中的发音是一样的,可以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如可以在学会单韵母i后,带出新的音ü,这两个韵母都是舌面前高元音,唯一的区别就是i是圆唇元音,而ü是不圆唇元音。用原本就会或者新学会的容易发准的音带入到新的发音当中,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正确的发音方法,不容易忘记,同时也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多数语言并没有声调,所以学生对声调的理解总是和句调、语调混淆。由于声调教学的特殊性,很多教师都选择强化训练,重复读音,使学生感受调值变化,然而还是有许多学生理解不了。在“五度標记法”的条件下,我们还是有更有趣味、更有效的方法教会学生。下面提出三个有效又比较创新的方法。
  (四)声调音乐化
  汉语语音有很强的音乐性,除了汉语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外,声调中音高的变化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声调的高低升降起伏变化,就像音乐中音节的变化。音乐是人类共通的东西,可以把音乐作为引入声调的一个中介。在讲解声调知识前,可以用音乐来引导。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就像是五线谱。其实声调和音乐一样,是有高低的调子。ɑ通常是第一个学习的元音,可以ɑ为例。学习声调的时候也可借用五线谱,先发第一声,定下一个基调,然后在五线谱最高的位置标出,接着发第四声,第四声是从最高点降到最低点,所以可以知道最低点,然后发第二声和第三声,均在五线谱上标出。当然,在五线谱上的顺序仍然是按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听觉上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且这些标记是由学生自己体会出来的,印象会更为深刻。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汉语声调的陌生感,还可以找到声调的音乐感觉。   (五)对比容易混淆的声调组合
  由于双音节的声调是各类声调搭配组成的,比单音节只有四种基本声调要丰富得多,而且还会发生变调,所以对比法在双音节词声调教学中的应用空间也更为广阔。有效的对比不仅有利于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其间的差别,也便于教师更好地抓住双音节词声调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阳平 阳平与阳平 上声、阴平 阳平与阴平 上声、去声 阳平与去声 上声等。在训练好标准的声调组合后,再进行变调的训练,会让学生更有条理感,更容易掌握声调的组合。
  (六)增加声调的听辨练习
  听觉是发音的一个重要基础,发音是听觉的反映。根据听辨测试和录音测试的结果分析,不论哪个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听觉偏误和发音偏误都存在,这说明学生的听力和发音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不仅要培养学生发音器官对声调的灵敏感觉,还要培养学生听觉器官对声调的灵敏感。这就要做大量有针对性的听辨练习,首先是单音节词的听辨练习,主要区分阳平和上声、阴平和去声,然后进行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的听辨练习。在声调的问题上多练习听说的同步也显得非常重要。
  解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音偏误问题,近几年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增多,但多数教师仍在使用最传统的方法。以上总结的六个方法既能解决在多种因素下的语音偏误问题,又能从有趣味地、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角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嘉怡.在华秘鲁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辅音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J].文教资料,2014(07):47-48.
  [2]吕宏岩.印尼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及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2012(10):149.
  [3]刘丽颖.学习汉语的蒙古學生语音偏误分析[J].华章,2012(22):54-55.
  [4]范明英.墨西哥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0-122.
  [5]何沐.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与影响因素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6,23(03):52-53.
  [6]刘冉冉.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亚太教育,2016(15):65-66.
  [7]张可可.针对泰国学生语音偏误的几点分析[J].青春岁月,2014(07):55.
  [8]何晓娟.尼泊尔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分析及矫正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9]马婷.在华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汉语口语中的语音偏误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文章对我校高职男护生基础护理学实训课教育和管理进行研究,以提高男护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针对男护生这一特殊群体,开展同伴教育法和情景教学法,突出主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
【摘要】以跨文化为契机,孔子学院应运而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在国外孔子学院不断发展的同时,来华的孔子学院留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然而,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孔子学院,在学生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来华的孔子学院学生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孔子学院;学生管理;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
【正】 目前,学校的教学过程一般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教师利用课本、语言(包括音响设备)、板书、图象(包括电影、录象、投影设备)、实际操作(包括各种演示实验)向学生输送信息,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现状,指出了教育培训的应然趋势以及从事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应具备的理念,通过本校继续教育转向扶贫培训的实施,说明了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人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型,高校继续教育才会有新出路,才能推动国民素质与技能的提升,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继续教育;转向;扶贫培训  什么是终身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
【正】 号称“东亚四小龙”之一的台湾,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引起了世界经济学家的关注。台湾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加强基础教育,重视师资培养的结果。一台湾
【正】 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有“三主”: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书本为主。其弊端有四多四少: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多,学生主动自学少;单纯地学书本知识多,实践活动少;课堂
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文章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评定奖学金已成为高校激励学生的主要手段。目前,多数高校的奖学金评定体系与实施细则较为完善,但奖学金评定与被评定的主体都是个人,操作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奖学金激励效能的弱化。认识这种现状的成因和负面影响,对于探索奖学金评定体系的改进,更好地发挥奖学金的激励效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奖学金评定;高校;激励效能;不公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
【摘要】高校教师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课堂上,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体验式教学环节,把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认同,构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培育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教育;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乌鲁木齐城区多样家底的调查与社会主
【正】 广泛提早开发智力,是大量造就人才的重要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至四岁发展到40%,四—八岁发展30%,八岁以后发展剩下的30%。人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