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是传家宝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日三餐时,父亲都会反复念叨这一句。父亲对这句话的注解是:一是要勤劳,二是要节俭。
  “庄稼人就是要勤劳,不勤劳就活不了,因为粮食不会自己从地里长出来,更不会从天上落下来。庄稼活必须实打实地做,不实打实地做,你就得饿一年肚子。”每每说到这里,父亲就会指着面前的饭碗,“这碗里的每一样食物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浪費,哪怕是一粒米,一片菜叶……”
  说到最后,父亲还会补上一句:“我小的时候,你们爷爷就是这样教育我的。”
  父亲每天三遍不厌其烦地念叨,用妹妹的话说,我们耳朵都听起老茧了。所以,一到吃饭时间,我们就只顾埋头吃饭,只想吃饱饭后赶紧脱离饭桌。然而,最后一关是逃离不了的。当我们放下碗筷时,父亲会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假如发现饭碗里有残留饭菜,一定会严厉批评我们,让我们吃干净。开始一段时间,我们姐妹都因此挨训,后来,大家养成了好习惯,每次准备放下碗筷前都各自打扫干净碗里的饭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初听父亲说这一句话时,我并不知道这是古人的诗句,长大后才知道这是一句古诗,是父亲从书里读来的。父亲是专科毕业,是单位里文化水平最高的;文化程度一般的母亲,虽讲不出什么道理来,但她却是这就句话最忠实的践行者。
  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岁月,物资相对匮乏,要添置一件新衣服是很不容易的事,父母穿不了的孩子穿,姐姐穿不了的妹妹穿,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我们的衣服虽然有补丁,但都是缝补得整整齐齐,清洗得干干净净。平时少言寡语的母亲,在父亲单位里是出了名的能干。
  后来,我们家生活条件变好了,但是勤劳节俭的传统一点也没有变。我相信,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不管生活水平如何提高,勤俭节约的传统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也会将这个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小说《看海的日子》是台湾作家黄春明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本着“关心人、关心社会”的文学理念塑造了妓女白梅形象,将笔更多地伸向人物的内心世界,着重表现了她的精神困境和内心求索,并且以“温情主义”和深沉的悲悯及象征的艺术方式完成了白梅对自我人格尊严、人生价值意义的追寻及自证,展示了乡镇小人物在命运挣扎中美好人性的保持,构建了充满希望的“看海”图景,理想化色彩浓厚,其中饱蕴着作者的现实思考与乡土执着
期刊
摘 要: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基本都以婚恋为主题,在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人性最透彻的理解,而且说明了恋爱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本文运用进化心理学原理来解读斡旋在爱情与婚姻里的内在心理机制,由此论证爱情与婚姻的可分离性关系,让读者思索婚姻对于爱情的意义。  关键词:爱情 婚姻 进化心理学 心理机制  也许简·奥斯汀女士未曾拥有过《Becoming
期刊
摘 要:每一位文学作家创作文学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陌生化文学语言是众多文学作家习惯使用的语言表达风格。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陌生化语言的使用频率会更高一些。读者通过深入挖掘语言的更深层次含义而对文学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更为正确的理解。本论文以《尤利西斯》为例,深入研究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关关键词:英美文学 语言特点 《尤利西斯》 陌生化语言  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最为突出
期刊
摘 要:在山水诗歌中,经常会有诗人就同一景色大发诗兴。本文就楼钥与袁枚两人笔下都曾描写的大龙湫的景色,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比较这两首诗歌,以期直观感受在“理性”或“感性”视野笼罩下的大龙湫不一样的美。  关键词:大龙湫 理性 感性  楼钥与袁枚两人都曾经写诗《大龙湫》,研读完两首诗歌之后,笔者发现,虽然都是描写大龙湫,但是诗人在对大龙湫景色的选取以及所写作的方式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
期刊
摘 要:《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布莱希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通过对该剧的文本细读,我们不仅可以探寻戏剧家在剧中表达的思想题旨,还可以从侧面观照他关于“史诗剧”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纠正我们对于他的理论的片面认识,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戏剧艺术作品的内涵。该剧展示了大胆妈妈不幸而愚昧的一生,揭露了战争对于人性和人格的巨大戕害,使观众在人物命运中看清战争的本质。  关键词:布莱希特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战
期刊
摘 要:《巴尔》是布莱希特最早的作品,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与异化的批判,还是对个人与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探索等布莱希特后来剧作中的主旨,都可以从该剧中找到线索,可以说,《巴尔》是戏剧家今后戏剧创作的出发点。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布莱希特向来关注的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被认作马克思主义者的布莱希特,从他刚刚度过青春期后,就在思想上走上了与前贤一致的道路。虽然《
期刊
清明前回了一趟重庆老家,既为祭祖,也为看望父亲。八十多岁的父亲是个老党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学校毕业后,辗转重庆、成都多地工作,晚年叶落归根回到重庆。  这次回老家,感觉父亲老了很多,双腿似乎没劲了,走不了两步就要歇一歇,其中有条腿还有些瘸。父亲却一点也不在意,他已经替我们安排好了第二天的行程——参观渣滓洞。  坐车前往渣滓洞的路上,我的记忆穿越时空,回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一年,父亲去成都看望
期刊
小外孫姓陈名博朗,字面的意思一看就明白,长辈们希望这个孩子博闻强识,性格如阳光一般开朗。我写这篇文章时,小家伙已三岁零四个半月,对其名字不妨小做验证。不日前,幼托班的老师教杜牧的《清明》,老师教了三遍,他回到家就给妈妈背了,居然一字不差,只一两个字的口齿尚欠明晰。博闻强识大概还算不上,但似乎显出些许端倪。后一个“朗”字感觉倒是达标了——整天乐呵呵的,见谁都一脸笑;两岁多送他到托管班,没半天便和小伙
期刊
6万多元的旧玩具  儿子上小学时,一次偶然机会,我带他参加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拍卖会上,一辆老旧的铁皮汽车玩具居然拍出了6万多元的价格,这令儿子惊讶不已,追问我们为什么旧东西这么值钱,为什么那么多人收藏旧物件。看着儿子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我决定和他一起寻找答案。  我和儿子一起查资料,了解到那件铁皮玩具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产的。当时,上海一家制罐厂生产罐头盒后剩下很多边角余料,生产者舍不得扔,于是
期刊
摘 要:乡土意识作为《生死疲劳》之中潜在的“精神指引”已然成为一个解读此小说的重要突破口。小说以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在西门闹不屈的灵魂轮回转世、生命更迭之间叙述了五十年跌宕起伏的民族、家族历史,作者以悲悯、以深情、以对土地的眷怀与挚爱完成了一曲悲歌。乡土意识作为其创作的指引与资源,无疑成为文本灵魂的高点,传递出作者于时下的关怀与隐忧。  关键词:乡土意识 莫言 生命轮回 土地  当《红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