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学改革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学本科教育是法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司法考试的源泉。法学本科教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司法考试制度带来的影响为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契机。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既要坚持自身的学科要求和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司法考试带来的积极影响,加快自身的完善,以努力实现法学本科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利用与司法考试的适应性,加强法学本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法学本科教育;改革;司法考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05-02
  
  一、法学本科教育性质辨析:通识教育抑或职业教育
  (一)通识教育是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
  法学本科教育是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准,担负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双重历史使命。法学本科教育性质是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争论的问题。准确定位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对于优化教学体系、确立学科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的定位,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争议的焦点是:法学本科教育究竟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辨清这个问题,需要从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着手。法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无论是法律通才还是特定法律职业人才都应是法律专业人才。所谓法律专业人才,就要具有基本的法律精神、深厚的法律知识和灵活的法律能力,都应该具有人文素质和法律专业知识。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是法学基础层次教育,着眼于学生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法律知识的全面掌握,为中国基础法律市场提供充分的“法律职业人”和为这门人文社会科学本身以充分的研究型人才。法学本科教育属于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了法学本科阶段,要注意学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理性的养成。法学院的目标应该是使毕业生“能够在无须课堂教授的情况下,也能依靠自身的通过法学教育培养起来的素质和基本知识,迅速理解和运用新法律”。而这一切只能由通识教育来完成。只有注重法学本科教育的通识性,才能在教学环节中真正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才能为后继的本科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提供优质的生源。
  (二)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是法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方向
  强调法学本科教育的通识性质,并不是说其不应含有职业教育的内容,恰恰相反,法律本身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要求高等法学教育应该重视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司法考试制度建立之后,尤其是允许在校本科生参加司法考试以后,本科法学教育就不仅仅限于对法学理论人才的培养,还要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因此,本科法学教育负担着培养法学研究型人员以及为司法机关(包括公、检、法、司)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另外,鉴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国家机构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即使在民营单位和企业,也需要大量的法律工作者。因此,如果把法学教育局限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内,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另外,我国尚未建立法律职业资格准入前在“司法研修所”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本科法学教育也在实际承担着法律职业训练的一部分职能。“法律同时是科学和技能,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职业”。法学教育不应该只重视知識的传递和学术的研究,而忽略职业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既然通过司法考试是进入法律职业最重要的常规性渠道,法学教育就应当考虑适应司法考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同法律职业相结合。在法学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职业训练等活动,不仅不与通识教育相矛盾,而且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司法考试体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这些特定法律职业的要求,法学教育在保留其通识性的基础上,应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成份,以消除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弊端。因此,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应当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并且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不能把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简单地定位成职业教育或通识教育。法学本科教育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并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是因为,法学教育的性质是多维而非单一的。一方面,法学教育应当注重法律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具备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法学教育不能只限定于法学知识的讲授,而应当向学生提供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解和学术训练,使学生养成“多知识角度的观点”,并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公正气质。[1]
  二、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互相支持下的良性互动
  (一)本科法学教育是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的基础与前提
  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产生于高等教育规模化和行业准入正轨化的历史背景之下,而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本身就是高等法学教育规模化的一个产物。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连接点在于本科教育。本科教育是司法考试的起点,为司法考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规格。[2]例如,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由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依据教育部和司法部的要求,确定了14门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是我国大学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基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与司法考试的内容基本一致。这种课程体系对法学教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提高法学院学生的素质起到了引导作用,司法考试也正是以大学法学教育为基础,它的主要考试范围突出了大学本科的核心课程。
  另一方面,大学法学教育以讲授法律原理,培养法律精神为主,承担着培养法律职业的人文素质、法律专业知识的任务。大学法学教育在法律职业的选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的法律教育为构筑法律共同体提供了知识平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法治水平。[3]大学法学教育的成熟和完善,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法治秩序构建所依赖的法律人”,这是法律职业的正规化的要求,也是司法考试选拔人才的主要目的。
  (二)司法考试是法学本科教育的检验器
  统一司法考试虽然只是一种资格考试,不能代替法学本科教育的评价机制,但是却可以用来检验法学教育的产品是否可以顺利地走向法律职业市场,从而影响着法学教育一定程度上的未来走向,并且在实践中必然要经历与法学教育之间的互动,最终形成一种构建良好的制度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建立不仅仅属于内向纬度的,而且还会必然要求向外辐射到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职业遴选体制。所以,虽然司法考试只是法律职业遴选体制的一个环节,但在当前中国语境中,它已然成为了实质的首要环节。
  同时,由于司法考试具有强烈的职业性目的,法学本科教育虽然不能以其作为教学指挥棒,但司法考试通过学生的个体选择会对法学教育施加影响。例如有志于从事司法实务工作的法学专业学生必然会参加司法考试;没有从事司法实务工作意愿的学生,通常也会把参加司法考试当作一次自我检验的机会,把通过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能力的证明。司法考试的考查内容会通过这种间接方式微妙地影响到法学教育的实施。
  而且,司法考试在题型和内容的设计上,逐渐侧重对理论的分析运用,重点考察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法律教育结构模式的选择,有助于完善法学教育的管理模式。
  三、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思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一)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传统法学教学忽视了法学本科教育的职业性,从法律实务部门对法学院校毕业学生的反映来看,普遍认为正规法学院校毕业的法律专业学生法学理论有余,法律实践能力不足。[4]司法考试制度建立之后,法学本科教育必须密切关注法律职业,并作出积极的回应,革除种种弊端,这是法学本科教育获得活力和竞争力的契机。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法学本科教育应坚持以通识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心理素质过硬和适应能力强的,能够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实际工作和具有法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的通用型法律人才。”人才素质方面,在传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法律人的伦理价值、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传播法律的精神。质言之,法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具有坚定的职业信仰和缜密的思维方式,还要具有高超的处理实务问题的职业能力。
  (二)改良教学方法
  从具体教学方法上来看,适应司法考试重视司法实践的遴选方式,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对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法律思维和实践技能训练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符合司法考试对学生的考核标准。
  目前在法学本科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主要有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律诊所等形式,很多法学院开设这些实践课程时由于经验不足,课程流于形式化和剧场化,并不能达到这些课程要求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强化“实践教学育人”的理念。实践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真实或高度仿真的案例,有目的、有选择地把司法实践中的客观实际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研究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法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法学素质。
  另外,还要使实践教学多样化。结合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根据教学目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各种部门法知识。
  (三)改革教学考评方式
  评价体系关系到法学教学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问题,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5]传统的法学教学考评方式通常是笔试。在笔试方面,客观题考查学生对法条和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对案例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观题则考查学生对理论和制度的理解能力、逻辑归纳推理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虽然两类试题的结合,能够测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但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量。而在司法实践中,说服当事人,表达委托人观点,法庭辩论,说服法官都需要犀利而准确的言辞表达,传统考评方式受到挑战。
  因此,除传统的考评方式外,应考虑增加口试考核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根据学生答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方式除有助于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外,还有助于学生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环境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教学评价实践来看,法学教育的考评方式改革和司法考试由一次笔试到笔试口试两次考核的趋势不谋而合。
  (四)加强法科学生素质教育
  法学素质教育是指法律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养成,其目的是解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法律人。在中国语境下,素质教育有其特定的意义,是德才兼备的同义语。法学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是才的培养,品质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则是德之体现,“德才兼备”方可称得上真正的法学人才。因此,司法考试在对法律从业人员遴选之时,将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纳入考核范围,是一种强性地灌输素质教育的方法,也是一种人文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对此,法学教育不但应对司法考试积极回应,更应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担负起对高等法学人才素质教育培养的责任。在法律服务远不发达,法律人公信力普遍不高的中国当下,这种责任更显得意义重大而深远。它直接决定了我国将来法律服务社会的价值走向,可以为法治社会的建立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结语
  司法考试对于本科法学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司法考试为本科法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本科法学教育对于司法考试而言,既是前提又是基础。没有法学本科学历,不能参加司法考试;没有发达的法学本科教育,司法考试就缺乏充足的优秀的应试者。法学教育可以是多元的,应当充分考虑培养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能力。各个法律院系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包括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学設施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考虑法学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的联系程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总之,司法考试不能忽略中国法学教育的实际,必须衔接好与法学教育的关系;法学教育应尊重司法考试的本质与规律,以司法考试为契机,加快法学教育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潘剑锋,陈杭平.再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关系\[J\].法律适用,2008,(1):59.
  \[2\]叶秋华,韩大元,丁相顺.建构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关系——“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研讨会综述\[J\].中国法学,2003,(2):190.
  \[3\]丁相顺.司法考试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司法考试的制度创新\[J\].法律适用,2002,(4):6.
  \[4\]姜茂坤.当前司法考试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以实证法为视角\[J\].行政与法,2007,(9):106.
  \[5\]江军辉.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3):110.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借助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把师生课外沟通的作用上升到保持教学的有序化、合作化,实现教学任务的高度;借助吉登斯的“结构——行为理论”说明了良好的沟通制度对沟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沟通机制建设的内容上,从文化建设到学校章程建设、课程设置、沟通职能、团队建设、激励措施等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师生沟通;管理机制;交往行为;民办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提高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信任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就业的成本,但是,大学生对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在本文中,笔者具体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结合大学生对社会资本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高职语文教学成效低下是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为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力图就调整课程设置、语文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相结合和课外延伸拓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寻求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最佳契合点。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整合;职业能力;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13-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买车成为汽车消费主流,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对人类的社会文明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人类的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人们时刻面临车祸威胁的烦恼。本文从汽车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危害主观因素的角度,浅谈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交通事故;危害;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建设思想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青年老师队伍,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兴衰与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该院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状况,大胆地探索了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采用语料库文本分析法考察了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频数以及情态语义选择倾向。结果发现,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存在严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并存现象,表达责任、义务等情态语义的情态动词显著超用,而可以表达礼貌温和、委婉等认知语气的情态动词则显著少用。究其原因,可能与学习者词汇丰富度不足,语用意识不强有关。  关键词:情态动词;义务情态;认识情态;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31
期刊
摘要:机械类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分析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特点,介绍了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论了构成知识培养及应用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选定原则及知识体系,探索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做法,分析了毕业设计改革具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自八十年代在我国兴起后,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高等教育中。在高职院校实现研究性学习是现实可行的,非常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高职学生特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人本主义;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0-01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又名探究学习,是指学习者主体对学习客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进行开放性、探究性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纲领性文件,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培养优秀高职专业人才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学计划;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
期刊
摘 要:我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现在,虽然在西部地区已经修建了十余座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积累了丰富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施工的技术经验,通过对库什塔依水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在施工技术方面形成系统的施工体系,对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全面的实践,对类似施工将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