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父親过世后,我不时发现自己有许多和父亲相似的地方。
  父亲还在的时候,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像父亲,周遭的人也都说我和父亲的性格正好相反。父亲天生个性孤僻,我却从来都不缺朋友。学生时代,我活跃在运动社团,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我的这种个性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之后依旧没变。我在45岁左右时离开了报社,以作家的身份重新出发。但父亲在这个年纪时开始隐栖生活,他避居故里,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往来,我从没想过要像他一样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尽管如此,父亲走了之后,我竟然无来由地觉得自己身上到處都是父亲的影子。每当从屋侧敞廊走下庭院时,我都会和父亲一样,拿脚在那里找木屐;在起居室打开报纸后,我们都会前倾着上半身读报;伸手拿香烟时,我甚至会因为整个动作太像父亲而下意识地赶快把烟放回去。这些表情或动作和父亲很像也就罢了,我甚至怀疑自己会不会连思考也落入了跟父亲一样的模式。当我工作的时候,总有几次会离开书桌到长廊的藤椅上坐一坐,胡思乱想些和工作完全无关的事情。这个时候,我都会抬起眼,看着不远处的一棵老榉木犹如伞盖般伸展的枝丫。父亲也是这样,窝在老家长廊藤椅上的他总是抬眼看着大树的枝丫。
  也是在父亲离开后,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活着的父亲还充当一个角色一一庇护我远离死亡。当父亲还健在的时候,我从未思考过自己的死亡。一旦父亲不在了,我突然发现死亡和自己之间一下没了阻隔。不管我愿不愿意,对死亡之海的一部分再也不能视而不见,也明白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上场了。
  父亲活着时,作为他的孩子的我得到了有力的庇护,然而它并非来自父亲主动的意愿,只因为我们是父亲和儿子,自然会产生那样的作用——这无疑是亲子关系最纯粹的意义。
  父亲死了,我才开始将自己的死当作并不遥远的事情加以思考。不过母亲依旧健在,死亡之海的半边还有她为我遮着。只有当母亲也过世了,我和死亡之间竖立的屏风才会被完全移除。到那时候,死亡肯定将以迥异于现在的面貌逼近我。
  (刚刚好摘自重庆出版社《我的母亲手记》)
其他文献
有人送我一个土彩罐,唐代的,朱砂底色,罐身绘牡丹等花,很是艳丽。我把它放在案几上。一日上午,我在书房,一股风从窗子进来,土彩罐里竟有响声,“呜呜呜”,像吹口哨。风过罐口会有响动,土彩罐发出的声音幽细有致,我就盯着它看。词典里有一个词叫“御风”,这词虽好,但有些霸气,我还是喜欢陕西的一个县名——扶风。这日我又读到《西京杂记》上的一段话,还是说到风,我就把它抄写了下来:  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
“爸爸是你杀的!”  扔下这句话,香柚用力关上门,继而反锁,不给母亲任何反驳的机会,她坐在自己床边,把脸埋进怀中的玩偶里,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是第几次了?父亲去世这么多年,家里只剩下她和母亲两个女人,几乎每个月都会爆发一次争吵,她大概意识到是自己青春期的不可理喻,所以没有太多合适的词句让对手难堪,却又不甘心失败,因此吵到最后,她总是说出同一句话:  “爸爸是你杀的!”  到了这个时候,母亲只会呆
日本的酒局最令我欣赏的一点就是不劝酒、不拼酒。日本人碰杯的时候也会大叫“干杯”,连发音都和我们汉语差不多,但日本人并没有一口气把酒喝完的习惯。爱喝就豪爽地喝,不能喝就抿一小口。  以我多年的经验,日本人的酒量真不咋地。一不留神,日本人就喝高了,之后有唱歌的,有手舞足蹈的,有倒头大睡的,有口齿不清的,反正就是别指望能聊正事了。  我最怕的是帶着日本人到中国跟中国人喝酒,那可都是惨痛的教训。你想想日本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多少年来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曾一度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一个是最好不要再上大学,“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实在心有余悸。一个是仍然要上,而且偏偏还要学现在学的这一套。后一个想法最终占了上风,一直到现在。  我为什么还要上大学而又偏偏要学现在这一套呢?没有什么堂皇的理由,我只不过觉得,我走过的这一条道路,对己,对人,都还有点好处而已。我搞的这一套东西,对普通人来说,简直像
在奥斯卡金像奖公布期间,家人朋友围坐在电视机前拭目以待,看哪部电影能获得最佳影片奖。那么,评选委员会是如何决定让哪部电影获奖的呢?这个过程涉及数学,也就是偏好投票制。  在大部分人熟悉的投票方式中,你拿到一张选票和一个候选人名单,在自己希望获胜的人的名字旁边做上记号,投出选票。然后,一名选务官开始唱票,记录每个候选人得到的票数,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就是最后的赢家。  而在偏好投票制中,投票人要在每個
我不认识你,不知道你的面容、体态、脾气、个性,甚至你的性别,尤其是你的命运,它最为神秘,也最常引起我的想象。当我也还只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不时会幻想:我有一个和我差不多、也许一模一样的孩子,就站在我的旁边、对面或者某个我伸手可及的角落。当某一种光轻轻穿越时间与空间,揭去披覆在你周围的那一层幽暗,我仿佛看见了另一个我——去想象你,变成了理解我自己,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去发现我自己,结果却勾勒出一个你,
有时候,对事物起了珍惜之心,常常只是因为一个念头而已,这个念头就是——这是我一生中仅有的一次,仅有的一件。  然后,所有的爱恋与疼惜就都从此而生,一发而不可遏止了。而无论求得到或者求不到,总会有忧伤与怨恨,生活因此就开始变得艰难与复杂起来。而现在,坐在南下的火车上,看窗外风景一段一段地过去,我才忽然发现,我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又岂只是一些零碎的事与物而已呢?  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的一生,也是我只能拥
母亲死在民国三年旧历七月的一个夜里。  母亲病了二十多天。她在病中是十分痛苦的。一直到最后一天,她还很清醒,但是人已经不能够动了。  我和三哥就住在隔壁的房间里。每次我们到病床前看她,她总要流眼泪。  在我们兄弟姊妹中间,母亲最爱我,然而我也不能够安慰她,减轻她的痛苦。  母亲十分关心她的儿女。她临死前五天还叫大哥到一位姨母处去借了一对金手镯来。她嫌样子不好看,过了两天她又叫大哥拿去还了,另外在二
“江南第一藏书楼”天一阁中收藏着海量家谱,目前总共收藏了近五百五十部家谱,涉及一百多个姓氏。20世纪80年代,包玉刚曾在天一阁里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孙。  1918年出生的包玉刚,是浙江宁波人,父亲包兆龙是一个经营造纸业的商人。包玉刚小时候在上海求学,他上大学时,正遇上日寇侵略中国,书是没法读下去了。他先是到衡阳一家银行当职员,后又去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他以宁波人的精明和兢兢业业的作风,使
“雪人雪人四尺高,起来起来跟我跑,跑到腊八喝碗粥,跑到三十穿花袄。”多少年过去了,作者的眼前还时常浮现小时候和小伙伴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的画面。请大家和我走进作者的童年,一起感受堆雪人的乐趣吧!  群山环抱的乡村,本来就缺乏热闹欢快的气氛,尤其是到了大雪封山的寒冬腊月,愈发显得空旷寂寥。到了这个季节,因生活贫穷没多余的钱买灯油照明,吃过晚饭后人们都早早地睡了。而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也无可奈何地早早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