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分析了语文阅读的现状,提出了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个性成长。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1)传统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到写法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愈演愈烈。(2)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虽接受了较前沿的信息,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流于形式现象,看着热闹,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效果,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针对现状,根据课标改进阅读教学
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快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进入一种“乐学爱学”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养成快乐学习语文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1)教给学生阅读各种文体最基本的知识,文体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读者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对其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2)教给学生进行层次阅读: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课文,领悟主题;朗读课文,体验情感;熟读课文,积累语言。
(3)教给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认真听教师对重难点的点拨,最后再升华拓展。
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就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3.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1)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阅读者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的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小天地,走进世界大天地。
(2)要花大力气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背诵积累量和课外阅读量。如,利用寒暑假加强经典名著的阅读,并巧设简单题目检查。
4.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1)变过去的“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如,教学蒲松龄的《狼》时有的学生认为屠户的做法并不机智(应同时投两块骨头借机甩掉两狼),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2)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让学生想象“春草图”“春花图”并让学生描绘,真正体会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语文阅读教学任重道远,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更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总结,将新课标精神融入每一节课中。
参考文献: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2]刘煜.谈高中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0(05).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1)传统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到写法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愈演愈烈。(2)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虽接受了较前沿的信息,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流于形式现象,看着热闹,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效果,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针对现状,根据课标改进阅读教学
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快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进入一种“乐学爱学”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养成快乐学习语文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1)教给学生阅读各种文体最基本的知识,文体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读者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对其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2)教给学生进行层次阅读: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课文,领悟主题;朗读课文,体验情感;熟读课文,积累语言。
(3)教给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认真听教师对重难点的点拨,最后再升华拓展。
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就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3.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1)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阅读者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的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小天地,走进世界大天地。
(2)要花大力气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背诵积累量和课外阅读量。如,利用寒暑假加强经典名著的阅读,并巧设简单题目检查。
4.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1)变过去的“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如,教学蒲松龄的《狼》时有的学生认为屠户的做法并不机智(应同时投两块骨头借机甩掉两狼),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2)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让学生想象“春草图”“春花图”并让学生描绘,真正体会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语文阅读教学任重道远,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更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总结,将新课标精神融入每一节课中。
参考文献: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2]刘煜.谈高中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0(05).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