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民宿设计应用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我国民宿的开发建设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城郊和农村迅速展开。民宿作为展示地區文化的窗口,它结合了当地的人文习俗、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并呈现出一定的主题和文化内涵,自然成了人们旅行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需求之一。为此,基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地域文化与乡村民宿设计的关系,研究地域文化对乡村民宿设计的影响,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探索地域文化元素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融合应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乡村民宿;设计
  目前,我国相同地区的民宿设计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探索和具体运用程度也不相同。民宿作为当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具有传统的住宿功能,还应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传播。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索民宿设计,不仅可以使当地民宿设计在整体形象上保持一致,还可以引导当今民宿设计保持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对当地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地域文化与乡村民宿设计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是民宿设计的核心与灵感源泉
  地域文化如何在设计中表达,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提炼,并将其具体应用到设计中,全面体现地域文化内涵的本土化和强烈认同。地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堪称一个重要的灵魂,将其引入设计中,可使相关民宿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宿。它同时也是民宿设计的灵感源泉之一,具有核心竞争力。
  (二)乡村民宿是展现当地地域文化的舞台之一
  乡村民宿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性场所,适合所有年龄段和不同人群。它作为展现当地地域文化的主要形象,除了具有住宿功能外,还具有新的使命感。只有将当地地域文化提取后与民宿设计相融合,才能让住宿者体会到当地文化带来的意境。此外,在向外界展示当地文化时,也有利于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播和良性发展。因此,乡村民宿已成为当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媒介,其基本目标是保持文化的连续性。
  (三)地域文化与民宿相互作用
  地域文化与民宿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地域文化是民宿的核心,民宿对它也同时起着反作用,民宿设计对地域文化有效表达取决于对地域文化的探索程度。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拉开与其他地区民宿的差距,而且可以使地域文化更好地向公众传播,增强公众对该地区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印象,产生一些积极的社会效应。
  二、地域文化对乡村民宿设计的影响
  在民宿设计中,地域文化决定了设计风格和意向,地域不同,相对应的人文景观、设计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优秀的民宿设计要合理利用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融入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独特的设计。它能通过不停沉淀和积累,潜移默化地形成民族文化的结晶,长此以往就能呈现出来,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审美观点、价值观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与现代文化交融。在乡村民宿设计中可以巧妙地体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留下地方建筑的原有特色,合理对待寄宿制设计中的传承,必须保留其精华。在民宿设计中,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和理性的态度助力地域文化发展。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结晶,而民宿设计理念不仅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元素,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并与地域文化有效结合,促进民宿设计健康发展。设计过程中,要通过自然因素、人文习俗、历史文化的和谐发展,做好地域文化的传承,设计技术和技巧的提升要与地域文化的特点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真实呈现当地地方文化特色,真正打造精品民宿,向世界展示当地文化底蕴和内涵,使地域性得到积极体现。
  目前,随着政策的出台和扶持,我国民宿数量不断增加,民宿行业已经从普通的质量竞争上升到内涵式的特色竞争。集功能、品质、特色、产品服务为一体的民宿,可以有效拉开与同行业民宿的差距,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激烈的竞争和被人们选择的条件下,如何取胜取决于这些特性能否引起游客的注意。文化标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它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仅仅因为环境的原因,民宿印象会变得模糊而不能被住宿者记住。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民宿,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增加被选择的机会。同时,地域文化才能传播到广大消费群体。
  三、乡村民宿设计地域性表达策略
  (一)历史文脉的回归
  受历史文脉的影响,不同时代的建筑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特征。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增强,建筑师们开始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和建筑技巧,对各个时期的传统建筑进行改造或更新。因此,大量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回归人们的视野,使传统建筑技术得以传承。
  传统建筑历史文脉元素的表现是民宿设计中表达当地文化、传承当地文化与发展当地文化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建筑语境中,结合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建筑意图,将传统建筑语境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这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从传统建筑的发展到传统与现代建筑形式的结合,最后通过元素设计符号展现传统建筑的形象。
  (二)自然气候的协调
  民宿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既有相互独立关系,又有相互联系关系。民宿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建筑功能和空间的需要,还要提高建筑空间的灵活性,使建筑环境健康舒适。民宿建造可采用节能建材、乡土材料和可再生建材,着重在民宿建筑的整个寿命内实现成本的有效利用,保护大自然生态,减少环境污染,使建筑可持续发展。
  民宿设计的基础首先是要了解其周边的气候环境条件,然后再对民宿外空间环境进行整体考虑。设计者应通过基地选址、民宿规划、民宿外环境设计和民宿定位设计,使民宿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产生一定的环境微循环。民宿设计的具体位置主要依照当地环境气候、土壤质量、水质、地形和周边环境等各类条件确定,以保持整个生态环境平衡。在民宿建筑设计过程中,规划设计将整个基地的基本生态环境控制在单个建筑的建设范围之外,使整个环境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受到最小的影响,创造合适的建筑微环境。   (三)地域材料的表达
  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建造该建筑的基础条件,建筑物表面最直接有效的表现形式即材料肌理符号呈现。常德的传统建筑大多采用当地的木材、砖石等材料。建筑材料作为建筑与环境联系的载体,可以通过直接使用建筑材料来表达建筑风格,也可以通过材料的肌理来表达建筑设计的情感。为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传统材料在新的建筑方式中表现出来,通过改进材料的施工工艺,不拘泥于传统的建筑方式,使建筑能够体现出新的风格。传统建筑材料依附于其他自然材料的文化记忆和物质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在新的地域环境中的新特点,它们所创造的空间形态也反映了现代生活的特点。
  在民宿的设计中,建筑材料、色彩和立面应与当地房屋基本一致,外观形式和空間尺度延续场地周边建筑的基本格局。形式上应尽量简化,应延续周边建筑的特点,设计上应借鉴当地建筑的语言,使建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四)地域性符号的运用
  民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符号元素体系,民宿的符号元素在建筑形制中得到很好的呈现。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特征通过当地传统建筑符号表达,具备传承和发展的功能。传统符号在设计中的提取和表达需要深入研究,并渗透到设计的各个环节。传统建筑特征的表达可以通过造型、色彩、肌理、图案等各种设计元素表现,找到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加以简化,并将简化后的图形符号运用到民宿设计中。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宿行业在近几年处于一个上升状态,而传统的住宿业只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物质条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见,当前的社会需求发展影响着民宿行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民宿设计现阶段处于发展时期,相关研究者需要更深入地对民宿设计的方式进行研究。
  在民宿地域文化的表达方面,即使空间设计中运用的元素涵盖了传统文化,但不一定代表该地区的地域性,因此,要注意对不同地域进行不同思考。在设计时,不能将其他地区的传统特色照搬到该地区,而是要努力发掘本地区特定的地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地域文化的理解。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生产生活方式和周边环境,给住宿者更深入、更直接的体验。设计者只有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和地域文化,才能全方位、更好地把握设计,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出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现代时尚气息的民宿设计优秀作品方案,还能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促使乡村民宿稳步向前发展。因此,融入地域文化的乡村民宿既能满足现代民宿建筑的功能需求,同时又能彰显当地传统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传统建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7.
  [2]张腾月.地域文化对民宿设计的影响:以河阳村民宿项目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3]张希.乡土文化在民宿中的表达形态:回归与构建[J].闽江学院学报,2016(3):114-121.
  [4]李纳,陈双琪,张静.浅谈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8(17):97.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法治乡村整体建设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法治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为法治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法治必须同行。目前,法治乡村建设依然面临许多困境: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法治方式没有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方式、法律人才缺乏等,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进程。只有发挥法治的独特优势,才能为深入实施乡
摘 要: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著作权法律体系带来诸多冲击。在解决后续具体问题之前,必须先明确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主体资格。目前学界中关于肯定人工智能著作权法定主体地位的观点都有相应的不足。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目前阶段,赋予人工智能著作权法定主体地位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我国著作权法应当继续坚持其作者权体系的立法初衷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立法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保障“人”的权益,否定人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共同致力于党的建设。为确保两者同向、同时发力,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度越来越高,它们互相依存、融合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也越发突出。沈阳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优越,并已取得可喜进展。但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沈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区域合作、夯实产业基础、丰富文化旅游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等领域融合,以及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等方式加以解决。
历史建筑的活化是长期运营的过程,需要将历史建筑融入现代城市与大众的生活中,避免建筑修复后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以澳门氹仔旧城区中的仙女巷16号为例,分析其历史背景和现状,提出历史建筑材料修复的策略和活化利用中可持续运营的建议,从价值提取到主题定位、从业态分析到属性规划,利用品牌打造和可持续运营的策略对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的研究.
摘 要:城市品牌形象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经济活力、文化底蕴、精神品格等的集中呈现,好的城市品牌形象设计能极大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衢州市作为浙江省的四线城市,创新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不仅有助于城市知名度提高,还能促进城市品牌形象推广,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城市多元化发展。针对衢州市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现存问题,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对衢州市城市品牌形象设计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城市品牌形象的国际推广策略
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是辽宁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时代要求。当前,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和问题,未来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民生等领域创新转型发展。应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内生增长动力;强化就业优先,筑牢高质量社会保障网;强化资源型城市生态
摘 要:我国历史如同一部交响曲,古代建筑的美学则是这部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在历史车轮的飞驰之下,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在不断发展与革新,洞穴群居到宅院居所的变革所产生的具有伦理性、功能性和等级性的美学特征展现了人类进步的科学与文明,中国传统建筑作为集思想、艺术与文化于一体的物质载体,站在历史舞台上闪烁着耀眼之光芒。  关键词:古代建筑;美学特征;变革反思  一、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变革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
公安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公安队伍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基于成果的教育理论(OBE理论)主要关注育人成果,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主体,以学生学习成效作为教育全过程的引领和目标导向。目前,全国公安院校在办学特色凝练、多元化育人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修订、课程体系实战化改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基于OBE理论研究公安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以培养满足公安工作实战需要的专业人才为育人基本导向,进一步促进公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