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农村中学初中数学新课改中的教学现状,就课改实践中的教学困惑做了相关思考,并总结了在初中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探索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困惑 思考 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对于我们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少经验,但教训也很深刻。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无效或效率不高的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我们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有幸参与了几次新课程教学的教研活动,各校数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较高,提出了许多教学教研中出现的问题,也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困惑与思考
1、新课程上马较为仓促,教师心理的准备不足。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原有的理论储备,教学方法的储备都不足甚至于没有,特别是心理上的准备没有,以至于许多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给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困难。
2、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基本没有准备。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们从自己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到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几十年来一直接受的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更不用说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多数教师基本上是穿新鞋走老路,个别老师有志于教学改革,但我们基层教师苦于眼界不宽,常常实践的效果不好,影响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3、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不足以驾御教材。农村初中当中大多数数学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数学教育,对于不断变革的数学教材,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适应起来非常困难,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于一些新增内容无法准确的理解,更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
4、对教材意图的认识不够,影响了教师对教材的看法。如对七年级第一章的教学中,上课好象就是学生剪、折、切、截,这哪象上数学课,简直成劳技课了,认为第一章内容没有真正触及到数学知识;还有的教师则感到是否是高中立体几何的下放?怎么又感觉好像“蜻蜒点水”一般,不深不透,不像旧教材那么系统完善。有的教师建议先讲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5、多年来的教学理念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听中学”,没有在“做中学”的习惯,加之现阶段的课程改革才开始,学生有小学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经验,在课堂活动中无所适从,多数时候还是课堂中的观众,没有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也一时无法适应主导者的角色换位,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回答,课学成了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认为数学习是老师的事,他只要认真听就很了,这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越来越差。
二、探索与尝试
我们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本上,在学校小范围内进行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对新教材进行了重新学习和认识。我们对现在用的教材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解读。首先我们认识到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打破了原有的严谨的代数体系、严密的几何逻辑推理等,而是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呈现的。其次我们认识到教材的编写采用(1)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2)“混编”的形式;(3)注重体现“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知识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有特点,教材突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第三,我们认识到素材的呈现方式的变化,知识呈现的方式上有不同,关注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的意识,如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产生的背景。第四,我们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为载体,学习怎样去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理解编者的意图,怎样去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怎样去设计问题情景,怎样去设计数学行动等。学会使用教材,使用教学用书。
2、重新进行系统的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对数学课程进行再认识。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理论学习,解剖每一堂课例,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次理论诊断,方案更新,在实践中提高对课程的认识。
3、加强对学习对象——学生的研究,研究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水平,学习活动经验。我们意识到(1)更为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而不只是纯粹的操作。(2)关注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分数。(3)遵循人的认识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依照逻辑程序展开数学。(4)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而不拒绝数学。(5)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会做练习。(6)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考试分数)。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重新审视数学文化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将科学的数学还原成生活的数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结合相应内容进行数学史实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指导作用。特别注重了活动课的开展,比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进行学生最喜欢的衣服样式调查,学生休闲时间的调查。给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这样让学生逐步亲近了数学。
5、我们特别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每节课都必须有具体的学法指导的目标。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数学学科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课本内容中学生能够阅读、能自学的内容教师不读不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初期学生没有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情况下,老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和自学。学生进行阅读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特别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尊重。尝试用了出声想,收集思考过程中的手稿,进行定期的成果小结,不评水平的高低,只评活动的参与,让学生的交流中自我对思维水平进行评价。(1)突出体验性的学习方式(2)小组合作性学习(3)体现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6、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课堂中我们更多的关注学习活动水平,少关注知识水平;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理性思考,少注重对课堂表面浮华的赞许。
总之,只有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地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去适应学生的学习,积极地改进我们的教学。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方式,还课堂于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多角度的去评价学生,学生的学习都会显得有意义,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才显得轻松。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效率,有效果,有意义,逐步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化。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困惑 思考 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对于我们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少经验,但教训也很深刻。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无效或效率不高的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我们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有幸参与了几次新课程教学的教研活动,各校数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较高,提出了许多教学教研中出现的问题,也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困惑与思考
1、新课程上马较为仓促,教师心理的准备不足。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原有的理论储备,教学方法的储备都不足甚至于没有,特别是心理上的准备没有,以至于许多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给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困难。
2、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基本没有准备。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们从自己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到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几十年来一直接受的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更不用说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多数教师基本上是穿新鞋走老路,个别老师有志于教学改革,但我们基层教师苦于眼界不宽,常常实践的效果不好,影响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3、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不足以驾御教材。农村初中当中大多数数学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数学教育,对于不断变革的数学教材,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适应起来非常困难,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于一些新增内容无法准确的理解,更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
4、对教材意图的认识不够,影响了教师对教材的看法。如对七年级第一章的教学中,上课好象就是学生剪、折、切、截,这哪象上数学课,简直成劳技课了,认为第一章内容没有真正触及到数学知识;还有的教师则感到是否是高中立体几何的下放?怎么又感觉好像“蜻蜒点水”一般,不深不透,不像旧教材那么系统完善。有的教师建议先讲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5、多年来的教学理念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听中学”,没有在“做中学”的习惯,加之现阶段的课程改革才开始,学生有小学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经验,在课堂活动中无所适从,多数时候还是课堂中的观众,没有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也一时无法适应主导者的角色换位,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回答,课学成了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认为数学习是老师的事,他只要认真听就很了,这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越来越差。
二、探索与尝试
我们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本上,在学校小范围内进行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对新教材进行了重新学习和认识。我们对现在用的教材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解读。首先我们认识到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打破了原有的严谨的代数体系、严密的几何逻辑推理等,而是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呈现的。其次我们认识到教材的编写采用(1)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2)“混编”的形式;(3)注重体现“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知识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有特点,教材突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第三,我们认识到素材的呈现方式的变化,知识呈现的方式上有不同,关注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的意识,如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产生的背景。第四,我们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为载体,学习怎样去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理解编者的意图,怎样去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怎样去设计问题情景,怎样去设计数学行动等。学会使用教材,使用教学用书。
2、重新进行系统的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对数学课程进行再认识。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理论学习,解剖每一堂课例,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次理论诊断,方案更新,在实践中提高对课程的认识。
3、加强对学习对象——学生的研究,研究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水平,学习活动经验。我们意识到(1)更为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而不只是纯粹的操作。(2)关注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分数。(3)遵循人的认识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依照逻辑程序展开数学。(4)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而不拒绝数学。(5)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会做练习。(6)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考试分数)。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重新审视数学文化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将科学的数学还原成生活的数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结合相应内容进行数学史实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指导作用。特别注重了活动课的开展,比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进行学生最喜欢的衣服样式调查,学生休闲时间的调查。给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这样让学生逐步亲近了数学。
5、我们特别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每节课都必须有具体的学法指导的目标。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数学学科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课本内容中学生能够阅读、能自学的内容教师不读不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初期学生没有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情况下,老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和自学。学生进行阅读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特别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尊重。尝试用了出声想,收集思考过程中的手稿,进行定期的成果小结,不评水平的高低,只评活动的参与,让学生的交流中自我对思维水平进行评价。(1)突出体验性的学习方式(2)小组合作性学习(3)体现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6、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课堂中我们更多的关注学习活动水平,少关注知识水平;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理性思考,少注重对课堂表面浮华的赞许。
总之,只有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地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去适应学生的学习,积极地改进我们的教学。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方式,还课堂于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多角度的去评价学生,学生的学习都会显得有意义,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才显得轻松。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效率,有效果,有意义,逐步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