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统计控制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空间相关模型和传统方差分析模型对小麦和玉米3个田间试验产量数据进行了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3个试验都显著存在空间变异,空间变异方差占据剩余变异方差的83.5%~70.4%;相对于传统随机完全区组分析法,空间相关模型法效应比较的标准误平均降低18.4%~14.2%,分析相对效率平均为1.50~1.36,因而比区组控制空间变异更有效;不同空间相关模型分析的结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建议利用空间相关模型分析田间试验,并利用Akaike信息准则(AIC)进行最佳空间相关模型选择。
其他文献
对6个光敏感性不同的杂交稻组合在遮光处理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其对逆境的适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通过抽穗期遮光处理(80%遮光率)15d,及恢复自然光照15d后,水稻的产量
通过田间试验及风洞试验,对河西走廊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等4种地表类型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表明,其中冬油菜地表的覆盖度、土壤含水量、起动风速均为最高,分别达95%
土壤干旱引发植物木质部导管发生“空穴化”,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旱生理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检测小麦叶片超声波(AE)信号发射的变化,在田间充分灌水及控水条件下对冬小麦(Trit
为探究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对气候的反应和生态适应性,用2006年和2007年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29点次的田间种植试验资料,将粒重解析为谷粒长、宽、厚和比重4个因子,组建了谷粒
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4的杂交组合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田间试验分别在FACE(CO2浓度约570μmol mol^-1)和对照(CO2浓度约370μmol mol^-1)下,对水稻株
选用西农优30和富优1号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结实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活性氧活力的动态及成熟稻米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高温胁
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旗叶光合特性、蔗糖合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68 kg 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旗叶蒸腾速率提高,
用10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对NCa不育系、保持系和可育F1幼蕾的线粒体RNA进行了Northern检测。结果表明,atp6、atp1、cox1、cox2、cob、rrn5S和rnn26S等7个线粒体基因探针在不育
Pm21具有强抗白粉病特性,位于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6VS)上。染色体分析和白粉病抗性检测表明,Pm21在受体小麦内是稳定遗传的。筛选与Pm21相连锁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白粉病辅助选择育
利用61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中国14个省的44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了SSR分析,并对各省、经度和纬度间的籼稻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地方品种遗传距离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