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角下绘画艺术发展的相对局限性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ju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也与“数字”联姻,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于艺术本身的特性而言,繪画艺术只属于视觉艺术,与音乐、舞蹈、影视、戏剧这类视听艺术相比存在传播单一的局限性。从艺术物化形式来看,绘画是属于静态的艺术,相比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这类动态艺术而言,它自身也存在着视觉效果上的局限性。于艺术创作者而言,绘画艺术中所呈现的思想、情感、观念、态度或者遐想等等汇聚成一个整体后,才呈现在观者的视线里,艺术创作者始终是站在自己作品这道帷幕之后的,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对于创作者来讲,是不能满足其自身对尊重与自信的需要的。于艺术的接受者层面来看,绘画艺术所呈现的艺术,与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等相比,由于其传播形式、内容、视觉效果等层面的不同,相对较难激起观赏者的兴趣。结合时代发展,从艺术的传播层面和人们的艺术消费层面来看,也就不难发现绘画在当今社会下发展的相对局限性了。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艺术创作;艺术消费;艺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094-02
  一、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决定其在当下发展的相对局限性
  传统绘画基本是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物质材料,在纸、木板、纺织物或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可见的形象。绘画作为一种平面的造型艺术,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去塑造三维或四维效果的艺术形态。用图像语言作为绘画艺术的表达介质,就是绘画艺术的图式化表现形式。创作者利用特定的艺术语言,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美学标准绘制艺术作品,传达自身的思想情感。而在符号解读阶段,艺术鉴赏者利用审美意象来感知和领悟艺术作品的美学内涵,对感知的信息与原始信息进行核对,并将整理的信息存储于大脑之中。
  对于呈现的方式而言,绘画艺术是最简单直接的。这是一种视觉艺术,只通过一件完整物像、以直观的“美”引起观者的兴趣,与影视戏曲、戏剧相比而言,绘画艺术不具备动态的演变,不具备情节的直观流露,没有听觉上的刺激,也没有过多的文字语言的阐释,呈现的方式是最直接的,创作者所有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简单的艺术材料绘制在一张画布上,大多数的观赏者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就感悟到其内在的艺术价值。
  当代著名画家何家英先生也曾说:“艺术家应该是孤独的,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光鲜的时髦的人物,我们都是在孤独中进入艺术的世界,而且是痛苦得进去,这是不断追求高度的一种痛苦。”相对于其他的艺术门类,比如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等等,大部分时候,创作者都是通过不同的分工合作去完成一件艺术作品的,然而绘画艺术者,需要独自一个人去完成构思设想以及创作实践。
  二、绘画艺术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分析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所以一幅绘画艺术作品,它首先应是承载了作者全部的思想,呈现了作者的审美个性,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时代风貌。而这些所有还不是这幅艺术作品的全部。一幅绘画艺术作品还得有接受者的参与,被时代所认可的艺术作品大多如此。
  (一)从创作者层面来看——艺术创作心理
  从马斯洛对于人的七个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可见人们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那么对于每位从事艺术活动生产的人们也不例外。
  然而,从事绘画艺术活动的人们和与从事音乐、舞蹈、影视、戏曲、建筑等艺术领域的人在获得马斯洛所讲的尊重的需要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从时间的维度来讲,普遍情况下,从事绘画艺术的人想要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得到社会、学界的尊重与认可,往往要比从事音乐、舞蹈、影视、戏曲、建筑等艺术领域的人要更晚一些。当今社会许多有名的青年艺术家,或者说是从事艺术活动的人,大多都是影视、音乐、舞蹈等这些热门的艺术门类,他们有些十多岁、有些二十多岁就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在绘画艺术领域,这种情况极少。人们都希望用更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更大的利益,很多人希望在自己青春年少之际就能得到更多的地位与尊重。然而绘画艺术从事者是需要大量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以及技法的积累等等,才能画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当今社会绘画界有名的大家基本是年长者。
  其实这一点在新生代的学生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某所学校每学期的艺术节都是学生们展现艺术风采的最佳时机。据调查,这些学生更偏向于表演各种舞台节目,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花时间去画一幅绘画作品。当然这也是符合马斯洛尊重的需要理论,他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这里并不是说绘画作品的创作者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而是由于绘画创作始终扮演着一个幕后角色,相对来说,难以被理解和欣赏。
  (二)从接受者层面来看——艺术消费心理
  美国学者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指出,艺术中的符号“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即那种为语义学家们充分肯定的意义。这些意义以及负载着这些意义的意象都是作为艺术的构造成为进入艺术品的”。正是符号包含了某种信息,才使得接受者能够通过符号感知绘画作品的内容。
  接受者也即是艺术的消费者,而艺术消费是最为重要的审美需求,它是人类精神深处最为珍贵的艺术需求。马斯洛关于需要与动机的这一著名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的需要发展和动机形成的一些规律:就人们对艺术的需要来说,则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前四类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艺术消费领域。同时,在各艺术领域的消费中,人们更多的是会选择听听喜欢的音乐、看看喜欢电影等去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这比选择看看画展或者画画的消费者要多很多。这主要是由于绘画艺术的本质特性决定,因为其呈现形式的单一性,很难快速激起受众的精神愉悦。
其他文献
【摘要】 抗疫楹联是全民抗疫中文化抗疫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在纵向上,实现了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的进一步创新性发展;在横向上,抗疫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全民抗疫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合力。本文试图通过具体分析抗疫楹联的生成机制、特征及其意义,对抗疫楹联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样式形成较为系统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及其现实意义提供具体借鉴。  【关键词】 抗疫楹联;生成机制;特征;意义;创新性发
期刊
【摘要】 继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火,2020年国庆档上映的《姜子牙》又进一步打开了“封神宇宙”的大门。而姜子牙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神话角色,在通过现代化影视改编的过程中,也颠覆了人们对其形象的传统认知。与以往封神题材影视剧中的姜子牙形象对比来看,动画电影《姜子牙》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角色心理转变与成长的刻画也尤为细致,在以反叛与救赎为基调的叙事语境下,《姜子牙》完成了对中国本土化
期刊
【摘要】 在视觉艺术当中,色彩、图形、文字等都能够展现出一种特殊的美学特征,并且这些元素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红色能够带给人一种红红火火、喜庆的美学特点,引发受众的关注;“圆型”均衡、完整、对称的特点,能够多方面展现出自身独特的形式美感,表达特殊的视觉构成韵味;石榴纹样能够展现出一种多子多福的特点,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期待等等。由此,本文以“视觉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分别从视觉艺术
期刊
【摘要】 随着当下影视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速,市场对网剧制作有更为精尖的诉求。《隐秘的角落》作为2020年度现象级网剧,节奏利落,心思缜密,堪称良心国产剧。本文将围绕拉康的“镜像理论”,结合人物在剧中的具体表现,揭示该剧主要人物——朱朝阳的阳光与阴暗双面性格。  【关键词】 精神分析视域;朱朝阳;《隐秘的角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的建造时代、题材内容历来多有争讼。其简略的雕凿手法和长久的漫漶毁损,加之史料记载的不明,导致对某些主像身份的辨识充满臆测性。针对造像事件的规模与地域历史,《后汉书》所述东汉明帝时对故废太子、东海王刘强的祭祀之史实与遗迹,应是最为接近该造像群的对应文献。据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推测该造像群的功能与建造时间,仅可说明其祭祀世俗贵族的本质,至于形象指涉的具体身份则不宜遽然论断
期刊
【摘要】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精华沉淀,提炼并将其融合在现代动画中不仅开拓设计的创作思路,也能引发人们对地域文化基因的再思考。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以挖掘东南亚优秀地域文化为依据进行了有地域特色的好莱坞模式动画电影设计,本文从影片的故事选题构建、人文色彩、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探析一条运用动画语言把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需求相融合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 寻龙传说;地域文化;特色  【中
期刊
【摘要】 云南明末清初的担当,在诗书画的成就上可称“三绝”,人称“滇中第一人”。本文从担当的书画艺术成就上,分析其书画艺术特色。  【关键词】 担当;诗书画“三绝”;滇中第一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102-02  明末清初的云南艺术界诗书画“三绝”“滇中第一人”担当,身处一个朝代更迭的时期,这意味着当时的社
期刊
【摘要】 媒体融合背景下,音乐广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主动革新图存,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本文对音乐广播面临的挑战和融合发展的策略展开了研究,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关键词】 媒体融合;音乐广播;品牌设计;互动融合;突出特色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104-02  2014年,中
期刊
【摘要】 故宫(旧称紫禁城)建成于1420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至今已收藏了一百八十万余件文物,是我国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随着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的不断扩大,游客的参观范围也从中轴线逐渐扩展到了全院面积的80%,游客可以走进更多经过修缮后的院落和宫殿,更加贴近地参观和了解每一座宫殿,感受故宫各处所呈现出历史文化氛围。近几年,故宫博物院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作为
期刊
【摘要】 融媒体作为传媒领域的前沿阵地,与人民生活联系紧密。嫩江流域作为满族聚居地之一,形成了繁荣的满民族文化,所产生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民族文化瑰宝。借助融媒体多元化功效,有助于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推广传播提供新策略新启示。  【关键词】 嫩江流域;满族;非遗;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