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们为何不愿炒人

来源 :国际公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一个迄今不知道是谁、只知道叫塞拉的得克萨斯女孩在Twitter上发了一条推文:“噢,我明天就要开始这份烂工作了”,后面打了6个大拇指向下的表情符号。
  有人将这条推文转给刚刚雇佣了这名女孩的比萨店经理看,后者回复了一条:“那么……你今天不用开始这份烂工作了!我刚刚解雇你了!祝福你没有钱、没有工作的生活好运!”
  从网上的回应来看,25岁以下的人大多将塞拉视为英雄。她行使了自己言论自由的权利。她并没有提到那家比萨店的名字,所以经理为这事儿解雇她简直太过分了。25岁以上的人大多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塞拉做事就像一个宠坏了的孩子,被解雇是自作自受。
  然而双方都认为,还没有上班就被炒掉相当不同寻常。Twitter似乎永久地改变了我们工作的方式。
  但仔细想想,Twitter什么也没改变,它只不过是略微加快了事情的发展进程,这完全是件好事。
  在过去,这名女孩很可能会在对顾客大吼大叫之后才被解雇。该公司受益于防患于未然,塞拉的准同事们也会受益,因为没有人喜欢与还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事就已经抱怨上了的人共事。甚至是那名女孩也会受益(不仅是短暂地出了一次名),因为她不用干那份她自己断定会很讨厌的工作了。
  这名经理的推文唯一错误的地方在于它不得体。当时出现这种局面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招聘了不合适的人,在解雇她的时候,他本应承认自己招错了人,说声对不起。
  所有经理(即便经验丰富的那些)都会经常招到一些不可救药的员工。鉴于在人们开始工作之前很难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这并不令人意外。真正令人意外的是经理们迟迟不愿出手裁掉这些不合适的员工。经理们推迟出手有3个充分的理由:他们总是善意地认为,这个人将会改变(他们几乎永远也不会改变);他们不愿承认自己选错了人;以及他们害怕面对被迫解雇他人带来的不愉快。
  上周,我遇到了一位知名的前首席执行官,他因招聘了英国一些最成功的首席执行官而广受赞誉。他告诉我,他不比其他人更擅长选人——他选择的每5个人当中,1个非常出色,3个还不错,还有1个很糟糕。他夸耀称,他擅长的事情是迅速开掉那些不合适的人。
  他最自豪的时刻是在一位高管上任仅一天后就炒了他。在这位高管入职后的数小时内,前往这位首席执行官办公室抱怨这位新任高管工作方式粗暴的人络绎不绝。到下午茶时间,这位首席执行官采取了行动,告诉那位高管自己犯了个错误,表示道歉,然后让他拿上一些钱走人。随后双方都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那个时候没有Twitter,没有新闻报道,也没有人大惊小怪。
  当事情出错的时候,立即明白过来的不仅仅是雇主。我的一位熟人最近被猎头挖角,得到了一份新工作,薪水几乎涨了一倍。到上班第一天结束的时候,他发现同事、工作氛围以及整体环境的压力他都不喜欢。第二天上午,他辞了职,当天下午就回去找自己的老东家了。
  我不是说所有人都应该一遇到困难就辞掉新工作,也不是说所有令人失望的新人都应该被立即辞退。我只是说,当新人严重不适合这份工作的时候——这种情形出现得比你认为的要多——多快解聘都不为过。我认识的一个人在两年前受聘担任首席执行官。他接受了6位高管的面试,所有人都很满意,认为他聪明、拥有战略思维,看上去还很开朗、随和。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个糟糕至极的人选。他非常傲慢,所有下属都讨厌他。一年后这位高管才被解聘,但那时他已经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当初有人问过这位首席执行官的个人助理——这位助理从接待到面试一路陪同着他——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当时她带这位首席执行官进电梯的时候,后者没有正眼看她,对她的客套几乎没有回应。她当时就知道这人不合适。
其他文献
信息和社交水乳交融,生活和生意日渐一体,线上和线下穿越成瘾,陌生人之间结成新社群部落,我们正迎来一个崇尚共融共生共享的人类共同体时代  凯文·凯利(KK)在21年前出版的《失控》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能不服的是,书中的很多预言式的表述,像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协作、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都在今天一一成为现实。当然,在笔者看来,更有启发性的在于,KK的那些真知灼见不是碎片化现象级的
期刊
汽车品牌擅长在品牌slogan上讲情感,到了产品slogan上还要继续讲情感,以至于很多产品的slogan都陷入一种表达品牌自身而不是说服消费者的怪圈  从长安福特的“进无止境”,到东风本田的“越,无止境”;从奔驰新C的“Game Changer驾驭改变”,到捷豹XE的“The Game Changer拥‘豹’改变”。这些品牌和产品的slogan口号终于越整越像了。  对于患有“创新综合症”的营销
期刊
这个结论听上去很残酷,其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之路。企业的每一位领导和员工,都要用契约信用在法治的框架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分工合作为企业控制成本,创造利润,也为自己增加收入  没错,就是这个题目:公司不是你的家。许多人会诧异,我们一贯倡导的把公司当成自己家的企业文化难道要改弦易辙了吗?我们不再是兄弟姐妹了?  是的,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公司与家的不同,以及在经济新常态下公司的治理宗旨。  首先
期刊
在信息爆炸和自由表达的今天,信息不对称越来越没有市场了。这也让既有的一些信息披露策略开始失灵。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清算师。那些试图蒙混过关或混淆视听的信息,很容易被即刻清算,从而自损声誉。  前段时间涌现了一个典型案例。一条试图让人们膜拜工匠精神的微博,举了奔驰车标工厂的例子。该微博声称,出产奔驰车标的工厂仅有40名员工,为了践行工匠精神,企业并没有引进机器设备,全靠手工打造。乍看之下,这
期刊
Nowadays, the interest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 twist complicatedl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unlimited division of market budget, share of PR practitioner depends on the size of indus
期刊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是新闻发言人得体表现的重要保证。那种平时不练,把重要“露脸”机会当作第一次“演练”并奢望成功的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  随着李克强总理3月15日新闻发布会的结束,一年一度的开年“大戏”两会也正式闭幕。  两会自3月3日始至3月15日止,历时12天,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共计15场。分别是政协新闻发布会、人大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记者会、财政部记者会、农业部记者会、商务部记者会、环保部记者
期刊
新的品牌锻造矩阵打法的精髓在于,将核心故事、传播渠道和传播打法,按要素列成矩阵,根据传播目的和舆论热点的需要,形成立体传播  苹果Apple Watch刚刚发布,杜蕾斯官微等一些品牌推广奇葩,几乎同步就借着“可穿戴设备”的噱头,又分享了苹果的风头。同步互动热点,表现手法多样,脑洞大开又能万法归宗,移动互联时代段子手们锻造品牌的新打法,正渐渐自成体系。  我们叫它移动互联时代新的品牌锻造矩阵。它包括
期刊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信息共通”,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达成上述目的的必备条件  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自然成为今年两会委员及舆论热议的话题。但显然,对“一带一路”战略也有不同的解读甚至误读。比如,在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举办的
期刊
将近一半的德国企业活跃在社交网站上,尤其是脸书Facebook(也有根据英文读音的搞笑译法“非死不可”)。对众多的企业来说,一个社交媒体的时代似乎正在到来。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德国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德国信息经济、电信和新媒体行业协会(Bitkom)一份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该协会对70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一半的企业已经在社交网站登场,另有15%的企业正在准备或计划在社交媒体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株式会社日本”这句话在世界经济界很流行。但如果把国家比喻成株式会社的话,最近名副其实的国家就是中国。  中国持续了10多年平均8%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美元。如果和企业一样用“增长与利润”的尺度进行评价,可以说是成果辉煌。在军事、外交、文化艺术、科学、体育等方面,中国的地位也迅速得到提升,现在中国已然成为能与美国比肩的G2国家。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成功地经营着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