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荷塘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的荷塘,蓬蓬勃勃,兴兴旺旺。八月的荷塘,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八月的荷塘,馨香醉人,美不胜收。
  当你带着一份虔诚,带着一份期盼,带着一份希冀,朝你心存神往的圣地走去时,在你还没来到她的身边,一股淡淡的只有在荷塘里才会有的清香,就伴随着柔和的轻风,迎面朝你热情地扑来,欣然的密不可透地将你全身紧紧包裹。沁入你的心肺,渗入你的血脉,让你禁不住就醉在了她一片充满柔情的芳香之中!
  当你真的来到了她的身边,她送给你的第一印象不仅仅是她的靓丽和妩媚,更是她家族的蓬勃发达、繁荣兴旺的那股气势!当你站在她的面前,你仿佛看到朝阳升起时带给你的那种活力与希望;当你站在她的面前,不管你是如何的神清气定,她都会给你的灵魂带来情不自禁的冲击与震撼!
  放眼望去,满塘的荷叶,层层叠叠,密密集集,比肩相依,拥拥挤挤,满塘盈盈满满的绿色仿佛就要溢出池塘。风起时,她们摇曳着亭亭的腰肢,恰似瑶池盛会上群仙子翩然的婀娜舞姿。顿时,池塘里荡起层层柔绵的绿浪。
  而在这满布的绿色里,星星般点缀着或红或白的荷花,把荷塘装点得既素洁又赏心悦目,既美丽动人又典雅大方,给人一种清新高雅华贵的美。面对着这样的景色,你的思绪会如同过滤了一般的清纯明晰,轻松愉悦;面对着这样的景色,你会感到如同脱离了浑浊的尘世,置身于澄明的仙境一般,让你释然超脱;面对着这样的景色,你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对人间无限眷恋和对生命百倍珍惜情感。
  更有那容颜衰老的残荷,基本上失去了绿的滋润,整个儿一片枯黄。叶面也千疮百孔、破残不堪。有的尚在枝茎上飘摇凋零,有的却已折腰,垂下了她那也曾有过容光焕发而今却惨不忍睹的面容。虽然她们的处境如此悲切,如此凄凉,但并不见她们有丝毫的悲哀。君不见,她们在微风中,用老态跚蹒的舞步,镇定自如地向她们心爱的子孙做最后的一次告别?!君不见,折腰的残荷,头颅虽已垂下,表情依然是那样的宁静安祥?!她们为自己也曾有过的风光而知足,她们为生死都与大家庭相随而如意,她们为能在去后用自己的残骸给家族的繁衍奉献出一份力量而自豪!残荷是悲凉的,但也是美丽的。她的美,不是那种娇艳的容颜,而是那悲壮的情怀;她的美,不是悦其目的艳丽,而是能震撼人们心灵的那份感动!残荷的美是一种别样的美——凄美!而这种美,只有用豁达的胸怀,用高尚的情操,并用心灵与她交流,去感悟,才有缘欣赏得到,而满怀自私,心胸狭窄,走马观花粗心大意的人,是无法与她相识相知的。
  更美的还有那形色各异的荷花。
  在蓬勃翠绿的荷叶的衬托下,晶莹洁白与鲜艳如胭的荷花显得格外醒目。那如玉的白莲,白得是那样纯净,那样高雅,那样的神圣。而如胭似霞的红莲,又红得那样的柔和,那样的自然。她们就像是上苍派遣来的天使,奉旨给人们送来热情、喜庆、美丽和希望!
  荷花的形态也因生长期的长短不同而各异。
  花瓣紧裹呈桃状的花苞,恰似懵懂无知的婴幼儿,全然不知自己美的所在,更没有半点炫耀显摆,把一份人人景仰的美丽紧紧收藏。她们亭立在荷叶的簇拥里,只是一味的尽情享受着那份被关注宠爱的温暖。微风过去,她们摇晃着精明的小脑袋,显露出一份憨厚与天真!
  那花瓣挺拔、花色鲜艳夺目的荷花透出的是精力旺盛,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美。她们正当青春好年华,是这儿名副其实的主角,是这里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她们不娇媚做作,坦然直率,引千人驻足,召万人回眸,把一份惊世骇俗动人心魄的美,大大方方平和沉稳地奉献给所有来往的行人。
  更有那虽已盛开的花朵,只因久经风雨的洗礼,而今已失去了往日的韶华,花瓣也没了昔日的张力,显露出几份苍老和松弛,但那扇开的花瓣,极像母亲温柔的手,更富关爱与温柔。遮风挡雨,拥抱轻抚,把那鲜嫩纯黄的娇小莲蓬柔柔地百般呵护。这小小的莲蓬,最大的也不过拇指大小,却已初具雏形,呈娇嫩的鹅黄。纯纯的、艳艳的,有宝石般的光泽,有玉般的晶莹,就像肢体如藕节般光滑饱满的婴儿一般,招人疼爱,惹人羡慕。她们心安理得地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尽情享受母爱的那份温暖。
  当这些质嫩色黄的小莲蓬一天天慢慢长大,色泽也从鹅黄逐渐转为绿色。此时,一直如母亲的双手般精心呵护她的花瓣,却已衰老得容颜尽失,体力也衰竭得再也无力宠爱自己心爱的宝宝,干枯疲软的垂了下来,如挂在悬崖边的遇难者,在风中摇曳着,飘荡着,做着无望的努力与挣扎。直到有一天,她疲惫得再也无力悬挂住自己瘦小干瘪的肢体,只得与爱子做最后一次的吻别,哀情随风而去!
  小莲蓬们离开了妈妈,开始品尝有生以来第一次没有人呵护的孤独。她们徜徉在母爱的回忆里,沉浸在与爱母重逢的希冀之中。她们经雨晴,度夜昼,一天天从幼稚走向成熟。个儿也由鸽蛋般小逐渐成长为向拳头般大,肤色也由浅绿转为青绿。她们个头虽然大小有别,却都在竭尽全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用自己全部的爱心与养份,去孕育腹中新的生命。她们星星般簇拥在八月的荷塘里,尽情感受大家族的那一份甜美的温馨,也为大家庭增添一份别样的风情!
  成熟是生命追求的目标,也是生命的一道槛。成熟的莲蓬开始出现了衰老的痕迹,虽然她们腹中的莲子个个光泽润滑,充盈饱满,可她们自己的肌肤因绿色的减退。养份的丢失而露出了灰褐的老痕。随着时间的推移,肤色越来越晦暗,皮肤也越来越干枯,皱纹更是日见变密加深。她们心里明白已经走到了何种程度的生命里程,可在她们的脸上却找不到半点悲伤与绝望。看啊,她们在八月的荷塘里,脸上虽然憔悴枯黄,露出的却是遍布的豁达与乐观;肌肤虽然皱密纹深,可显示出的是那般知足与宁静。她们为已经得到了的而满足,也为曾经做出的付出而心安,更为自己能参与生命的里程,并在其中展示与奉献自己的一份美丽而骄傲!
其他文献
2007上海国际健康大会即将于12月6日~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该会展自筹办以来,以其全新的理念和高远的视角获得了国内外政府机构、健康推进机构、研究院所、大学、企业等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参与。健康大会由“论坛”和“展览”两部分组成。“论坛”板块有“国际健康大会”和六个专题分会(“公众营养、运动与健康”、“营养与慢病防治”、“精神健康”、“健康产业”、“中医药国际合作与创新”和“院士论坛”)组成。到目
期刊
全球ISG(全称International Sommelier Guild国际侍酒师协会)是全球最顶级最权威的侍酒师教育机构,也是唯一被美国教育部承认的侍酒师文凭颁发机构。26年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成立,并在全球60多个城市设有分校,所培养的侍酒师遍布美国、欧洲的顶级餐厅和五星级酒店,是餐饮行业最为抢手的人才。  逸香作为中国领先的葡萄酒培训公司,几年前就看到了迅速崛起的中国目前正严重缺乏这类人才,
期刊
今天,我们采食蕨,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绿色食品来品尝,而很少有人想到在困难的年月里,蕨还是人们度荒的食物。我的老家在湘西南的一个偏僻山野之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缺衣少食,每到青黄不接的春荒时节,贫困和饥饿,就会让父老乡亲们涌进深山沟壑去采集蕨菜、挖蕨根,用蕨来填补肚皮。于是,在当时,蕨就成了我们那个边远山区山民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粮。  每年初春,是采蕨菜的最佳时节,蓬蓬勃勃生长的蕨菜,装点着
期刊
中秋芋艿    中秋节到了,吃芋艿的事——套用一句媒体常用语“浮出水面”。  芋艿性寒,宽肠胃、养肌肤、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是好东西,据说荔浦芋头在清朝时期还是贡品。上海的菜场芋头少见,芋艿倒是一年四季都有。毛芋艿其貌不扬,聪明的菜贩子动手除毛,让所谓的“红梗芋艿”露出玫瑰色脑门,整齐排列,颇可爱。  平日里最容易做的是把毛芋艿洗干净了扔在水里煮,放点盐,煮到用筷子很容易戳进去就好了,捞出来晾干剥皮
期刊
从来认为,保姆不是个问题,我们也没有为这操心过。掰下手指,这大半辈子,我和先生家里与我们一起生活过的保姆,就这么五六个。小时候帮我洗过澡的彩珍阿婆,婆媳俩都在我们程家做,媳妇管烧饭,彩珍阿婆里外一把抓。1949年祖父母与我们一家三代去香港,也将她带了一起去,直到后来她七老八十,仍住在祖父母在上海的房子里,帮他们看房子,每月照给她工资,70年代以87岁去世。彩珍阿婆一世俭节,又因一应吃住都由我们程家
期刊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有这样的感叹:虽然自己已经增加了锻炼次数、补足了睡眠时间、搭配了丰富的饮食,可疲劳还是照例前来报到。这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体内的营养被“窃贼”偷走了。那么,是谁在扮演营养“窃贼”这个角色呢?    电脑“偷”走维生素A  原因解析:连续看电脑工作3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就会缺乏维生素A,因为它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  专家忠告:服用复合维生素,既能补充失去的维生素A,又可提供维生
期刊
念大学的时候看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读到“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厨房”一句,心里充满敬佩之情,能喜欢上厨房的女人,必定是有着生活热情、庖厨美德和奉献精神的。她忍得油烟,耐得寂寞。在家人睡觉的时候她提前起床备早餐;在丈夫、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她独自忙碌做晚饭。她每次下厨总是想到丈夫的口味和孩子的喜好而忽略自己;她轻车熟路不一会工夫就弄出几菜几汤,全家喜爱。她的付出被别人看来司空见惯、
期刊
如果你是一名外乡人,来到湘北的湘阴和汨罗两县,当地人会热情地招呼你:“进来吃杯茶吧!”把喝茶说成“吃茶”,你或许会惊讶主人的用词,然而,在当地人看来,确实是“吃”茶。当地用来待客的姜盐豆子芝麻茶(亦称“姜盐豆子茶”),茶中有姜、盐、豆子(或花生)、芝麻等,捧杯一饮,口中软硬兼有,满嘴生香,非张口大嚼不能下咽,可见“吃”字用到此处之贴切。  姜盐豆子茶,在当地流传的历史,据说已有千年。相传南宋年间,
期刊
月亮走,我也走,  我送阿哥到田头……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许多人会唱的民歌,而这首民歌就是来自传统的中秋“走月亮”风俗。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转动;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不过,距地球也有38万公里。明月当空,如你仰望着一轮明月,迎着她走时,你一定会感觉到——月亮始终在你的前面,引领你前进,而中秋日迎着明月走被叫做“走月亮”,并被赋予了特殊的风俗意义。  “走月亮”也讲做“踏月”
期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月光皎洁的中秋之夜,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宋词中不乏咏中秋的佳作。其中尤以苏氏兄弟(苏轼、苏辙)的两首中秋词最为著名。现在,我们不妨把这两首词翻出来,一边赏月,一边赏词,岂不乐哉?  我们先来欣赏哥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