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精神之歌(朗诵诗)

来源 :含笑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
  在多情的秋风吹来的时候
  硕果结满了边陲大地上的西畴
  台地上的苞谷闪着金黄色的灿烂
  绿洲上的稻谷低下了沉甸甸的穗头
  果园的柑橘铺开了美丽的红霞
  丰收的板栗张开了甜蜜的笑口
  大地的主人举起幸福的金杯
  壮家的女儿放开了嘹亮的歌喉
  彝家的阿哥跳起了欢乐的“打歌”
  苗家的芦笙吹奏着又一个金色的丰收
  昨天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娘
  望着门前沉甸甸的金秋
  知心的话儿涌上心头
  西畴啊西畴,
  三十年攻坚前赴后继
  新的时代又创造了新的锦绣
  怎能忘啊怎能忘
  土地贫瘠人贫穷
  石漠化土地上苦苦争斗
  一
  昨天的西疇啊
  满地的沙子
  满坡的荒草
  遍山的石头
  不长庄稼
  不开鲜花
  小雨石沙走
  大雨泥石流
  春播一箩种
  秋收一小口
  山坡占了全县面积百分之九十九
  石漠化严重的西畴县啊
  人没半亩好地
  石窝里边还是石头
  穷山穷水穷苦人
  苦荞苞谷中的温饱也难求
  国外生态专家望着石坡石地
  留下一句话
  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西畴
  西畴人尽快搬家朝山外走
  共产党关怀着挣扎在石漠滩上的西畴人
  易地搬迁,把蓝图绘就
  建好了新家迎接西畴儿女
  良田果园,水渠悠悠
  土生土长的西畴人啊
  石窝石坡石山上
  也有他们难舍的乡愁
  一句知心的话儿飞出口
  党的恩情铭记在心头
  西畴人最听党的话
  一心一意跟党走
  国家有困难
  西畴人也要为国家来分忧
  再苦再难
  也不能坐等享受
  山河破了重新修
  改变贫困靠奋斗
  攻坚克难治理荒山石漠化
  就用西畴人一双双勤劳的手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苦熬不如苦干,搬家不如搬石头”
  听党的话
  跟着党走
  党和西畴儿女心连心
  时任县委书记郑清宽和县长刘华荣
  既当指挥员
  指点山河把一幅新西畴的蓝图绘就
  又是哪里困难哪里上的普通一兵
  背着斗笠,卷起裤脚,精神抖擞
  亲临第一线
  参加改变西畴人命运的伟大战斗
  从此后
  多少西畴优秀儿女
  汇成了改天换地的滚滚洪流
  二
  站在30年后的今天
  当年向石漠化宣战的突击队员
  已是一头银发,沧桑满脸
  讲起昨天向石漠化宣战的故事
  仍是满腔激情,豪气冲天
  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冬天
  蚌谷乡的王廷位  赵文和  刘廷荣
  紧握铁拳
  指向顽石成堆的摸石谷
  300多名木者村的庄稼汉
  个个都像去炸碉堡的突击队员
  一声呐喊
  把炸药的引线点燃
  新年前摸石谷惊天动地的炮声
  传来了向石漠化开战的伟大宣言
  苦战  苦战
  实干  实干
  夜以继日,日日相连
  那是惊天动地的105天
  那是创造奇迹的105天
  开创出的田园像棋盘
  开创出的台地连接云天
  3600多亩的田地
  不知凝聚着多少西畴人的血汗
  植树造林,构筑绿色的长城
  把石漠化的荒地变成绿水青山
  用苦干的行动甩掉了“口袋村”
  用苦干的壮举向命运挑战
  用挺直的脊梁撑起一片精神的高山
  站立在这座精神高地的英雄儿女
  有陆会芳这样的壮族女人
  ——敢于奋飞的“带头雁”
  她走进全国党代会的庄严会堂
  把西畴人的精神风貌展现
  有在被石漠化困住的穷山村江龙
  干出小康的刘超仁
  他带领村民翻江倒海
  牵着江龙重新出山
  石窝沙滩变绿洲
  建起了如诗如画的美丽家园
  有在岩头村的悬崖峭壁上
  修路进村的李华明
  扶贫扶志  脱贫梦圆
  他还在云雾山中的悬崖峭壁上
  镌刻上闪耀着西畴精神的两个大字
  ——实干
  他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脱贫先进模范”
  故事里的西畴县
  四名西畴老愚公不畏大山把路拦
  不怕山高石头硬
  他们的意志比石头更坚
  一锤一锤敲掉拦路的石山
  用了整整6年的时间
  一条大路从村民的心上
  一直通向脱贫致富的美好家园   在西疇的精神高地上
  还屹立着被誉为“拼命三娘”的女共产党员谢成芬
  信仰坚定,意志无比刚强
  带领村民脱贫,勇斗癌魔出奇迹
  用生命把精神的旗帜展现
  新的时代送来新的力量
  西畴精神又添新的风范
  脱贫攻坚的战斗
  弘扬着的西畴精神
  苦干实干加上扶志中的巧干
  绿水青山连着金山银山
  7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西畴的山上种植中草药
  也建造了一个致富的生态花园
  青山上悠扬的牧歌
  唱响了一代年轻人青春的奉献
  生长在森林中的活化石华盖木
  它用不朽的年轮
  记载着西畴精神的壮丽诗篇
  炸石造地已达10多万亩
  还把25万亩的石窝荒坡
  改造成了绿洲良田
  近百万亩的森林覆盖着西畴山河
  石漠山川上盛开着的鲜花无比灿烂
  鸟儿们飞来欢乐庆祝
  放声歌唱着这如诗如画的生态乐园
  畴阳河流不尽的碧波
  映照着西畴人的美好形象
  文明  团结  进步
  富裕  和谐  友善
  爱国爱家,幸福美满
  为了明天,还要艰苦奋斗
  前赴后继继续攻坚
  一步一个脚印向前
  让西畴精神的伟大旗帜
  飘扬在边疆大地
  永远、永远……
  不是尾声
  过了眼前这个丰硕的秋天
  很快就要迎来那个伟大的庆典
  我们亲爱的母亲——中国共产党
  100周年诞辰就在明年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还是一名共和国的普通公民
  我们献给母亲生日的礼物
  就是把西畴精神发扬光大
  用西畴精神打赢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
  要让西畴精神的鲜花
  盛开在祖国辽阔的大地  延绵的峡谷高山
  党和人民呼吸与共,心心相连
  学习西畴精神,弘扬西畴精神
  中共云南省委的一个决定、一个号召
  传遍了彩云之南
  深入到各族人民的心坎
  化成了脱贫攻坚的行动
  从乌蒙山到金沙江畔
  从小凉山泸沽湖到香格里拉草原
  西畴精神正在云岭开花结果
  脱贫奔小康的捷报不断频传
  看如今
  西畴精神已成为一面不忘初心的旗帜
  带着我们登上南湖的那艘红船
  乘风破浪,不畏艰险
  奋勇前进,越过激流险滩
  西畴精神引领我们走进井冈山
  共和国的摇篮
  延安的窑洞
  西柏坡的平房
  天安门的庆典
  把每一次的走进
  都化成一次不忘初心的起点
  跟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为了人民的幸福
  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还要艰苦奋斗
  还要攻坚克难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永不停步
  没有终点
  永远向前
  向前  向前……
其他文献
一  是因为您的主义  让  我们仰望  是因为您的伟业  让  我们仰望  一百年  只是历史的一瞬  但  却又是那样  风生水起 灿烂辉煌  我知道  您是为神圣的使命而生  您是为崇高的理想而来  您是要  给这个世界  带来公平与正义  您是要  拯救积贫积弱的国家  和她  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人民  您没有食言  您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  您把  您的纲领 思想 与路线  都成就
期刊
在这苍茫的人世  我们喜欢了什么  就接受了什么  我们接受了什么  就会依赖什么  我们依赖什么  最終会失去什么  在栖霞古寺  比我来得更早的,是那个  叫明僧绍的人。从南齐开始  他就一直在这里,侍弄这些  瘦石,清泉。他给草木命名  为流浪的明月清风,找到归宿  比我起得更早的,是那个  叫佛陀的人。在第一缕晨光里  他以钟声唤醒飞鸟;让草木们  用朝露濯洗内心,替一只饥渴的蝼蚁  清扫
期刊
截取汹涌的大江中最斯文的一段  1  千山万水脚下  只是一次不慎闯入  我已没有退路  幸运成为一株水草  我才敢说:我懂你  哺育之恩在风中往返  让形如弹丸的种子,准确地击打  每一个路过的脚步  即使孤独一人,从此不会落单  顺其势,与撒尼的宗脉同行  我最先听到草长莺飞  而不是看到,信不信由你  花粉的势力轮回  树成就了林,林成就了山  水的灵感,成就了人间烟火  2  开始的村庄并
期刊
民艺复兴,眼下被当作一个口号提出来,《碧山》还为我们绘制了一份中国民艺复兴的地图,大小组织机构,或公益,或商业平台,都在积极促成民艺项目。诸多明星设计师们,也纷纷加入这个鼓舞人心的复兴行列,在传统民艺中汲取养分,再用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商业的运作方式,将民艺重新推出。也有人质疑,价值不菲的新民艺作品,还是我们的民艺吗?民艺应该被放在博物馆还是商场?什么才是民艺复兴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黄永松 
期刊
麻栗坡的僻远闭塞和驰名度同样令人吃惊——这个位于亚热带山岳丛林地的边境小县,虽然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但或许是此间山水少了几分妩媚娇柔的仪态,抑或是这片丘陵山地算不上富庶丰饶。总之,是与惯常认知中那些鱼米之乡的南方描述相去甚远。所以,人们提及麻栗坡时,都不将其称为南方,而只是谓之南疆。  “名山风雨百年心”。处于云贵高原的麻栗坡四周皆山,八方为峰。但是,放眼这些山山岭岭,总是让人联想起雄伟长城的垛堞箭
期刊
这一两年,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民宿”这个字眼正在频繁被提及,不可否认,它已经慢慢成为了在乡建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中炙手可热的一环,民宿显然是一个资本较为容易进入乡村市场的选择。在较低的准入门槛、不完备的法律规范、以及越来越大的乡村旅游市场的背后,是高低不一的定价、水准不一的服务态度、五花八门的沙龙论坛、以及分贝不一的口号——有人说回归乡村,有人则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中
期刊
已故著名诗人顾城曾说:“我认为大诗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灵魂,一个永远醒着、微笑而痛苦的灵魂,一个注视着酒杯、万物的反光和自身的灵魂,一个在河岸上注视着血液、思想、情感的灵魂,一个为爱驱动,与光同在的灵魂,在一层又一层物象的幻影中前进。他无所知又全知,他无所求又尽求,他全知所以微笑,他尽求所以痛苦。”通读了李红林的诗,我才发现,他在诗歌中所追求和倡导的诗性与诗意,正是顾城所说的“灵魂”所指。  李红
期刊
1  爷爷经常仰天长叹,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在战斗中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也可以陪伴那些和我一起历经生死的战友们了……  爷爷说这话儿的时候,我还在外面玩泥巴。雨后的泥巴松松软软的,可以捏成各种我想捏的东西,小人儿,小鸟儿,小狗儿……它们或是站立,或是平放在泥土上,都经过我的手的操作,生动的活灵活现地排着列队在做着展示。空气也是舒坦的,我藏在郁郁葱葱的菜地与一棵橘子树之间,那些叶片上,还滴落
期刊
2018年丘北舍得乡的冬天寒风冷凛,这个寒冷的季节,令人有些伤感。因为一位扶贫干部的突然离世,白皑皑的浓雾,变得十分的凝重。尚未告别贫困,他却永远地倒在扶贫路上,永远地离开他深爱的壮乡苗岭、彝村瑶寨……  2018年12月13日14时45分,舍得高山狂风呜咽。文山广播电视台下乡扶贫干部田旭,在扶贫工作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享年56岁,病逝在他无法割舍的寒冬扶贫山路之
期刊
木者村:写在四百亩台地上的一首诗篇  遍布的艰难,曾以石头的形式牢牢盘亘  与这些沉重的石头较劲,  仿佛是徒劳无功的自虐  仿佛得到的回馈,只能是又咸又涩的叹息  木者村横下心来,用土炸药喊出宣言  让石头滚开,辟出一片台地  用于种植玉米、杜仲、核桃,以及  与这些作物一样茁壮的希冀  那些结出的果实,  分明就是渐次饱满的颂词  把铺展的梦境丰盈  四百亩开阔的意境里,  足够书写一声声惊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