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企业知识积累浅析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是知识积累的集合体。知识积累可以使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企业在知识积累方面的优势与集群企业知识积累的过程,并以提高竞争优势为导向,构建了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联盟知识积累的框架。
  关键词:产业集群 知识积累 知识联盟
  
  Industry colony enterpris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brief analysis
  Tang Jinquan
  Abstract:The enterprise is the aggregate which the knowledge accumulates.The knowledge accumulates may cause the industrial colony competitive advantage further to promote.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industrial colony enterprise the process which accumulates in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spect superiority and the colony enterprise knowledge,and take enhance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s the guidance,has constructed the frame which the industrial colony,the enterprise knowledge alliance,the knowledge accumulate.
  Keywords:The industrial colonyKnowledge accumulatesKnowledge alliance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35-03
  
  1.知识积累的内涵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当前企业发展的趋势与新现象日新月异,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知识积累的组织(或知识的集合体)而非仅仅是交易费用节约的组织(契约的集合体),它代表了对企业的重新理解,在当前研究企业的理论界,这个理解与分析角度已开始受到极大的关注。当把企业视为知识积累的集合体时,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知识积累与协调机制,造成了不同企业之间所积累的知识具有较大差异性,进而决定了企业之间不同的知识优势。
  著名经济学家彭罗斯(Penrose,1959)[1]在其《企业成长理论》的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企业知识积累的概念,她认为企业的成长速度受到企业内部知识增长的限制,并且从企业管理资源理论的角度论述了以上观点,但是没有明确地分析企业如何进行企业知识积累这一问题。最早提出通过学习积累知识的思想来源于阿罗(Arrow,1962)[2]的“干中学”,他认为技术进步是人们不断从其环境中学习的结果。罗森伯格(Rosenberg,1982)[3]则提出“用中学”,指出企业知识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即新的知识创造是逐渐的、持续的和不断精细化的过程,任何新技术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检验和适应。
  从知识转化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构成了企业积累知识的全部过程。彭罗斯(1959)[4]认为,企业的知识积累是外部知识内在化,即正式的显性知识转化为非正式隐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内在化节约了企业稀缺的管理资源,为企业的成长和扩张提供了可能。而马歇尔(Marshall,1920)[5]则主张,企业新知识的产生是非正式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正式的显性知识的过程。他强调,机器替代劳动力的前提是把以隐性知识为基础的复杂工作转化为以正式显性知识为基础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的过程。野中郁次郎[6]指出新知识总是来源于个体,个体知识能否转化为对整体有价值的组织知识是企业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关键,他提出了SECI知识转化模型(如图4-1)。
  这个模型把知识的自我增值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指出了企业知识能力的积累,主要是从隐性转变成为显性和从显性转变成为隐性两种不同的过程,从隐性知识转变成为显性知识是以知识创新为主,将创新商业化并获得利润的过程,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是企业内生性的成长并获得能力的过程。任何企业对知识的积累都是由隐性转变为显性,由显性转变为隐性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在知识转换过程中知识存量的规模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此动态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作用创造了新的知识,新知识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纵向和横向不停的扩展,企业知识创造过程也是一个从不停息的自我更新过程,在知识存量的超越过程中,新的知识超越了原有的边界,需要获取更多的外在知识以形成新一轮知识积累的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知识积累就是企业积累知识的过程,即企业从获取知识到整合知识,再到知识运营的全过程。
  
  2.产业集群与知识积累的关系
  
  产业集群通过知识获取产生产业集群的知识增量,通过知识整合形成产业集群的知识存量,通过知识运营体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知识质量。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由知识增量、知识存量和知识质量决定的,产业集群的知识积累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础。
  产业集群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而来的,这是个渐变的过程,那么集群竞争力也同样是逐渐被改变的。在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中,知识是对其能力起主导作用的慢变量。集群通过对知识的不断获取、整合和运营来促使集群不断的增强其竞争能力,即通过动态竞争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加知识的存量,也就是集群静态能力,继而使得集群进入一个拥有新的竞争优势的阶段。
  从知识角度分析,集群竞争力实质是一个学习、整合和运营的过程,集群通过学习运用创造出一系列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通过内部选择得到确立,进而通过传播和保持得到运用。在运营中,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使得静态竞争能力有了飞跃式的提高。而动态竞争能力主要依赖于集群的知识基础,随着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对知识进行分解的经验不断增加,因而静态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静态能力的提升代表知识存量的上升,知识存量的增加就可以使得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转化能力、融合能力得到提升,也就是动态竞争能力的扩展。使得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
  
  3.产业集群企业在知识积累方面的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的概念不仅是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而且还扩展到由全球化生产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分工协作而产生的全球化产业集群,以及由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所形成的虚拟空间产业集群。相对于其他企业,集群内企业在知识积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3.1 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的本质为知识积累提供了天然土壤。
  产业集群本质是以专业化分工机制为基础,基于某一产业领域产业链上的企业与相关服务支持体系,在一定区域内或网络内集中,形成从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甚至到营销、售后服务的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组织。
  劳动分工理论的发展说明,分工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安排,决定了经济组织的形态与发展过程,而分工的效率主要表现为它能加强专业技能与知识积累的效果,分工生产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美国经济学家阿罗(Arrow,1962)认为,以“干中学”的过程代表经验或知识积累的过程,并用累积的总投资代表经验或知识积累,从而将知识与经验积累内化到经济运行系统中。专业化分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地提高“干中学”效率的形式。一个人专业化于某项业务,必将很有效地提高该业务的“干中学”效率,从而可以很快地进入角色,并积累知识。专业化分工使知识积累向更高水平跳跃发展,而知识积累是推动专业化分工向更高水平跳跃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一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则代表着一定的知识积累水平。
  3.2 产业集群的特点为集群企业知识积累提供了良好氛围。
  产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性和网络化、专业化、根植性、竞争与合作并存性等特点,因而可以形成一个知识获取和创新的学习系统,拥有比单个企业更强的学习能力,从而为整个集群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对知识的学习、积累、转移、共享与创新的氛围。在集群中知识溢出的情况非常普遍,集群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人才流动、竞争与合作等渠道,在不断扩散知识的同时,又能低成本地获取其它企业的知识,大大降低了知识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和集群整体的知识积累水平。
  另外,产业集群是一个学习性的区域,其网络性和根植性为集群内企业相互学习创造了条件,使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成为可能,为企业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更能激发新思维、新方法,从而有利于集群整体知识积累水平的提高。
  
  4.产业集群企业知识积累的过程
  
  产业集群企业知识积累的过程包括集群企业从获取知识到整合知识,再到知识运营的全过程。
  4.1 集群企业知识的获取及学习。
  知识的获取是指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外部,正式或非正式地获得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元素。获取的知识元素不一定是新创造的,只是对某个特定企业来说是新的。在此阶段,企业对该类知识的认识逐渐增加。
  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获取主要是通过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概念是欧洲区域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的学者们在研究欧洲高新产业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其本意是产业区(集群)内的成员企业为了应付技术不确定性的挑战而协调行动,本质上是知识空间转移的一种有效载体。集体学习是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关键。
  在对集体学习的研究过程中,劳森和罗伦茨(Lawson & Lorenz,1996)[7]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他们是通过先分析企业内部学习过程,然后拓展推出集体学习的概念。企业内部学习过程就是企业建立共享知识以解决企业内部合作问题的过程,共享知识通常以企业员工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规则和程序的形式存在于企业中。那么将学习的范围扩大,集体学习可被理解为在地理位置上接近的企业之间,形成共享知识(以企业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规则和程序的形式存在),从而进行合作和解决共同面对问题的过程。
  集群企业集体学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集群内部组织的学习,即集群内部组织以原有的竞争优势型知识和维持型知识为基础创新产生新的核心能力型知识,这些新的知识通过转换又转变成集群中新的竞争优势型知识;第二部分是集群向外部组织的学习,即集群内部组织从集群外部组织那里获得新的知识,然后通过集群内部的知识转换提升集群的知识存量。
  4.2 集群企业知识的整合。
  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知识资源整合对于一个企业或个人来讲,决不是现有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知识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的传递,以及新知识的产生。这些新知识会增加到产业集群的知识库中,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在对知识的整合中,集群企业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会整合各自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知识的转换和创新。他们把在集体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整合、应用和平衡以及联合活动来创造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两种因素促动了知识的转换或创新。首先集群成员之间资源的互补提高了转换和创新的可能性。其次,成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开发新的技术或产品等,激励着集群成员融合各自的能力实现转换和创新。这些挑战使集群成员对现有的知识重新评价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互动的集群成员都学习到了一些新的东西。拥有的知识和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差异越大,学习的潜力就越大。
  4.3 集群企业知识的运营。
  知识运营是企业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后,运用各种手段,把他们运用到各种活动中去,充分开发知识这一资源。集群企业知识运营能力的大小取决于集群成员的学习、吸收和融合能力。通过这个个大宗采购的客户设立了客户经理,每年在这个“运作”发起之前,就会有一个项目启动会议,将与此运作有关的人员整合到一起,项目经理是负责与大客户直接接口的高级客户经理人员,而负责外部物流、
  内部物流、生产、质量检测、甚至客户接待的有关部门(几乎包括所有部门)挑选适合人员作为项目成员进入项目组,这样以来,部门之间拉扯牵制的事情没有了,所有的专业资源都在适当的时间为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专业服务,沟通顺畅,协同绩效非常高,客户满意度随之提高,并将原来每次采购从原料选择到最终产品出库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缩短至3个月。总之,当企业需要进行大宗采购的时候,包括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专业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多角度对供应商进行最优化选择,将能够有效维护企业利益,控制采购风险。
  


  4.2 销售服务。
  传统销售是为销售而销售,现在的销售服务越来越复杂,客户非常希望能够在售前阶段获得很多关于产品方面的咨询,来不断增强对供应商的信心,尤其是大宗购买行为,可能一次采购行为就有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售前服务尤显重要。在企业一方,对某大客户的售前服务工作,很有可能需要高层管理、生产、研发的人员共同提供各种类型的支持,而销售人员则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成为项目经理,安排计划、组织过程、控制进度。按照“项目运作”售前过程,可以及时地响应、满足客户的各方面的需求,再加上相关专业人员的介入,就能够迅速地做出响应,使销售工作具有了针对性,降低了成本和盲目性,缩短了销售时间和资金回笼的时间,为日后的产品销售和服务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以上充分说明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绝不仅仅适用于项目型企业,几乎所有企业,都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建立迅速反应的整合优势资源的机制。有效地解决当前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分权、多元化管理、资源共享及人员进出等系列问题,尤其在当今惨烈的市场竞争下,资源的稀缺和有限,使许多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优势资源的迅速整合与配置对于任何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力来说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企业也只有形成最佳最有力的“重拳”出击市场,才能赢得胜利。
  
  5.项目管理面对的挑战
  
  5.1 企业外部挑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开辟新的领域,需要大量的项目支持,现代项目管理面对的挑战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是:新的技术与商业机会不断增加、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员工、股东、客户、合作伙伴)、环境变化不断加剧(市场竞争、经济形势、政策调整、政治、法律等)、随时间推移的项目重要性的变化、严格的工期、预算、质量指标以及资源的稀缺等因素。这一切新特点使得项目管理“最终使所有利益相关者满意”的最高境界难以实现,对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模式、职能、方法与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2 企业内部挑战。
  5.2.1 企业普遍对项目管理缺乏认识,也缺乏合格的项目经理人员,由此带来较大的实施风险;
  5.2.2 高层主管可能会过多干涉项目;
  5.2.3 科层制的影响力难以消除,反而延缓决策。
  总之,很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发展和成功产生影响,我们要探究的是一种能把企业带上高速发展的管理模式,经过实践证明,项目管理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它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中各类任务实行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尽管项目管理在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应用中还并不广泛,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趋势,企业项目管理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其实施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有: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决策、对经营活动更加严格的监控、更柔性的组织结构、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方式、促进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改造以适应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要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当然,为提高企业的成功率,企业也不能只在单独的某方面努力,而是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判断与衡量。
其他文献
传统的烟田面积及植株数统计工作通常采用人工实测作业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得到的结果依然会存在很多问题。而近年来无人机遥感因具备无人、自动、高效、
介绍了运用大数据思维和理论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基本方法,提出了按照确定战场态势大数据的表征维度、明确战场态势大数据的显存粒度、区分战场态势大数据的更新频率、建
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大事故频发,伤亡后果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危险源管理失控。本文对危险源评价分级的几种常见理论方法及在冶金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
针对海军码头油库战时油料保障中的油料储存量控制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码头油库战时油料库存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应用和仿真实验,研究了战时码头油库油料
当前,营养补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也越来越多。科学合理服用营养补剂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运动员在使用营养补剂时必须讲究科学性,要谨慎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资金作为综合竞争力最有力支撑,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面前,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在企业遭遇资金危机之前,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资金预警体系,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立 资金危机 预警制度     The brief analysis establishment enterprise fun
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心于一体。练习太极拳可以调节情绪、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已经被相关学者研究并得到证实。当今世界足坛,非智力因
中图分类号:R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89-02  关键词 门诊调剂 个人素质    门诊调剂室是医院对外的一个窗口,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调配处方,保证并指导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由于调剂工作不是单纯的收方、发药,所以它要求调剂室的药师必须经过药学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还需要具有与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08)-5-0084-01  【关键词】 护理记录 方法 体会    护理记录是患者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变化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进行客观记录,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护士“举证责任倒置”重要的法律判定依据,如何书写符合要求的护理文件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