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环境教育于地理课堂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56-02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环境教育的渗透,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我国环境教育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生环境意识严重不足,浪费资源、乱丢乱抛等现象随时可见。农村初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社会经验不足,可塑性强,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与生活能力。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境意识,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地理教学本身的诸多特点,也使它在实施环境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环境教育
  我们地理老师开展环境教育的方式太过简单,仅凭课堂上几分钟的一带而过显然是不能让学生彻底掌握的,而且也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地理老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多带有被动性,教授内容大多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课标提到,老师会在课堂上提点一下,但这样的环境教育无法起到实质性效果,对加深学生的环境意识也没有任何帮助。二是地理老师进行环境教育的成果不与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以致老师在平时并不太重视环境教育,而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投注在课本知识的教授上,环境教育自然而然就变得一带而过了。
  1.树立教师是环境教育执行者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环境教育的具体贯彻者和执行者,教师作用的发挥是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真正实施的关键。地理老师需用较为通俗和生动的语言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向学生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注重地理课堂渗透,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关心周围的环境。
  2.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老师应针对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同时,地理老师自身的环境意识也需要提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环境意识培养的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环境问题,增强环境意识,探究解决方法,我们更应将环境教育贯穿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环境观察、实践、调查、分析、归纳,获取环境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走出长期以来只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概念,忽视实践技能,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必须紧扣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改进学习方式,落实主体地位
  改进学习方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是环境教育主体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贯彻环境教育,学生无疑是最终的受益者,因此,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环境教育的主体。作为环境教育的主体,除了在课堂中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保护环境的知识外,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从实践中能更直观地发现自己所生活的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把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拓宽学生了解环境知识的途径,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国情与最新发生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件。如可以通过制作黑板报来向同学宣传环境教育的意义,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有所关注,提高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能够监督他人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教学形式,从而促进学生情意、操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
  三、改进教学模式,构建开放课堂
  1.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紧密联系乡土地理内容进行教学。各区域都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地理特征,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采用不同措施。所以,以区域为单位,结合具体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就能更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而且,结合学校所在的具体区域进行研究能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乡土地理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平台。从理论上来说,“区域可持续发展”属于应用地理范畴,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并且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研究。
  2.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同时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与课改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间取得可行的转化措施。因此,任何一节地理课的组织,教师处于辅导、指导、诱导的地位,学生处于主导、主体的地位,教学核心是学生的“活动”。
  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构建开放课堂,融环境教育于地理教学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了动手和动脑能力,有效地进行了环境教育。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生活,也了解了所学知识,并且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发现问题,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知识。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反过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扩大了视野,让学生养成了科学意识和思维方式,能够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面向未来社会,关注发展过程
  现在的教育应立足现于回顾过去,面向未来。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秉持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构建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方法体系,关注发展过程。
  在地理教学中,关注发展过程,注重发展性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和发展,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将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和还原生活的绿色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地理教师更应率先垂范。
其他文献
英文电影是一种新颖并具有特殊性的教学资源。如果科学运用,不仅可以营造外语氛围,弥补传统英语教材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半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但是如
【摘要】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它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实验 动手操作 演示 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58-01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对一个均衡生产计划问题的定义进行修正,给出一个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利用对分法的思想和局部优化原理,给出一个可供工程实际应用的近似解法。数值实例表明该算法优化效果良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时期生物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并尝试性提出具体的措施,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
该文指出网络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从结构上、设备上和网络的相互关系上分析了开放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个新型的工业自动化三层模型,作为建立新型自动化网络的基础。按此新三层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状态分析树来获取信源冗余度的算法,通过对该树节点进行排序和分析建立有效模型,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去相关。运用该种建模方法结合算法编码对二值图像进行
【摘要】探究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必要素质。中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时期。中学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现代教材的编写十分注重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和领会知识,特别是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培养探究意识。教师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需要注重探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 探究能力 科学猜想 变量分析 误
【摘要】本文从创设课堂情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学法指导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64-0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每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新闻评论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问题,该问题进入新闻评论的选题视野后,深化了新闻评论选题的内涵与外延,完善和丰富了新闻评论的选题策略,强化了资源、环境与新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