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家庄市水利发展方向的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50 years in the Shijiazhuang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o meet the city growing water demand,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resulting in wetland subsided, deterioration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water pollution and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and other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laborated the author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In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Shijiazhuang put forward the basic idea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Key words: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water conservancy achievements;ecological deterioration;development direction
  摘要: 本文阐述了50多年来在石家庄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为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过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湿地消退、地下水环境恶化、水体污染及水生态环境脆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了笔者对生态水利的认识。提出了21世纪初期石家庄生态水利建设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生态水利水利成就生态恶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石家庄水利建设成就及其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1.1石家庄水利建设成就
   1949年以来,石家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成了岗南、黄壁庄、横山岭、口头四座大型水库、八一、燕川、白草坪等八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200多座,同时疏挖河道,新建、加固堤防,基本控制了山区洪水。修建大型引水渠、水闸、塘坝、机电排灌站、机井等使原来的沙荒地和盐碱地有了灌溉条件。建设了城市自来水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上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石家庄的城市发展与社会安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赢得了50年的防洪安澜局面,而且以有限水资源量支撑着石家庄这座拥有200多万总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和持续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城市水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2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饱受历史旱涝灾害之苦,也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以及受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石家庄水利建设主要集中于城市的防洪、供水与农田的灌溉、排水工程上,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对水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过度地开发利用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而没有顾及生态环境对水的需要。同时,城市工业与生活大量废水的排放,又未得到及时的处理,部分还被引用。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1)河流干涸、湿地退化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抵御洪水、调节迳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石家庄湿地的主要类型为天然的“河流湿地”。由于上游建水库,下游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城市建设、农田开垦等原因,石家庄地区呈现河流干涸、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的景象。
   由于对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挤占了本用以河道内维持自身存在及生态环境所需的水量,造成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以滹沱河为例。滹沱河是本市最大的河流,其干流的黄壁庄水库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59年拦洪,1960年蓄水,总库容12.1亿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和养殖等功能的综合性水库。80年代以來,石家庄水资源紧缺,为了满足城市和农业用水,使黄壁庄以下河道长年断流,周边土地沙化,加上沿河两岸工业与生活废污水的排入,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仅影响河道及滨河景观,断绝了对两岸地下水的补给,而且还成为石家庄的主要风沙源之一。由于河流干涸,水生物及栖息鸟类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2)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
  长期以来,由于地表水供水不足,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水的需求,只得靠超采地下水和利用未经处理的污水来维持水的供需平衡,造成区域性地下水环境的恶化。地下水的持续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漏斗逐渐扩大。
  (3)水体污染,河湖景观遭受破坏
  黄壁庄水库担负着石家庄市的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由于水库上游地区的发展,使入库水量锐减,而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与生活废污水却直接排入水库,加上流域内农药、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使水库水质变坏,库区富营养化程度也逐年加重。
  市区内由于污水排除及处理设施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大部分污水通过下水道或沟渠排入河道,使河道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市区内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为河渠中污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创造了条件。此外还有少量污水就近排入渗井、渗坑,直接污染了地下水,使地下水水质日益恶化。
   此外,市区周边有些河道景观极差,如滹沱河沿河大量生活垃圾和工程碴土倾倒河内,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内,使河水黑臭,严重破坏了河道环境及沿河人文景观。
  
  二、对生态水利的初步认识
  
  2.1水利发展的三个阶段
  纵观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历史长河中,水利工作大致经历或正在经历着三个阶段。其一是以解决人类低水平生活与生产需求为目的的原始水利(或自然水利)阶段,此阶段人对自然的抗争是微弱的,人类顺应自然环境而生存,人与水和谐共存,没有对自然界构成破坏与威胁;其二是以兴建防洪、供水等水利工程为手段,谋求经济及社会高速发展的工程水利阶段。此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扭曲着,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抗拒自然,却因自己以耗尽资源、牺牲环境求得发展的行为,受到大自然的严酷惩罚;其三是实现人与水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协调互动的生态水利阶段。此阶段水资源得到合理使用与优化配置。曾一度被破坏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与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得到巩固和提高。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得到全面实现。上述三个发展阶段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们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认识的结果。
  2.2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确实给社会带来进步,然而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特别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即是生态城市模式产生的思想准备。生态城市就是人们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城市概念的新定义,它具有两重涵义,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生态城市的规划思想是将城市视为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的复杂大系统,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各因子相互关联,各因子的变化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其中水生态系统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
  2.3生态水利与水生态系统
  建设生态水利是为建设生态城市服务的,就是要使城市水生态系统得到良性运转,以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水利,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是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生态水利实际上是人类发展进入更高阶段赋于水利的新使命,是在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客观自然规律,更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新水利模式。
  事实上,水生态系统本身十分庞大,为实现它的良性运转,离不开高标准的防洪、蓄水、供水、配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水利工程体系;离不开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及优化配置;离不开创造优良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当然,水生态系统还必须与社会经济系统相协调。
  
  三、21世纪初期石家庄生态水利的展望
  
  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功能的要求,也是实现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景美”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的要求。近年来,石家庄市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2年,启动了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这是石家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城市环境治理工程;2004年,石家庄市区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是石家庄市继民心河工程之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又一个大手笔。2007年开始的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将大大改善我市的城市面貌。但要建设完善的水生态系统,我认为21世纪初期石家庄生态水利建设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水源保护及水污染治理
   黄壁庄水库是石家庄城市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目前水质良好,必须切实采取措施保护好这盆清水。限制上游地区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减少面源污染。禁止库区旅游,限制网箱养鱼,注意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确保供水安全。
  水污染治理拟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控制,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及工业废水内部处理、达标排放,同时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力度。重视对城市边缘地区的水污染治理,控制水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实现养殖污水资源化,发展生态农业。
  3.2水土保持及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在石家庄周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形成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在山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封山育林,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林、田、路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基本控制山区的水土流失;在平原结合河道整治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沿路两侧建成绿色走廊,实现农田林网化,形成平原区绿色生态屏障;在市区结合城市水系在城中心区建造大绿地。绿化造林与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相结合,以水养绿,以绿保水。
  3.3沟通水系,扩大水域,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在水系治理中,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现有的河道、行洪渠道为基线,结合周边可利用土地面積,以及城市功能规划,河渠沿线的历史文物及人文景观,对河渠进行整体综合治理,在治污及满足行洪、供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体现生态观,将现有的河渠建设成防洪安全、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
   为解决石家庄城市生态系统中“缺水少绿”问题,在全市选择适宜位置及地形,并结合全市绿化造林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水面的生态公园、森林公园。
   在广大郊区,除了利用洼地、坑塘、砂石坑等修建各类湖泊公园外,还应结合周边城市建设,沟通水系,修建湖泊公园,以增加水面。
  水域的扩大将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物质条件,它既可滞蓄雨洪或再生水,减少汛期地表径流,为绿地与农田灌溉提供水源,又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还可供附近居民休憩与游乐,并可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鸟类及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取得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
  3.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深度开发及优化配置
  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最基本措施,其主要对策是优化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加强管理,合理调整水价体系等。
  再生水利用是深度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石家庄市再生水主要用于环境及绿地用水,应进一步加大再生水回收、利用力度。
  深度开发雨洪资源。可在市区西郊建设蓄洪回灌工程,修建低位草坪,铺设透水道路及广场,修建屋顶花园及雨水截渗回灌工程等,以增加雨洪入渗。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分质供水,一水多用,发挥水的最大效益。在进行水资源分配时,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对经济用水实行以供定需,并在经济用水内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3.5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补充引用水源
   在采取以上节流、开源等措施后,根据供需水平衡预测,石家庄市缺水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跨流域调水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实施已基本接近尾声,配套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力度,预计至2014年底,可基本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实施进度,实现当地利用南水北调水的需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长江中游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总干渠全长1389km。供水范围包括京、津、冀、豫、鄂五省市,供水对象以城市生活、工业为主,兼顾其它用水。工程实施后,水量可基本解决石家庄的缺水问题。但还应建设调度灵活的全市供水网络,为水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城市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农村日益城镇化,为今后的用水提出了远期的要求,为优化供水结构,提高供水保证率,还需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建立长期的用水机制。比如,引黄工程等。
  3.6实现石家庄生态水利的保障措施
   首先要增强水利发展的生态观,并在水利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要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包括蓄水、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水生产全过程,水量、水质、水环境全方位的城乡统一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
  要加强与水生态系统有关的林业、环保、农业、园林等部门的协调合作。要建立跨省市的流域水资源协调机构,实施岗南黄壁庄水库上游综合治理措施,保持与恢复维系城市命脉的两大水库的功能,为建设城市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及完善的水权制度,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
   实行科教兴水。充分利用我市的科技优势,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上述规划全部实施后,石家庄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将得到有效遏止,城市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碧水蓝天”城市环境保护目标将得到实现。水污染及山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水资源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及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南水北调江水的注入,为石家庄水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生态水利建设将为石家庄营造一个清洁、优美、生机盎然、适宜多样性生物群落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为石家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汉桂,《建设生态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家庄水利2002(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内蒙古省际通道工程具体的原材料情况,对粉煤灰混凝土的基本配合比设计,并根据课题组提出的湿排粉煤灰配合比改进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ner Mongolia province border passageway engineering concrete raw materials, on the fly ash concrete ba
期刊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规范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配置,使绿化效果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协调,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主要是烘托陪衬建筑物或点缀庭院空间,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苗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配置  Abstract: The configu
期刊
摘要:很多高层建筑的设计脱离了城市设计而独立存在于城市环境中,没有给人们亲切的感觉,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关系已成为目前城市设计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高层建筑在城市設计中的产生、特点以及影响,深入研究和分析,采取对策,充分发挥其职能,才能提高城市的设计以及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建设; 高层建筑  Abstract: A lot of high-level building desig
期刊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statistical materials, and in combinati
期刊
Abstract: Our country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nearly 20 years of history, and in some aspects of implementation and success. But we direct absorption and application o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但由于水利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主体多,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对于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the cor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a newly built railway Wuhan Xingang railway engineering soft soil foundation as the example, elaborated railroad to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 method.  Key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civil engineering 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measuring and monitoring;detailed rule
期刊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hase of the construction phase is to design drawings and raw materials, semi-finished products, equipment and other entities into the process works,
期刊
Abstract: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o solve our country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curity and the durabilit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better adapt our country modernization needs, adapt to China's e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