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haijun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可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讲;有的就算爱讲,但讲出来的故事孩子却不爱听。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孩子喜欢的故事大王呢?
  讲前提要求
  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应该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如“记住故事题目”、“故事里讲了一些什么人、什么事”等;四五岁的孩子还应该要求他们复述出故事的内容、大意。这样,孩子在听故事时就会聚精会神地听,就会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内容,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边讲边提问
  讲故事不应该只是讲,还应该在适当的地方提些问题,如“你喜欢谁?为什么”、“小猫为什么不和小狗玩了”,既能启发幼儿积极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又能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要生动
  故事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家长在讲故事时要做到语言活泼、有趣逼真,通过语言刺激,激发幼儿的想像力,使幼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手舞又足蹈
  为使故事富有感染力,家长在讲故事时不要怕夸张,应该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如讲到“马来了”,家长如果配以手势,左手一拉,右手一扬,嘴里再“咴”上一声,就比单单凭口说“马来了”效果要好得多。讲到重要而关键的地方,家长可以和孩子坐得再近一些,这有助渲染气氛。
  留个小“窗口”
   故事不一定从头讲到尾,也不能总是“我讲你听”,应该留有余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比如,只讲故事开头,让孩子自己去编造、发展情节;或留下结尾,让孩子自己续编几种结尾,这样,幼儿的想像力、表达能力乃至创造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图文要并重
  幼儿都喜欢看图画,家长可以根据图画情节,边看边讲,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活动,要求孩子不仅要用耳朵听大人的讲述、还要用眼睛仔细地看图画、用脑子想图画的意思,这就比单靠听觉效果好。
  态度要认真
  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吸收知识往往感受深刻,甚至终生不忘。因此,家长应保持愉快、认真的态度去讲述故事,不要敷衍了事或面露不快,这样孩子才会专心地听,共同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
  环境要安静
  讲故事的环境应该是安静、无打扰的,嘈杂的环境容易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儿童心理实验表明,每天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欢笑和幽默是成人赋予孩子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孩子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儿童最初的快乐感出现在3至4个月。父母给婴儿换尿布时,抚摸他的腹部,他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这是婴儿对父母亲昵的反应。  6到7个月的婴儿有了更多的笑声,甚至在喂食中伴随尖叫,这往往是进食愉快的表示。  1岁时,孩子开始与他人交往,并学会玩“藏猫猫”之类的游戏。这类游戏能使小儿学会开玩笑,找乐子,并从中获得乐趣。  2
期刊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贫富差异的现象,任何一个人都会有顺境逆境的际遇。在美国也不例外。那么面对这种社会现实,要你再告诉孩子人人生而平等,是不是觉得有点棘手呢?  你可以看看他们的做法—     纽约:暴风雪中的暖人决定    纽约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出现大雪封门的局面,大量的企业及政府部门都会暂停运作。大人们都不用上班了,但负责接送小学生上学的黄色校车却依然准时驶出校门。因为老师们希望那些赤贫家庭的孩子能
期刊
不少家长在高喊着培养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却在实际中阻碍着孩子的发展。不信吗,看看你有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过多限制孩子游戏的内容、时间和方式;  ●不准孩子玩花样、犯错误,爱给孩子订各种各样的规矩;  ●因对孩子的期望过于急切而忽略了孩子在每个年龄段接受训练的能力,盲目地给孩子一大堆“智力测验”去“练习”,认为这样就是“动脑筋”;  ●为求孩子取得最高荣誉、最优越的成绩,处处为孩子事
期刊
在美国的幼儿园,每逢周一有一个“圆圈时间”,孩子们在地毯上围坐一圈,各自拿出从自己家里带来的心爱玩具、小手工制作、涂抹的画作等等,向小朋友们展示,并说出与这个东西有关联的事情;或者就自己身上的衣服、鞋子,做个只有几分钟的即兴表演。  这一天,首先出场的是可尼,这个5岁的男孩早就有点迫不及待了,我话音未落,他已站了起来,自豪地把手中的玩具亮了出来:“瞧,这是火箭!”他按了一下开关,火箭便发出声音,红
期刊
孩子每说“害怕”,多数家长或是取笑,或是斥责:“你可真没用!”  家长这样做就有用了吗?关于恐惧感你到底了解多少?怎样的反应才能真正让孩子感到安全、不再害怕?  人的恐惧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但恐惧的具体对象却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获得的。  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有了记忆,当母亲离开他的视线时会感到思念,专家将这一时间段称为"第8月危机"。  8个月到1岁的婴儿,会在半夜突然惊醒,可能与某种可怕的梦境有关
期刊
如何对待爱生气的孩子    女儿老爱生气,还爱哭,稍有一点不顺心就不高兴了。这样正常吗?  成都 黄一天  孩子小,尚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小孩子也有宣泄不良情绪的需要,父母一方面不能袖手旁观或者一味迁就,一方面也不好动辄打骂来阻止。打骂是短期行为,虽然表面上孩子接受了,但内心不服,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聪明的家长应该首先了解他们不高兴的真正原因,以便因势利导,见机行事。  ◆ 对那些因没有
期刊
道理家长应该清楚了,可是真的做起来仍然有不少问题。  11月16、17日两天,《孩子》杂志邀请广州市109中学张仲庆副校长及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刘珍妮副主任前往广东韶关等地做家教巡回报告,期间发现不少家长的提问都涉及到了这一期“孩子在线”的主题。  如果他们的问题你也担心过,他们的心情你也曾经体验,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刘老师对其中一些问题给出了理论分析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到你。    李女士
期刊
  
期刊
问题:  小永涛今年5岁,一直跟爸爸妈妈睡一张床。他睡觉时很喜欢搂着妈妈,并抚摸妈妈的身体。为什么小永涛会有这样的习惯呢?他是否性早熟?他的问题严重吗?  —江苏 李立勤  专家意见(中山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张璐斐):  造成小永涛这种行为习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性快感的满足  性是对身体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从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人从婴儿期甚至胎儿期开始便已经有性的冲动。超声波扫描发现,
期刊
打针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件让孩子感到恐惧的事情,有的孩子哭闹起来还会给打针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时甚至会发生危险。但是,我3岁的儿子从懂事起,打针就极少哭闹了。我的诀窍有三:  1 把真相告诉孩子 孩子往往刚到医院,看到那些银光闪闪的针头,还没确定是否要打针就已经哭上了,等轮到他打针时,哭得就更加厉害了。孩子打针时哭闹大多不是因为肉体上的疼痛,而是更多地来自于心理上的恐惧。把他要面对的问题原原本本地告诉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