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中国的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以唐诗宋词为主体的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孩子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原因是:内容枯燥、课文难懂、上课乏味、学了没用。于是,在古诗文教学中便呈现了这样两种状态:一是老师滔滔不绝,讲得激情飞扬,总担心自己没讲全讲透;学生却学得昏昏沉沉,一头雾水,只机械地写满笔记。二是学生索性不听课,为了应付考试而找来各种教辅资料死记硬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改变这一现象,我想最关键的是如何去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词的新思路,引领学生们“品古典诗歌灵性风采,游物我两忘的至美境界”,让学生与古诗词结下不解之缘。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加强古诗文的朗诵教学,使学生领悟古诗文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古诗文由陌生变熟悉最有效的办法是诵读,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也离不开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文既有语音韵律和谐的语言之美,又蕴含着劳动自然之美,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贯穿其中。古诗文内容广博、结构短小精悍、易于学生背诵和理解。朱自清先生讲过,古诗文学习训练主要方式是背诵。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名家录音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在诵读中及时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我在教《木兰诗》或《诫子书》之类的古诗文时,多是先听名家的朗读,然后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有节奏,再比谁背得准又快。
诵读古诗要注意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准字音、把握情感等。如曹操的《观沧海》,诵读时特别需要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古诗文中的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观”,“澹澹”、“竦峙”就应该重读,因为这些词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和壮美,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雄心,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也要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高低起伏的变化。阅读时根据诗歌内容,语调高低变化,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最后,找个别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雄伟悲壮的意境美。加強古诗文的朗诵教学,既可以引发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思考,又可以激发学生古诗文阅读兴趣。
二、创设古诗文学习的合理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新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感情。”教师以情感为切入点,创设古诗文学习合理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受到启发。“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古诗文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设置合理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播放音乐以及多媒体幻灯片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出与古诗文内容相符合的合理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到古诗文的意境中,达到学习古诗文的最佳状态。如讲解《水调歌头》时,欣赏陈其钢作曲的《水调歌头》,引起学生注意力,而且这首曲子将词作中的字、句、语态、声调和意境生动地表现出来。结合书下注释,分析苏轼仕途挫折,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矛盾。让学生体会词作所包含的心里矛盾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利用音乐将学生带入到清丽雄阔的意境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对未来的期盼。通过音乐设置情境,渲染了气氛,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学课文前介绍古诗文创作的历史环境,简介写作背景导入,创设背景情境,如教学《三峡》,我首先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为分析理解古诗文内容做铺垫;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情感。
三、古诗文教学课堂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强调合作和对话,引导学生自己对古诗文进行分析探讨,以自己的想法为切入点,与同学进行合作讨论,赏析古诗文,不仅达到教学目的,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探索、寻找问题,在合作的过程中中互相讨论彼此的不解之处,各抒己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古诗文的教学活动中来。
“合作”指组织学习的方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教授的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古诗文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学生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虚心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古诗文遇到的困难。
“探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文本,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境,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古诗文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要积极培养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古诗文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还要结合学生因素,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
一、加强古诗文的朗诵教学,使学生领悟古诗文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古诗文由陌生变熟悉最有效的办法是诵读,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也离不开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文既有语音韵律和谐的语言之美,又蕴含着劳动自然之美,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贯穿其中。古诗文内容广博、结构短小精悍、易于学生背诵和理解。朱自清先生讲过,古诗文学习训练主要方式是背诵。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名家录音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在诵读中及时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我在教《木兰诗》或《诫子书》之类的古诗文时,多是先听名家的朗读,然后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有节奏,再比谁背得准又快。
诵读古诗要注意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读准字音、把握情感等。如曹操的《观沧海》,诵读时特别需要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古诗文中的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观”,“澹澹”、“竦峙”就应该重读,因为这些词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和壮美,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雄心,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也要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高低起伏的变化。阅读时根据诗歌内容,语调高低变化,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最后,找个别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雄伟悲壮的意境美。加強古诗文的朗诵教学,既可以引发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思考,又可以激发学生古诗文阅读兴趣。
二、创设古诗文学习的合理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新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感情。”教师以情感为切入点,创设古诗文学习合理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受到启发。“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古诗文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设置合理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播放音乐以及多媒体幻灯片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出与古诗文内容相符合的合理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到古诗文的意境中,达到学习古诗文的最佳状态。如讲解《水调歌头》时,欣赏陈其钢作曲的《水调歌头》,引起学生注意力,而且这首曲子将词作中的字、句、语态、声调和意境生动地表现出来。结合书下注释,分析苏轼仕途挫折,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矛盾。让学生体会词作所包含的心里矛盾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利用音乐将学生带入到清丽雄阔的意境中,表现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对未来的期盼。通过音乐设置情境,渲染了气氛,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学课文前介绍古诗文创作的历史环境,简介写作背景导入,创设背景情境,如教学《三峡》,我首先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为分析理解古诗文内容做铺垫;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情感。
三、古诗文教学课堂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强调合作和对话,引导学生自己对古诗文进行分析探讨,以自己的想法为切入点,与同学进行合作讨论,赏析古诗文,不仅达到教学目的,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探索、寻找问题,在合作的过程中中互相讨论彼此的不解之处,各抒己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古诗文的教学活动中来。
“合作”指组织学习的方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教授的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古诗文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学生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虚心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古诗文遇到的困难。
“探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文本,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境,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古诗文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要积极培养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古诗文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还要结合学生因素,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