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科学报如何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SHAW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高校期刊评价管理体系的缺失
  
  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的学术期刊在管理上还缺乏明确的思路,表现为一是高校期刊的地位不明确,二是高校期刊个体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管理大而化之,笼统了事,必然会良莠不分,浪费了资源,也无法收到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还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以往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分级分类研究多数是为图书管理服务的,因此其分级分类主要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目的是便于图书情报单位的科学管理,这些体系对学术期刊自身的管理和发展并没有实质帮助。近年来已有个别研究者对高校的学术期刊评价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探索,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零散,且基本都是从理论层面加以分析,缺乏必要的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社科期刊的特点,从管理和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学术期刊进行了具体的分级分类,并试图探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学术期刊的不同发展目标。
  作为期刊管理的一般范畴,它有两个思维层次:其一,从管理到指导是管理方针的嬗变;其二,在分类管理基础上的指导是指导方式的递进。分类是基础,指导是手段,发展是目的。通过对期刊群体的内涵分析与外延划分,明确期刊类群,而后根据特点期刊类群的特征、传播规律形成相应的指导方针、发展对策,是分类指导的基本内容。
  
  二 当前期刊的主要评估体系
  
  期刊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学科文献数量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为优化学术期刊的使用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早在1988年,我国就开始引入“核心期刊”理论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兰州大学的《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为我国期刊评价拉开帷幕,其后各种评价体系便不断涌现,目前国内有关社科期刊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成果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形式出现。该评选在学术期刊分级领域里影响比较大,它4年一版,分别于1992、1996、2000、2004和2008年5次出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
  第二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于1996年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2000年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从3000余种人文社科期刊中收入506种,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
  第三种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该项目1999年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行。它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科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并采用“末位淘汰”制,每年调整一次。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评选,是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2002年组织评选的,其中包括“中国高校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他们认为:“目前通行的主要按学科载文量计算的做法,不适合高校绝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报”“定核心期刊除了根据文献计量学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外,还应组织专家成立有权威的评委会,对刊物的方向、编校质量、出版印刷质量等重要指标作全面评价和鉴定。”2003年,《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有154家高校社科学报入选。
  第五种是2009年3月发行的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院联合研发的“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排行榜”,并出版发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RCCSE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排行榜》。它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各一级学科和学报类型的学术期刊中,将中国内地出版的6170种中文学术期刊分为A+(权威期刊)、A(核心期刊)、B+(准核心期刊)、B(一般期刊)、C(较差期刊)5个等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评价体系,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 构建高校自身的评价体系
  
  可以看出,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将高校单列的并不多,而且由于其目的和功能定位不同,服务对象和方式不同以及样本库或数据收集渠道的差异。所得出的结果也存在偏颇。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评选为例,它单独为高校学术期刊设立了评价标准。然而,这个体系最大的问题是将政治标准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标准是:政治标准(取权重,K=0~1)、业务标准(50分)、编辑标准(30分)、出版标准(20分),每个期刊的最终标准以其他三个标准的总分乘以政治标准这个权重得出;而在其他体系中占权重较大比例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等所占比重很低,这种评选标准过分强调政治的重要性,使高校社科学报的学术性得不到体现,存在较大弊端。因此,该体系虽是专门针对高校的社科学报所制订的,但很多高校的科研机构并不认可。
  笔者认为,高校的社科期刊,尽管肩负着育人的特殊功能,但在性质上还是学术性的刊物,应该更多地从学术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教育部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定位是:“高校学报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从中不难看出,学报首先的功能还是其学术性。高校社科学报的评价体系可以在参照国内外各主要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有利于学报整体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
  
  1 合理的分类是前提
  构建高校社科学报的评估体系,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分类。因为不同的专业引用率没有可比性,学科是有宽有窄的,学术共同体的人数是有多有少的。以各评价体系最为看重的影响因子为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专业性越强的期刊其影响因子越容易上升。美国化学会的期刊《化学评论》影响因子在世界的整个化学学科排名占据第一。相比之下,综合性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明显偏低。国内社科综合性学报中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也只有1.259,《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仅为1.140。
  显然,对不同类别的期刊,如果按照同样的评价标准是不太合理和科学的。因此,在制订标准之前应对学报有一个总体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同类的学报进行评价才有可比性。   
  2 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评价体系
  在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期刊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应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评价体系。从上面介绍的几大评价体系以及国内外的其他评价体系来看,“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二次文献转载或收录”等几个指标是大家基本认同的,因为这些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比较了上述的主要评估体系后,笔者认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RCCSE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排行榜》有很多可取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评价和管理提供了依据。此外,加入“基金论文比”“web即年下载率”等指标。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原因是一般的基金项目都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或创新性的课题,并经过各级专家审核的,能代表一定的水平,体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Web即年下载率”则是适应现代电子科技和网络的发展趋势,是期刊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效率的一个新指标。但该体系中“专家定性评价”的比重相对偏低,只占了权重的0.05,应该有一定比例的提升。因为专家能更多地从专业的角度对期刊的编排、装帧、印刷、校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除此之外,由于高校的学术期刊还肩负着学术创新、培养人才、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等任务,因此,评价指标除了参考上述部分期刊评价体系的指标外,还应根据高校社科学报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增加部分指标。比如
  “学术的创新性和规范性”“人才培养”和“对学科的促进作用”等指标也应该列入评价体系当中。
  关于学术的创新性和规范性,很多编辑部的“审稿意见”书都会将此作为评判一个稿件是否具有刊登价值的重要标准。可见,在高校的社科期刊中。对学术的创新和规范是有较高要求的。学术创新性从“影响因子”的指标中可以得到一定的体现,因为“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如创刊于2001年的《纳米快报》,2002年的影响因子为5.033,第3年为6.144,2005年已达到9.847;而学术规范,对一些社会上的期刊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高校的社科学报来说,这个指标还是具有较重要意义的。因为很大一部分高校的社科学报,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很难在创新性上有较大突破,但它们可以先从学术规范开始起步。
  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以从读者、编者和作者三个方面来认识。从读者的角度讲,水平高的学术期刊往往能给予读者一个高的起点、高的视角,并从中汲取营养,一些年轻学者往往是从模仿学术期刊的论文开始起步的。从编者方面看,编辑队伍学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刊物的质量,一个好的主编可能影响到一个刊物的走向和命运;期刊编辑部不仅要吸引著名作者,更要发现和培养学术新人。巴金曾说过,期刊发表名人作品不是成绩,发现新人才是成绩。从作者的角度看,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任何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发表在有相应水平的刊物上,同时通过阅读期刊使自己有所收益有所启发,一些商榷性的文章往往由此产生,引起学术争鸣,活跃了学术气氛,也激发了学术的繁荣。
  对学科的促进作用,应考虑到学术期刊的学术相关性。一般来讲,高校之所以办学术期刊,首先是因为该校具备此类学科的人才和基础,或者希望通过办刊对该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实现此类目标也应成为期刊考察的指标之一。现在有的学术期刊为了追求上水平、上档次,不惜牺牲学科的发展要求,甚至刊登完全与本校学科无关、本校没有任何学科基础的文章,这是有违办刊初衷的,也是不可能长久持续的。
  
  四 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将有利于高校社科学报的健康发展
  
  高校的社科学报,主要具有引领舆论、创新理论、规范学术、培养新人、促进学科发展、开展学术交流以及促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功能,但并非所有的期刊都具备这些功能,而是各有分工,不同的学术期刊承载着不同的使命。社会上对高校的学术期刊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根据各高校的实际对不同期刊加以区分。只有在进行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社科学报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各学报认清自己的地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恶性竞争,从而使高校社科学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尽管高校的学报目前还是“铁饭碗”,但改革的脚步却日益逼近。先是200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社科学报要转变办刊理念,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刊模式和千刊一面的局面,鼓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的办刊机制,在管理体制和办刊模式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不断增强刊物的活力和竞争力。随后,2005年修改后的《期刊管理规定》首次明确了期刊退出制度。目前中国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将全部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暨南大学林如鹏教授对此的解读是:“此次报业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引入市场退出机制’,接下来将有相当一批依托政府补贴、产品缺乏品牌竞争力的报刊被市场淘汰”;复旦大学张志安博士则认为“这符合传统媒体分类定性、分类管理的改革思路”。高校的学报也难保会有这么一天。早在1999年《出版广角》第2期就发表了中国期刊协会负责人张伯海的《关于中国期刊现状与发展答客问》一文,文中谈到,中国期刊经过20年来的探索,现在正自觉地走向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的活力存在于竞争,中国期刊如果一仍旧贯地只生不灭,将使自身臃肿累赘。优胜劣汰乃大势所趋,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将部分质量差的杂志淘汰出局,实现“优胜劣汰”,将更有利于期刊整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家国,陈万红,金会平,肖兴安,高校期刊群体的管理现状及分析[J],编辑学报,2006(5):350
  [2]中国期刊协会、期刊研究所,李频,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m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32
  [3]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体系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J],编辑学报,2009(6):189-192
  [4][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关于评优秀社科学报、优秀社科学报主编、优秀学报编辑及有些编辑学论著的通知了,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通讯,2002(1)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Z],教社政[2002]10号,
  [7][9]戴利华,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7
  [8]《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专辑文献统计分析报表[EB/OL]
  [10]肖昕,版署急令:非时政类报刊两年内转制,引入退出机制“半生不死”者将淘汰[N],南方都市报,2009-09-03:(C04)
  [11]许清茂,杂志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70
其他文献
公司制度于近代移植到中国后,少数股东的保护问题随之产生。为了吸引广大中小股东投资,近代公司不断完善对少数股东的保护规定。其中由少数股东直接参与公司的监督与治理,实现中
从代理理论角度看,公司治理机制是决定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制度问题,研究治理机制与中国企业的融资行为的关系,特别是股权结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理解治理机制对于企业行为
孙刚觉得上信息化系统的一个目的就是防止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管理缺陷,但现在却要在信息系统上开口子、留后门……
清代北方乡约与保甲的职能虽仍各有侧重,但两者的职能差异逐渐复杂化,且这种差异逐渐缩小,有的乡约对保甲还具有监督甚或领导作用。乡约与保甲关系的这些新变化,与清代北方乡约的
威客模式是对网络互动问答类网站的概括性称呼,其英文是Witkey(wit智慧、key钥匙)。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智慧和创意)在互联网上帮助别人,而获得报酬的人就是威客。
文学的民族性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学的本体性特征,它形成一国的文学传统,而文学传统固有的排它的惰性,使我们不能将民族性视为一个凝固的存在,而只能将其视为一个过程。民族
ITIL灵不灵,关键看用户爽不爽,而不是减轻IT人员的麻烦。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以IT人员更大的付出换取的,而不是靠什么灵丹妙药。
针对目前的政府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要设立强有力的行政组织保障,尤其是有高层政府领导做出决策,其执行力是非同一般的。
选题策划是期刊编辑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而编辑在选题策划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决定了一本期刊的质量和销量。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期刊团队整体的策划能力并开拓期刊新局面,值得我们深思。    一 市场导向是期刊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在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期刊的品位及“含金量”加以重视,以至于期刊的准确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刊物的
学者多以为王阳明格竹事件在壬子年二十一岁时,实际上应该是在十五六岁。王阳明与湛甘泉定交在1505乙丑之年,而并非是1506丙寅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