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文化与城郊游憩带景观构建的关系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文化是目前党和国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将三农文化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有利于三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通过阐述三农文化与城郊游憩带的概念,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连通性、主题性、景观性的关系特点,提出了城郊游憩带中三农文化景观的构建方法。希望以此有利于促进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和新型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三农文化;城郊游憩带;景观构建;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三农文化及城郊游憩带概念界定
  三农文化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 他们分别对应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者三位一体,但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所谓三农文化则是指与农村、农业、农民有关的,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三农文化的各构成要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包括人文之美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城郊游憩带
  城郊游憩带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区。它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处于城市中心外围,交通便捷,与城市景观相异,是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的游憩目的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乡村不断呈现相互结合和融合之势,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带动下,城乡发展界限逐渐模糊,城乡相互渗透,使得“城郊游憩带”这一旅游空间在中国各大中城市如上海、武汉、成都等逐渐展现,城市周边出现了融观光、娱乐、休闲、康复、美食、运动于一体的环城旅游的新格局。
  三农文化与城郊游憩带的关系分析
  2.1城郊游憩带与三农文化的关系
  2.1.1 城郊游憩带景观传承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反映出人们生活活动的文化属性和物质空间属性即文化与景观是统一的。并且地域文化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景观空间得以体现,这样能使地域文化发展更加久远。城郊游憩带作为沟通城乡休闲活动的纽带,必然带有一定的城市文化气息,而乡村文化通过城郊游憩带景观向城市渗透的同时,也使地域范围内特色三农文化得到充分的表达。
  2.1.2 三农文化塑造特色城市游憩带景观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城郊地域以传达与体验三农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景观区越来越被人们喜闻乐见。作为带状的城市近郊区休闲地带以其地理位置的便捷性、景观环境的异质性、休闲形式的多样性、文化理念的独特性构成了城郊游憩带的特色景观。如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巩义市伊洛河城市休闲带等,在塑造城市开放空间的同时,其塑造的农业性文化景观更使游客感受到了传统及现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底蕴。因此,三农文化塑造特色城市游憩带景观。
  2.2 城郊游憩带与三农文化的关系特点
  2.2.1地域、经济、文化的连通性
  城郊游憩带是一种基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特殊景观地带发展起来的旅游空间形式,不仅具有明显的城市旅游的性质,还具有乡村旅游特征,但又不是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简单叠加。城郊游憩带位于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地理区域,随着城市范围的向外扩展,城乡经济、休闲、教育等相互逐渐同化,这一区域成为城乡经济、文化、社会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三农”问题与城市游憩之间产生了相互的影响与连通。
  2.2.2景观的主题性
  乡村景观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并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它是带有不同程度自然景观特色的人文景观。在现代的城郊游憩带规划中,常给予游憩带一个主题,景观类型不一样,主题也不一样。如有以传达农民生活为主题的农家乐,也有表现农民休闲生活的文化创意园。三农文化的“乡村”主题与城郊游憩带的休闲主题都为人们展现了城乡发展中人与自然、生态与城市发展的协同与矛盾,他们在本质上都反映了景观建设中的生态原则与文化原则,主题具有统一性。
  2.2.3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性
  城郊游憩带景观建设也是城乡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乡村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彼此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特色城郊游憩带建设中对城乡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的保护、对民俗风情、地方特色、民间传说等非物质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情景再现,都是在景观环境中达成了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河南省宝丰县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扎根于三农的曲艺、魔术等民间艺术作为景观主题进行三农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3 城郊游憩带中三农文化景观的系统构建
  对作为边緣区域的城郊地带性景观构成的研究,要在保证中国传统的三农文化的生命力,同时又能有效促进城乡相容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能满足多元文化发展和城乡居民认可的城郊景观营造方式。
  3.1 规划层面的城郊游憩带布局系统的建立
   3.1.1 城市布局中城郊游憩带数量空间的控制
  从规划布局来分析,环城游憩带的建设需考虑带状休憩空间在城市近郊区的分布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景观资源、景观异质性等。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城市北部河洛会流,可建设以河洛流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休憩带;城市北部竹林镇长寿山,风景良好,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可塑造为养生为主题的三农文化景区。良好的城郊景观带的分布可以有效缓解居民的节假日旅游的交通与人流压力,而风格各异的景观文化亦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经验感受。
  3.1.2 景观质量上三农文化景观空间的体现
   从景观的空间质量来看,三农文化主题的提炼与塑造需要考虑到游览空间的游径设计、景观节点、交通节点、公共配套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这些设计元素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同时将文化元素与园林构成要素主题统一,可以达到较好的景观与文化教育效果。
  3.2 景观规划层面三农文化要素的表达
  3.2.1 图形符号的提炼
  图形符号在作品中体现出两种意义,一种是形式意义,另一种是传达出某种文化观念,即社会文化意义[3]。所以,图形符号是地域文化最为直观的表达方法。在分析挖掘地域三农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提炼重要的三农文化图形符号,选用最有视觉感受的表达形式,在尊重审美需求的前提下可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如陕北地区的窑洞、云南农耕的梯田、各地特色农产品等。每一种文化都可以通过特有的符号表达,这些符号使得景观变得更具有历史文化意义,也更具有时代性。
  3.2.2 情景元素的营造
  情景模拟可再现民俗活动、习俗风情或者民间故事。这种方式往往比通过个体要素、简单的符号或实际的物质形态更能打动人心而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场景既可以是雕塑、公共环境设施,也可以是公众参与的生活体验。结合城郊游憩类型的多样性,根据场景所需素材的体量、比例、尺度、色彩和材质等因素,设置特定文化体验场所,打造触动人心的三农文化特色。
  3.2.3 植物造景的搭配
  运用植物元素体现地域性三农文化特征主要通过植物形象和植物文化。我国传统的三农文化中对植物文化的提炼和总结都不少。如“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 前槐枣,后杏榆,东榴金,西柿银”等。在本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城郊游憩带,对本土植物景观的利用一要考虑到生态学的自然群落特征、二要考虑乡土植物的文化民俗、三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美学价值。
  3.2.4 场所空间的再现
  城郊游憩带作为户外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集会、休闲的三维空间,对于城乡交流来讲,文化空间场所的设计应牢牢抓住可识别性、典型性和可通达性,同时还要关注其对于城乡人群的精神陶冶。因此,要想构筑这种具备特定意蕴和社会文化历史内涵的空间,一是要关注重点景观节点的设计,如游憩区域设置农村曲艺文化或体育文化交流广场;二是要关注空间整体的表征,突出特色与吸引力,如通过地形改造和植物种植营造农业劳作操作平台。不管形式怎样,场所空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给人提供交流与经验,使得人们在探索中达成文化活力的传承。
  总结
  城郊游憩带的发展会加速城乡间物流、资金流和人口流,可以促进城市圈层内综合配套设施融合大发展。而将三农文化与游憩带规划结合起来,有利于城乡在居住生活模式、思维理念、文化上的融合,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本文在论述中侧重对游憩带景观与文化关系的分析,从而为三农文化景观的营造奠定基础。事实上,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文化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而在景观营造中,我们除了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更要注重对新型农村文化的引导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大都市环城游憩带(ReBAM )——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355-358.
  [2] 王雅丽. 地域文化视角下巴东野三关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29
  [3] 许康永. 图像——符号的意义[D].四川美术学院,2003.2
  作者简介:薄楠林,女,1981-,河南巩义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园林设计与景观规划。
其他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差、收缩裂缝的原因,并从监理的角度提出了控制有害裂缝的措施。   我国的大体积混凝土以往多用于水工结构,一般多采用水化热低的专用水泥——大坝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也比较低。随着近十几年来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其基础多采用箱基、筏基、复合基础等型式的大体积混凝土,尤其核心简基础承台体积较厚。高层建筑基础具有设计强度高、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抗渗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区别  建筑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监理合同及其它建筑工程合同,对建筑工程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
期刊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提出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并指出通过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强化终生学习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来提高人员素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项目名称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
期刊
摘要:实验研究广东男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供能能力,并跟踪测试分析阶段训练前后的差异,以观察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后,运动员的能量代谢适应性变化特点,为合理而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提供依据。结果:1、广东男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达到优秀运动员的水平,其中部分队员达到国际优秀选手的水平;爆发力不如国家队队员的平均水平,而速度耐力水平略高于国家队的平均水平。2、针对性的阶段训练后,有氧、无氧能力均有所提高
期刊
摘要:建设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将施工中的质量、效率和管理有效结合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的有力途径,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项目;项目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
期刊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的给水排水工程对各个用水点和用水系统的建设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应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本文重点研究了高层建筑中的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针对在高层建筑中的给水排水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设计和改进技术,目的在于满足给排水的要求,提高供水效果。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和建筑技术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关注。数字城市概念已深入人心,多分辨率、高精度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而准确度高的城市测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本文就数字城市背景下城市测绘遇到挑战以及契机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测绘;信息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字城市的建设本质上就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获
期刊
摘要:邯郸市跃峰灌区主干渠和一、二、三分干由于穿过煤田采空区,造成渠道不同程度的沉陷变形,沉陷累计达15段总长31.6公里,严重制约渠道效益发挥,煤田沉陷段渠道且有反复和不确定性,研究、探索并逐步对沉陷段修复是灌区发展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渠道、煤田沉陷段、现状、修复、探索  中图分类号:P641.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邯郸市跃峰灌区位于邯郸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中低山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我国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明确规定: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在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多层住宅楼的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一、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归纳多层住宅一般指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诸方面,因此做好现场的施工管理至关重要。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现场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和项目工程施工,讲述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施工管理,以促进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人员管理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