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活剪纸:把艺术还给生活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始的那种母女相传、邻里相传的单一模式,将会由有组织、有目标的社会团体、艺术院校、文化人士的大量参与而发生新的结构转换。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永远鲜活。
  
  剪纸是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最早是民间“招魂术”的道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俗。
  西安剪纸协会会长韩靖说:“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诗句中的桐叶剪出来的图案,应该是早期的“窗花”。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人们早在汉代已经开始了剪纸创作。
  汉代以后,随着纸的发明和普及,剪纸艺术随之在民间普及开来。南于剪纸是适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的,材料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传世之作,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非常罕见。现在我们只能从历代的典籍记载中,寻得一些剪纸的蛛丝马迹。唐代诗人杜甫“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的诗句和李商隐“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等诗句中,都有对剪纸的描写,这说明剪纸艺术很早已被广泛应用在生活中。
  
  陕西剪纸被誉为“活化石”
  
  “在全国诸多剪纸中,陕西剪纸被誉为‘活化石’。去年中国剪纸申遗,也是以陕西剪纸为申请主体的。”陕西省非遗办副主任、剪纸艺术家李红军介绍: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较为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等,都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阴阳哲学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
  陕西是中国剪纸艺术的发源地,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陕西剪纸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造型古朴,风格粗犷,寓意有趣,形式多样,技艺精湛。
  上世纪80年代是陕西剪纸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提出“开发利用民间美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口号,一些美术工作者积极和民间剪纸艺人沟通学习,采用办剪纸艺术展览、培训班、开展讲座等形式,在剪纸艺术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培养出一批剪纸艺术家。陕西剪纸艺术家王兰畔、张林召等人以及剪纸大师库淑兰都在此时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顶峰。张林召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他的《拉家常》《许仙与白娘子》线条流畅自然,造型古朴新颖,剪纸作品中的“两面人”“三面人”造型独特,个性鲜明。人称剪花娘子的库淑兰,擅长平色剪纸和彩贴,她的作品最终走向表达自我内心世界的巅峰——只剪我自己。她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剪花娘子》,以绚丽多姿的色彩、丰富神奇的想象、精湛华丽的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流传全国乃至世界,被联合国命名为“中国民间_丁艺美术大师”。上世纪90年代,随着媒体和出版业的发展,剪纸艺术逐渐与市场接轨。这时,以樊小梅、侯雪招、魏伊平等为代表的一批陕西剪纸艺术家不再单纯表达民俗,开始倾向于现实生活,做一些有主题的展览。这批人年龄相对年轻,创作自南大胆,极大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创新。
  
  剪纸传统和现代的结晶
  
  “在世界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把艺术还给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剪纸艺术首先在语言形式上得到了突破和改变,从而诞生了这样一批剪纸艺术家,他们在研究前卫艺术和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艺术领域的表现方法来丰富剪纸语言,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我’的点。”于是,剪纸又有了新变化:剪纸不再是大众日常装饰品,而是表达自我情感的载体。2008年9月,北京当代美术馆推出的“95剪纸艺术展”,8位男女艺术家在保留并强调传统剪纸画面的单纯、强烈、平面、复数性等特征的同时,对剪纸艺术的表现材料和媒介做了不同程度的开拓,以传达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的新认识、新情感,引起了很大反响。
  此外,一大批受过专业教育的学者、艺术家也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他们的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却又融合了专业美术的理念,这些超前的艺术思想,会在剪纸艺术的“瓶颈期”起到引领剪纸艺术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传统剪纸,要保持原汁原味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绝不能让它失传。”李红军介绍,传统的剪纸艺术依附于农耕文明的民俗而生存,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它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但是,传统剪纸所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价值,却是非常珍贵的。
  新的时期,剪纸何去何从?李红军认为:要把传统剪纸和当代剪纸区别对待。首先,把一些代表性的传统剪纸作品按照分类,存放到博物馆,原汁原味保存下来,供人们参观学习。其次,是借鉴国外经验,由政府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民间剪纸艺人继续创作,通过这种途径保持传统剪纸的原汁原味。而当代剪纸,则应该让它更加现代化,并在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李红军介绍,传统剪纸作品多为乡村艺人创作,采用正形负形、对称折叠、撕烧烫染等传统手法;而当代剪纸,则出现了专门的剪纸美术工作者,他们在民间丰厚的剪纸艺术资源上,将立体分层、叠加、旋转等多种现代艺术方式运用到剪纸创作中。这些剪纸作品,已从传统的表现喜庆祈福的民俗内容,转变为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感受,更多展现了对“人”本身的思考。
  
  剪纸的精神内涵不能改变
  
  “剪纸是一种依附于巫术上的艺术。传统剪纸是很庄严神圣的事,是给神看的。例如扫天娃娃,天下雨不停时,剪一个贴上就会雨停。传统剪纸的艺术性和价值正在它所包含的虔诚和信仰之中。而现代剪纸是给人看的,这是传统剪纸和现代剪纸的根本区别。”对于剪纸艺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奇伟有自己的思考:传统剪纸属巫术信仰的精神范畴,而纸雕和现代剪纸则属于工艺品的范畴。他说:剪纸的非物质文化部分并不是剪纸的手工艺技巧和剪纸作品本身,而是它里面蕴含的一种传统精神和世界观。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剪纸是一个手工艺过程,而更要注意到它所包涵的“不可触摸的”非物质文化部分,它的本质是精神的,是一种世界观。在保护剪纸的工作中,如果我们只注意到一些表象,努力将某种工艺代代传下去,却忽视了它背后所包容的精神信仰,这样只能保存文化的尸体。
  
  让剪纸回归艺术本身
  
  “要打破民俗的桎梏与束缚,让剪纸回归艺术本身。”说起新时代剪纸艺术家的使命,韩靖有自己的分析和信心。近年来,西安剪纸协会一直以民间组织的身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宣传剪纸艺术。但是,剪纸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单靠政府的有限资助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现代社会的全面参与,需要人们艺术审美的自觉提高,需要社会各阶层的爱好者投身其中。原始的那种母女相传、邻里相传的单一模式,将会由有组织、有目标的社会团体、艺术院校、文化人士的大量参与而发生新的结构转换。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永远鲜活。
  韩靖将自己的剪纸称为“文人剪纸”,并广泛借鉴国画、版画、装饰画等诸多艺术形式的手法来丰富剪纸创作。“现代剪纸要创新,就必须从民俗中解放出来,成为一¨新的、独立的视觉造型艺术。”韩靖认为,在这方面,已故世界级剪纸大师库淑兰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范例:库淑兰的剪纸画是真正意义用剪刀画的“画”,她将引领现代剪纸走向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探索人类灵魂与肉体的统一,探索剪纸在现代生活情感中最真实的表达方式。
  
  编辑/卞瑞鹤
其他文献
一天,有24小时;一年,有365天。晨昏交替,周而复始。对于一所面向视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时间的流逝,网季的更替,学生们有时很难切身地感受到、体会到,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部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小说,也不仅仅是一部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在作家钱良营的笔下,金龙湾和它滋养了无数年的父老乡亲正面临着一场时代变革的历练,因为,农村改革的潮声已经在广袤的大地上涌动起昂扬向上的力量,当个别村民还沉浸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陈旧的生活模式时,这场凌厉强劲、携带新气象的力量激扬起了一阵阵的风云。这部小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为读者展示了一帧内涵丰富、可品可咂、蕴
李继友的社火马勺脸谱艺术创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社会的承认,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十几年里,李继友的社火马勺脸谱先后被选送到香港、台湾、日本、法国、巴西、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初识“马勺脸谱”,纯粹是偶然。不久前,远在云南昆明的福宝村里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乡村文化艺术节。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展上,记者看到一位古稀老人孤零零地坐在一边,摆弄着几个看上去颇为奇特的物件
【摘 要】语文教学肩负着品格陶冶、道德提升以及创新培育的任务,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但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师本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提问流于形式,难觅本质。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有效的提问能拓展知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教师要以问引问,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优化;提问方式;创新思维  一、孕育环境,引生参与  创新思维的培育也需要兴
按照天津市教委《关于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6-2020年)〉的意见》要求,我区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前两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启动了第三轮现
脑膜脑炎是脑膜及脑实质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引起的疾病。中兽医学中的脑黄、心风狂等与本病相似。炎症常由软脑膜开始,而后波及脑实质,或先有脑实质炎症后波及脑膜。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