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位曾经“孤独”的投资人,如今已收获破丰。
在创业投资界,就在大家忙于TMT及消费品等领域淘金之际,从诞生之日起,青云创投总裁叶东脚下的路就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与“孤独”。
“五六年以前,青云创投还是一个异类,但现在,许多VC都将清洁技术当作了最重要的投资领域之一。”青云创投总裁叶东向《创业邦》记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公司。
情定清洁技术
成立于2001年7月的青云创投,其前身为清华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与其它广泛涉足TMT、消费品、生物技术的投资机构不同,青云创投是中国唯一一家100%专注于清洁技术领域的VC机构。目前旗下管理着两支基金:1300万美元的“中国环境基金2002”与3000万美元的“中国环境基金2004”。
就在记者采访叶东的2007年12月21日,青云创投正好完成了第三支基金的首轮募集工作。
“时下,第一支基金的资金已投资完毕,总共投资了7个案例。第二支基金已投资了5家公司,现在手上还有最后2个案子在做。我们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募集第三支基金,待2008年第二季度全部完成后,第三支基金的规模将达到2亿5千万美元。到时,青云创投总共管理的资金量将达到近3亿美元。”
据叶东介绍,公司管理的三支基金都专注投资于与中国相关的清洁技术领域。
回头来看青云创投的投资路线图,正好记录了中国清洁技术的发展轨迹。“我们的投资是从一个由低端向高端迈进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清洁技术行业发展的轨迹。”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就像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IT业一样。当时,几乎没有几个IT行内人士真正能说明白IT的概念与外延,因为IT的概念仍在不断扩充。如今,清洁技术也一样。伴随社会对待环保观念的进步,清洁技术的概念正在动态发展着。
2001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人的环境保护理念还侧重于传统环保的概念,包括水的处理,这里面涵盖生活用水与工业废水;空气污染的治理;工业危害物的治理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人的环境保护理念明显带有先污染,后治理,先有废弃物,再着手治理的被动性特点。我们将其叫做末端治理。”
这个阶段,青云创投的投资也不可避免地附上了那个时期的烙印,如公司就先后投资了生产汽车尾气催发剂的公司等,最有代表性的投资就是投资以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回收、运输、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主营业务的东江环保。
“从2003年到2005年,我们的精力开始向节能方面转移,包括资源节约与资源的回收利用等,因为节省20%的能源使用,就减少了20%的污染可能。与之前纯污染后的治理相比,更具主动性了。此时,中国环境保护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也开始起来了。”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简称EMC,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能源危机时期,这是一种全新的节能服务设计。与传统的节能服务公司向相关顾客推销节能产品或节能技术不同,EMC下的节能公司,类似于IT外包公司,相关目标顾客将节能业务外包给这些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集前期诊断、工程设计、中期融资、设备采购、安装施工、后期节能测定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节能服务。在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为顾客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的成本投入,以及获取相应的利润。合同结束后,高效能的设备归客户所有。
叶东在2003年12月投资的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
“我们还投资了北京嘉禾木科技有限公司,虽然这是一家末端治理公司,但公司却做到了资源回收利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很多公司是达不到100%治理的,只是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标准而已,但嘉禾木能达到100%治理,而且,它还能将其零污染排放的废弃物,转变成了工业上有用的添加剂,如将造纸的废弃物,变成有机肥和木质素。木质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添加剂,而且是天然的。从理念上说,此时我们的投资方向开始由被动性治理领域向一种半主动性的领域进军。”
从2006年开始,叶东的投资目光转向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先后投资了江西赛维和中电电气。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产生污染。从产生污染后治理,到少产生污染,再到不产生污染,这就是青云创投旗下的中国环境基金的三个投资阶段。而这也正与中国清洁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吻合:传统概念上的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再到循环经济。”
厨房式灵感
据叶东称,2007年第三季度权威数据显示,美国清洁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额首次超过了TMT行业。Cleantech Group的研究也表明,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额同比增长400%。可见,世界范围内,清洁技术的投资正成爆发式增长,并逐渐成为了VC界的投资热点。但在青云创投成立时的2001年,清洁技术却难入绝大多数VC之眼,但叶东除外。
1999年左右,一些海外基金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风投资金的90%左右投向了TMT。
2000年,从硅谷归来的叶东,“欲将中国在市场、资源及美国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优势连接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V2V的基金,前一个V是‘Valley’,即硅谷。后一个V是‘Village’,即中关村。”在筹备V2V基金的过程中,叶东就与清华控股集团有了联系,当时,清华控股集团也欲做一个基金。就这样,叶东与清华控股集团准备进行合作。
“2000年时的中国VC,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国外的风投管理公司,管理着国外的基金,投资于拥有海外架构的中国公司,最典型的就是新浪式公司架构;另一种就是中国本土的风投公司,而不是风投管理公司,管理着人民币基金,因当时的人民币还不能投资海外,所以投资国内的公司。两股势力径渭分明。项目流、人员、思维方法完全不同,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从一开始,我们就欲打破这种界限,想成立一家中国本土的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国内外的资金。”
但做什么样定位的基金?也跟其他人一样,加入TMT的淘金潮中去?
“我想做一个独特性的基金,这个独特性是基于当时当地的环境基础上的。当时就是2001年,当地就是中国。”
2000年时,世界各地开始热议中国是世界工厂的问题,一些投资者也从世界工厂的正效应角度考虑,开始来中国投资一些可以增大产能,复制规模化的产业。“但我们就反向思考,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污染的地方是工厂。作为世界工厂,不仅意味着劳动力便宜、制造成本低,也意味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的大量消耗。”
为了形象地说明问题,叶东打了一个餐厅与厨房的比喻。
当时的中国,就像世界的厨房,在餐厅就餐的人却来自世界各处。“大部分在餐厅吃饭的人,只注意到厨房的供菜能力,以及菜的味道、成色、咸淡情况,却没有想过,厨房也正消耗着大量的能源,产生着大量的鸡鸭鱼内脏、废油等各种垃圾,但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工厂的负效应。”于是,2001年7月,定位于清洁技术领域投资的青云创投就这样“孤独”地成立了(当时还叫清华创投)。这个时候的中国VC界人士还大都在寻找优秀的TMT项目。
太阳已经升起
2005年底,伴随新能源公司无锡尚德的上市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中国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突然间豁然开朗。
“风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光是这一个产业,就有整机、齿轮工厂、叶片企业等。我们正在看整机项目。” 寰慧投资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表示。而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戴柏文(Gael de Barman)近日也提出,“新的投资机会可能在水处理和除污领域。”
2007年4月,“风投教父”约翰•多尔,这位曾经投资过Google、亚马逊、网景等知名网络公司的美国老牌风险投资公司KPCB的掌门人,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直言,KPCB在中国最近的投资目标就是绿色环保和清洁能源等清洁技术领域。
曾经孤独的叶东,如今已不再孤独了。
而中国政府在政策上的积极引导,也正在不断释放着清洁技术产业的巨大能量。尤其是2007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以刺激与引导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如2007年中央提出了节能减排战略。2007年11月份,发改委提出了三个方案加上三个办法,构成了完整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体系。
叶东称,“目前在清洁技术行业,国家的政策已到了一个很细致的地步,量化到了行业内部细节处。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多见的,说明政府正在极力推动和引导这个行业的发展。”因为时下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减少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的矛盾。以传统的理念来理解,这叫作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不可能达到平衡。如欲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就必须用新思维、新技术、新理念来做。这些必然会为中国的清洁技术行业催生新的市场和扩充自己的领地,如污水处理、资源回收利用、新能源等,而碳交易则是另一块有待开发的新市场。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中国的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是一种浓缩式的发展,既有非常传统的业态,如污水处理等,但同时,作为世界新经济的增长点,为世界新经济的发展也提供着一些有效的物质手段,如设备、原材料等,如目前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太阳能公司,其产品还主要供应国外市场,为国外市场服务,如太阳能设备、芯片、太阳能原材料等。这一块又是一个高端的产品。在中国的清洁技术行业,各种业态混合在一起,但也各有市场,因此,未来我们的投资,只要本着环境改善与资源节省为目的即可,至于公司处于产业链低端,还是高端,我们并不会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