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丝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已成为人们餐桌上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一道常见蔬菜。种植丝瓜,成本低、效益好,产量高,易栽培管理。不过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尤其是丝瓜病毒的发生日益加重,栽培中应采取综合控制技术。
关键词:丝瓜;毒病;发生原因;控制技术
近几年,济宁市市中区丝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來的丝瓜病毒病也日益加重,由此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为了控制丝瓜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现对该病的流行情况、发生原因和控制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
1 症状、病原和传播途径
丝瓜上部幼嫩叶感染病毒病时,幼叶呈淡绿色与深绿色相间的小环斑,叶片皱缩;下部老叶染病时呈黄色环斑或黄绿相间花叶,叶脉皱缩,致使叶片扭曲、畸形,发病严重的叶片变硬、发脆,叶缘缺刻加深,后期产生枯死斑,黄色病叶从下逐渐向上发展;果实染病,幼瓜上小下大,呈旋状畸形或细小扭曲,瓜上产生褪绿色斑。
丝瓜病毒病由多种病原引起,以黄瓜花叶病毒(CMV)为主,该病毒为颗粒球状,直径28~30nm(纳米),不耐干燥,还有甜瓜花叶病毒(MMV)、烟草环斑病毒(TRSV)、西瓜花叶病毒(WMV)等5种。
丝瓜病毒病靠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主要是蚜虫,还可通过农事活动和汁液接触传播蔓延,有的病毒如MMV可通过种子带毒传播,TRSV除通过接触传毒外,还可经线虫传播。
2 发生和为害
据调查和观察,丝瓜病毒病一般于每年4月初开始发病,4月中下旬流行,5月份以后病情减轻。温度高的年份提早到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上旬至下旬流行为害且流行期延长。5月5日普查,平均株发病率高达63.5%,幼瓜发病率23.1%,影响了丝瓜生产,给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发生原因分析
据我站调查,引起丝瓜病毒病流行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早熟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品种之间病情有明显差异,如江蔬一号,早优1号、2号,早冠406比较抗病毒病。4月下旬调查,从外地调入的一些早熟丝瓜新品种病情最重,平均株发病率高达60.5%,病情指数42.3;中熟品种病情较轻,平均株病率13.0%,病情指数5.3,迟熟品种,病情最轻,平均株病率为2.5%,病情指数0.8。有些菜农为了早上市,抢市场,抢效益,栽培早熟丝瓜品种面积大,病毒病发生严重。
3.2 传毒媒介多。2月份丝瓜幼苗移栽开始有零星蚜虫迁入为害,发生重的年份,3月份蚜虫一度盛发,蚜虫不断传毒。调查发现,凡在砂质壤土田种植的丝瓜,因有线虫传毒,病毒病比在黏土田种植的丝瓜严重。
3.3 适宜的气候条件。病毒病的发生发展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每年5~6月多雨,病情缓和。若冬季气温偏高,蚜虫越冬基数大,迁入瓜苗为害早而多,则病毒病发生也较严重。
3.4 偏施氮肥。据调查,凡是在苗期上架之前过量偏施氮素化肥(每667m2施纯氮量65kg以上)的丝瓜田,发病程度比较严重,许多菜农为了丝瓜早上市,重施氮肥,忽视了合理施肥,加重了病害的发生流行,造成损失。
4 综合控制技术
4.1 种子消毒。播种前用0.1%磷酸二氢钠溶液或0.5%肥皂水浸泡丝瓜种子24h,可防止种子带毒传毒。
4.2 防治传毒媒介。传毒媒介昆虫主要有蚜虫、线虫,从育苗起开始就要重视对它们的及时防治。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加水50kg喷雾或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蚜虫,防治线虫每667m2用3%米乐尔颗粒剂2kg沟施。黄板诱蚜,在丝瓜田设置黄色粘板,在蚜虫进入瓜田后为害前将其杀死,丝瓜全生育期均可设置。
4.3 合理施肥。多施农家肥,N、P、K肥相结合,保证植株营养要求,增强抗病力,不偏施氮肥,以免瓜苗贪青感病。有条件的地方每667m2用草木灰30~40kg于露水未干前叶面撒施,可使病毒失灵。
4.4 选择土质黏重的田块栽植丝瓜。土质黏重的田块可避免线虫传毒染病,从而减轻病毒病发生。
4.5 改变种植方式。不要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丝瓜,与其他农作物轮作,但不与黄瓜、甜瓜混作、轮作,以免互相传毒或有线虫传毒。
4.6 药剂防治。从发病初期,选2%宁南霉素水剂200~25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病毒K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其中之一进行喷雾,每隔7d喷1次,连续2~3次,配合使用鲜菜王水剂3000倍液或叶绿壮液叶面肥3000倍液,防治效果更佳,喷药后如遇雨要补喷。
关键词:丝瓜;毒病;发生原因;控制技术
近几年,济宁市市中区丝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來的丝瓜病毒病也日益加重,由此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为了控制丝瓜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现对该病的流行情况、发生原因和控制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
1 症状、病原和传播途径
丝瓜上部幼嫩叶感染病毒病时,幼叶呈淡绿色与深绿色相间的小环斑,叶片皱缩;下部老叶染病时呈黄色环斑或黄绿相间花叶,叶脉皱缩,致使叶片扭曲、畸形,发病严重的叶片变硬、发脆,叶缘缺刻加深,后期产生枯死斑,黄色病叶从下逐渐向上发展;果实染病,幼瓜上小下大,呈旋状畸形或细小扭曲,瓜上产生褪绿色斑。
丝瓜病毒病由多种病原引起,以黄瓜花叶病毒(CMV)为主,该病毒为颗粒球状,直径28~30nm(纳米),不耐干燥,还有甜瓜花叶病毒(MMV)、烟草环斑病毒(TRSV)、西瓜花叶病毒(WMV)等5种。
丝瓜病毒病靠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主要是蚜虫,还可通过农事活动和汁液接触传播蔓延,有的病毒如MMV可通过种子带毒传播,TRSV除通过接触传毒外,还可经线虫传播。
2 发生和为害
据调查和观察,丝瓜病毒病一般于每年4月初开始发病,4月中下旬流行,5月份以后病情减轻。温度高的年份提早到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上旬至下旬流行为害且流行期延长。5月5日普查,平均株发病率高达63.5%,幼瓜发病率23.1%,影响了丝瓜生产,给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发生原因分析
据我站调查,引起丝瓜病毒病流行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早熟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品种之间病情有明显差异,如江蔬一号,早优1号、2号,早冠406比较抗病毒病。4月下旬调查,从外地调入的一些早熟丝瓜新品种病情最重,平均株发病率高达60.5%,病情指数42.3;中熟品种病情较轻,平均株病率13.0%,病情指数5.3,迟熟品种,病情最轻,平均株病率为2.5%,病情指数0.8。有些菜农为了早上市,抢市场,抢效益,栽培早熟丝瓜品种面积大,病毒病发生严重。
3.2 传毒媒介多。2月份丝瓜幼苗移栽开始有零星蚜虫迁入为害,发生重的年份,3月份蚜虫一度盛发,蚜虫不断传毒。调查发现,凡在砂质壤土田种植的丝瓜,因有线虫传毒,病毒病比在黏土田种植的丝瓜严重。
3.3 适宜的气候条件。病毒病的发生发展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每年5~6月多雨,病情缓和。若冬季气温偏高,蚜虫越冬基数大,迁入瓜苗为害早而多,则病毒病发生也较严重。
3.4 偏施氮肥。据调查,凡是在苗期上架之前过量偏施氮素化肥(每667m2施纯氮量65kg以上)的丝瓜田,发病程度比较严重,许多菜农为了丝瓜早上市,重施氮肥,忽视了合理施肥,加重了病害的发生流行,造成损失。
4 综合控制技术
4.1 种子消毒。播种前用0.1%磷酸二氢钠溶液或0.5%肥皂水浸泡丝瓜种子24h,可防止种子带毒传毒。
4.2 防治传毒媒介。传毒媒介昆虫主要有蚜虫、线虫,从育苗起开始就要重视对它们的及时防治。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加水50kg喷雾或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蚜虫,防治线虫每667m2用3%米乐尔颗粒剂2kg沟施。黄板诱蚜,在丝瓜田设置黄色粘板,在蚜虫进入瓜田后为害前将其杀死,丝瓜全生育期均可设置。
4.3 合理施肥。多施农家肥,N、P、K肥相结合,保证植株营养要求,增强抗病力,不偏施氮肥,以免瓜苗贪青感病。有条件的地方每667m2用草木灰30~40kg于露水未干前叶面撒施,可使病毒失灵。
4.4 选择土质黏重的田块栽植丝瓜。土质黏重的田块可避免线虫传毒染病,从而减轻病毒病发生。
4.5 改变种植方式。不要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丝瓜,与其他农作物轮作,但不与黄瓜、甜瓜混作、轮作,以免互相传毒或有线虫传毒。
4.6 药剂防治。从发病初期,选2%宁南霉素水剂200~25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病毒K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其中之一进行喷雾,每隔7d喷1次,连续2~3次,配合使用鲜菜王水剂3000倍液或叶绿壮液叶面肥3000倍液,防治效果更佳,喷药后如遇雨要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