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内媒体报道中的隐喻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概念隐喻因其通俗易懂性和与时俱进性,能巧妙地传达新事物的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媒体报道中。媒体通过利用隐喻可以使文章引人入胜,进而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人们的脑海中引起一种共鸣,以此来营造向善向好的社会氛围。以2019年、2020年媒体的报道为研究材料,总结筛选出媒体报道中几种常用的隐喻类型,分析其隐喻含义以及隐喻式的映射,探讨其在媒体文章中的效用与影响。
  [关    键   词]  概念隐喻;报道;媒体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80-02
   一、引言
   媒体报道是国家传送消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人们获得信息、构建信心的平台。大众传媒利用大量的隐喻一是为了让文章通俗易懂,二是为了让读者产生共鸣。媒体报道在其文章宣传中对于积极社会氛围的营造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媒体宣传的作用,以2019年、2020年媒体报道为研究对象,整理了此期间出现的概念隐喻,如药隐喻、口罩隐喻、战争隐喻等隐喻,分析并探究相关报道利用概念隐喻达到的作用与效果。
   二、概念隐喻与媒体宣传隐喻
   概念隐喻的相关研究来源已久。早在19世纪,莱考夫在其书《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就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指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我们更容易地认识这个世界的手段,通过我们的思维方式,无形的东西也会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隐喻简单理解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隐喻包括两个方面: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始源域是具体的概念,而目标域是抽象的概念。例如: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是目标域,“金钱”是始源域。简单来说,就是A is B结构。
   隐喻在媒体报道中尤为常见。媒体宣传隐喻是概念隐喻的“衍生物”,媒体报道因其专业性和时效性,如果发布时不注意遣词用句,可能会让读者捉摸不清或难以读懂,更别谈产生共鸣。但是媒体报道的作用就是要广而告之,让其报道宣传尽可能深入人心,唤起人们对某件事物的共同认可。有鉴于此,借助隐喻把陌生的新事物和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旧事物联系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一箭双雕的好方法。这样,在向人们传达一些陌生未知事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人们合理想象,轻松地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新事物。同时,把新事物生活化可以让人们觉得很贴切,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在媒体报道中,发挥宣传鼓舞作用,把陌生专业的信息通过隐喻的手法进行表达,新颖化、生活化地让这些信息走进人们心中,形成宣传报道的“余音绕梁”。
   三、媒体宣传概念隐喻类型
   (一)药隐喻
   “药”意象起源颇早,历代关于“药”的作品比较多,药与文化、文學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药”意象的蕴义在不同的时代有所变化,所折射的时代文化也有所不同。“药”隐喻暗示问题的出路,哪里有问题,哪里就需要“药”。当突发事件或者重大问题产生时,人民的自信心极易受到冲击和挑战,心理防线也会被慢慢瓦解。如果灾难突发或是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便会加重人们的“心理病痛”。媒体报道作为抚慰人心的“喇叭”,在重构人民的信心以及重建人民的心理防线中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在突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时,媒体利用的隐喻大部分都是和治疗治愈相关的,目的是给群众的不安注射一支“镇定剂”,加固群众的心理防线,最终帮助人民重塑信心。例如:开准“药方”拔“穷根”、选对“良方”治“穷病”中的“药方”是2020年的关键词。把脱贫攻坚作为一种克服贫穷的“药方”,这是媒体报道向人民展示的“标志牌”,贫困是有“药”可治的,面对严峻的脱贫攻坚形势,走上脱贫之路是有“良方”和“药方”的。同时以“拔”“治”这两个字眼也向群众传递了社会对脱贫的信心,为群众团结脱贫奠定了信心。为“拥堵病”开出“智慧药方”、改革“药方”创新“药方”也是同样的隐喻,给城市拥堵、改革、创新开出“药方”不失为一种新颖化的表达,让报道文章不拘泥于专业术语,给读者阅读和了解信息造成阻碍。
   (二)口罩隐喻
   口罩是2020年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热手产品,它可以有效隔离细菌传播。口罩给大众带来的物理安慰或者心理抚慰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媒体报道选择口罩作为隐喻对象:(1)因为口罩贴近大众的生活,朴实易懂、生动形象;(2)因为口罩隐喻在媒体报道中的创新性,在以往的文章中很少见有关口罩隐喻的案例,而今年新出现的“口罩隐喻”会让群众耳目一新,借助隐喻,媒体报道形象贴切地传达了口罩的意义与重要性。例如:给我们的心灵戴上“口罩”这样的表达形象,易于接受和理解。心灵是不能戴口罩的,给心灵“戴口罩”其实是鼓励人们心理防线不能垮,保护自身的同时也要注重我们的心理防护。面对突发事件,要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挑战。“口罩银行”助企业携手闯关,“口罩银行”这是临时设立的物资周转机构,企业把多余的物资存入“口罩银行”,帮助其他物资不足的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企业互助、物资共享的应急中转模式。口罩“心脏”如何守护?“口罩心脏”是指口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熔喷布,它在屏蔽细菌穿透口罩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被称为口罩的“心脏”。“口罩脸”,这个新奇的隐喻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脸”和“口罩”都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意象,然而当两者结合起来,却并不容易理解。“口罩脸”不是一张普通的脸,是与疾病抗争留下的痕迹,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代价,更是不计报酬、无悔生死的明鉴。    (三)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种类很丰富,包括经济竞争、体育竞技、政治矛盾等。媒体在民族遭遇灾难时使用最多的就是战争隐喻。大量的战争隐喻可以唤起民众奋起抗争,战争隐喻可以激起群众的灾难意识。媒体报道通过记忆惨状、缅怀受难者以及对英雄的歌颂来强化政治、文化和社会认同。新闻媒体善于描写对遭受苦难的人的怜惜、对挺身而出的人的钦佩、对默默无闻、艰苦奉献的人的赞颂。在安德森看来,正是新闻媒体通过重复图像和语言生成了民族认同所必需的团结,构建了一个想象的民族共同体。在应对大型灾难时,新闻媒体会使用大量的隐喻描写,用于歌颂英雄的无畏与无私,用积极重复、富有感染力的字眼升华奉献者的高大形象,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终实现全民族共同抵御灾难、团结一心。例如:心理战队、心灵驰援是对心理战争的隐喻,要打好心灵战争,对心理的恐慌与焦虑进行救援,展现社会和国家对灾难期间人民心理健康建设的看重。最美逆行者、逆行的白衣天使、點亮黑夜的“光明使者”中把医护人员比喻成“逆行者”“逆行的白衣天使”,这和生活中的“逆行”截然不同,灾难中的“逆行”是明知困难仍还要逆流而上的态度,是一种大无畏、舍己为人的奉献。白衣为袍战,荆楚中把白衣喻为战袍,飒爽英姿的白衣战士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光明使者”隐喻,向人们传达了积极的动力,寓意黑暗会被驱逐,光明总会到来。这样的隐喻能够加强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应对灾难的信心,营造积极向好的社会氛围。
   (四)建筑隐喻
   建筑类隐喻带有很明显的积极联想义,表达人类渴望成功、向往美好的心理。建筑隐喻通过将具体的目标物化为具体的实物,建筑的完成需要添砖加瓦,隐喻目标的实现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实现。提到建筑,大家心中会有一个概念——“坚固”,如果把建筑放到其他领域,民众也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刺激。例如:退役不褪色,共筑防护墙、以青春熔铸“战斗堡垒”等。建筑隐喻是媒体报道倾向于采用的写法,也是构建大团结、大凝聚力量的“捷径”。在中国军网2020年3月16日“退役不褪色共筑‘防护墙’”报道中,退役军人的联合就是共筑“防护墙”的一个过程。构建“防护墙”不仅需要退役军人的努力,更需要每个人的付出。在共战灾难战争中,青年也展现了年青一代的责任。江西日报2019年11月3日,在“以青春熔铸‘战斗堡垒’”报道中,赞颂了青年人投身基层,为筑牢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发光发热。这是青年人挺身而出,积极奉献筑起的长城,以青年人为榜样,引领全国青年人自觉团结联合起来。通过这些普通的建筑隐喻,强调了民众团结凝聚的战斗力,让民众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带入这种场景中,觉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自觉地凝聚起来投身于国家建设中。
   (五)神话隐喻
   病魔隐喻是引起人们对某个事物共情的加速剂,因为人民心理是嫉恶崇善的,一旦遇到痛苦,人们更能互相扶持与帮助。而一旦这种“共情”被唤醒,灾难所带来的苦痛便被微小化了,这种“共享的感情”也能敦促人民迅速凝结起来共同抵抗恶势力。例如:同心战恶魔、妈妈打完怪兽就回家、天使与恶魔、《妈妈的专业知识就是打败病毒的金箍棒》等。把疾病神话为“恶魔”是媒体宣传报道常用的手段之一。从孩子视角出发,将疾病物化成“恶魔”和“怪兽”。这些隐喻比较贴近神话,但是这个隐喻意象又为世人所认识。通过在人们心中树立一个丑恶、凶险与可怕的形象,可以加速民众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战胜疾病。虽是从孩子视角出发,最终却能实现“全民共情”的效果。除此之外,意象“金箍棒”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日记《妈妈的专业知识就是打败病毒的金箍棒》,把专业知识换成“金箍棒”,精确简单地向孩子传达了母亲的工作,非常贴近孩童心理。
   四、结语
   实现感同身受是媒体宣传隐喻的目的。媒体报道利用隐喻的目的很明确:唤醒群众的共同认知,筑起民族团结合力,通过战争隐喻和灾难隐喻实现情感动员,强化人们心中坚强无畏、团结一致和人性的光辉图像,弱化灾难带来的痛苦和惶恐。隐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话语形式之一,以基础而隐蔽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媒体报道宣传语言的选择决定了信息慰藉的程度,人民心中“大团结、大凝聚”的构建需要深层的“动情”语言力量。无疑,隐喻达到了表现这种力量的良好效果,媒体宣传隐喻也会被群众熟记于心。
   参考文献:
   [1]左鹏.药草诚多喻:论唐诗的药意象[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47-55.
   [2]张婵,蒋敏.特朗普国情咨文演讲的概念隐喻研究[J].海外英语(上),2019(6):244-246.
  编辑 赵瑞峰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平台的线上教学使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面对面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丰富、生动。这一教学实践凸显了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为高校线上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教学案例。  [关 键 词] 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
期刊
[摘 要]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要求,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形成以“上善若水,以文化人”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依托学校“善水文化”,通过优化德育形式,更新德育手段,拓展德育领域,构建以“水润”为内化途径、以“水润至善、利他至知”为工作目标的学校“水润德育”教育品牌并积极实践。从内涵界定、阵地建
期刊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专业设置的科学合理有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基于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关系视角分析福建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结果表明,福建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不高,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较小,第三产业人才培养规模偏大,亟待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根据行业需求进行优化调整,并以此提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契合产业
期刊
[摘 要] 2014年,习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指示,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理念十分符合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发展指示。通过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的实验案例分析,思考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对践行“知行合一”的意义, 阐述中职英语抛锚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应用启示。  [关 键 词] 践行“知行合一”;抛锚式教学;中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十九屆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但目前部分本土文化正面临着濒临消亡的危机。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同时丰富课程授课内容与形式,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为切入点,以沙县小吃文化为例,探讨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手工课程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策略,从而为育新人、兴文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本土文化;
期刊
[摘 要] 基于电大系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的特殊性(学生基础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弱、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专学习之前对幼儿园缺乏了解等),为了让学生逐步增加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逐渐胜任幼儿园的工作,在多年指导学生实习的实践中探索了一套“梯度式”实习模式。主要从实习模式、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制定了教育见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的“阶梯式”实习模式,并在这套实
期刊
[摘 要]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探究B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班主任管理和保证指导老师指导效果等方面,以顺利完成实习工作的策略。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平面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应该选择什么教材,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才能助力学生所学,这是很多该课程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从分析《Photoshop CS3》立体化教材及其优势入手,简单阐述立体化教材在提高学生图形图像处理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探讨立体化教材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作用。  [关
期刊
[摘 要] 以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为例,探讨中职院校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意义,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途径进行电子商务服务专业群建设试点,反思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中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
期刊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实用技能型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培养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用人需求,是中职一线教师的教学重点。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及营销模式的转变,网络营销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探讨如何提升中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水平,是摆在一线中职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以福建省某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为例,从调查该校网络课程教学基本情况入手,进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