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渝直线经济联盟处于成渝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推动成渝经济区第四增长极的重要力量。打造成渝直线经济联盟是推动成渝经济区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成渝经济区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连接欧亚大陆桥及东南亚走向全球的必然要求。为实现成渝直线经济战略联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健全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本文主要从政府间合作、产业发展、有效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个方面提出合作机制,为直线经济联盟经济带的运行提供制度性保障。
关键词:成渝直线经济带;战略联盟;区域合作;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6.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6-56-02
一、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的内涵
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成渝之间经济社会将加速融合发展。两地最短、最直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为该区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了资源的配置及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为更好地利用好该区域的各种优势资源,突出后发优势,安岳县、璧山县、大足县、简阳市、乐至县、龙泉驿区、双桥区七区(市)县决定共同倡导发起成立“成渝直线经济联盟”,推进此直线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把此直线建成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增长轴,形成直线经济联盟。通过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建共享,政府、民间的配合协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助推成渝经济区第四增长极。
二、构筑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的必要性
在国内外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必然对成渝各区县市加快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力,成渝直线将因成渝直线高速的修建而成为未来成渝最便捷的高速通道,因此。成渝直线各区县共同组建紧密的区域合作组织、成立直线联盟就成为必然。
(一)连接欧亚大陆桥及东南亚走向全球的必然要求
就区位优势来说,四川方面,可以通过成渝直线经济走廊最便捷地到达重庆,借助重庆的“一江两翼三洋”通道走向全国、走向国际。重庆方面,可以通过成渝直线经济走廊最便捷地到达成都,借助成都的交通网络到达西藏、甘肃、青海,增强重庆向西辐射的能力。
成渝直线高速衔接国家高速路网、连接欧亚大陆桥,促进成渝经济区与国内各地、东南亚及泛亚铁路之间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航运、管道运输等的连接,使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通江、达海、越边的枢纽,让西部走向世界。
(二)实现成渝经济区一体化与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的内在要求
成渝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实现一体化、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需要便捷的交通通道和更完善的交通网,增强沟通成渝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成渝经济区的辐射范围。成渝经济区一体化需要加快推进直线经济走廊一体化发展,直线经济走廊发展,是一体化的重要部分,因此直线联盟就成为一种内在的发展要求。
(三)推动成渝经济区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
成渝直线经济走廊是成渝经济区中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之一。成渝直线联盟的组建有利于联盟各区县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强其在四川、重庆两省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重庆、成都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担负着探索城乡均衡发展的重任,因此,成渝直线经济走廊将对促进成渝经济区均衡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构筑成渝直线经济战略联盟的体制机制
成渝高速公路、高铁的建设。对加强沿线各市县的交通联系,促进相互人员物资往来,增强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成渝直线经济战略联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健全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
(一)健全联盟政府间合作机制
1.应建立联盟制度化的组织架构
第一,要组建联盟总牵头机构和直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在已有合作基础上。建立由四川、重庆两省市相关部门(发改委)主导。联盟内各地参与的联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形成省级与地方部门双重协调的联盟合作组织模式。牵头机构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跨区生产要素的流动等问题,统一规划符合联盟整体的长远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则和产业结构,制定统一市场竞争规则和政策措施,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协助各区市县制定地方性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则,使局部性规划与整体性规划有机衔接。
第二,要制定联盟联席会议制议事机制。建立直联盟市f区、县)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区域合作规划、协调推进区域合作的重大事宜。
第三,建立联系会议年会制度。年会承办地设联盟联络处,负责年会的统筹协调工作。每次年会的联络负责人由承办区(市)县的分管领导担任,联络机构成员由该地政府办、发改委负责人担任。联系会议研究本届年会有关工作及筹备下一届年会的召开,审核年会各项活动资料,协调联盟成员之间的各项活动,讨论并审定本届年会筹备情况及下一届年会承办地等。
第四,设立联盟“一把手论坛”或峰会,制定政府间多层次协调机制。联盟设立各区县“一把手论坛”或峰会,论坛或峰会可联合主办、轮流承办、定期举行,可结合承办城市的重大会展、商贸洽谈活动举行。开展联盟内多方领导人之间的互访活动,建立稳定的日常联系渠道。
第五,鼓励建立各类跨地区的组织,推进行业交流。一方面,建立以各地经济专家为主体的联盟政府决策的咨询参谋机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在经济共同体中的作用。突破行政区划障碍,组成跨地区的行业联盟,共同制定区域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共同市场规则。三是组建跨地区股份制区域性集团公司。探索通过跨地区强强联合组成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联合、控股区域内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由紧密层和松散层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
2.联盟内政府间合作应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指标。评价在推进区域合作的部门和领导的政绩。并共同出资建立专项资金,以鼓励、保护、推动区域合作。二是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约束机制。防止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明确惩戒条款,对违反区域合作条款后应承担的责任、违反区域合作规则所造成的经济和其他方面损失应负担的做出经济赔偿规定:建立一种区域合作冲突的协调组织,负责区域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的裁定。三是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补偿机制。区域合作各方实际上在进行利益博弈,经济联盟内建立促进合作的利益补偿机制,对影响区域整体利益的合作项目,对在合作中作出牺牲的地方进行补偿。
(二)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机制
联盟内经济的发展应该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培植优势产业,发 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经济的总量规模。农业资源丰富的县市,如安岳、简阳、乐至,引龙头、兴加工、联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地区。加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和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拥有高新技术的县市,大力发展相关核心技术。通过合理规划,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加以引导,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加剧内部竞争。
(三)合理的投资机制
发挥资本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一是加快建立民间投资主体的培育机制。联盟各地政府转变思想,落实服务意识,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联盟内部打造一个综合投资服务平台,保证民间投资主体有通畅的融资渠道。二是制定有效的投资激励机制。联盟各地对区域内企业建立“贡献档案”。按企业累积实现的纳税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返还。保证优惠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保证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能得到保护,通过树立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来激励投资。三是建立合理的投资引导机制。从产业纵向上看,联盟投入引导资金,引导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从产业横向看,联盟投入引导资金,加强产业R&D,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联盟各地按每年GDP的一定比例作初始投入,建立联盟区域经济发展引导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跨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
在联盟基础设施建设上,各级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利用政府投资和参股方式,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无序操作,积极引导联盟内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信息网、生态环保网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建设。联盟内基础设施运营阶段,各级政府应成为运营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保证基础设施市场化良性运营。联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领导协调机制,完善联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
(五)建立积极稳健的旅游整合机制
旅游整合的机制是联盟旅游整合体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根本动力。在保持各自优势和特色的前提下。联盟建立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来协调内部旅游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建立协调机制特别是组织机构,如联盟旅游发展办公室,共同编制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协调各地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并积极推进区域旅游整合。
(责任编辑:李综艺)
参考文献:
[1]市域经济体制机制创新[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6,(09).
[2]齐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之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009,(01).
[3]齐峰、武南、黄丹.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备件分析与路径探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
[4]刘薰词.论“大湘南”经济圈的区域合作机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5]朱建中.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06).
[6]袁彦峰、杨绪萍.加强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0,(08).
[7]冷宣荣.依托运行机制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J].领导之友,2008,(05).
[8]黎万山、张述林.试论渝西经济走廊旅游整合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关键词:成渝直线经济带;战略联盟;区域合作;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6.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6-56-02
一、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的内涵
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成渝之间经济社会将加速融合发展。两地最短、最直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为该区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了资源的配置及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为更好地利用好该区域的各种优势资源,突出后发优势,安岳县、璧山县、大足县、简阳市、乐至县、龙泉驿区、双桥区七区(市)县决定共同倡导发起成立“成渝直线经济联盟”,推进此直线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把此直线建成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增长轴,形成直线经济联盟。通过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建共享,政府、民间的配合协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助推成渝经济区第四增长极。
二、构筑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的必要性
在国内外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必然对成渝各区县市加快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力,成渝直线将因成渝直线高速的修建而成为未来成渝最便捷的高速通道,因此。成渝直线各区县共同组建紧密的区域合作组织、成立直线联盟就成为必然。
(一)连接欧亚大陆桥及东南亚走向全球的必然要求
就区位优势来说,四川方面,可以通过成渝直线经济走廊最便捷地到达重庆,借助重庆的“一江两翼三洋”通道走向全国、走向国际。重庆方面,可以通过成渝直线经济走廊最便捷地到达成都,借助成都的交通网络到达西藏、甘肃、青海,增强重庆向西辐射的能力。
成渝直线高速衔接国家高速路网、连接欧亚大陆桥,促进成渝经济区与国内各地、东南亚及泛亚铁路之间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航运、管道运输等的连接,使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通江、达海、越边的枢纽,让西部走向世界。
(二)实现成渝经济区一体化与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的内在要求
成渝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实现一体化、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需要便捷的交通通道和更完善的交通网,增强沟通成渝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成渝经济区的辐射范围。成渝经济区一体化需要加快推进直线经济走廊一体化发展,直线经济走廊发展,是一体化的重要部分,因此直线联盟就成为一种内在的发展要求。
(三)推动成渝经济区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
成渝直线经济走廊是成渝经济区中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之一。成渝直线联盟的组建有利于联盟各区县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强其在四川、重庆两省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重庆、成都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担负着探索城乡均衡发展的重任,因此,成渝直线经济走廊将对促进成渝经济区均衡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构筑成渝直线经济战略联盟的体制机制
成渝高速公路、高铁的建设。对加强沿线各市县的交通联系,促进相互人员物资往来,增强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成渝直线经济战略联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健全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
(一)健全联盟政府间合作机制
1.应建立联盟制度化的组织架构
第一,要组建联盟总牵头机构和直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在已有合作基础上。建立由四川、重庆两省市相关部门(发改委)主导。联盟内各地参与的联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形成省级与地方部门双重协调的联盟合作组织模式。牵头机构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跨区生产要素的流动等问题,统一规划符合联盟整体的长远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则和产业结构,制定统一市场竞争规则和政策措施,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协助各区市县制定地方性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则,使局部性规划与整体性规划有机衔接。
第二,要制定联盟联席会议制议事机制。建立直联盟市f区、县)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区域合作规划、协调推进区域合作的重大事宜。
第三,建立联系会议年会制度。年会承办地设联盟联络处,负责年会的统筹协调工作。每次年会的联络负责人由承办区(市)县的分管领导担任,联络机构成员由该地政府办、发改委负责人担任。联系会议研究本届年会有关工作及筹备下一届年会的召开,审核年会各项活动资料,协调联盟成员之间的各项活动,讨论并审定本届年会筹备情况及下一届年会承办地等。
第四,设立联盟“一把手论坛”或峰会,制定政府间多层次协调机制。联盟设立各区县“一把手论坛”或峰会,论坛或峰会可联合主办、轮流承办、定期举行,可结合承办城市的重大会展、商贸洽谈活动举行。开展联盟内多方领导人之间的互访活动,建立稳定的日常联系渠道。
第五,鼓励建立各类跨地区的组织,推进行业交流。一方面,建立以各地经济专家为主体的联盟政府决策的咨询参谋机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在经济共同体中的作用。突破行政区划障碍,组成跨地区的行业联盟,共同制定区域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共同市场规则。三是组建跨地区股份制区域性集团公司。探索通过跨地区强强联合组成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联合、控股区域内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由紧密层和松散层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
2.联盟内政府间合作应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指标。评价在推进区域合作的部门和领导的政绩。并共同出资建立专项资金,以鼓励、保护、推动区域合作。二是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约束机制。防止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明确惩戒条款,对违反区域合作条款后应承担的责任、违反区域合作规则所造成的经济和其他方面损失应负担的做出经济赔偿规定:建立一种区域合作冲突的协调组织,负责区域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的裁定。三是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补偿机制。区域合作各方实际上在进行利益博弈,经济联盟内建立促进合作的利益补偿机制,对影响区域整体利益的合作项目,对在合作中作出牺牲的地方进行补偿。
(二)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机制
联盟内经济的发展应该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培植优势产业,发 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经济的总量规模。农业资源丰富的县市,如安岳、简阳、乐至,引龙头、兴加工、联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地区。加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和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拥有高新技术的县市,大力发展相关核心技术。通过合理规划,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加以引导,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加剧内部竞争。
(三)合理的投资机制
发挥资本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一是加快建立民间投资主体的培育机制。联盟各地政府转变思想,落实服务意识,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联盟内部打造一个综合投资服务平台,保证民间投资主体有通畅的融资渠道。二是制定有效的投资激励机制。联盟各地对区域内企业建立“贡献档案”。按企业累积实现的纳税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返还。保证优惠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保证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能得到保护,通过树立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来激励投资。三是建立合理的投资引导机制。从产业纵向上看,联盟投入引导资金,引导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从产业横向看,联盟投入引导资金,加强产业R&D,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联盟各地按每年GDP的一定比例作初始投入,建立联盟区域经济发展引导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跨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
在联盟基础设施建设上,各级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利用政府投资和参股方式,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无序操作,积极引导联盟内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信息网、生态环保网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建设。联盟内基础设施运营阶段,各级政府应成为运营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保证基础设施市场化良性运营。联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领导协调机制,完善联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
(五)建立积极稳健的旅游整合机制
旅游整合的机制是联盟旅游整合体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根本动力。在保持各自优势和特色的前提下。联盟建立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来协调内部旅游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建立协调机制特别是组织机构,如联盟旅游发展办公室,共同编制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协调各地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并积极推进区域旅游整合。
(责任编辑:李综艺)
参考文献:
[1]市域经济体制机制创新[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6,(09).
[2]齐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之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009,(01).
[3]齐峰、武南、黄丹.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备件分析与路径探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
[4]刘薰词.论“大湘南”经济圈的区域合作机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5]朱建中.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06).
[6]袁彦峰、杨绪萍.加强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0,(08).
[7]冷宣荣.依托运行机制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J].领导之友,2008,(05).
[8]黎万山、张述林.试论渝西经济走廊旅游整合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