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网是电力市场的载体,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新能源比重的提高,供电侧和用户都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将赋予电网更多的资源优化配置的任务,这些都要求电网更加坚强,输电能力更大,灵活性更高,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本文将就电网规划智能化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网;规划;智能化;现状;发展
1 电网规划的现状
为加快电网投资建设,避免因变电站选址、线路选线等问题造成站址无法落地,各地的供电公司与该市各部门、各级政府之间相互协调,使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电网日渐形成布点合理、网架坚强、各级电压匹配、运行调度灵活的现代化电网,进一步提高全市供电可靠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1.1 电网规划的要求 一是严谨性。各供电所仔细摸排辖区内电网现状,针对那些线路老化,变压器型号老旧及有缺陷和电网规划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统计上报,不漏掉一米线路,不放过一个螺丝。二是标准性。发展建设部按照“大规划”体系相关制度,根据上报结果,安排项目顺序,针对急需改造线路,排到规划首要位置,同时对电网未来规划提出标准化建议,真正做到规划工作标准化。三是规范性。整个工作都合理规范,符合未来电网发展规律,紧跟电网发展趋势。四是管控性。从现状统计分析,到录入规划库,每一个步骤都由部门负责人亲自监督,严格遵守规划工作管理规定,不让麻痹大意有机可趁,实现了规划工作的全程管控。
1.2 发展 电网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电网容量越来越大,网架结构日益密集,负荷快速增长,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日新月异,社会各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该公司积极主动去了解电网的具体结构、薄弱环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为电网精准“号脉”,超前规划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达到超前部署、电网可靠在控、减少和消除隐患事故的目的,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就电网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了系统梳理,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有反馈地进行智能电网规划发展、调度运行和生产维护,推动整体电网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 电网规划智能化
2.1 负荷预测 为了确定配电网所需的技术经济能力,传统规划一般是基于长期负荷预测,由此确定不同运行条件下和情况下的峰值功率(峰荷),由于负荷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负荷的预测结果对投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现在未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电网,则电网企业到2050年还不得不继续使用现在没有合理规划建设的电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电网规划技术就是要求电网规划本身也应该产生一个能够适应发展变化的计划,且在获得更为准确的负荷数据时和在必要时可以修改该计划。
2.2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据了解,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依靠人工填报、处理数据的规划设计模式,既耗费大量时间,也无法保证数据准确性,限制了数据分析的深度、广度,制约了电网诊断、规划分析工作的细化深入。依托大数据平台,探索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构建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集成了生产管理系统(GPMS)、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三大系统相关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匹配不同系统的数据,检测不良数据,搭建起了统一的配电网规划基础数据库,包括静态参数和运行参数,并实现静态参数季度更新、运行数据月度更新,规范了规划基础数据的统计口径,同时便于规划人员及时掌握配电网的最新动态,实现对规划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2.3 数据整理智能化 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各地负荷特性及重过载、低电压等形成的原因,电力企业可以通过模型中的高级分析应用功能,多维度、层层递进地挖掘分析海量数据,诊断出全国各地,包括各乡镇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运行效率、供电质量等情况,研究它们之间的互作用关系、影响程度,从而判断指标异常的主要、次要原因。在这之前,对各指标的分析都只是依靠人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运用,拓宽了指标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深入、精确。在统计分析基础数据后,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将自动整理并展示规划、诊断分析所需的各类数据和报表。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法,关联分析数据的特征,找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不同指标的规律分布,为确定配电网相关指标的合理范围、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2.4 新能源电网的应用 目前配网结构普遍薄弱,自动化水平低,供电可靠性偏低,难以适应大规模新能源电网的接入和提高需求侧管理的需要,建设改造中不仅包括110千伏、35千伏电网结构加强,变电站的双电源及10千伏的环网供电,及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对各种电力的吸纳能力,提高输配装置的利用率,及减少电网的输电损耗。电网智能化规划以保障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优先调度、安全高效运行为目标,重点推广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新能源并网仿真技术、新能源发电试验检测与特性评价技术、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与控制技术,全面完善发电监测、功率预测、优化调度、优先调度评价等功能应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与控制技术支持系统将在各大电网投入运行,风电接纳能力将提高10%以上。各公司要持续提高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度和风电、光伏发电纳入电力电量平衡比例,充分挖掘不通过地区的能源应用,例如供热系统调峰潜力,提高新能源电站试验检测水平与安全运行水平,保障新能源优先消纳,大幅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高度重视风电、光伏电源等新能源接入电网以及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微电网的建设都需纳入"十三五"电网规划中。通过跨国电网互联互通的规划与建设,以实现跨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取得电网互联的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网规划和综合计划工作中,智能化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我们综合电网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应用,注重绿色化和智能化的综合发展,不断的推动我国电网技术的有序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陈安伟.智能电网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王硕.城市电网智能化规划评价指标研究[D].燕山大学,2012.
[4]唐慧.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关键词:电网;规划;智能化;现状;发展
1 电网规划的现状
为加快电网投资建设,避免因变电站选址、线路选线等问题造成站址无法落地,各地的供电公司与该市各部门、各级政府之间相互协调,使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电网日渐形成布点合理、网架坚强、各级电压匹配、运行调度灵活的现代化电网,进一步提高全市供电可靠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1.1 电网规划的要求 一是严谨性。各供电所仔细摸排辖区内电网现状,针对那些线路老化,变压器型号老旧及有缺陷和电网规划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统计上报,不漏掉一米线路,不放过一个螺丝。二是标准性。发展建设部按照“大规划”体系相关制度,根据上报结果,安排项目顺序,针对急需改造线路,排到规划首要位置,同时对电网未来规划提出标准化建议,真正做到规划工作标准化。三是规范性。整个工作都合理规范,符合未来电网发展规律,紧跟电网发展趋势。四是管控性。从现状统计分析,到录入规划库,每一个步骤都由部门负责人亲自监督,严格遵守规划工作管理规定,不让麻痹大意有机可趁,实现了规划工作的全程管控。
1.2 发展 电网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电网容量越来越大,网架结构日益密集,负荷快速增长,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日新月异,社会各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该公司积极主动去了解电网的具体结构、薄弱环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为电网精准“号脉”,超前规划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达到超前部署、电网可靠在控、减少和消除隐患事故的目的,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就电网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了系统梳理,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有反馈地进行智能电网规划发展、调度运行和生产维护,推动整体电网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 电网规划智能化
2.1 负荷预测 为了确定配电网所需的技术经济能力,传统规划一般是基于长期负荷预测,由此确定不同运行条件下和情况下的峰值功率(峰荷),由于负荷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负荷的预测结果对投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现在未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电网,则电网企业到2050年还不得不继续使用现在没有合理规划建设的电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电网规划技术就是要求电网规划本身也应该产生一个能够适应发展变化的计划,且在获得更为准确的负荷数据时和在必要时可以修改该计划。
2.2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据了解,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依靠人工填报、处理数据的规划设计模式,既耗费大量时间,也无法保证数据准确性,限制了数据分析的深度、广度,制约了电网诊断、规划分析工作的细化深入。依托大数据平台,探索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构建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集成了生产管理系统(GPMS)、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三大系统相关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匹配不同系统的数据,检测不良数据,搭建起了统一的配电网规划基础数据库,包括静态参数和运行参数,并实现静态参数季度更新、运行数据月度更新,规范了规划基础数据的统计口径,同时便于规划人员及时掌握配电网的最新动态,实现对规划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2.3 数据整理智能化 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各地负荷特性及重过载、低电压等形成的原因,电力企业可以通过模型中的高级分析应用功能,多维度、层层递进地挖掘分析海量数据,诊断出全国各地,包括各乡镇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运行效率、供电质量等情况,研究它们之间的互作用关系、影响程度,从而判断指标异常的主要、次要原因。在这之前,对各指标的分析都只是依靠人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运用,拓宽了指标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深入、精确。在统计分析基础数据后,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将自动整理并展示规划、诊断分析所需的各类数据和报表。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法,关联分析数据的特征,找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不同指标的规律分布,为确定配电网相关指标的合理范围、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2.4 新能源电网的应用 目前配网结构普遍薄弱,自动化水平低,供电可靠性偏低,难以适应大规模新能源电网的接入和提高需求侧管理的需要,建设改造中不仅包括110千伏、35千伏电网结构加强,变电站的双电源及10千伏的环网供电,及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对各种电力的吸纳能力,提高输配装置的利用率,及减少电网的输电损耗。电网智能化规划以保障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优先调度、安全高效运行为目标,重点推广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新能源并网仿真技术、新能源发电试验检测与特性评价技术、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与控制技术,全面完善发电监测、功率预测、优化调度、优先调度评价等功能应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与控制技术支持系统将在各大电网投入运行,风电接纳能力将提高10%以上。各公司要持续提高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精度和风电、光伏发电纳入电力电量平衡比例,充分挖掘不通过地区的能源应用,例如供热系统调峰潜力,提高新能源电站试验检测水平与安全运行水平,保障新能源优先消纳,大幅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高度重视风电、光伏电源等新能源接入电网以及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微电网的建设都需纳入"十三五"电网规划中。通过跨国电网互联互通的规划与建设,以实现跨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取得电网互联的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网规划和综合计划工作中,智能化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我们综合电网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应用,注重绿色化和智能化的综合发展,不断的推动我国电网技术的有序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刚.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政府责任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陈安伟.智能电网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王硕.城市电网智能化规划评价指标研究[D].燕山大学,2012.
[4]唐慧.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