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心灵奇旅》透视“后疫情”时代梦工厂话语转型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工厂工作室是好莱坞最具风格特征的电影洗印、制作和发行公司之一,如同“梦”这一电影的古老隐喻与现实功用一般,其作品《单身男子俱乐部》(托德·菲利普斯,2003)、《幸福终点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004)、《理发师陶德》(蒂姆·波顿,2007)等作品都备受观众欢迎,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则拥有最大限度的观影人群,长期受到各种不同教育水平、经济阶层、地域文化、性格趣味观众的热爱,如《怪物史莱克》系列(克里斯·米勒等,2001~2010)、《功夫熊猫》系列(马克·奥斯本、约翰·斯蒂文森、吕寅荣、亚历山德罗·卡罗尼,2008~2016)、《驯龙高手》(迪恩·德布洛斯,克里斯·桑德斯,2010)等。这些影片体现了长期处于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中的梦工厂电影为观众“圆梦”的特质,尤其是梦工厂工作室加入好莱坞之后的幻想性与娱乐功能更为明显。然而,当新冠肺炎疫情以势不可挡之势在全球蔓延之后,梦工厂以快速反应能力开启了“梦想”向现实风格的转变,以一部“直面”死亡与生命的《心灵奇旅》(彼特·道格特,2020)再次令全球观众心动。
  一、全球疫情下梦工厂风格的转变
  在新冠肺炎疫情前,梦工厂的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具有明显的成长、励志、情感的童话风格。例如《怪物史莱克》中丑陋的绿色怪物史莱克帮助了老鼠、小猪等小动物、并作为骑士打败了火龙,与美丽的公主菲奥娜结为夫妇;再比如《功夫熊猫》中好吃懒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胖熊猫阿宝在信念的支持下逐渐进步,最终打败了武功高手太郎、具有神秘力量的天煞等一系列武林公敌。这些故事梦工厂出品的电影在大众文化中充当观众娱乐工具与情感宣泄的出口,观众可以轻易在两个小时的观影中体会梦想成真与传奇人生带来的快感,获得简单的心灵和情感满足。这样普世性“梦想式”的叙事风格虽然为梦工厂争取了大量观众,却难以被那些看重艺术表达和思想深度的学者欣赏,也是这些影片遭人诟病最多之处。疫情来临后,以梦幻传奇为风格的梦工厂电影虽然依然能为很多普通观众带去情感上的激励和抚慰,但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造成的伤病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疫情资本主义世界政治集权加强、地缘冲突激化的现实底景之下,全球观众所遭受的心理创伤已经远远超出“打败恶龙救出公主”或“无名小卒打败高手”的故事所能抚慰的程度,“努力”“梦想”“信念”与“成功”的必然联系为现实生活本身成功的不可能与伤痛的普遍所切断,继续讲述“梦想成真”的故事显然比以往更有刻意营造的“心灵鸡汤”之嫌。
  在疾病与死亡的阴霾笼罩在全球范围内之时,死亡成为公众不愿公开讨论的禁忌之一。这种背景下,以“死亡”这一特殊事件与公众禁忌为切入点的《心灵奇旅》显得尤为异乎寻常:在一所中学担任兼职音乐老师的乔伊热爱爵士乐却一直怀才不遇,在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与偶像同台演出的机会,却乐极生悲摔死在下水井中。乔伊的灵魂来到众灵转生的世界“生之来处”,在此遇到了不知生命意义为何物的迷失灵魂22。乔伊的灵魂在灵魂导师的指引下得知找到生命意义“火花”的灵魂就可以重返人世,于是乔伊满心期待晚上的演奏会,迫不及待地装作22的灵魂导师与它来到了人间。《心灵奇旅》将死亡作为审视人生意义的契机抛给观众,令逃避死亡的观众审视生与死的思考。影片前半部分的乔伊延續着梦工厂动画塑造人物的一贯方式,以一心一意追求梦想为主旋律。尽管有机会拥有稳定的中学教职,但全心热爱爵士乐的乔伊,宁可争取在地下酒吧现场演奏、收入并不稳定的工作机会。乔伊在影片中出场时,在主观感受中象征梦幻的音符在空中游荡,镜头逐渐转换到第三人称视野,乔伊心中的梦想也在惨淡现实的映照下逐渐黯淡,从发光飞舞的音符降格为老教室中破旧黑板上的粉笔字。正因为如此,乔伊在收到晚上七点的表演邀请后兴奋得忘乎所以,在过马路时险些被撞倒,在工地与钢筋擦肩而过,刚好绕过地上的香蕉皮,担惊受怕的观众以为乔伊极其幸运不会出事时,乔伊却意外落进正在施工的水井,经历了肉体的死亡。如同满心梦想的乔伊一般,大部分人都没有充分地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但某种程度上人生的意义就凸显在生命的有限性上,由于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可以把握,因此生命中每一个平凡的选择都弥足珍贵;而但凡沉浸于喜悦中的乔伊有任何一刻在乎“梦想”以外的“现实”,他就能躲过本不会置他于死地的危险情景中。正是过于执着于“梦想”而忽略了现实,才造成了乔伊的悲剧,这样的情节设置与鼓励“追梦”的作品之间已经产生了距离。
  在梦工厂以往的电影中,励志主题与轻松欢快的风格使主人公从不考虑死亡的危险,总是拼尽全力为梦想奋斗,在命悬一线之际总能凭借信念化险为夷。对于期待大团圆结局的观众而言,无论主人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付出多少代价,主人却毫无疑问会活到最后达成目标。近几年,同样以音乐家为故事背景的《寻梦环游记》(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2017)首先以人物的“死亡”为契机做出了“追求梦想”命题的再思考。影片中鞋匠家庭出身的小男孩米格希望成为歌手却不为家庭所容,在亡灵节误入亡灵世界后遇到了即将被遗忘消失的太爷爷和祖辈们,他为被家庭误会的太爷爷查明了抛弃家人的真相,并在祖辈们的帮助下重返人间。这部影片中的亡灵世界绮丽瑰美,其中大量歌舞场面将主人公对梦想的坚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样作为音乐故事的《心灵奇旅》中却没有歌舞场面,甚至没有完整歌曲,对歌舞形式的舍弃令《心灵奇旅》的视听效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胆转变,故事全面地向现实主义的感觉靠拢。影片中乔伊居住的纽约街区,以及一生所见所闻的“回忆”中都充满了战绩奇差的尼克斯篮球队、街头挥舞广告牌的兼职者、落魄的老嬉皮士等大量丰富的生活细节,人物角色的比例也由夸张的卡通风格向真实主义靠拢。与将生命的价值预设为实现梦想的角色相比,乔伊在即将实现梦想时意外而“死”,“死”后才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样从成年童话反转成中年焦虑抒发的剧情结构体现了当下观众的普遍焦虑心态,当观众不再怀着充沛的精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在疫情带来的疾病与死亡阴影下反思自身存在的意义之时,曾经的梦工厂风格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   二、“向死而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更新
  《心灵奇旅》与绝大多数梦工厂动画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再鼓励主人公或观众跨越种种危险乃至死亡的境地,不顾一切不懈奋斗、寻找并追求梦想,而是以“真实”的危险与“死亡”事件提示观众要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在自身存在前,实际存在的“此在”即先在的存在要求“筹划”和“能”的可能,因此,“此在”作为“将来的过去”关联着在将来的存在,并作为“过去的将来”关联着过去的曾经存在与现在逝去;另一方面,“此在”也意味着完完全全属于其自身,不受共在的干扰和取代、面对着自身感受的存在,被称为“本真性”。在海德格尔的理论背景下,死亡作为一种与其他事物都毫无关联,从一开始就确知确定的本真性存在,无时无刻不关联着“此在”,“此在”向其死亡提供了筹划与可能性,并影响到“此在”的在世存在和现身存在,也就反身确定了“此在”的存在。简而言之,死亡为完整性与本真性的存在提供了条件,或者说为作为一种“此在”的人生提供了意义与内涵[1]。回归影片文本,《心灵奇旅》的故事就是乔伊与22寻找本真性的奇妙历程。从未有过生命,在诸多人类导师的指引下始终未能找到“筹划”与“能”的22忧郁失落、愤世嫉俗,毫无目标;而长期郁郁不得志、终于得到实现梦想的机会却暂时失去生命的乔伊从小受到父亲熏陶,有着明确的个人爱好与生涯目标。这对动静悖反的人物设置产生了奇妙的对位修饰效果,让观众隐约地感受到好莱坞喜剧片的传统。然而在本真性层面的讨论上,无论对生活毫无期待的22,还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执着地按照自以为是的方式生存的乔伊,都偏离了各自的生命本真。乔伊在用尽办法重返人间与偶像合作后怅然若失,感受到自己长久以来追求的生活方式与所谓“梦想”是非本真的、不真实的,演奏结束后面临的并不是心满意足的喜悦,而是更加长久的失落。乔伊取回肉体后独自坐在家里的钢琴旁,从口袋中翻出22收集的各种宝物,闭眼追忆起生活中令他感怀的美好片段,出现了即使被人嘲笑也坚持吹长号的学生、因生活所迫改行却仍然快乐的理发师以及默默支持父亲与自己追求爵士乐梦想的母亲……镜头逐渐从乔伊房间的窗口拉远至纽约曼哈顿岛全景,这些鲜活的人和事物令乔伊再次审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曾提到,“此在向他的死的能在的必然筹划、现身和在世,也就反过来确定了此在的存在,它的本真存在。”[2]《心灵奇旅》就是这样以“死亡”为契机寻找生命本真性的作品。乔伊与22所犯的最大问题是以成败论人生,他们具备兴趣爱好,朝着明确梦想与目标积极追逐,获得世俗生活所认可的名誉、金钱与地位即被认为是成功者,反之则是失败者。乔伊在“生之来处”带领22观看自己的人生往事时,因自己身怀梦想却无法实现,靠着母亲资助在一所普通中学兼任老师的经历而面露窘迫,因此自认为是失败者;而22在各式各样“成功者”的教导下始终没有找到生命中的“火花”,多年来也被“生之来处”的顾问视为失败者。两名“失败者”在纽约街头毫无意义地转了一圈后,乔伊争取到了演出的机会,而看似只在街头流连了一天却什么都没做的22却终于找到了“火花”。
  性格互补的两个灵魂进错身体的喜剧,或绝处逢生的故事早已是老生常谈,如果《心灵奇旅》再度讲述乔伊经历种种磨难终于完成夢想,以爵士乐演奏的成功为其生命本真性,那么本片将依然是工业流水线生产的造梦故事;而《心灵奇旅》却采用了“死亡”重新定义主人公生命的方式,提醒观众在追求梦想时多留意旅途中被感动的平凡瞬间,让观众明白人的生命长度终究有限,应当看淡“成功者”的精神诱惑,珍惜和把握平凡生命中的每个当下。“生之来处”的顾问曾告诉迷失的灵魂“你们总是搞错生命绽放火花的意思,认为那就是梦想、志业、目标……但它其实代表着你可以做好去转生的准备了。”换言之,“火花”就是本真性的生命本身,与“成功”或“失败”毫无关系。如同在无数哲学先贤的教导下都没有找到“火花”的22却被披萨饼的味道、理发师的故事与走路的快乐所打动,以及乔伊激情演奏后终于圆梦,却孤独地想起曼哈顿街头阳光下秋叶飘落的风景一样,只要积极拥抱生活,珍惜当下,生活就会焕发充满活力的“火花”。
  三、后疫情时代迪士尼生产的现实童话
  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普通大众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心灵奇旅》尽管在叙事主题、内容结构、价值导向等方面作出了诸多突破与尝试,但其本质属性依然更偏向大众文化而非艺术表现,毕竟迪士尼的动画作品不是古典意义上的艺术电影。感召着全球上亿观众走进疫情期间的电影院,必须出自更为基础的、跨越国界与文化壁垒的、面向全年龄观众的某种力量。尽管涉及生与死、生命意义等宏大命题,但《心灵奇旅》与其他迪士尼动画一样,其娱乐性与观赏性、情感宣泄与生理刺激功能以及观众预期内的抚慰功能依然没有改变。无论精神的陶冶、艺术的享受或文化的感染,迪士尼动画的社会功用都建立在充分的娱乐效果与观赏性上,尤其是涉及生命、死亡、意义追寻、现代都市生活本质等抽象而宏大的命题时,迪士尼导演与美术指导总是努力突破地域与知识的门槛,以富有表现力的画面将其展现出来。例如《心灵奇旅》中众多灵魂生存的场景“生之来处”,这个介于生者世界与死者世界之间的间隔区域在影响表现上极具挑战性,需要创作者的大胆想象。最终,影片中的“生之来处”充满赛璐璐动画的透明胶片质感,低饱和度的色彩丰富、轻盈而透明,线条以柔和的曲线为主;在此寻找“火花”的人物群像同样采用柔软圆融的质感设计,为了方便观众辨识,部分保留着其生前具有的特征;管理员是灵魂世界的同构体,同时肩负着为灵魂指引方向的功能。美术指导勇敢地打破电影的3D视觉效果,以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相结合的画风将其表现为可以随时变化形状的发光线条,这也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作首次被转化为主流商业动画;而作为未出世的懵懂的灵魂被赋予个性与目标的世界,“一切大厅”则几乎是黑白色的,略高的不透明感使这个场景带有更为沉静的氛围。当灵魂在这里与各种事物互动时,被灵魂接触到的事物也随即被赋予颜色,象征灵魂在这里被赋予不同的个性和兴趣。   与《心灵奇旅》相比,《头脑特工队》(彼特·道格特,2016)中的脑内世界同样由制作人员的想象力组成,而且通过丰富饱和的色彩与空间质感及层次反映出主角的性格以及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头脑特工队》以具象方式讲述女孩莱莉随父亲搬到新居后克服愤怒、恐惧与厌恶的心理过程。影片创造性地将人的情绪分为忧伤、快乐、愤怒、恐惧与厌恶五种并加以拟人化,在色彩鲜明、性格各异的五位“情绪大臣”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别样的方式真实又细腻地唤起了观众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爱、友情与离别。这个故事将个体内部的情绪变化加以复杂化,形而上地将个体情绪的运转与改变看作理解世界的方法;而《心灵奇旅》则从内至外,让主人公离开一贯的封闭认识,在与他人的对照中审视自身,并将包含他人生活的现实作为改变自己,尤其在无数人度过隔离生活的抗疫之年成为令观众接受隔离、戴口罩出行、习惯性测温等新生活方式的条件之一。导演彼特·道格特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自己某天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停下来摘了一个树莓。这个树莓被太阳晒过,令导演感觉格外好吃。这个几乎毫无意义的时刻被导演作为可能定义生命本身的时刻深深地铭记在心。在《心灵奇旅》中,彼特·道格特将心中的这一想法扩展为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影像,他将人们单一想法的关注扩充为对更广泛意义上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想象力天马行空的迪士尼动画,使所有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够从中获得纯粹的心灵乐趣,将现实问题童话化的处理方式让儿童观众与成年观众在对影片的心理预期与精神需求上达成了新的平衡。或许对于经历过或依然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观众而言,2020年年底相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适合观看《心灵奇旅》,它以梦工厂一贯的抚慰风格与全心的价值取向告诉我们,无须追求所谓梦想或以成败论人生的生活,生活本身即珍贵而充满意义。
  結语
  《心灵奇旅》以“向死而生”的姿态在梦工厂乃至迪士尼动画电影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延伸,令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有限的时间与充满想象力的灵魂空间中展现出了新的可能性。作为追求覆盖面的动画电影,《心灵奇旅》试图以喜剧动画片的影像表达穿刺后疫情时代生活艰难、生命珍贵的复杂现实,并以某种恰如其分的温度感在极为特殊的全球抗疫之年表达普通人的基本心态。
  参考文献:
  [1]谢裕伟.存在问题作为存在意义问题——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历史性考察[D].南京:南京大学,2013:51.
  [2][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7.
其他文献
由小田切让执导,柄本明和川岛铃遥等人主演的剧情片《一个船夫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日本明治末年、大正初期,原本以河边渡船谋生的船夫十市,因为山村桥梁的建成而失去收入来源,所引发的一系列人生变化。作为小田切让自编自导的日式长篇电影,该片彰显了鲜明的日本传统物哀美学创作理念,创作者借助古朴、典雅的影视画面,呈现个体生命与时代洪流的矛盾冲突,并生动诠释了导演对大时代背景下个人漂泊命运的主旨思考。本文从角色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教育理念向着多元化更改,以往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落下历史舞台,教育部门将育人的定位放在了“综合”二字,力求人才高素质综合发展。所以,高职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创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丰富,并且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应在教学中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责,由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注重引导学生读写古诗词,还应结合
电影《地下》(又名《没有天空的都市》)是前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代表作。这部电影贯穿了从1941年纳粹占领南斯拉夫到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这段跨越51年的民族历史。导演库斯图里卡运用镜头语言将这段沉痛而荡气回肠的历史叙事融入戏谑、嘲讽、幽默的笔调中,借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刻沉思。  纵览整部影片,众多角色的疯癫与狂乱是构成这部电影魔幻风格的重要元素。在地下这样一个特殊而压抑的禁闭空间中,
[摘 要]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地方高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的建立、教师教学活动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高校相应的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为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
国产主流电影既是弘扬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旋律的一种有效渠道,同时也是激发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
高职是学生从学习向工作转变的重要阶段,是衔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纽带,在这个阶段能否有强健的体魄十分重要,因此高职体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但是由于当今体育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有着本专业独特的综合性特征,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面对更多的教学重难点。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专
在福建省学业水平考试的变革中,在课程思政进入课堂的大背景下,中职德育课面临大变革,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让线上平台成为学生学习的
在教育创新改革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各个高职院校纷纷在英语教育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英语教学和思政课程进行合理有